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振才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良性互動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行穩致遠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補短板,強弱項,創新引領協同賦能,才能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聚焦消費「引擎器」 給力拉動雙循環
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國際形勢,要以需求拉動為動力,立足國內消費、拓展國外市場,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拉動經濟發展雙循環。
一是擴大國內消費。以滿足國內需求為基點,通過優化消費結構,挖掘擴大消費潛力;增加居民收入,夯實擴大消費根基;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解除居民擴大消費顧慮;改善公共服務,拓展擴大消費空間。以創新消費促投資、優供給、增內需,通過信貸等經濟槓桿,開啟拓展消費市場,依託發行國債等積極財政貨幣政策「點亮」投資市場,實現消費、供需、投資的良性循環,帶動消費增長。
二是拓展國外消費。鞏固延伸國外市場需求和規模,培育高層次、高質量的創新消費服務與產品,吸引消費;加快培植和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穩外貿拓市場,促進消費;加強標準對接,嚴把質量監管,化解風險,壯大消費;打造出海通道,補齊產業鏈,暢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穩定消費。
三是倡導新型消費。用新技術支撐新消費提質擴容,培育消費新場景、新模式,有效促進消費回補、釋放消費潛力。線上線下同頻共振,重塑消費新習慣,培育消費新形態,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活力。以差異化、多元化等消費需求為導向,量身定製產品與服務等新措施,打造消費新熱點。開闢直接讓利、無憂體驗的消費新方式,激發消費潛力。
用好開放「傳動器」 拓展互動雙循環
要在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發展,就必須實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形成合作共贏局面,拓展互動雙循環。
一是厚培促進雙循環「加油站」。創建集產業配套、產品研發等多元化於一體的發展生態系統,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功能效率,亟須全球領先的數字經濟等行業融入。要把開放國內超大規模消費市場,作為拉動經濟增長、促進資源整合、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強磁場」。充分發揮超大市場容量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把跨國企業引進來留得住能共贏,鞏固提升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二是築牢促進雙循環「壓艙石」。世界經濟的「海」需要中國的「帆」,包括超大規模的市場、數字龐大的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等,世界經濟發展需要分享中國機遇。作為全球增長的基石、世界穩定的源泉,中國經濟早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和主要推動力,處在全球產業鏈的重要位置,世界的經濟復甦離不開中國。
三是焊接促進雙循環「連通器」。雙循環新發展決不是封閉的內循環,而是開放暢通的雙循環。中國經濟依靠外循環驅動開放,當前以內循環為主體,激發內需優勢挖掘市場潛力,仍需內外市場連通資源共享。雙循環基礎是人才鏈、創新鏈和產業鏈等之間的連接,必須無縫銜接。雙循環是互聯交融的,內循環嵌入外循環,外循環包含內循環,內循環帶動外循環,外循環支持促進內循環,兩個循環相得益彰。
淬鍊鋒利「推進器」 創新驅動雙循環
創新是破解一切發展難題的「金鑰匙」。要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聚焦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缺失,厚植創新沃土,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完美超越,才能創新驅動雙循環。
一是要用好基礎研究創新的「源頭活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重大成果培育,引進培養國際一流的創新團隊。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促進核心技術國產化替代,提高科學產出率,推動發展轉型升級。跟蹤行業最新進展,瞄準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靶心,集智攻關,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培育經濟增長點、服務民生關注點。
二是要發揮目標引領科技創新的「指揮棒」。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供給結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倒逼創新。以市場為取向,優化科技成果培育方式,拓展轉化途徑,加大智慧財產權運營保護,及時將科技成果推向市場應用,激勵創新,掀起科技創新浪潮。
三是要抓住系統集成創新的「牛鼻子」。要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全面創新體系,打通科技向經濟賦能的通道。把握全球創新版圖和經濟結構重構的新規律新範式,以5G技術等新基建「鼎新」帶動「革故」,疏通各種顯性與隱性的要素流通堵點。用創新推動製造業的智能化升級,提升現代農業產業的科技含金量等創新型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釋放活力,推動雙循環。
優化制度「變壓器」 高效促進雙循環
國與國的競爭核心是科技競爭,實質是制度的競爭。必須創新體制、優化機制,持續釋放制度紅利,才能高效促進雙循環。
一是要完善促進雙循環的頂層設計。構建完善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要以制度建設增強創新驅動力,激發創新活力,營造創新氛圍。要遵循特定階段下經濟社會運行規律,構建完善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促進科技創新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循環。落實政府的引導責任,強化市場效益驅動,通過營造有利於激勵創新的市場體系,讓企業家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並能在創業中贏得回報。
二是要健全完善促進雙循環的治理體系。加快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多元共治的創新治理體系,實現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的良性互動。政府職能要從注重管理轉向完善治理,從直接驅動轉為間接引導推進創新創業。以改革創新導向,優化科技投入和創新資源配置,建立健全激勵創新的稅收制度,構建完善市場制度、政策措施和政府監管的「創新三角」。
三是要完善促進雙循環的體制機制。通過制度創新凝聚改革合力,破解發展不平衡,達到優勢互補,使經濟韌性強、迴旋餘地大優勢凸顯。通過優化營商環境、保護智慧財產權,激發市場活力,保障發明創造有效需求。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形成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促進土地等要素的市場化定價,喚醒沉睡的財富,協同賦能雙循環,「氣血充盈」促經濟。
(作者單位:中共陝西省委政策研究室)
編輯: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