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在歷史上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傳奇人物,從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泗水亭長,一步一步成長為開國君王,建立漢朝。在這一過程中,劉邦將知人善用的優點發揮到了極致,合理地使用張良、蕭何、韓信、彭越等人的才能,這才能做到以弱勝強。
在統一天下之後,劉邦兌現承諾,先後將韓信、臧荼、韓王信、彭越、張耳、英布、吳芮、盧綰八人封為了漢初的異姓王,形成了漢初的異姓王集團。
漢初的異姓王集團擁有的封地面積遠超漢室直接控制的地區,極大地威脅到了中央朝廷的統治,這也是使得漢朝數代君王頭疼不已的諸侯王問題的由來。你如果不知道漢初的八大異姓王,又怎麼敢說了解漢朝的歷史呢?
01齊王、楚王韓信
在楚漢爭霸之中,韓信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力量,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掉了魏國,隨後又背水一戰,擊敗趙國,然後韓信繼續北上、南下,降服了燕國、齊國,而且還全殲了項羽麾下大將龍且率領的二十餘萬楚軍,完成了千裡奔襲,將項羽團團圍困在垓下。
韓信在滅掉齊國之後,主動伸手向劉邦索要齊王之位,劉邦為了滅掉項羽,不得不答應了韓信的請求。公元前202年,在楚漢爭霸落下帷幕後,劉邦收回了韓信的兵權,將其改封為楚王,隨後又被貶為淮陰侯。
公元前196年,因為捲入了陽夏侯陳豨的叛亂,韓信被誘殺於長樂宮鍾室。
02韓王(韓)信
這一位爺,他也叫韓信,不過為了與兵仙韓信區分,史書多將其稱之為「韓王信」,或許這就是功績不如另一位韓信的悲催之處,不然就該兵仙韓信叫「齊王信」、「楚王信」了,手動滑稽。
韓王信是韓襄王的孫子,在韓國滅亡之後,一直在韓國故地生活,與張良平素交好。在張良入關之後,韓王信也隨之投奔劉邦,不久便擔任將軍,攻略韓國,被拜為韓國太尉,其後劉邦為收買人心,將其封為了韓王。
韓王信在就藩之後,一直追隨劉邦在楚漢主戰場抵禦項羽的進攻,在漢朝建立之後,鑑於韓王信的封地多是戰略要地,劉邦為了王朝的長治久安,將韓王信的封地北移,使其的封地直接暴露在匈奴的兵鋒之下。韓王信為求和平,數次擅自與匈奴和談,惹惱了劉邦,使得劉邦直接提兵討伐,韓王信不敵,被迫逃亡匈奴。隨後,韓王信又策反了陽夏侯陳豨,教唆其起兵反漢,在一次攻打漢軍的戰役中,韓王信被殺。
03燕王臧荼
早在陳勝吳廣起義之時,陳勝便派遣武臣負責經略燕趙之地,武臣自己又派遣部將韓廣經略燕地,自己經略趙地,不久,韓廣被擁立為燕王。項羽在滅掉了秦朝,論功行賞分封天下之時,為了分化燕國,將韓广部下臧荼封為燕王,改封韓廣為遼東王,韓廣嚴詞拒絕,被臧荼弒殺。
公元前204年,韓信在背水一戰擊敗趙軍之後,兵臨燕境,被項羽封為燕王的臧荼上表降服,劉邦仍舊將其封為燕王,繼續控制燕地。公元前202年,在劉邦登基即位之後,大肆捕殺項羽舊部,使得臧荼感到恐懼,遂起兵自衛,不久被御駕親徵的漢高祖劉邦斬殺,劉邦改封發小盧綰為燕王。
04趙王張耳
張耳,魏國人士,早年被信陵君所賞識,得以在魏國謀得一官半職,可是後來魏國滅亡,張耳淪為庶人。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張耳加入義軍,擁立趙歇為王,重建了趙國,項羽念其功勳卓著,將其封為了常山王。
楚漢之爭爆發後,常山失守,張耳轉投劉邦陣營,與劉邦交往甚密。公元前204年,張耳協助韓信攻下了趙國,因功被劉邦封為了趙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張耳突染重病去世,也算是漢初八大異姓王中僅有的兩個得以善終的異姓王。
05梁王彭越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彭越在楚漢之爭中,發揮的作用絕對是僅次於韓信的。他是中國遊擊戰的始祖,他常年率部在楚軍腹地開展遊擊戰,截擊項羽的糧草輜重,使得項羽陷入兩面作戰的窘境,疲於奔命。在劉邦的正面硬剛、韓信的千裡奔襲以及彭越的遊擊戰之下,項羽最後被圍垓下,走向了窮途末路。
而彭越也學著韓信,在楚漢之爭最關鍵的時候,拒絕出兵,向劉邦討要王爵之位,劉邦不得不許諾將其封為梁王。公元前196年,陽夏侯陳豨叛亂後,劉邦為了試探彭越,要求彭越率軍配合徵戰,彭越稱病不從,而後被劉邦擒拿到洛陽,貶為庶人,發配到蜀地。然而,彭越命該如此,在入蜀途中遇到了呂后,被呂后帶回了洛陽,將其殺害,夷滅三族。
06燕王盧綰
如果說前幾位是因為謀反或者是意圖謀反才被劉邦處死的,這一位的死,絕對是自己作死。
盧綰,是與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髮小,常年追隨劉邦左右,漢朝建立後,被拜為太尉,後來燕王臧荼謀反被殺,盧綰被封為了燕王,當時異姓王僅僅只剩下了長沙王吳芮和自己。因為平定陳豨叛亂有功,劉邦想要將盧綰召入朝中,親自封賞,以示親近,但是盧綰卻認為劉邦想要對自己不利,劉邦數次徵召,盧綰皆稱病不行,並且開始準備謀反之事。
不久,消息走漏,劉邦在心痛之餘,仍舊派遣大將樊噲攻打盧綰,盧綰不敵,投奔匈奴。也正是因為發小盧綰的叛亂,使得劉邦心灰意冷,不久殺白馬立盟,約定「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這就是貫穿了整個漢朝歷史的「白馬之盟」的由來。
07淮南王英布
英布,曾因觸犯秦法被發配驪山,其後逃走,秦末大起義之時,他與吳芮起兵反秦,娶了吳芮之女為妻。不久,英布轉投項梁、項羽叔侄,在巨鹿之戰中大放異彩,成為了項氏陣營中的一員悍將,在項羽論功行賞之時,被封為九江王。
而後,楚漢之爭爆發,英布坐視彭城失陷,導致項羽對其不滿,公元前205年,英布轉投劉邦陣營,被劉邦封為了淮南王。
公元前196年,韓信、彭越等異姓王相繼被殺,英布感到驚恐,開始準備自保手段,卻因消息走漏,被迫起兵。劉邦抱病出徵,因為英布倉促起兵,準備不足,很快就被劉邦擊敗,此時長沙王吳臣(英布的大舅子)誘騙英布,將其刺殺。
08長沙王吳芮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秦末大起義,吳芮在英布的勸說下,成為了第一個響應起義的秦朝官吏,率軍橫掃江南,而後加入項羽陣營,在秦朝滅亡後,被封為「衡山王」。
後來,吳芮與張良成了莫逆之交,在張良的建議下,吳芮轉投劉邦陣營,被封為「長沙王」。漢朝建立之後,劉邦對異姓王疑心重重,當時張良已經辭官,來到了長沙國與至交吳芮敘舊,在張良的建議下,吳芮主動交出大部分封地與精銳,換取了劉邦的信任。
公元前201年,吳芮在泛舟湘江之時,暴斃而亡,時年僅四十歲,這也是八大異姓王之中第二位壽終正寢的。比起張耳之子被捲入叛亂,遭到貶謫,趙國不復存在,吳芮的子孫們一直被漢朝統治者封為長沙王,直至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