緣起性空,去掉我執,主客觀就可以統一

2020-12-15 普通人看世界

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那因緣由何而來?因緣與佛性是怎樣的關係?

《修行本起經》裡記載,「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是佛陀說的一句話。民間將這個我,理解成自己。將唯我獨尊,理解成自高自大,只有自己了不起。這是完全的誤解。

佛陀說的【我】,不是指主觀上的我自己,而是客觀存在,是自然,是真我、本我、自性、如來、心識、佛性、真空、妙有。妙有,不是有,也不是沒有。說其存在,又什麼都沒有;說其沒有,又是存在。

當【主觀貪念執念的我】藏在阿賴耶識,人就會分別、妄想、貪戀、執著、佔有、痴迷、我慢、嗔恨、懷疑、猶豫、不安甚至恐懼。就會看不透,想不開,放不下。就會煩惱。

修掉了【主觀貪念執念的我】,就是清空了阿賴耶識,本我與萬事萬物是一體,這個【我】就是客觀存在。或者說,所謂主觀客觀,原本是一體。【我】與客觀世界是一體,【我】本身就是客觀世界。這時心就是法。

萬事萬物是因緣和合的產物。因,是生成事物的內在因素。緣,是生成事物的外在條件。萬事萬物都是各種因緣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就是緣起。

人的無明就在於抓取緣、執著緣,於是挫折、失落。所以,有必要看清緣起的本質。本質稱為性,緣起的性就是【空】。怎樣理解緣起性空的【空】?《心經》講【諸法空相】,諸法:一切事物。相:樣子。

【諸法空相】:一切已經生成的事物,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都是因緣和合,都必然隨因緣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一切已經生成的事物,都是【變化】的樣子。一切滅掉生成因素的事物,都不再輪迴,都是【涅槃寂靜】的樣子。

所謂解脫,就是從主觀執念中解脫,從自以為是中解脫。也就從煩惱中解脫了。明白了緣起性空,明白了諸法空相,還貪什麼?還執什麼?貪戀之處無可貪戀,智慧之處無有智慧。不貪不執,就是最大的智慧、最大的福報!

放下貪戀心、執著心、分別心、佔有心、痴迷心、得失心、虛榮心、我慢心、嗔恨心、疑慮心、恐懼心、妄想心,主觀我與客觀自然就是一體,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質。這個看到,不是以主觀上的喜好、愛憎去分別,去定義。而是說,我就在法裡,我與法是一體,我就是實質的體現,這就是緣起性空,這就是法隨法行,這就是天人合一。這就是真心、本心、佛心,就是平常心。

相關焦點

  • 如何舉例說明理解緣起性空?
    達照法師答:這個緣起性空是整個佛法的一個核心的大問題。緣起,實際上指一切事物都是因緣條件組合而生起來的;性空,就是它的本質屬性是空的,沒有它的本質屬性。所以大家可以閉上眼睛感受一下,杯子和陶瓷的關係是什麼關係?杯子有名稱、有形象、有作用,但是沒有實質的東西,它沒有實質的,它的整個實質都是陶瓷。假如這個杯子是一個股份制,百分百的股份全是陶瓷,杯子自己股份是零,屬於杯子的東西一點都沒有,哪怕上面有一個灰塵,它也是屬於灰塵,也不是屬於杯子,所以杯子沒有自己的屬性,這叫做「無我性」,杯子沒有自我的屬性。
  • 佛教:這才是「緣起性空」的真正含義,你真的理解嗎?
    佛教:這才是「緣起性空」的真正含義,你真的理解嗎?緣起性空,是佛教最核心的理論,但是什麼是緣起性空,很多人並不了解。我們經常聽到、見到一些大德居士,以及專家學者也都來講「緣起性空」,但是有一些人講的並不清楚,甚至於會讓別人產生誤解。
  • 我見、我執、法執簡析
    前一個話題,我交流過無生法忍,就有不少視頻中的種種胡說法義。這裡也有必要將我見、我執、法執種種臆說,加以簡析。一.我見、我執簡述1.我見,是指執著色身、執著自己的這個見聞覺知的意識心為「我」,以為這個意識心恆常不壞,在人死後,能至來世。
  • 佛家所謂的「緣起性空」,是怎麼回事?
    佛家的根本教義,簡單說就是四個字:【緣起性空】。【緣起】,就是業力的因緣而起。【性空】,就是般若的空無自性。【般若】與【業力】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統一體。佛因著【業力】的緣起,而說的法,就是小乘。佛因著【般若】的性空,而說的法,就是大乘。
  • 「緣起性空,無常無我」的精髓
    南北朝指從公元386年北魏建立(南朝從420年劉裕建立的劉宋開始)到589年隋文帝滅陳統一中國為止。南北朝佛教興盛有內外兩個原因,外因與歷史大環境下的時代背景不可分割,內因則是佛教自身的魅力。佛教能夠深入中國大地,說到底,是因為它以一系列特殊的魅力彌補了原有中國文化的不足。
  • 何謂緣起性空?高僧:當你歷經人生這一大劫時,你就會明白
    他說自己在翻閱佛經時發現有這麼一個詞,叫做「緣起性空」,自己學佛時間不久,不明白其中的含義,想請高僧解釋一下。然而問來問去,群裡卻沒有一人能夠回答得上來,包括學佛有些時日的老師父,都回答的含含糊糊,只能一知半解。
  • 雖然萬法緣起性空,但空性為「有」的狀態
    所謂規則其實就是宇宙人生間的真理法則,沒有一件事情,不透過這樣的方式,這個真理法則可以通透一切。真理法則,有一個特質就是沒有時間的限制,沒有空間的限制,古今中外皆是,不是只有臺灣適用,外國也一樣適用;不是只有地球適用,其他星球一樣適用。如果我們理解這遊戲規則的時候,就有機會去讀透這個宇宙的現象。如果我們清楚法性,法相自然清楚,為什麼會形成出這樣瞬息萬變,千變萬化的現象?
  • 佛法講緣起性空,而這空並非否定一切
    《心經》中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心髓,它開示著般若性空的真諦。佛法講"緣起性空",而這"空"並非否定一切,空不能當作無,而是指無自性空,即無所得的般若空性見。諸法因緣起而有,故無自性;一切法因自性本空,故而有緣起現。
  • 佛教:緣起性空,何為空,不要被眼前虛幻的一切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佛教裡有句話叫緣起性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緣起就是說世上的所有事物或者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都是因果導致的。世間萬物沒有一件事情或者一件東西是獨立存在的都是有聯繫的,性空就是說所有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事物,其根本性都是虛無的,是空的。佛教《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佛教:天天念「緣起性空」,到底什麼是緣起?看完你就明白了!
    緣起法就是空性,空性就是緣起法,這就是佛經所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緣起法與空性是等同的,也就是說,不存在與現象是平等共存的,如果想拋開眼睛所見的外在現象,去重新尋找一個空性,是不可能的。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緣起」。
  • 佛教常說的「我執」究竟是什麼?怎樣才能斷「我執」?
    什麼叫「我執」?認為生命中具有永恆不變之觀念,這樣的執著,即是「我執」。「我」就是禪宗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每個人都具足,具體點說就是《六祖壇經》裡面講的:「不思善,不思惡」,真心本來就是這個狀態;「執」的本意是用手抓住,這裡指的是你佛性真心起的一種功用。
  • 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直譯--「為什麼呢?如果執取空無一切法的非法相,就是執著有真實的我、真實的人、真實的眾生、真實的壽者。」我常說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所以執取「斷滅空」、執取「非法相」是不正確的,是故不可以「取非法相」。如來藏即是本來自性清淨涅盤,自無始劫以來即是具有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涅盤性。一切眾生的如來藏都具足這四種體性,而且是自無始劫以來即是如此,永遠不變。
  • 緣起性空與無我是什麼意思?淺釋無我和緣起性空
    緣起性空在佛教裡,它其實是整個解脫道理論的原則,修行的人就是朝著這個緣起性空的道路,慢慢的去調整我們的思想觀念去修證。緣起性空說穿了,就是一切都是屬於因緣和合。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有因有緣,然後才會有果。
  • 佛說修行的境界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修行就是要從這個自我開始,去瓦解構成自我的內在因素,淨化附著在我執意識上面的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六塵乾淨了,我執內在的因素,體驗和認知他們也就慢慢分解了。我執一分解,內心深處,心靈背後,那個覺性就會展現出來,這就是所謂的修行。在展現的過程中,心靈認知就會親身經歷天堂地獄,六道人間的種種境界。
  • 為何佛教說萬法皆空,又說因果不空,是否矛盾?
    《漫談品禪第27回我們常常看到影視劇中修行者剃度遁入空門,佛教說萬法皆空,又說因果不空,那麼它們之間是否矛盾?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空是一個意思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首先來看看「空」很多人對「空」,都是有誤解的,「空」不等於沒有。
  • 佛教的空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呢?
    佛教文化在中國不斷的傳播發展,一些佛教術語也經常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極其賦予佛教文化特色的非【空】莫屬,如【四大皆空】,我們常在生活中會聽到【四大皆空】。在生活中沒有了解佛教文化的會以為,【四大皆空】代表的事酒、色、財、氣。
  • 我的世界我的夥伴怎麼去掉
    我的世界我的夥伴可以在遊戲裡面的上面有個箭頭,在舉報旁邊,點一下就看到我的夥伴設置了,打開暫停鍵隔壁的三角形,會有一個我的夥伴,點進去,狐狸左上角有個眼睛
  • 想要修好忍辱波羅蜜,就要堅信無我的正確觀念
    歌利王笑著說,我就是你最大的敵人,我還好好站在你面前呢?誰知忍辱仙人卻說,我真正要戰勝的,是內心的嗔恨。這種慈悲的力量,讓一貫驕橫的歌利王頓時拜服。忍辱仙人所遭遇的苦厄,對一般人來說是不大可能遭遇得到的,佛法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自己的功德境界越來越高的時候,隨之而來的煩惱魔障也會越來越大。
  • 西藏花教薩迦派與「道果法」,先修善,再破我執,除一切見
    帝師的權力很大,掌管全藏的宗教事務,同時還對藏區長官的任免有建議權,所以八思巴可以說是元王朝的一個顯赫的政治人物。思巴在文化上貢獻也很大。1269年,他奉忽必烈的詔請創製「蒙古新字」,被加封為「大寶法王」。後來,八思巴又進言忽必烈,請求元朝中央免除西藏寺院的一切賦稅負擔,驛使、官兵不要沿途住宿寺院,都得到忽必烈的認可。此舉對於藏區佛教文化的發展作用極大。
  • 破除我執,讓心靈解放,收穫自在美好人生!
    那這些現象的產生,實際上是由於生命的本體--心靈,有了我執有關。那麼什麼是我執呢?我執可以說是無明的同義語,一般以內容分類,分為:人我執、法我執;以緣起分類,又有:分別我執、俱生我執。釋家理論中指對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執著,指人類執著於自我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