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分類竟不是偽科學?Nature子刊新算法發現人的性格歸納聚集成四大類

2021-01-15 DeepTech深科技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人們喜歡做線上測試,看看 Buzzfeed 和 Facebook 就知道了。一項新研究篩選了一些最大的在線數據集,從中鑑定了人的四種不同的「類型」。研究中所應用的新方法發表在《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r)上,論文中對算法有詳細描述,這項研究是嚴謹和可重複的,終於將性格類型分析從書店中令人懷疑的自助類書籍轉移到了嚴肅的科學期刊上。


坦白說,在這裡,人格「類型」不是理想的術語;個性「集群」(personality clusters)可能更準確。論文的共同作者 William Revelle(美國西北大學)對將人分成截然不同的人格類型的概念感到不滿,比如廣受歡迎的邁爾斯-布裡格斯性格分類法(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一樣。Revelle 是邁爾斯-布裡格斯測試的堅定反對者。不只他一個人,大多數研究性格的科學家更傾向於把性格看作多個連續的維度,並且在人們逐漸成熟的過程中,個人性格特點在這些性格維度譜中所處的位置會不斷發生變化


圖 | 平均型、保守型、榜樣型和自我中心型:並非所有人都屬於這四類之一,但或許你是。(圖中橫坐標分別是神經質、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和盡責性。來源:美國西北大學)


此研究的新發現是在性格特徵的整體分布中識別四個主要的集群。Revelle 喜歡把他們想像成「麵糊裡的面塊」,或類比為美國城市人口是怎樣聚集的。


但並不是說,每個人都屬於這四個類別中的一個。


把美國分成四個區域——北部、南部、東部和西部——然後看看人口密度如何分布。你可能會發現紐約、芝加哥、洛杉磯或休斯頓等人口稠密的城市中,人口密度最高。「但是把每個人都描述成生活在這四個城市是一個錯誤。同理,我們描述的是處在這個分布的特定部分的概率;我們並不是說每個人都屬於這四個類別中的一個。」


來自西北大學的研究者們使用了來自世界各地 150 萬人在線測試的公開數據。然後根據所謂的五大基本人格(Big Five basic personality)特徵來繪製這些數據:神經質、外向性、開放性、親和性和盡責性。「五大人格」是目前研究人格的社會心理學家的專業標準。然後,他們將自己的算法應用到生成的數據集。


四種「類型」


Revelle 承認,當他的同事、本研究共同作者 Luis Amaral 用傳統的聚類算法來研究他的初步發現時,發現了 16 個不同的集群。Revelle 立即表示懷疑:「這太可笑了,」他說。他不認為有任何人格類型隱藏在數據中,並對 Amaral 和另一位共同者 Martin Gerlach 提出了質疑,希望能更好地改進他們的分析。


「這些用於統計的機器學習算法不會自動產生最終的正確答案,」Revelle 說。「你需要將它與隨機解進行比較。」隨後他們通過施加額外的限制條件來篩選測試結果,從而產生了完全不同的分析結果。研究人員最終得出了四個截然不同的性格群體:


平均型:這些人在神經質和外向性方面得分很高,但在開放性方面得分較低。這是最典型的類別,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屬於此類。


保守型:這種類型的人情緒穩定,開放性或神經質得分較低。他們也在外向性方面得分較低,但往往比較隨和、認真。


圖 | 玩世不恭的年輕人:十幾歲的男孩最可能屬於自我中心型(來源:Pixabay)


榜樣型:除了神經質,這些人在所有特質上得分都很高,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屬於這類人的可能性也會急劇增加。「這些人都很可靠,樂於接受新思想,」Amaral 說。「這些人擅長掌管一些事情。」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成為榜樣型。


自我中心型:這些人在外向性方面得分很高,但在開放性、宜人性和責任心方面得分較低。據 Revelle 稱,大多數十幾歲的男孩都屬於這一類,之後(但願)會逐漸成熟。隨著年齡的增長,歸於這一類別的人數急劇下降。


該團隊在首次分析中使用了一個數據集,然後在另外兩個獨立的數據集上得到了相同的結果,這意味著他們的方法是可重複的——至少在類似的大型數據集上,由於網際網路和開放獲取的興起,這些數據集在今天變得更加容易獲得。「在網絡出現之前,基於數據集的研究是不可能實現的,」Amaral 說。


-End-


編輯:XHR


參考:

https://arstechnica.com/science/2018/09/study-people-tend-to-cluster-into-four-distinct-personality-types/




相關焦點

  • 19個神經元控制自動駕駛汽車,MIT等蟲腦啟發新研究登Nature子刊
    目前,該研究刊登在《自然-機器智能》子刊。將生物啟發神經網絡用於自動駕駛汽車。深度神經網絡和其他方法眾所周知,當數據量足夠多時,深度監督模型會被訓練得很好,但目前的深度學習仍存在泛化性能不好和訓練效率不高的問題,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求構建智能模型的新方法。當前人們探求的方向總是更深的網絡,但這意味著更高的算力消耗。
  • Nature 子刊新研究表明,聞氣味會長胖
    雷鋒網註:圖片截自 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嗅覺神經元能夠對脂肪儲存進行動態調節,不同的氣味會觸發不同的嗅覺神經元
  • 騰訊AI Lab聯合研究登上Nature子刊,首次...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脫髮人群調查數據,我國已經有超過2.5億人脫髮,平均6個人裡面就有1個人禿頭,90後作為脫髮主力軍,也帶火了一大批「頭頂生意」。無數人在輾轉反側的夜裡,都會問出一個靈魂問題:「為什麼脫髮的會是我?」雷鋒網消息,11月17日,騰訊公布了一項人工智慧助力藥物發現的新進展。
  • Nature 子刊重磅:騰訊與鍾南山團隊發布新冠危重症 AI 預測模型 Cox
    這項成果已在2020年7月15日發布於國際頂級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為了讓一線醫生儘快在臨床研究中使用到相關成果,研究團隊開發部署了網站服務與微信小程序,使用者只要通過平臺提交對應特徵的測量數值就可以快速獲得分析結果。團隊已公開了相關論文,並將模型在Github開源。
  • Nature子刊:機器取代實驗?在極端複雜領域發現先進材料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597-w技術推動了對新型和改進功能材料的不斷探索,使得對日益複雜的多組分材料的探索成為必要。例如,如果研究一個新參數的影響(例如引入摻雜)需要在參數範圍內進行大約10次實驗,那麼N個參數將需要10N+次可能的實驗。高通量合成和表徵技術提供了部分解決方案:隨著每一個新參數的出現,候選實驗的數量迅速地超出了窮盡探索的可行性。材料組成-結構-性質(CSP)關係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包括材料-加工參數和原子無序性,使研究更加混亂。
  • Nature子刊:教你零基礎開展微生物組數據分析和可視化
    這些分類單元集進一步分為五類:與(i)宿主單核苷酸多態性(SNP),(ii)宿主內在因素(例如疾病),(iii)宿主外在因素(例如飲食)相關的分類單元集和生活方式),(iv)環境因素(例如化學暴露)和(v)微生物固有因素(例如流動性和形狀)。
  • 《Nature》子刊:納米粒子雷射器的革新可減少對生物組織的損傷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作為生物傳感和生物影像研究所需要的深入了解生物組織的內部情況直至達到細胞內的水平,小型化的雷射裝置在面臨和解決這類納米尺度的生物學應用的領域時具有獨特的作用.通過控制包含單個的納米粒子的相互作用來控制發光發射器,可以使得當前的電子來加速到特定的能量水平,研究人員克服了通常的低泵浦功率不足以產生可以產生雷射的納米粒子的限制,Jiajia Zhou說到,他是雪梨科技大學的一位研究人員
  • 古生物學家在美國發現新的小型暴龍類
    古生物學家發現原始暴龍,長著小腦袋和三個手指暴龍類是中生代最霸氣的食肉恐龍家族,這個家族中從來都不缺體型巨大的傢伙。暴龍類是如何變得高大強壯,它們是怎樣演化來的,其中一直充滿了各種謎團。最近古生物學家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發現了一種小型的暴龍超科恐龍,它的發現將有助於幫助我們填補暴龍家族演化鏈條上的空缺。2019年5月6日,星期一。
  • 用九型人格準確分析十二星座性格特點
    「九型人格」是最常見的心理學手段,用於分析測試每個人的性格,它將人格分為九大類.分別為1號完美型、2號給予型、3號實幹型、4號浪漫型、5號觀察型、6號懷疑型、7號享樂型、8號領導型、9號和平型.其中3、6、9的位置正好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代表著」三元法」,簡單來說就是這3個人格為主要人格,構造其他人格的前提,像色彩的三原色,通過三原色調劑出其他顏色.九柱圖也是如此.因此性格沒有唯一.
  • 《Nature》子刊:雷射直接測繪阿秒脈衝的電子動力學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最近,來自上海光機所的研究人會員觀察到使用飛秒雷射場誘導的周期性的 電子束條紋。科學家們首次為大家展示了 前所未有的的時間解析度的阿秒電子動力學的直接計量學結果。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Nature子刊《Nature Photonics》上。
  • FPT14型人格鑑定:你的性格最像哪種動物?
    每一個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由此帶來的表達方式也各不一樣,就像每一隻動物的生活習性一樣,各有各的特點。那麼,你了解自己的性格嗎?你知道和自己性格最相近的是什麼動物嗎?你知道該如何藉助性格使自己變得更優秀嗎?友心理大數據研究中心基於人工智慧算法和大數據分析,聚合國內外諸多優秀的個性分類標準,過濾了深奧而枯燥的心理學術語,創造出全新的個性分類——FPT14型人格(The Fourteen Personality Types),又名十四種性格。
  • 又雙叒登Nature子刊!四鏈DNA結構首次在乳腺癌細胞中發現
    8月3日,繼在活細胞內證實存在G-四鏈體,以及在活細胞內觀察到G-四鏈體後,Shankar Balasubramanian團隊又雙叒有新發現。這一發現為個性化醫學提供了有希望的新目標。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 Genetics》雜誌上。 Balasubramanian說:「我們都熟悉DNA的雙鏈、雙螺旋結構,但在過去十多年中,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DNA也可以以四鏈結構存在,而且它們在人類生物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騰訊AI Lab聯合研究登上Nature子刊 獨創方法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
    11月17日,騰訊公布了一項人工智慧助力藥物發現的新進展。  通過騰訊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
  • 神秘學和玄學是不是偽科學?偽科學的定義!
    宗教是不是偽科學?偽科學的定義是什麼!偽科學(pseudoscience)是已經被實踐(包括科學實驗)證偽、但仍然當做科學予以宣傳推廣的理論假說或假設。在人類科學發展過程中,理論假說或假設往往是科學發現的拐杖。
  • 機器學習之分類算法K-Means介紹與代碼分析(篇四)
    簡單理解為:聚類是一個將數據集中在某些方面相似的數據成員進行分類組織的過程,聚類就是一種發現這種內在結構的技術,聚類技術經常被稱為無監督學習。k均值聚類是最著名的劃分聚類算法,由於簡潔和效率使得他成為所有聚類算法中最廣泛使用的。
  • Nature子刊:癌細胞是如何穿上隱形鬥篷的
    這些發現可能提供新的靶點,可能進一步改善目前癌症免疫治療的效果。近10年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批准了一種名為檢查點抑制劑(checkpoint inhibitors)的新型藥物中的第一種藥物。這些藥物逆轉了許多類型的癌細胞用來避免被免疫系統發現的隱藏機制,允許名為T細胞的抗癌免疫細胞攻擊腫瘤。
  • 中小學生名言警句大全分類歸納,學生勵志名言警句,值得收藏!
    優秀的人能自勉自律,從小嚴格要求自己。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份中小學生名言警句大全分類歸納,幫助孩子收集更多有益處的名言警句。大家記得關注我,點讚,收藏!今天分享的名言警句分有四大類,分別是無私奉獻類、讀書類、時間類和廉潔類。
  • Nature子刊:上海六院胡海燕團隊首次報導骨肉瘤微環境單細胞圖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胡海燕課題組等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首次報導了骨肉瘤組織內浸潤有TIGIT+表達Treg細胞,為骨肉瘤免疫治療提供新靶點。研究團隊檢測了7份原位樣品,2復發樣本,2個肺轉移骨肉瘤樣本。從原發病變灶、復發灶和肺轉移灶等組織獲得110745個有效測序的單細胞的轉錄組圖譜。
  • Nature子刊:武大梁毅團隊等首次解析朊病毒蛋白纖維高解析度結構
    原創 BioWorld BioWorld2020年6月8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穩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梁毅研究組等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Cryo-EM structure
  • Nature子刊:騰訊程式設計師立功了,讓頭禿元兇首次暴露真面目
    A*STAR研究所和騰訊AI Lab的研究成果以:Structure of human steroid 5α-reductase 2 with the anti-androgen drug finasteride 為題,發表在了 Nature 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