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賦能雙循環 「氣血充盈」促經濟

2020-12-16 西部網

任振才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良性互動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行穩致遠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補短板,強弱項,創新引領協同賦能,才能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聚焦消費「引擎器」 給力拉動雙循環

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國際形勢,要以需求拉動為動力,立足國內消費、拓展國外市場,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拉動經濟發展雙循環。

一是擴大國內消費。以滿足國內需求為基點,通過優化消費結構,挖掘擴大消費潛力;增加居民收入,夯實擴大消費根基;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解除居民擴大消費顧慮;改善公共服務,拓展擴大消費空間。以創新消費促投資、優供給、增內需,通過信貸等經濟槓桿,開啟拓展消費市場,依託發行國債等積極財政貨幣政策「點亮」投資市場,實現消費、供需、投資的良性循環,帶動消費增長。

二是拓展國外消費。鞏固延伸國外市場需求和規模,培育高層次、高質量的創新消費服務與產品,吸引消費;加快培植和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穩外貿拓市場,促進消費;加強標準對接,嚴把質量監管,化解風險,壯大消費;打造出海通道,補齊產業鏈,暢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穩定消費。

三是倡導新型消費。用新技術支撐新消費提質擴容,培育消費新場景、新模式,有效促進消費回補、釋放消費潛力。線上線下同頻共振,重塑消費新習慣,培育消費新形態,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活力。以差異化、多元化等消費需求為導向,量身定製產品與服務等新措施,打造消費新熱點。開闢直接讓利、無憂體驗的消費新方式,激發消費潛力。

用好開放「傳動器」 拓展互動雙循環

要在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發展,就必須實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形成合作共贏局面,拓展互動雙循環。

一是厚培促進雙循環「加油站」。創建集產業配套、產品研發等多元化於一體的發展生態系統,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功能效率,亟須全球領先的數字經濟等行業融入。要把開放國內超大規模消費市場,作為拉動經濟增長、促進資源整合、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強磁場」。充分發揮超大市場容量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把跨國企業引進來留得住能共贏,鞏固提升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二是築牢促進雙循環「壓艙石」。世界經濟的「海」需要中國的「帆」,包括超大規模的市場、數字龐大的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等,世界經濟發展需要分享中國機遇。作為全球增長的基石、世界穩定的源泉,中國經濟早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和主要推動力,處在全球產業鏈的重要位置,世界的經濟復甦離不開中國。

三是焊接促進雙循環「連通器」。雙循環新發展決不是封閉的內循環,而是開放暢通的雙循環。中國經濟依靠外循環驅動開放,當前以內循環為主體,激發內需優勢挖掘市場潛力,仍需內外市場連通資源共享。雙循環基礎是人才鏈、創新鏈和產業鏈等之間的連接,必須無縫銜接。雙循環是互聯交融的,內循環嵌入外循環,外循環包含內循環,內循環帶動外循環,外循環支持促進內循環,兩個循環相得益彰。

淬鍊鋒利「推進器」 創新驅動雙循環

創新是破解一切發展難題的「金鑰匙」。要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聚焦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缺失,厚植創新沃土,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完美超越,才能創新驅動雙循環。

一是要用好基礎研究創新的「源頭活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重大成果培育,引進培養國際一流的創新團隊。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促進核心技術國產化替代,提高科學產出率,推動發展轉型升級。跟蹤行業最新進展,瞄準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靶心,集智攻關,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培育經濟增長點、服務民生關注點。

二是要發揮目標引領科技創新的「指揮棒」。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供給結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倒逼創新。以市場為取向,優化科技成果培育方式,拓展轉化途徑,加大智慧財產權運營保護,及時將科技成果推向市場應用,激勵創新,掀起科技創新浪潮。

三是要抓住系統集成創新的「牛鼻子」。要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全面創新體系,打通科技向經濟賦能的通道。把握全球創新版圖和經濟結構重構的新規律新範式,以5G技術等新基建「鼎新」帶動「革故」,疏通各種顯性與隱性的要素流通堵點。用創新推動製造業的智能化升級,提升現代農業產業的科技含金量等創新型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釋放活力,推動雙循環。

優化制度「變壓器」 高效促進雙循環

國與國的競爭核心是科技競爭,實質是制度的競爭。必須創新體制、優化機制,持續釋放制度紅利,才能高效促進雙循環。

一是要完善促進雙循環的頂層設計。構建完善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要以制度建設增強創新驅動力,激發創新活力,營造創新氛圍。要遵循特定階段下經濟社會運行規律,構建完善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促進科技創新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循環。落實政府的引導責任,強化市場效益驅動,通過營造有利於激勵創新的市場體系,讓企業家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並能在創業中贏得回報。

二是要健全完善促進雙循環的治理體系。加快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多元共治的創新治理體系,實現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的良性互動。政府職能要從注重管理轉向完善治理,從直接驅動轉為間接引導推進創新創業。以改革創新導向,優化科技投入和創新資源配置,建立健全激勵創新的稅收制度,構建完善市場制度、政策措施和政府監管的「創新三角」。

三是要完善促進雙循環的體制機制。通過制度創新凝聚改革合力,破解發展不平衡,達到優勢互補,使經濟韌性強、迴旋餘地大優勢凸顯。通過優化營商環境、保護智慧財產權,激發市場活力,保障發明創造有效需求。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形成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促進土地等要素的市場化定價,喚醒沉睡的財富,協同賦能雙循環,「氣血充盈」促經濟。

(作者單位:中共陝西省委政策研究室)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 經濟方能「氣血充盈」
    原標題: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 經濟方能「氣血充盈」 【光明論壇】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韓保江: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 經濟方能「氣血充盈」
    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 經濟方能「氣血充盈」作者:韓保江《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28日 02版)【光明論壇】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從「數字中國」到「數字地球」 突出「雙循環」為經濟賦能
    作為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福之州·對話未來『院士峰會行』」同期舉行,該活動緊扣峰會主題、凸顯「雙循環」要求,邀請兩院院士、政企專家等,暢談數位技術的發展動態、構想數字治理的未來前景等,為「數字福州」的產業升級指出新方向,為「數字中國」的加快發展描繪新圖景。突出「雙循環」,構建從「數字中國」到「數字地球」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國際局勢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複雜格局。
  • 共譜川渝「協奏曲」 賦能合創「健康圈」 區域醫療協同發展論壇...
    深入探討 他山之石「構築川渝區域協同發展戰略思路」為了切實助推區域醫療協同發展,為區域醫療發展建言賦能,與會嘉賓分別從 「區域協同 高質發展 」 和「支付改革 雙城聯動 」兩大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為區域醫療協同發展建言獻策。
  • 雙循環格局下 城市運營商如何賦能城市新發展
    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僅是202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也是「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主線。  分析人士認為,雙循環格局下,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將走向更加深入的推進階段,這為各個城市提升自身能級、實現加速超越提供了新的寶貴機遇。
  • 「雙循環」促創新 第六屆(2020)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會隆重召開
    10月30日,以「雙循環」促創新:私募基金的新發展格局為主題的第六屆(2020)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會在杭州隆重開幕。全球私募基金行業領袖、專家學者、金融精英再次齊聚杭州,開啟智慧碰撞,打造私募基金行業盛會。
  • 雙循環經濟與中韓合作方案專家研討會在穗舉行,韓方明、邱國洪出席...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12月2日下午,由韓國駐廣州總領事館主辦、察哈爾學會協辦的「雙循環經濟與中韓合作方案」專家研討會在廣州舉行。察哈爾學會會長韓方明,韓國駐廣州總領事洪性旭,學會東北亞事務首席研究員、中國前駐韓國大使邱國洪,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周虎城出席活動,就中國雙循環格局下兩國間經濟合作方案進行探討。
  • 解碼全會⑥丨甘孜松茸售價翻了20倍,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有什麼關係?
    這其實反映了此次全會一個熱議的話題——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四川怎麼來融入?方向一:擴大內需,做大經濟腹地四川怎麼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全會公報提出:厚植支撐國內大循環的經濟腹地優勢。
  • 數位化賦能 京東按下產業帶融入雙循環的「快進鍵」
    在9月1日-9日的京東9.9超級秒殺節中,京東秒殺專門推出了產業帶直播,每天為一個產業帶提供重磅流量資源支持,以「一日一帶」直播助銷的方式賦能浙江永康鍋具、陝西獼猴桃等9個產業帶,幫助當地企業和種植戶擴大銷路、創收增收,另一方面也為消費者帶來「工廠價」、「農場價」的產業帶源頭好貨。
  • 遼寧沿海各市政協主席建言:推動沿海經濟帶融入『雙循環』新格局
    推動海洋經濟轉型升級  2019年,遼寧沿海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萬億元,佔全省的49.21%。海洋經濟正在成為遼寧貫徹落實「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排頭兵」。  在葫蘆島市,現已擁有1200多家泳裝生產企業,集群模式初步形成。
  • 經濟雙循環發展格局下孕育新機,怡亞通探尋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新...
    數十家上市公司齊聚大灣區,共話資本市場新形勢與雙循環下產業供應鏈創新發展,共尋新機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促進經濟平穩運行意義重大。"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加快推進高端製造的國產替代,進一步推動新興科技賦能傳統產業,促進經濟的轉型升級。
  • 評論丨挑起擴內需促消費的「金融扁擔」
    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負責同志就《工作方案》答記者問時專門指出,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主要思路就是打造「三大動力」:提升供給動力、增強創新動力(310328)、增強改革動力,分別靶向供給質量和靈活性、線上賦能與加速線下「觸網」、鬆綁消費限制與提升資金實效等關鍵環節和主要問題。服務於打造「三大動力源(600405,股吧)」,充分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和投資關鍵性作用,這也是金融服務擴內需促消費的聚焦領域。
  • ...建設韌性城市,大數據賦能新零售……「重慶經濟年度人物」獲獎...
    布局城市配送共享倉,建設韌性城市,大數據賦能新零售……12月9日,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暨重慶經濟年度人物座談會舉行。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陶世祥主持座談會並講話,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都市報黨委書記、重慶晨報上遊新聞總編輯劉長發參加座談會。
  • 沿黃「9+5」在青島共商「雙循環」
    會議邀請沿黃九省(區)省會(首府)城市、膠東經濟圈五市以及部分陸港企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圍繞「東西互濟、陸海聯動、開放協作、共促『雙循環』」主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共同推動形成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新格局。
  • 數位化如何賦能煤炭物流智慧轉型
    原標題:數位化如何賦能煤炭物流智慧轉型   當前,以煤炭為代表的大宗
  • 專訪渣打銀行張曉蕾:創新跨界合作,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
    張曉蕾認為,當下的中國正在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大步邁進,已經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引擎和國際貿易的穩定因素。而進博會是中國向世界開放市場,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促進全球經濟復甦和發展的重要平臺,也是中國以實際行動推進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投資合作重要舉措。「當前全球化進程遭遇逆風,國際環境面臨更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對各國發展構成嚴峻挑戰。
  • 華為視頻AiMax影院助推"客廳經濟" 技術賦能超高清視聽
    此次大會共同探討了新時代下視頻產業鏈路的協同創新與技術突破。華為消費者雲服務視頻業務部部長徐曉林在此次大會上發表了主題為《融智新視聽,賦能產業新藍圖》的重要演講,為新形勢下的視頻產業帶去了華為視頻在內容建設、技術創新與平臺使能等維度的洞察和思考。
  • 數字賦能 愛情文旅IP助力全域經濟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第十二屆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副主席賀鏗,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聯盟秘書長陳東升,中國數字鄉村協同創新平臺副主任賀勇,浙江文化和旅遊發展研究院院長杜蘭曉,浙江文化和旅遊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毛水根,浙江大學旅遊與休閒研究院副院長嚴力蛟,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人民大學文化復興研究院院長丁方,中國數字文旅產業聯盟籌備組長高斌,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字經濟分會副會長王東等多位數字經濟領域及文化產業領域專家
  • 魏建國:「新基建」是打造雙循環經濟格局的核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強調,新基建是打造「雙循環」經濟格局的核心。接下來各省切忌搞重複建設和省內「小循環」,要把握好中國「超大市場」的作用,力爭在新型全球化階段提出更有力的口號和建議。
  • 從交通視野解讀「雙循環」和「交通服務雙循環」
    認真查驗世界上發達國家雙循環的比例,可以發現,強國的內、外循環經濟佔GDP的比例,一般都是80%和20%左右。歐洲幾個國家是如此,日本現在也如此。日本曾經外向經濟佔40%,但是真正成為世界第二以後,實際上內循環的經濟佔到了80%以上。這就說明,我國調整內、外循環比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既是必由之路,又是我國開始走向發達國家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