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掉2萬門店後,一年淨賺12億,中國最大的保暖內衣廠商如何做生意?

2020-12-15 前瞻網

作者|黃曉軍 來源|新商業要參(ID:xinshangye2016)

南極電商這家公司極具爭議:

有人說,他不好好做實業,靠賣商標賺錢其實不長久;也有人說,如果空手套白狼能夠複製,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從民族實業的角度來看,南極電商2008年砍掉門店做品牌授權之後,人們推崇的南極人就在走向消亡。

但從理性的商業視角來看,賣保暖內衣不賺錢後,張玉祥開始做品牌授權;品牌授權的生意越走越窄之後,他又收購時間互聯,現在徹底成為一家廣告公司。

這是一個實業艱難求生、網際網路企業動動嘴皮子就活得美滋滋的時代。我們不能只像小農經濟視角那樣,去批判人家不務實、不腳踏實地。

在經濟學上來看,商業的本質就是盈利。對比那些消耗數億美元資本還不盈利的企業而言,南極電商頻繁轉型年賺12億,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德呢?

創辦20多年,這家公司一直在質疑聲中踩著時代的步子走。

賺錢容易,並不是一種眾矢之的的過錯。

2020年3月,《2019年第二批網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專項抽查不合格產品及企業名單》披露。

南極電商生產的旅行箱包(貨號為C487811011),也出現在了名單上。

這不是南極電商第一次被檢出產品質量不合格。

近5年裡,南極電商旗下南極人、卡帝樂鱷魚、精典泰迪等品牌均有質檢不合格記錄。

公開報導顯示,2018年內,南極人品牌就上了14次國家質監部門及地方消費者協會的不合格產品黑名單。

▨消費主張報導南極人抽檢不合格

其中,蠶絲被、內衣、棉服、童裝、衝鋒衣、電推剪、捲髮器、按摩棒等,均有產品被列入質檢黑榜。

可笑的是,這樣一家公司2019年營業收入達到39.08億元,同比增長16.55%;淨利潤達到12.06億元,同比增長36.04%。

對比上市前的2014年業績,南極電商的淨利潤5年複合增長率(CAGR)超過了80%。

▨南極電商2014年以來淨利潤增長情況

不過19.78%。後者是中國最具規模的縱向一體化針織製造商,也是號稱中國最賺錢的服裝公司。

而從服裝行業延展到全行業對比,《證券市場周刊》旗下新媒體《天下公司》報導:

南極電商的淨利成長性,竟然超過了阿里巴巴和騰訊。

一邊是劣質產品,一邊是譁譁賺錢,南極電商成為眾矢之的。

曾靠質量出圈的南極人

中國保暖內衣起源於上海兆林實業公司,公司創始人俞兆林研發出了一種稱為「南極棉」的導溼保暖複合絨。

到1998年底,這家公司就賣出了28萬套保暖內衣,產值超過1億元。

但同年6月,市場上出現了不少假冒「南極棉」的產品,俞兆林果斷棄用「南極棉」,用自己的名字「俞兆林」作為新的品牌名。

▨俞兆林實體門店展示,截圖自官網

這期間,一個叫張玉祥的服裝老闆也想進來分一杯羹。

但他發現行業一個公開的秘密,即保暖內衣生產商,大多通過給內衣中添加1-2層不透氣的塑料薄膜來增加保暖效果。

這樣的內衣明顯不健康。

張玉祥希望用全棉代替化纖面料,並且與美國杜邦(DuPont)公司合作,研發「棉+萊卡」健康保暖內衣。

當時算下來,這一筆研發生產費用需要300萬。手頭沒有資金的張玉祥,就勸說經銷商提前注入貨款,收完貨款再研製生產。

正可謂空手套白狼。很快,張玉祥就募齊了300萬,並為自己的保暖內衣起了一個和「南極棉」相近的名字——「南極人」。

數據顯示,南極人4個月就銷售破億。

到2000年,保暖內衣的生產商陡然增加到300多家,行業年銷量突破3000萬套。

激烈的競爭下,「俞兆林」最先被拉下馬。當時有某些媒體報導「俞兆林」稱,其「就像在身上穿了件雨衣」。

接到媒體爆料後,中國消費者協會委派有關專家對北京、天津等地商場出售的38個品牌的保暖內衣進行了一場全方位的質量性能檢測。

檢測報告中顯示,「俞兆林」內衣中有一層塑料薄膜。

緊接著,各個品牌的保暖內衣接連中招,除了早有防備的南極人。

▨2000年關於塑料薄膜的報導,截圖自知網

此後,南極人連續6年市場佔有率和銷售量名列前茅,並在各個城市累計布局了2萬個終端,共實現銷售額10億元。

營銷大戰中的價格屠夫

那次保暖內衣大動蕩中,「俞兆林」是跌得最慘的。2001年3月,上海俞兆林實業有限公司改組。

此後,上海一家叫做新兆林紡織科技的公司成立,俞兆林西南代理商黃小渝任總經理。

後者承認,為了爭奪市場、搶奪客戶,兆林公司推出了買一贈一的活動,並且將批發給代理商的價格降低到了40元一件,再加上將近5000萬元的廣告費用投入,大大削弱了「俞兆林」的競爭力。

當時,俞兆林請來香港影視明星鄭少秋作為其品牌形象代言人。一句「俞兆林,真厲害」響徹大江南北,開創了保暖內衣請明星做廣告的先河。

▨關於俞兆林廣告少量報導,截圖自百度資訊

這個時候,中國最早的保暖內衣龍頭品牌之一北極絨,也請來了趙本山。「怕冷就穿北極絨,地球人都知道」,可謂成為了不少人的童年記憶。

▨北極絨廣告,圖/16pic

南極人也沒落下。當時,張玉祥請來了葛優、徐帆、劉德華、袁詠儀、海清等一線明星,拍了一支15秒廣告「南極人不怕冷」。

▨南極人廣告打到信封上,圖/中國收藏熱線

2002年,品牌商在全國媒介投放的總量高達3.92億元,廠商被漫天廣告和虛高的銷量衝昏了頭,持續擴產時忽略了供需平衡。

但此後兩年,內衣保暖抗寒的單一功能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多元化的挑剔需求了。他們的購買力下降,企業庫存積壓逐步增長。

產品賣不出去怎麼辦?那就降價。2004年9月,南極人宣布產品降價50%。

當時《經濟參考報》的報導時:中國保暖內衣業惟一的「馳名商標」和惟一的「中國名牌」南極人在京宣布,要做「保暖內衣業的格蘭仕」,以降價50%的「血腥」戰役洗牌整個行業。

▨當時媒體對南極人降價的報導,截圖自新浪

這不是一般企業能夠承受之重。北極絨、婷美、纖絲鳥等企業都曾出面聯合抵制,只不過「然並卵」。

當時的南極人,已經是中國保暖內衣業最大的廠商。

恆源祥的學徒

張玉祥測算,南極人2004年的市場份額是15%-20%,他們希望通過價格戰能把這一數字擴大到35%左右。

但南極人這種方式不過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由於產品、供應鏈、終端都承受了巨大壓力,南極人門店關了一大半。

在2006年的「領袖秀上海」活動中,張玉祥談到那場業內大戰時依舊認為:

那不是某個決策者、某個品牌的過失,而是粗放型的營銷與管理難以適應新的市場形勢,核心競爭力喪失所帶來的無序狀態。

不過,張玉祥也一直在反思。他曾在媒體記者面前感悟,那些年南極人陸續投放了3億元廣告,是不是真的浪費了?

「也許必要的投入不能少,但充分利用現有品牌資源,重新挖掘品牌背後的價值,更具現實意義。」

品牌背後的價值如何挖掘?

2008年,張玉祥砍掉了所有生產端和銷售端的自營環節,賣掉10多年苦心經營的工廠,包括建築面積40000多平方米的工業區和7000平方米的寫字樓和員工宿舍。

只保留「南極人」3個字。

▨恆源祥廣告在B站的播放,截圖自嗶哩嗶哩

「我們將在南極人品牌下面冠以新的素材和附綴,作為品牌的延伸。基本參照恆源祥模式,與社會聯盟結合體,在生產、銷售、品牌上共同合作,搞現有一條龍服裝企業。」

沿著恆源祥的路子,張玉祥對南極人的轉型宏觀且自信。

「恆源祥,羊羊羊。」憑藉這句廣告語發展壯大的恆源祥,是保暖內衣行業最早砍掉生產端,提出聯合體模式的企業。

恆源祥的品牌運營模式在於不投資建工廠、建渠道,而是通過特許經營,在上遊發展了100多家加盟工廠,在下遊拓展了9 000多家經銷網點。

上下遊的契合讓恆源祥宛若一支聯合艦隊:

旗艦是上海恆源祥(集團)有限公司;70%的主力艦隊是近70家左右的加盟工廠。它們集結在江浙一帶,其餘加盟工廠分布在全國各地。

而9000多家經銷網點像護衛艦、護衛隊一樣,分布在全國近30個省份的大、中、小城市。

收取商標使用費,變現品牌資產是恆源祥的主要盈利模式。

中國經營報報導,2007年恆源祥營收額約3億元人民幣,其中從上遊加盟工廠收取的商標使用費是2.66億元,佔比超過80%。同時,從下遊經銷商或經銷網點收取加盟費,也是其盈利來源之一。

▨南極電商參照的恆源祥模式,截圖自公司財報

南極電商與之路徑相似,以logo品牌、IP品牌、個人品牌組成的品牌矩陣為核心,經營品牌授權、電商服務、柔性供應鏈園區業務及提供少量貨品銷售。

恆源祥有共同體,南極電商有NGTT共同體—柔性供應鏈園區。

恆源祥有子公司,負責相關品牌的塑造、維護,以及對上遊加盟工廠、下遊市場銷售的管控和協調。

而南極電商成立了一站美、匠人之心、南未來、小袋等子公司,為供應商和經銷商提供店鋪形象設計、管理及供應鏈金融等增值服務。

這項品牌綜合服務業務的毛利率達到了92.3%。

2014-2016年,南極電商品牌綜合服務為主現代服務,佔比營收為77.85%、72.47%、96.29%。靠賣商標,這家公司2016年賺了3個多億。

南極人成為廣告公司

2016年,南極電商收購了卡帝樂鱷魚、精典泰迪,並於帕蘭朵、PONY系列合作。

這意味著,南極人單個品牌的授牌生意,可能越來越窄了。

一位南極人保暖內衣代工廠老闆錢某表示,南極電商對產品品控要求不高。

剛剛成立的工廠,哪怕生產資質很低,只要給總部錢就能拿到商標。「一套商標標費5元,他們一次性拿滿100萬元的商標能打8.5折。」

「產品報出去,它們只關心出廠成本、該收多少標費。這種模式下,它負責給工廠介紹客戶,但是不做擔保,也不參與廠商與客戶之間的任何交易。客戶採購成品或者有要求,就直接跟工廠提出來。我們唯一遵守的是,賣給客戶的一定是『南極人』商標的產品。」

流量或許是南極電商先天的優勢,如今天貓和淘寶的準入機制審核越來越嚴,錯過黃金時期的新品牌難有出頭日,南極人的幾千家線上店鋪就是稀缺資源。

可長期不掌控加盟商的質量,只求數量增長、拓展速度,品牌這一流量的根本,使口碑快速下降,授牌的生意只會越做越窄。

2017年,收購時間互聯,這又成為了它新的增長極。

這是一家廣告代理商。其受五八信息、唯品會、美圖之家等客戶的委託,在騰訊應用寶、百度手機助手、OPPO商店、騰訊廣點通、今日頭條、獵豹等平臺採購資源、投放客戶APP等推廣信息。

▨時間互聯商業模式,截圖自公司財報

這是一個與保暖內衣絲毫不相關的業務。

但收購時間互聯當年,這個公司的業務就貢獻了24.28%的營收。到2018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69.08%,而以品牌授權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只有30.87%。

▨南極電商2015-2019H1營收結構

從2015-2019H1營收結構就能看出,南極電商已然完成了第三次轉型,直接變身成為了一家移動網際網路服務公司。

結語

還記得2016年,一家叫做新民科技的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公告。這個以化纖紡絲、織造為主業,印染、服裝、紡織助劑、貿易等多元發展的綜合性股份制企業,宣布收購100%一家主營業務是品牌綜合服務、經銷商品牌授權服務的公司。這家公司就是南極電商。此後,新民科技股票名稱改名南極電商,被後者借殼上市。同樣的情況出現在了南極電商與時間互聯上。

一家成立於1998年,曾是中國最早保暖內衣品牌之一,中國最大保暖內衣廠商的南極人,正在慢慢消失。

一家與其毫不沾邊的廣告代理商,正在冉冉升起。我們最大的感嘆不過是,又一個民族實業品牌走向凋零。但在殘酷的、唯利益求生的商業世界裡,撈錢確實又是正道。不信回頭看看1996年以來的保暖內衣業,真正走出來的或許就只有掙到錢的張玉祥。

[1]張玉祥-南極人首創中國服裝終端零售品牌之思辯——紡織網

[2]保暖內衣市場打起價格戰 南極人率先宣布降價50%——經濟參考報

[3]南極電商品牌狂奔——商界評論

[4]恆源祥、南極人賣吊牌成營收支柱 "黑名單"背後失控——中國經營報

[5]保暖內衣大戰噩夢猶在 俞兆林真攜7千萬巨款跑了?——東方網

[6]南極人賣吊牌進帳16.6億佔營收過半 14次登質量黑榜——長江商報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新商業要參(ID:xinshangye2016),作者:黃曉軍

本文來源新商業要參,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當來勢洶洶的新品牌,看中了4400億的內衣生意
    月,以無感標籤內衣起家的Bananain蕉內正式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25億元。另一個定位於「體感科技公司」,售賣內褲、襪子、文胸、保暖衣、家居服、輕戶外等品類的「蕉內」,則緊隨Ubras之後,佔據了雙十一內衣品類銷售榜第二名的位置,總成交額突破2.2億。在品牌營銷專家、「關係品牌」提出者李倩看來,隨著新消費概念的持續高溫,內衣領域作為一個復購率非常高,利潤率也較高的小門類,引來了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
  • 靠貼商標一年淨賺9個億,多少人被這個品牌「騙過」?
    換句話說,你買的南極人內衣可能只有吊牌是真的,產品生產銷售啥的他一概不管。商標授權的生意相關資料顯示,南極人成立於1997年,首創保暖內衣產品,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內衣企業之一。2018年,南極電商實現營業收入33.53億元,同比增長240.12%,淨利潤9億億元,毛利率高達94%,令人眼紅!仔細想想,其實南極人的經營策略也非常簡單,早期先依靠服裝起家,在這期間瘋狂找代言,打出名氣之後便開始賣商標、賣吊牌。
  • 7天賺30萬?想不到賣保暖內衣還可以這樣賣
    但今天房太子要說的並不是南極人,今天我們來說說商場門口小票換保暖內衣的暴利人群。如何10天狂賺80萬?請看快速致富的發財套路:步驟一,找貨源。首先在南方城市找到一個保暖內衣製造廠,廣州、中山、東莞都是不錯的選擇,20塊一件的成本訂購一批保暖內衣。
  • 又一品牌早變「貼牌貨」,一年狂賺12億,多少人交過「智商稅」?
    加上天氣變得越來越寒冷,一些怕冷的老年人恐怕連保暖內衣都穿起來了。說起保暖內衣這一市場,相信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北極絨、南極人、俞兆林以及恆源祥等品牌,畢竟這些品牌很早就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了。 以前對於不少人來說,這些品牌的價格還是比較貴的。不過經常網購的人應該會發現,現在這些品牌的價格已經越來越便宜了,有些時候幾十塊也能買到一套品牌的保暖內衣。
  • 父親給她50萬,她還父親70億,一年淨賺8個億,帳上還躺著180億
    其實,在汽車製造產業鏈上,中國還是不錯的,不說全球領先,但至少很多東西都可以自給自足,而在某些細分領域上,甚至還居於世界行業前列。 比如說曹德旺的福耀玻璃,不僅是國產車用,進口車也用,數據顯示,市場份額上已經是全球第一大汽車玻璃製造廠商。
  • 砍掉九成產品,他把小吃攤做出2萬家門店,碾壓肯德基麥當勞
    他一路艱辛,歷時12年才將夾縫中生存的小吃攤做大做強,最終成功走向了全世界。全國人都知道,溫州人會做生意,陳傳武就是這樣一個溫州人。一開始,他就放棄了穩定的工作,選擇下海經商。在那個時候,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油炸食品在國內很火。而如此多的銷售量就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供應鏈,具備商業頭腦的陳傳武正是看中了這一點。
  • 一邊是虧損關店破產,一邊單月營收近億被資本瘋搶,中國的性感生意...
    內衣這門性感的生意,在國內正處於兩極分化狀態:「前浪」都市麗人等傳統品牌水深火熱,「後浪」蕉內、Ubras、內外等新品牌眾星捧月。但這近2000億的市場極度分散,目前尚無龍頭品牌。相比於國外50%以上的市場集中度,其中日本約52.9%,美國約51.9%,中國女性內衣市場的集中度只有7%,份額前三名的國民內衣品牌都市麗人、愛慕、匯潔股份分別為 3.2%、2.4%和1.4%。市場分散與中國國情相關,縱觀全球現代女性內衣發展史,歐美等國已經有了近百年的積澱,而中國內地只有20多年。
  • 絕味鴨脖老闆:偷師反超周黑鴨,一年淨賺8個億,公司市值479億
    絕味鴨脖老闆:偷師反超周黑鴨,一年淨賺8個億,公司市值479億推薦語: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零食市場正處於快速發展的早期成熟階段,市場容量巨大。中國「鴨貨之王」是誰?論口味香辣、品質穩定,三巨頭中第一名公認是絕味鴨脖,理由只有一個:絕味在規模上打敗包括所有對手(包括周黑鴨、煌上煌),截至目前全國門店超過了10000家,去年淨利潤達8個億。
  • 4年關店2600家,市值縮水90%,中國內衣第一股性感不再
    2019年,這個國內首家快時尚內衣品牌,就巨虧了13億元。可以肯定的是,從2015年以來,都市麗人日漸式微。36氪報導,都市麗人門店數量在2015年達到峰值後變開始逐年減少。據不完全統計,到2019年的4年半內,都市麗人門店減少約2600家。中國內衣第一股看似危在旦夕。
  • 一年賣出70億,全國開遍2萬家,這塊雞排做了什麼?
    一塊單價10-12元的雞排,一年能賣7.2億片,僅雞排這一產品的年銷就超過70億元,這就是如今全國遍地開花的正新雞排。據悉,從開放加盟到23000家店,正新雞排僅僅用了7年時間,這一門店數量是肯德基中國的3倍,麥當勞中國的7倍,且後兩者都已進入中國市場三十餘年,這塊雞排到底做了什麼得以迅速佔據山頭?
  • 汕頭髮家史:掌握全球70%的女性內衣生產力
    這個巨大的市場潛力,是艾格保留內衣的盤算,也是資本青睞新秀的根本原因。可能會有人想不通,一件小小的內衣,如何爆發出千億級的市場潛力?一切,還得從「性感」生意說起。那是90年代的深圳,生活充滿無限可能,機會幾乎是翻騰著,湧到每一個敢想敢做的人面前。1998年,鄭耀南從沃爾瑪辭職,開始嘗試自己做生意,開書店、餐飲店,也賣影碟和襪子,最後乾脆用攢下的2萬塊錢租了間車庫,重新賣起化妝品,店鋪借妻子吳曉麗的名字,取名「都市麗人」。
  • 那些年爸媽愛穿的保暖內衣,如今還賣得動嗎?
    但隨著北京今年冷空氣一輪又一輪地侵襲,11月末的某天,灰灰終於還是打開某寶挑起了保暖內衣。 在輸入「南極人」三個字後,灰灰萬萬沒想到,除了排在最前面的旗艦店之外。南極人已經差不多什麼都賣了:南極人食品旗艦店、南極人服飾配件旗艦店……更讓他想不到的是,賣保暖內衣的那個「南極人旗艦店」,賣的也早就不是南極人「原廠」的保暖內衣了。
  • 優衣庫暫時關閉270家的中國門店,業績會受到影響嗎?
    截至2019年12月底,優衣庫在中國擁有750家門店。實際上,迅銷集團早在1月23日就停止了湖北省武漢市內17家優衣庫門店的營業,後於1月31日在官方微博宣布將通過武漢市慈善總會向馳援武漢的醫療隊捐贈逾7100件總價值約252萬元的高功能保暖禦寒衣物,包括厚羽絨外套和保暖內衣等,支持一線醫療人員。
  • 公司市值蒸發185億,「最懂內衣的男人」被女人拋棄了?
    公司計劃一次性撥備撇減約6.5億至7億元存貨,豁免客戶約3.1億至3.5億元的拖欠金額。鄭耀南眼看著自己倚賴的「大眾市場」,被友商一點點蠶食,看著當年親手布下的經銷商網絡,竟成尾大不掉之勢。渠道之禍,或許從起家時就埋下了。2011年,在今日資本等風投的加持下,鄭耀南提出「萬店計劃」。2014年6月,都市麗人在香港上市,坐擁6272家零售門店。
  • 這種內衣「熱」了!單月爆賣10萬件!有門店銷量增5倍!面料庫存被搶...
    1上海:新型面料「自發熱」內衣銷售火爆,有門店銷量增五倍工作日上午,記者在上海某品牌內衣門店看到,有不少消費者前來選購負責人告訴記者,所謂「自發熱」內衣實際上不能自動發熱,而是含有一種叫「德絨」的新型面料,這種面料保溫性較強,消費者穿上身後會感覺非常保暖。目前這種內衣價格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每天單店至少能賣出幾十件。
  • 生活中的保暖內衣行業排行榜前10,你都知道嗎?
    1、兄華:創始於1995年,深耕保暖內衣行業已有25年,堪稱保暖行業「老炮」。發展至今收穫頗多榮譽,年銷售額9億元,線下實體門店已超過10000家,遍布全國數十個城市與地區,已成為國內保暖內衣的領軍品牌。簡而言之,兄華就是依託自身產品的過硬品質從而贏得消費者的信任與回購。
  • 「天使」與「惡魔」同體,南極人的貼牌生意是長久之計嗎?
    很多人會心生疑問:過去那個專門生產保暖內衣的南極人去哪裡了?這些紛繁錯雜的店鋪裡,到底哪些是李逵,哪些是李鬼? 實際上,這些店都是假的,或者說,都是真的。 南極人可以說是旁逸斜出,走出了一條完全不同的品牌道路,那麼在看似獨特的品牌策略下,貼牌到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南極人的品牌之路 經過90年代的一路奔跑後,1998年,中國的紡織行業終於陷入產能過剩、設備落後、盈利低迷的困境。
  • 2020秋冬保暖內衣潮流趨勢
    據統計,我國內衣及貼身衣物年銷售額在4000億以上,內衣產業生產企業近萬家。保暖內衣作為一款季節性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在款式、面料上的創新速度遠快於其他服裝品類。身處數位化時代的年輕消費族群,對潮流趨勢的感知也越來越迅速。隨著天氣逐漸轉涼,保暖類衣物即將進入銷售「熱」季。 秋衣秋褲是要加絨保暖,還是修身塑形?
  • 「吊牌狂魔」靠掛牌年賺13億,那麼買吊牌的紡織人賺到錢了嗎?
    不生產商品,只做吊牌的搬運工 提及南極人,80後們大都印象頗深。南極人創立於1997年,以「更薄、更暖、更舒適」為噱頭,從保暖內衣市場出道。隨後幾年,它憑藉葛優的廣告詞「南極人,不怕冷」火遍全國,靠在各大衛視砸下巨額廣告而家喻戶曉,與恆源祥、北極絨、俞兆林並稱國民四大保暖內衣品牌。
  • 要在中國新開3000門店的「優衣庫」,做對了什麼?
    截至2020年8月31日的整個財年,迅銷集團營收2.01萬億日元,同比下滑12.3%。 新冠疫情導致日本和全球其他市場大量線下門店暫停營業,這是業績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而在中國,從5月起就開始復甦。整個財年,中國地區銷售收益為4559.8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91.7億元),佔比將近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