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那因緣由何而來?因緣與佛性是怎樣的關係?
《修行本起經》裡記載,「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是佛陀說的一句話。民間將這個我,理解成自己。將唯我獨尊,理解成自高自大,只有自己了不起。這是完全的誤解。
佛陀說的【我】,不是指主觀上的我自己,而是客觀存在,是自然,是真我、本我、自性、如來、心識、佛性、真空、妙有。妙有,不是有,也不是沒有。說其存在,又什麼都沒有;說其沒有,又是存在。
當【主觀貪念執念的我】藏在阿賴耶識,人就會分別、妄想、貪戀、執著、佔有、痴迷、我慢、嗔恨、懷疑、猶豫、不安甚至恐懼。就會看不透,想不開,放不下。就會煩惱。
修掉了【主觀貪念執念的我】,就是清空了阿賴耶識,本我與萬事萬物是一體,這個【我】就是客觀存在。或者說,所謂主觀客觀,原本是一體。【我】與客觀世界是一體,【我】本身就是客觀世界。這時心就是法。
萬事萬物是因緣和合的產物。因,是生成事物的內在因素。緣,是生成事物的外在條件。萬事萬物都是各種因緣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就是緣起。
人的無明就在於抓取緣、執著緣,於是挫折、失落。所以,有必要看清緣起的本質。本質稱為性,緣起的性就是【空】。怎樣理解緣起性空的【空】?《心經》講【諸法空相】,諸法:一切事物。相:樣子。
【諸法空相】:一切已經生成的事物,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都是因緣和合,都必然隨因緣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一切已經生成的事物,都是【變化】的樣子。一切滅掉生成因素的事物,都不再輪迴,都是【涅槃寂靜】的樣子。
所謂解脫,就是從主觀執念中解脫,從自以為是中解脫。也就從煩惱中解脫了。明白了緣起性空,明白了諸法空相,還貪什麼?還執什麼?貪戀之處無可貪戀,智慧之處無有智慧。不貪不執,就是最大的智慧、最大的福報!
放下貪戀心、執著心、分別心、佔有心、痴迷心、得失心、虛榮心、我慢心、嗔恨心、疑慮心、恐懼心、妄想心,主觀我與客觀自然就是一體,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質。這個看到,不是以主觀上的喜好、愛憎去分別,去定義。而是說,我就在法裡,我與法是一體,我就是實質的體現,這就是緣起性空,這就是法隨法行,這就是天人合一。這就是真心、本心、佛心,就是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