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日報|Nature 子刊:懷孕最早期,人類大腦是如何發育的

2020-12-07 腦科學君

1,《自然生物技術》解密:懷孕最早期,人類大腦是如何發育的...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對人類大腦早期發育的研究一直存在諸多障礙,因為研究人員還無法在妊娠最早期階段接觸到人胚胎腦組織。因此,目前幾乎所有關於大腦最早期發育的知識都是基於對果蠅和小鼠的研究。人腦的組成與動物的存在很大差異。

5月26日,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術)》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的用於大腦研究的早期胚胎模型,以了解胚胎發育過程中不同的大腦區域是如何形成的,並提供了對人腦發育的獨特見解。

2,《自然·醫學》:刷新認知!最強AD相關基因或能大幅延長癌症患者生存時間!科學家首次證實,癌症轉移與先天性基因型有關

來源:奇點網

洛克菲勒大學Sohail F. Tavazoie團隊發現:與阿爾茨海默病關係最強的APOE4基因可以提高免疫系統抵抗腫瘤的能力。還能讓免疫治療對患者的療效更好,而且還與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時間顯著延長有關。Tavazoie團隊的這項研究成果於5月26日發表在頂級期刊《自然·醫學》上。

Tavazoie認為,他的這項研究成果首次證實,遺傳自父母的先天性基因型(非後天突變獲得)可以影響惡性腫瘤的進展和預後。Tavazoie認為或許APOE基因型可以作為預測黑色素瘤患者的預後和對免疫治療反應的標誌物,有必要圍繞這個結論展開前瞻性的臨床研究。

3,【Nature子刊】酗酒基因已確定!43.5萬人的全基因組薈萃分析揭曉答案!

來源:轉化醫學網

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於5月25日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報告說,對超過43.5萬人的全基因組薈萃分析,發現了29種與酗酒有關的基因變異。他們發現這些變體的遺傳力在大腦和基因組的進化保守調節區中得到了豐富,證明了它們在生物學功能中的重要性。

結果表示,酗酒基因與138種表型(包括物質使用和精神特徵)存在遺傳相關。在一個獨立的生物庫樣本BioVU中,進行的全表多基因風險評分分析,證實了酗酒與藥物使用和精神疾病之間的遺傳相關性。PAU的遺傳力在腦內和保守調控的基因組區域得到了豐富。孟德爾隨機化研究表明,藥物使用、精神狀態、冒險行為和認知表現對酗酒的易感性有因果關係。

4,趙遠錦/孫凌雲/葉方富Chem. Soc. Rev:活細胞驅動的生物混合型機器人研究進展

來源:奇物論

細菌遞送應用

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南京大學孫凌雲教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葉方富研究員對活細胞驅動的生物混合型機器人及其應用進展進行了綜述介紹。作者在文章中介紹了有關生物混合機器人與各種生物驅動器相關的研究進展,並對控制生物混合機器人的方法和其運動方式進行了闡述和總結;隨後介紹了生物混合機器人的應用,特別是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包括藥物遞送、生物成像和組織工程等,並對生物混合機器人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

5,深度剖析!衰老和飲食或會改變機體腸道上皮細胞的蛋白質組特性!

來源:細胞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弗裡茨-李普曼研究所—萊布尼茨老齡化研究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衰老和飲食或會導致腸道上皮細胞中蛋白質組發生改變。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衰老和飲食對年齡和老年小鼠機體腸道上皮細胞的影響,研究人員揭示了區域特異性對蛋白質組的影響效應及適應營養有效應的年齡相關的損傷,相關研究結果或為闡明小鼠機體中小腸蛋白質組的空間架構提供一幅完整的圖像。

6,J Neurosci:科學家揭示全身麻醉,是如何起作用的!

來源:細胞

在最近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衝繩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Okinaw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aduate University, OIST)和名古屋大學(Nagoy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名為異氟烷(isoflurane)的常用全身麻醉劑是如何削弱神經元之間的電信號傳輸的。

CMSF研究小組用老鼠的大腦切片來研究一個巨大的突觸,這個突觸被稱為calyx of Held。科學家們誘導不同頻率的電信號,然後檢測突觸後神經元產生的動作電位。他們發現,當他們增加電信號的頻率時,異氟烷對阻斷傳輸有更強的作用。麻醉作用對皮質-皮質突觸的影響與calyx of Held突觸相似。用異氟烷麻醉小鼠後,高頻率脈衝傳輸明顯降低,而對低頻率脈衝傳輸影響較小。

7,《兒科學雜誌》:每天抱新生兒1小時,心臟和大腦發育會更好!

來源:芽孢體

圖為皮膚接觸護理改善心功能、神經調節的機理

最新一項發表在《兒科學雜誌》上的研究表示,父母應該定期進行皮膚接觸護理,使得嬰兒的心臟和大腦發育更好。該研究的帶領人Arvind Sehgal教授,是莫納什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和新生兒心血管研究負責人。

研究顯示,每天進行一小時的皮膚接觸護理可顯著改善血流動力,血液更好地為大腦和心臟等器官供應氧氣和營養物質,並且在這過程中指導了神經發育,神經調節也參與了心臟功能的改善。

8,哈佛的研究找到幸福生活的秘密

來源:阿爾茨海默病

調查顯示,大多數年輕人認為,獲取財富和名望是幸福生活的關鍵。但哈佛大學的一項長期研究表明,你能否老當益壯健康長壽,最重要的預測因子不是你聚斂的財富或者得到的名望。你與家人、朋友和配偶間的親密程度才是長期健康幸福更重要的晴雨表。

以上是《哈佛成人發展研究》(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的部分結果。研究揭示了決定人是能夠健康幸福地老去還是陷入孤獨、疾病和智力下降的因素,其中一些出人意料,另一些則不那麼讓人驚訝。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糖尿病和認知障礙的聯繫,關注合併疾病有效管理

2,腦科學日報|可測量腦信號的紋身電極;衰老可能與免疫細胞有關

相關焦點

  • 腦科學日報:大腦中的CD4+T細胞;科學家發現分娩無痛的「秘訣」
    目前,在神經系統疾病和致死性損傷中對如何激活神經元凋亡已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對如何抑制神經元凋亡研究有限,分子機制也尚不明確。或是你繼承了遠古人類的特殊基因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尼安德特人是一個已滅絕的人類群體,他們是與現代人關係最親近的演化親戚。已知最古老的尼安德特人距今已有超過40萬年的歷史,在大約4萬年前就滅絕了。他們曾住在歐洲、中東、中亞和西伯利亞西部。
  • 腦科學日報|即使進行了早期治療,HIV病毒仍然會攻擊年輕的大腦
    斯坦福科學家意外發現解碼人類言語的新突破口來源:學術經緯腦機接口(BCI)就是一項聽起來頗為科幻的技術,它藉助對神經電活動信號的解讀,實現外部設備與大腦的信息交流。2,Clin Infect Dis:即使進行了早期治療,HIV病毒仍然會攻擊年輕的大腦來源:生物谷儘管較早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T)治療可以降低感染HIV和暴露於HIV的兒童的死亡率,但是有研究表明這種病毒仍可能影響大腦。HIV可能會破壞神經發育,影響兒童的學習和推理能力。
  • 腦科學日報:Nature發布神秘受體激活狀態結構;嗜甜的真正原因
    人類 「類原腸胚」(gastruloid)三維結構。,產生前後端,再現人類早期發育的關鍵事件,為人類正常發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關鍵模型,標誌著科學家們向體外三維模擬人體發育邁出的第一步! 3,中國科大闡明秀麗隱杆線蟲產生穩健而靈活運動的神經環路機制和算法 來源:細胞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溫泉教授研究組在eLife 期刊上在線發表題為Flexible motor
  • 腦科學日報:阿爾茨海默症與腸道的聯繫;第一隻完整的恐龍大腦
    5,這是第一隻完整的恐龍大腦!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這個大腦的重量還不及一粒豌豆,它屬於一隻生活在2.33億年前的食肉動物。這種恐龍名叫布氏盜龍,是來自巴西南部晚三疊世早期的長頸蜥腳類動物的祖先,是體型最大的蜥腳類動物。 這個保存完好的恐龍骨骼包括了頭骨,其灰質也因此得以精確重建。令人驚嘆的計算機圖像揭示了與協調有關的區域,包括視覺、嗅覺、智力,甚至生殖系統。
  • 腦科學日報:可實時研究大腦深層結構細胞外pH動力學的探針
    在早期關鍵時間點針對這些細胞進行短時程靶向幹預即可有效抑制腫瘤發生,證明存在潛在早期診療時間窗口。2,第一款多合一微型pH探針:實時研究大腦深層結構細胞外pH動力學來源:生物通日本東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第一款多合一微型pH探針,可以用於實時研究大腦深層結構中固有的細胞外pH動力學。
  • 腦科學日報:首個人胚胎端腦發育染色質可接近性圖譜發布
    2,《自然》子刊新發現:星形膠質細胞調節海馬-皮質交流來促進遠程記憶形成來源:小柯生命以色列希伯來大學Inbal Goshen課題組發現,星形膠質細胞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調節海馬-皮質交流來促進遠程記憶形成。
  • 人類祖先大腦與類人猿相似 但發育緩慢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華盛頓4月1日電 (記者劉海英)一國際研究團隊1日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稱,生活在30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阿法南方古猿的大腦與類人猿相似,但卻像人類大腦一樣發育緩慢。他們稱,漫長的童年期讓阿法南方古猿有更多的時間學習成長,從而為後來的大腦分化和社會行為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阿法南方古猿被認為是所有後來人類的祖先,生活在300多萬年前。它們的化石只發現於東非,著名的「露西」就是在衣索比亞的阿法爾窪地被發現的。隨著越來越多的化石被研究,科學家對這一物種有了較多了解,發現其具有許多類人的特徵,如可以直立行走,可能使用過石器。
  • 19個神經元控制自動駕駛汽車,MIT等蟲腦啟發新研究登Nature子刊
    目前,該研究刊登在《自然-機器智能》子刊。將生物啟發神經網絡用於自動駕駛汽車。深度神經網絡和其他方法眾所周知,當數據量足夠多時,深度監督模型會被訓練得很好,但目前的深度學習仍存在泛化性能不好和訓練效率不高的問題,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求構建智能模型的新方法。當前人們探求的方向總是更深的網絡,但這意味著更高的算力消耗。
  • 腦科學日報:經歷逆境多的人,壽命會縮短二十年;孤獨者的大腦
    同時,人類的健康狀況與社會融合及社會地位有著密切的聯繫。研究表明,社會經濟地位低與所有造成死亡風險的疾病相關,包括慢性病和傳染病。這種關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一致性促使一些研究人員將社會經濟地位的不平等標記為疾病的「根本原因」。
  • 孩子睡覺動作有暗示,腦科學研究:3個動作證明孩子大腦發育好
    醫生朋友表示他曾經就自己家孩子晚上踢被子的情況,進行過一些了解,有相關的腦科學研究顯示,孩子在晚上踢被子的時候代表著孩子,正在利用自己的大腦支配自己的身體,同時在促使大腦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孩子未來的智商不會低。
  • 腦科學日報:重構果蠅的運動控制迴路;有些人為什麼有智力缺陷?
    GPI錨缺陷會導致智力受損、運動障礙和發育遲緩典型表現。波恩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製造出了一種能模仿這些病人的小鼠。在動物模型中,GPI錨定缺陷中,基因突變會損害大腦突觸上刺激的傳遞。這可以解釋與疾病相關的損害。研究結果發表在《PNAS》上。
  • 腦科學日報:吸菸促進肺癌腦轉移的原因;紅肉吃太多,大腦老得快
    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此前表明,在腦外傷後阻斷一種名為miR-181a的microRNA,會促使星形膠質細胞轉變為神經元。2,JEM:破解吸菸促進肺癌細胞鑽入大腦之謎!在最近的《實驗醫學雜誌》上,維克森林大學浸信會醫學中心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表明,吸菸是促進肺癌轉移到腦的一個原因!實驗發現,香菸煙霧中的尼古丁能夠穿過血腦屏障到達大腦,促使大腦中的巨噬細胞——小膠質細胞改變表型,增加促生長因子和趨化因子的分泌,促進了轉移灶的形成和發展。不但如此,尼古丁還會抑制小膠質細胞的吞噬能力,阻止它們去處理腫瘤細胞。
  • 腦科學日報:是什麼左右了我們的選擇?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差
    冷凍電鏡斷層原位成像技術解析神經突觸受體蛋白原位結構與組織分布 神經突觸是大腦中眾多神經元之間信息傳遞和存儲的最基本的結構與功能單元。Filia-/-小鼠海馬中NSPCs的增殖和神經分化受損 在前期工作中,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鄭萍課題組在胚胎幹細胞中鑑定了基因組穩定性調控的關鍵多功能因子Filia,揭示了其不同的作用途徑,並發現人類同源基因的功能突變能導致胚胎發育失敗和復發性流產
  • 別錯過寶寶大腦發育關鍵期,這項訓練不抓緊,耽誤發育
    想讓寶寶脫穎而出,大腦的成長發育則不容忽視!從懷孕開始,很多媽媽就會開始實施一些讓寶寶變聰明的「技巧」:吃芝麻核桃、胎教等等……而寶寶出生以後,則更加關心這個問題了。在想辦法提升智力前,我們一定要先明確兩個事兒:一是孩子智力開發越早越好。二是真正決定一個人智商和情商的,不是遺傳,而是成長環境。
  • 腦科學日報:大腦如何判斷「有或無」;憋尿的感覺是怎麼來的?
    1,《科學》:吃、喝、害怕,這些「簡單」的事情科學家終於看清大腦是怎麼辦到的 來源:學術經緯 神經肽Y可以調節PVH多種神經元在不同行為狀態下的反應 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的最新一期上,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的神經科學家介紹了他們歷時五年開發的一種成像技術,得以解碼大腦中不同類型的神經細胞如何展開合作
  • 腦科學日報: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潛在症狀維度網絡;肌肽的合成秘密
    3,《科學》子刊:揭示肌肽的合成秘密,助力相關補充劑的合理化使用來源:生物谷最後,作者研究了肌酸穩態與多種人類特徵和疾病相關的酶和轉運蛋白的常見遺傳變異之間的關聯,以及揭示了Gadl1 敲除小鼠的初步行為特徵。
  • 刺激大腦發育,開發大腦,你也可以
    無數人一直在從事大腦的開發和研究工作。這裡面有醫學專家、腦科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專家,都在從各自的領域出發進行大腦的研究工作,並且試圖尋求一些安全、長效的方法來開發大腦。大腦是人身體上最重要也是最精密的器官,它的正常發育與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是息息相關的。
  • 腦科學日報|模型發現三個與COVID-19死亡率相關的生物標誌物
    3,焦建偉團隊從腦發育角度探討抑鬱症可能的發病機理和治療策略來源:BioArt與正常人相比,抑鬱症病人的皮層結構和體積及腦體積減少,提示抑鬱症可能與早期皮層的發育相關。WT1(Wilms』 tumor 1)在神經系統如視網膜、視網膜神經節及嗅球的發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 腦科學日報|記憶單位「Engram」是什麼?治療失眠從關閉光源開始
    重要的是,實驗表明,通過engram complex最初存儲的記憶可以由重新激活再獲取,但即使無法自然地回憶記憶,例如在記憶障礙(例如早期阿爾茨海默氏病)的小鼠模型中,也可以以「無聲的」狀態持續存在著。
  • 腦科學日報:長期記憶如何形成;自由基竟可促進產生新的神經細胞
    1,長期記憶如何形成?自由基對大腦有益,竟可促進神經幹細胞產生新的神經細胞來源:細胞活性氧分子,也被稱為「自由基」,通常被認為是有害的。然而,如今事實證明,它們控制著對大腦的適應能力非常重要的細胞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