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才是「緣起性空」的真正含義,你真的理解嗎?

2021-01-12 悅讀國學

佛教:這才是「緣起性空」的真正含義,你真的理解嗎?

緣起性空,是佛教最核心的理論,但是什麼是緣起性空,很多人並不了解。

我們經常聽到、見到一些大德居士,以及專家學者也都來講「緣起性空」,但是有一些人講的並不清楚,甚至於會讓別人產生誤解。

我舉一個例子,王德峰老師在講到緣起性空的時候,他有一個視頻講座,我看了一下,講得很生動,但是感覺,差了那麼一點意思。

比如說,他講到緣起性空的時候,說他原來並不了解緣起性空,直到發生了一件事,他才真正地領會了,就是說,某年他的父母過世了,然後呢,這個家就解散了,不復存在了,他於是真正了解了緣起性功的含義,就是——曾經沒有,將來也會沒有。

這樣解釋顯然是不恰當的,首先他並沒有說清緣起的意思,然後呢,對於「性空」的解釋也是不對的,把空說成沒有,那麼就是落於斷滅了。

《金剛經》有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取斷滅相。《六祖壇經》裡面,慧能大師特別強調:善知識,莫聞我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說空,但不能執著於空,空是沒有實體,但並非一無所有,若說它有,也不對,空的實質是——非有,非非有。

隨緣聚散,隨業流轉,這才是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

家到了散的時候自然會散,親人到了離開的時候自然會離開,家或者親人,都是由於「緣起」而暫時假和在一起,並沒有獨立不變的主體,也不能自我主宰,而是依附緣起而暫存,依據因緣果報的規律而生滅。

親人離開,並不是永遠沒有了,而是換一種方式隨因緣業力而流轉。金剛經說,諸相非相,並沒有說諸相無相。

所以《心經》會說:色即是空,會告訴我們:色不異空,六祖壇經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切原本具足 ,一切原本不增不減,你擔心什麼,憂慮什麼!

下面詳細講解一下,什麼是「緣起性空」。

緣,如果非要用文字來解釋,可以把它理解成為一種作用力,事物之間會因為這種作用力而產生關聯,失去這個作用力,事物現象也就分崩離析,不再交集。

比如說,某人寫了一個劇本,然後被導演看中,找來一眾男女主演、龍套、劇務等人,布置好道具場景,這個劇組就成立了。

那麼,把這些演職人員以及道具匯聚在一起的作用力就是緣,因為這個作用力,本來天南地北,甚至互不相識的人可以走到一起,但是,電影拍完了,這些人也就各奔東西,不會始終聚在一起。

而劇組的存在,就是由於緣起,但是,這個劇組並不會一直存在,電影拍完,維繫這個劇組存在的作用力消失,這個劇組也就不復存在。

但是注意,這個劇組雖然解散,但是很快這些人,這些物件,又會組成新的劇組,所以你如果把空理解成為一無所有,就是錯了,如果認為曾經沒有,將來也沒有,你就錯上加錯。

何謂性空。性,是性質,本質的意思,空,意思是非實有,但注意,不是一無所有。

很多人,包括一些教授和自媒體作者,都常常會把空解釋成什麼也沒有,這是錯誤的。

緣起性空,就是說,任何事物現象所呈現的狀態 ,都沒有真實不變的主體,或者說不能自我主宰,而是依附於外部條件或者作用力(緣起)而暫時存在,外部條件或者作用力消失,事物現象也就不會繼續呈現這個狀態。

緣起性空,諸行無常,所以,於一切法,不必執著,不取不予,這才是真正的般若智慧。

相關焦點

  • 如何舉例說明理解緣起性空?
    然後你想破除這個遍計所執呢,就需要了解依他起。什麼叫依他起?就這個杯子呀,我們一看杯子,我們直觀地覺受就是杯子是真的存在的,因為我們整個生活都是這樣,杯子是真實地存在的。我們認定它就叫杯子,而且杯子是真的存在,這是我們的第一感覺,這叫做遍計所執,就凡夫的直覺都是這樣。但是很遺憾,這個直覺是錯的。為什麼是錯的?這個杯子實際上,你如果再問一下:杯子是什麼東西?
  • 佛教的空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呢?
    佛教文化在中國不斷的傳播發展,一些佛教術語也經常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極其賦予佛教文化特色的非【空】莫屬,如【四大皆空】,我們常在生活中會聽到【四大皆空】。在生活中沒有了解佛教文化的會以為,【四大皆空】代表的事酒、色、財、氣。
  • 佛教:緣起性空,何為空,不要被眼前虛幻的一切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佛教裡有句話叫緣起性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緣起就是說世上的所有事物或者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都是因果導致的。世間萬物沒有一件事情或者一件東西是獨立存在的都是有聯繫的,性空就是說所有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事物,其根本性都是虛無的,是空的。佛教《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何謂緣起性空?高僧:當你歷經人生這一大劫時,你就會明白
    他說自己在翻閱佛經時發現有這麼一個詞,叫做「緣起性空」,自己學佛時間不久,不明白其中的含義,想請高僧解釋一下。然而問來問去,群裡卻沒有一人能夠回答得上來,包括學佛有些時日的老師父,都回答的含含糊糊,只能一知半解。
  • 佛教:天天念「緣起性空」,到底什麼是緣起?看完你就明白了!
    緣起法就是空性,空性就是緣起法,這就是佛經所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緣起法與空性是等同的,也就是說,不存在與現象是平等共存的,如果想拋開眼睛所見的外在現象,去重新尋找一個空性,是不可能的。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緣起」。
  • 佛教能夠深入中國的原因何在?「緣起性空,無常無我」的精髓
    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句,當年聽語文老師說「四百八十寺」代表了我國南北朝時期佛教寺廟的數量之多,後來讀歷史,四百八十寺在南北朝時不光不算多,甚至可能連當時一個大城市都不止四百八十寺。因為,南北朝時期是中國佛教最盛之時。據《洛陽伽藍記》等資料記載,到北魏末年,既534年,僅北魏境內佛寺就多達三萬餘座,僧尼達二百餘萬人。
  • 佛家所謂的「緣起性空」,是怎麼回事?
    佛家的根本教義,簡單說就是四個字:【緣起性空】。【緣起】,就是業力的因緣而起。【性空】,就是般若的空無自性。【般若】與【業力】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統一體。佛因著【業力】的緣起,而說的法,就是小乘。佛因著【般若】的性空,而說的法,就是大乘。
  • 為何佛教說萬法皆空,又說因果不空,是否矛盾?
    《漫談品禪第27回我們常常看到影視劇中修行者剃度遁入空門,佛教說萬法皆空,又說因果不空,那麼它們之間是否矛盾?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空是一個意思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首先來看看「空」很多人對「空」,都是有誤解的,「空」不等於沒有。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你知道它真正的含義嗎?
    經常看電影電視劇的人都知道,一旦有和尚出現的電影電視劇,都會伴隨著那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但是大家聽也聽得挺久了,大家知道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什麼嗎?其實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這句話真正含義是什麼,那麼這句話真正意思到底是什麼?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講講這個阿彌陀佛到底是指的什麼佛吧?
  • 《裝臺》:你真的看懂了嗎?這才是「裝臺」的真正含義
    這才是「裝臺」人真正含義「半個城中村,一群裝臺人。」由張嘉益、閆妮主演的陝味民俗特色劇《裝臺》,開播以來,收視破2,央視一套黃金檔新高、豆瓣開分8.4、口碑領跑同期國產劇、芒果TV點擊超過1.4億,相關話題更是熱搜不斷,堪稱本年度「現象級」的熱劇之一。
  • 佛陀覺悟之後,總結的「緣起法」,如何理解?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陀當年在菩提樹下所覺悟的「緣起性空」,隨後總結出了「緣起法」,創立了佛教最根本的學說,關於這個學說,我們該如何認識?也就是說,佛陀覺悟之後,所總結出來的」緣起法「,我們該如何理解呢?因此,世間並不存在任何一個哪怕一剎那、極微時能夠單獨存在的事物,也就是一切事物無自性,這就是「性空」所要表達的意思,也是「緣起性空」最好表述。這一說法從根本上已經突破了第一因說的局限性,也就是說,佛陀所總結的「緣起法」已經徹底的否定了第一因的說法,換句話說,佛陀並不認可世界上有所謂的創始者、主宰者或者無所不能的神這樣的概念。
  • 雖然萬法緣起性空,但空性為「有」的狀態
    透過裡面的因緣,讓我們更看透這一切,透過因緣法更看清楚整個世間的現象而已。所謂規則其實就是宇宙人生間的真理法則,沒有一件事情,不透過這樣的方式,這個真理法則可以通透一切。真理法則,有一個特質就是沒有時間的限制,沒有空間的限制,古今中外皆是,不是只有臺灣適用,外國也一樣適用;不是只有地球適用,其他星球一樣適用。如果我們理解這遊戲規則的時候,就有機會去讀透這個宇宙的現象。
  • 緣起性空,去掉我執,主客觀就可以統一
    民間將這個我,理解成自己。將唯我獨尊,理解成自高自大,只有自己了不起。這是完全的誤解。佛陀說的【我】,不是指主觀上的我自己,而是客觀存在,是自然,是真我、本我、自性、如來、心識、佛性、真空、妙有。妙有,不是有,也不是沒有。說其存在,又什麼都沒有;說其沒有,又是存在。
  • 佛法最終的含義到底是什麼呢?不要理解錯啊「上篇」
    首先不二不是空,斷空之見認為一切皆空,認為好壞對錯都是空,所以做對也是空做錯也是空,沒有因果之報,反正都是空做錯做對都一樣,最終都是空。這不是不二法門的含義,再次了解一下什麼是不二法門。不二法門到底是什麼含義呢,首先經常可以從佛教書籍中看到這樣的話,一心之內遍含輪迴與涅槃,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最著名的佛語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 「因緣生,轉頭空」,先明白了這句話,再去學佛
    佛教博大精深,各種宗派林立,各種佛經千頭萬緒,學佛之人又各有體會與心得,初學之人站在門前,往往是一頭霧水,難以理清,難以入門。其實,初學之人先記住「因緣生,轉頭空」這句話,這是佛教最基本的原則,然後加以理解與領悟,一些問題也就能夠迎刃而解,至少能入門進去,不糊塗了。我們就來簡單認識一下「因緣生,轉頭空」這句話,那何謂因緣?
  • 佛教供佛、禮佛的真正含義——改變多數人的三觀
    我國的宗教政策一直都是宗教信仰自由,而且我國宗教文化早已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儘管如此很多人對宗教的認識還是停留在文學和影視作品的基礎上,真正對某種宗教有所正確了解的人還只是少數,在大多數人思想意識裡並非是準確的宗教教義。
  • 佛教:天天念「南無阿彌陀佛」,它的含義,你真的知道嗎?
    佛教裡有句非常經典的六字大洪名——南無阿彌陀佛,相信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我們經常能從一些影視劇中或者寺廟裡處處可見其蹤跡。雖然許多人經常聽到這句佛號,但是其實很多人對這句話的含義是根本不理解的,甚至在讀音上都出錯,這樣是不如法、不恭敬的。
  • 佛教:常掛嘴邊的「南無阿彌陀佛」,真正含義是什麼?
    如果你身邊有信佛之人,那麼他們嘴邊會經常掛著"南無阿彌陀佛"這句話。無論是在寺廟裡,還是在一些廟堂中,這句話出現的頻率都是相當高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話在說什麼,只是認為這是一句吉利的話,那麼你是否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 佛教漫談:「空」是什麼?
    師父反問他道:「滿了的杯子裝不下茶,難道滿了的心還可以裝得下佛法嗎?」這故事讓我們對「空」有初步的理解:有些人在生活上不斷追尋財富和學問來充實自己,卻沒察覺到這樣做的同時亦把自己的心靈堵塞了﹔沒有空間,心靈便無法好好運作,更未能騰出心神深入理解人生。空,雖然看來是無一物,卻有其奧妙!
  • 佛教 何為「無念」?真的是什麼念頭也沒有嗎?
    如果我們內心對於皈依三寶的意義弄不清楚,那這佛不學也罷!因為不論你怎麼學,你都不會於佛法相應,因為你的心沒有真正的融入佛法!皈依大家都曉得吧?我們印象中的皈依一般都是到廟寺裡請出家師父為自己做皈依,而且大多數寺廟還要給做了皈依的善信發一個《皈依證》的小本本。但一定要明白,這只是形式上的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