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騰訊程式設計師立功了,讓頭禿元兇首次暴露真面目

2020-12-22 健康界

本文來源:量子位


好消息,好消息。打工人的噩夢,脫髮的元兇,它的高清大頭照現在科學家扒!出!來!了!



就是它,脫髮之源——SRD5A2(II型5a還原酶)↑↑↑


這是SRD5A2的高解析度三維蛋白質結構首次被破解,並且解析度達到了2.8埃(1埃=1千萬分之一毫米)


也就是說,療效更好的防脫新藥,現在有了對關鍵研發靶點的更清晰認知


同時,知名治脫髮藥物「非那雄胺」的防脫機制也在這項研究中被揭示。


這一來自南方科技大學匹茲堡大學新加坡A*STAR研究所騰訊AI Lab的研究成果以:Structure of human steroid 5α-reductase 2 with the anti-androgen drug finasteride 為題,發表在了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誌上。



其中,AI還立下了一樁大功。具體如何,快來一起圍觀:


「禿如其來」的真兇


熬夜禿,不熬夜的,也禿了。引起脫髮的原因很多。但對於二三十歲就禿了頭的年輕人群來說,攻擊範圍最廣、最頑固的「元兇」,是雄性激素脫髮



引起雄性激素脫髮的原因,就是毛囊殺手——DHT(二氫睪酮)


人體內的睪酮(男女體內都有)SRD5A2的作用下,可進一步代謝為與毛囊雄激素受體結合能力更強的DHT。


DHT進入細胞後,會對代謝系統產生作用,使作為能量源的ATP無法產生,從而無法進行毛髮的蛋白合成。毛母細胞因此失去活力,角質化形成休止期毛髮,大概三個月後就會脫落。


在對抗脫髮的鬥爭中,人們早就了解到SRD5A2還原酶是導致雄脫的幕後「真兇」,也偶然間發現了治療前列腺增生的非那雄胺有抑制SRD5A2的作用,並將它作為治療雄脫的主要藥物。


但直到這篇論文,SRD5A2的高解析度蛋白質結構才首次被破解:


與細菌甾醇還原酶MaSR1不同的是,SRD5A2具有獨特的七次跨膜結構,由6個環連接:



團隊根據羥基側富含的正電荷殘基,將羧基末端的環(C-loop)面對細胞質,將氨基末端環(N-loop)面對內質網腔。


此外,氨基末端殘基C5N與環4(L4)中的C133L4形成二硫鍵,這表明氨基端側面對的正是內置網腔位置,這是因為細胞質部分擁有還原性環境。


至於為什麼非那雄胺(Finasteride)能夠抑制SRD5A2,首先要從SRD5A2的作用講起。


圖a表示的是SRD5A2通過還原睪酮的雙鍵,將睪酮轉化為二氫睪酮


而非那雄胺的作用,則是通過本身結構中的側鏈(圖b中的R基),連接到SRD5A2的醯胺基鏈,形成二氫非那雄胺(DHF),提前「預支」掉SRD5A2的還原作用。



在蛋白質結構3D示意圖中,粉紅色標出的部分就是二氫非那雄胺,而與之連結的青色部分,是SRD5A2的醯胺基鏈,也就是通常還原性輔酶II中的主要功能性結構NADP。


你可能會問,既然已經發現了針對雄性激素脫髮的有效治療藥物,再做如此深入的基礎研究,有什麼重要性?


其實,了解蛋白質的微觀結構,能夠更好地摸清它的性質,當然就能根據這些性質針對性地利用。


比如,目前的非那雄胺並不是治療雄性激素脫髮的完美方案


首先,非那雄胺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風險,比如有概率引起男性陽痿,按照美國FDA記錄的數據,這個概率在2%左右。


而且,停藥之後,沒了「預支」SRD5A2還原作用的非那雄胺,脫髮很可能復發


除了引起陽痿、療效反彈,非那雄胺還有一個很大的局限性,即女性不能使用,一是因為確實沒什麼效果,二是會對生理周期產生影響。


而了解了SRD5A2的結構和非那雄胺作用機制,可以讓科研人員模仿類似機制研製出副作用更輕的替代藥品,或者從基因側入手,抑制SRD5A2的表達。


不僅如此,對於SRD5A2活性失調引發的各種疾病,這一成果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如何破解SRD5A2「真面目」


所以,研究人員們具體是如何得到SRD5A2的高解析度結構信息的呢?


「從頭摺疊」


想要破解SRD5A2的真面目,主要的技術難點在於,它具有獨特的7次跨膜結構,與人類全部已知結構的蛋白質差異較大,難以通過常用的「模板建模」方法獲得初始構型,來解析晶體數據。


於是,研究人員基於騰訊 AI Lab開發的tFold工具,採用了「從頭摺疊(de novo folding)」的方法。該方法可以不依賴於模板來預測蛋白質結構。


具體而言,參照蛋白質結構預測算法trRosetta,首先,根據序列比對文件來預測胺基酸之間的距離和朝向分布,並將其轉化為勢能。


然後,用這一結果作為約束條件,與粗粒度的能量優化一起輸入蛋白質建模工具Rosetta。最後,根據Rosetta能量,選擇滿足約束條件的最佳結構。



在這個實現過程中,tFold工具提供了三項技術輔助,進一步提高了從頭摺疊方法蛋白結構預測的精度:


騰訊 AI Lab研發的多數據來源融合(multi-source fusion)技術,用來挖掘多組多序列聯配(multiplesequence alignment, MSA)中的共進化信息。


主要是藉助多個不同的MSA(多重序列對比)搜索工具,在不同的參數、不同來源的蛋白序列資料庫下,得到的具有多樣性的MSA,然後再採用一種深度學習技術將其包含的共進化信息給融合起來。


深度交叉注意力殘差網絡(deep cross-attention residual network,DCARN),能大幅提高殘基對距離、取向矩陣等重要蛋白2D結構信息的預測精度。


其核心在於利用互相交叉的2D注意力機制,來更有效的捕捉遠程的殘基對相互作用。這種2D注意力機制的表現能力,比通常的深度卷積神經網絡更強。


模板輔助自由建模(Template-basedFree Modeling, TBFM)方法,將自由建模(Free Modeling, FM)和模板建模(Template-based Modeling, TBM)生成的3D模型中的結構信息加以有效融合,從而提高最終3D建模的準確性。


其核心是,將TBM得到的3D模型中的殘基對2D結構信息,以一種輸入特徵的方式,添加到預測2D結構特徵的深度交叉注意力殘差網絡當中去,更好的幫助該網絡進行2D結構特徵的預測。


這樣,即便在某些情況下TBM得到的3D模型精度不高,但其中的部分殘基對結構信息(例如某些很保守的距離,或者取向)依然可以被有效的利用,從而更好的幫助FM進行精確的摺疊。


值得一提的是,預測SRD5A2這個蛋白,tFold只花費了2小時左右的時間


X射線數據收集和結構測定


研究人員還在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收集到了SRD5A2蛋白質晶體的X射線衍射數據。並使用HKL2000軟體對來自5個晶體的數據集進行了處理和合併。


為了確定晶體結構的相位,研究人員採用從頭摺疊結構模型作為分子置換的搜索模型,使得SRD5A2的結構精度達到了2.8埃。


One More Thing


現在,tFold公測版本已通過騰訊「雲深智藥」平臺官網對外開放,蛋白質結構預測虛擬篩選分子生成ADMET預測等功能都可以免費使用。



體驗了一把後發現,效果大致是醬嬸的,預測速度也挺快:



如果你也感興趣,不妨親自一試,最後,祝各位打工人頭髮健康。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249-z

相關焦點

  • 男性「禿頭元兇」長啥樣?騰訊AI Lab聯合研究登上Nature子刊,首次...
    雷鋒網消息,11月17日,騰訊公布了一項人工智慧助力藥物發現的新進展。通過騰訊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
  • Nature子刊:上海六院胡海燕團隊首次報導骨肉瘤微環境單細胞圖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胡海燕課題組等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首次報導了骨肉瘤組織內浸潤有TIGIT+表達Treg細胞,為骨肉瘤免疫治療提供新靶點。研究團隊檢測了7份原位樣品,2復發樣本,2個肺轉移骨肉瘤樣本。從原發病變灶、復發灶和肺轉移灶等組織獲得110745個有效測序的單細胞的轉錄組圖譜。
  • 《Nature》子刊:雷射直接測繪阿秒脈衝的電子動力學
    科學家們首次為大家展示了 前所未有的的時間解析度的阿秒電子動力學的直接計量學結果。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Nature子刊《Nature Photonics》上。科學家們首次為大家展示了 前所未有的的時間解析度的阿秒電子動力學的直接計量學結果。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Nature子刊《Nature Photonics》上。電子和光子的相互作用是微觀物理學的基礎。在一個光場的驅動下對超快電子動力學真相的揭示會導致超快電子衍射和微觀分析,超快條紋相機,自由電子雷射的巨大進展。
  • Nature子刊:武大梁毅團隊等首次解析朊病毒蛋白纖維高解析度結構
    原創 BioWorld BioWorld2020年6月8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穩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梁毅研究組等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Cryo-EM structure
  • 騰訊AI Lab聯合研究登上Nature子刊 獨創方法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
    11月17日,騰訊公布了一項人工智慧助力藥物發現的新進展。  通過騰訊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
  • Nature 子刊重磅:騰訊與鍾南山團隊發布新冠危重症 AI 預測模型 Cox
    日前,鍾南山院士團隊與騰訊AI Lab披露了利用AI預測COVID-19患者病情發展至危重概率的研究成果——深度學習生存Cox模型,可分別預測5天、10天和30天內病情危重的概率,有助合理地為病人進行早期分診。
  • 又雙叒登Nature子刊!四鏈DNA結構首次在乳腺癌細胞中發現
    https://doi.org/10.1038/171737a0 2013年,同樣來自劍橋大學的Shankar Balasubramanian領導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hemistry》雜誌上發表文章,用有力證據首次證明
  • 【Nature子刊】基因生物標記物可快速準確預測肝毒性和潛在的肝癌!
    該研究確定了一種生物標誌物基因特徵,該特徵暴露後24小時具有潛在的肝毒性。圖片文章發表截圖     來源:《Scientific Reports》伊利諾伊大學基因生物標誌物識別技術,可將毒性測試縮短至幾天,同時保持較高的準確性。
  • 19個神經元控制自動駕駛汽車,MIT等蟲腦啟發新研究登Nature子刊
    目前,該研究刊登在《自然-機器智能》子刊。將生物啟發神經網絡用於自動駕駛汽車。深度神經網絡和其他方法眾所周知,當數據量足夠多時,深度監督模型會被訓練得很好,但目前的深度學習仍存在泛化性能不好和訓練效率不高的問題,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求構建智能模型的新方法。當前人們探求的方向總是更深的網絡,但這意味著更高的算力消耗。
  • 【Nature子刊】重大進展!首次從靈長類動物基因組中編輯出類似HIV...
    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Kamel Khalili博士說:「我們首次證明,單次接種由腺病毒攜帶的CRISPR基因編輯構建體,就可以在恆河猴的感染細胞中編輯出SIV基因組。」參考資料:【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1-hiv-like-virus-primate-genome.html【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821-7 本文轉自轉化醫學網,作者Cathy
  • Nature 子刊新研究表明,聞氣味會長胖
    雷鋒網註:圖片截自 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嗅覺神經元能夠對脂肪儲存進行動態調節,不同的氣味會觸發不同的嗅覺神經元
  • 程式設計師在網吧寫代碼被打,以為是玩遊戲在開掛,程式設計師:我頭都禿了
    在許多人看來,程式設計師留下了固有的刻板印象,好像這個職業與「宅男」有關。他們穿格子襯衫,整天坐在電腦前。他們有禿頭,但脫髮只是時間問題。 談到這一點,我以為程式設計師是個新聞。當他在家裡鍵入代碼時,突然在社區中遇到了停電。為了不影響該過程,他帶了一個USB快閃記憶體驅動器,然後去了一個網吧繼續工作。
  • 騰訊程式設計師轉行公務員,年薪少了50萬,一句話驚醒眾人
    很多人喜歡把公務員和程式設計師相提並論,公務員是體制內職業的代表,程式設計師是體制外職業的代表。公務員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好,雖然收入不高,但也絕不算低 ;程式設計師收入高、壓力大,一年下來幾乎沒多少休息時間。兩者雖然都是好崗位,但實際差距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 腦科學日報|Nature 子刊:懷孕最早期,人類大腦是如何發育的
    科學家首次證實,癌症轉移與先天性基因型有關來源:奇點網洛克菲勒大學Sohail F. Tavazoie團隊發現:與阿爾茨海默病關係最強的APOE4基因可以提高免疫系統抵抗腫瘤的能力。還能讓免疫治療對患者的療效更好,而且還與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時間顯著延長有關。
  • Nature子刊:癌細胞是如何穿上隱形鬥篷的
    參考:【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4-cancer-cells-don-invisibility-cloaks.html【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8-020-0056-0
  • 《Nature》子刊:納米粒子雷射器的革新可減少對生物組織的損傷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有脾氣的民國文人,寫詩罵總統:「禿禿禿,淨肉,頭!」
    輪到熊十力,他哈哈大笑了一陣後,揮毫疾書了一首《倒寶塔詩》,來譏蔣之禿頭:脖上長著癟葫蘆 不花錢買篾梳 蟣蝨難下口 一生無憂 禿禿禿 淨肉 頭熊十力寫罷,又是一陣狂笑,提著褲子裝著急著解手的樣子奪門而出,揚長而去。蔣面紅耳赤,哭笑不得,但對這位名重一時的熊老師也無可奈何。
  • 迪士尼"米奇"頭形象首次授權短視頻平臺 騰訊微視鼠年掛件引風潮
    近日,作為全球第六個迪士尼度假區,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首次將"米奇"頭和迪士尼朋友的形象獨家授權給短視頻平臺騰訊微視,推出2020鼠年專屬米奇頭掛件;吸引了包括宋軼、姜梓新、李子璇、曹曦月、靈超等眾多藝人參與,一起跟網友齊戴米奇頭,拍出好兆頭。同時,騰訊微視還在平臺內發起了米奇頭挑戰賽,網友選擇這款專屬的"米奇頭"魔法特效進行拍攝,還有機會獲得迪士尼免費門票!
  • 自然資源部海洋二所科研團隊在nature子刊發文闡述海洋生物地球...
    圖1 海洋生物地球化學觀測平臺與主要國際計劃的時間線中國網5月28日訊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獲悉,2020年5月,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環境觀測與模擬團隊應邀在Nature子刊Nature
  • 「鳥中哈士奇」鯨頭鸛,喜歡拔毛送人,網友禿了咋辦
    「鳥中哈士奇」鯨頭鸛,喜歡拔毛送人,網友禿了咋辦 2020-09-10 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