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改變從19世紀開始?猶太教真的使他們從來都團結一心?

2021-01-09 人文者也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據歷史學家考證,猶太人從19世紀開始,在歐洲掀起了一場背離運動,大量猶太人離開猶太社區,放棄猶太教,改信基督教,拿到了完整合法的公民權。

可這樣的改變真的是從19世紀開始的嗎?在19世紀以前,猶太人就真的團結一心,堅定信仰不動搖嗎?

據統計,公元1世紀以前,居住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一共有一百萬人左右,居住在巴勒斯坦以外的猶太人則有四百萬人上下,其中大部分都居住在羅馬帝國的重要城市當中。

並且,這些猶太人主要都居住在城市的中心地段,其生活水平也多數以中等偏上為主,這對於巴勒斯坦猶太人來說,是很遙遠的生活,而對於居住在這些城市裡的猶太人來說,巴勒斯坦也是個很遙遠的地方。

換句話說,雙方都在各自的居住地被邊緣化了。

這種邊緣化的後果便是,公元3世紀前後,遠離巴勒斯坦的這些猶太富人不得不把自己的猶太教聖經《託拉》由希伯來文翻譯成希臘文。

在翻譯的過程中,希臘文版《託拉》並沒有忠實於原著,而是加入了希臘哲學觀點,還有部分羅馬帝國流行一時的眾神崇拜內容,比如《出埃及記》中第22章第28節「不可褻瀆眾神」。

從羅馬猶太墓穴中挖掘出來的碑文來看,用希伯來語雕刻的數量還不足總數量的2%,用希臘文書寫的則高達74%。

這意味著什麼?

雖然巴勒斯坦猶太人受到羅馬帝國的壓迫和傷害,被迫流散到其他地方,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除巴勒斯坦猶太人還依然保持著對於猶太教的信仰和堅持以外,其他地方的猶太人不僅逐漸放棄了本民族的語言,還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其他文化,包括宗教。

雖然表面上他們仍然信仰猶太教,可是,他們已經與巴勒斯坦猶太人有著越來越多的不同,從猶太人對於宗教的執著來看,這些巴勒斯坦以外的猶太人已經不能算是猶太人了。

可是,他們也不能算是希臘人。因為這些猶太人仍然有著其獨特的文化,還有他們的信仰也與基督教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

更重要的是,儘管這些猶太人與巴勒斯坦猶太人有著極大的差異,可他們仍然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都十分看重,且極為堅持地遵守著猶太教律法,並儘可能嚴格地按照律法生活。

而這些律法無疑使猶太人與其他民族完全區分開來,也極大地妨礙了他們參與到當地人的生活當中,這種情況從公元1世紀,一直到公元19世紀,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

這最終導致了什麼樣的後果呢?

巴勒斯坦猶太人稱那些與外族混居的猶太人為「傷風敗俗」,而巴勒斯坦以外的猶太人則稱那些還困守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為「野蠻人」。

這兩種稱謂顯然都是不能令人接受的,所以,一向懂得反省的猶太人迫切地需要找到一個方法,使二者可以達成妥協,「使猶太人仍然可以做猶太人」,但同時又可以躋身於非猶太社會中的「精英階層」。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猶太人似乎已經做到了,但是,這仍然沒能解決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猶太教與猶太人的文化和傳統聯繫過於緊密,以至於它無法打破猶太人這個封閉的圈子,向外拓展。

從宗教的發展史角度來看,當一個宗教形成了封閉或半封閉的圈子,就是其消亡,並被新的宗教所代替的開始,基督教的早期發展,就是這樣開始的,而同時期其他宗教的消亡,也是如此開始的。

相關焦點

  • 6個猶太人改變人類發展歷程,歷史上的猶太人為何這麼強?
    猶太一直是比較有爭議的一個民族,有人覺得他們「唯利是圖」,而有人就喜歡他們賺錢的頭腦。但無論怎樣,都不可否認是世界上最富有,最會賺錢的民族。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曾這樣評價猶太人:「有些人喜歡猶太人,有些人不喜歡猶太人。
  • 猶太人和猶太教啟示錄
    了解猶太教就要了解猶太民族,猶太民族面臨過許多毀滅性的災難和嚴酷的生存環境,猶太教是猶太人在此過程中形成的產物,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宗教。猶太教的主要教義來自於《聖經》的前五卷。大多數猶太人散居在世界各地散居幾千年,語言和文字已經被同化,所以猶太教是現在存下的唯一共同的猶太文化。
  • 深度:看猶太人如何走出「劣根性」,讓猶太教成為猶太人的象徵
    (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險些喪失對猶太教的信仰。 這一不可思議的現象極大的鼓舞了猶太人。他們在苦苦等待一個奇蹟,而奇蹟到來了。為紀念這一「神跡」,猶太人將每年基斯流月的二十五號開始,連續八日,定為光明節(又稱修殿節)。
  • 猶太人在中國生活了上千年,為什麼他們在現代卻杳無音訊了?
    11世紀初,北宋都城開封形成了第一個猶太社區,並逐步取得了與漢人完全同等的社會地位。近代以來到二戰時期,在華猶太人的規模數以萬計,達到歷史最高峰。二戰過後,絕大多數猶太人都離開了中國,以至於沒有形成一個全新的少數民族,只剩下少數猶太后裔融合於中華民族。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 猶太人的世紀,流散各地的猶太人為何能在二十世紀深深影響世界?
    對於這觀點難以說完全正確,但是的的確確說明了在二十世紀猶太人和猶太社會對世界的影響力。書裡講述分散在俄國以及各地猶太人對現代化進程的貢獻。流落世界的猶太人,雖然在語言,風俗逐漸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但他們依舊堅持信仰本民族的宗教,以此保持民族的獨立性;仍然用希伯來字母書寫文字。但是就算如此,流散的猶太人在各地都掀起一片風雲。
  • 8條明智的猶太諺語,解釋了為什麼大多數猶太人都很富有
    據統計,在全球億萬富翁和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猶太人數量眾多,佔據將近一半。學者們認為,這是世界反猶太主義造成的。被驅逐的猶太人民幾十年來一直在為生存而努力。為此,他們不得不加倍努力,並始終保持是第一流的。另外,猶太人接受教育的願望很高,且越高越好。
  • 揭秘:猶太人的信仰(猶太教的由來以及意義)
    對於猶太人來說,他們很少會思考這個問題,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一生下來就站在他們敬愛的上帝那一邊。如果要搞懂他們信仰的真義,那就必須要搞明白上帝是如何選擇他們的——得弄明白猶太教的起源。猶太教也叫希伯來宗教,是人類早期宗教系統中的「一神教」,對後來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產生和發展都有重大的影響。
  • 二戰時期,猶太民族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德國一定要針對猶太人?
    像股神巴菲特、索羅斯、馬克扎伯等人都是猶太人後裔,美聯儲連續三屆主席:格林斯潘、伯南克、耶倫都是猶太人後裔。猶太人不僅影響著美國的經濟,還控制著美國的輿論導向。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猶太民族的厲害之處。那麼二戰時,納粹德國為什麼要迫害猶太人呢。一,宗教歷史原因。
  • 希伯來語復興與猶太民族國家建立
    發生在公元前586年的「巴比倫之囚」事件使猶太人第一次失去了獨立的國家, 開始流落異鄉, 儘管此次流亡只持續了半個世紀, 猶太人便得到波斯國王居魯士的特許, 回到耶路撒冷, 重建家園, 但自「巴比倫之囚」開始的被徵服與流亡命運改變了猶太人的語言發展進程, 希伯來語從此不斷吸收外來語。
  • 猶太復活運動是「流浪」的革命,城鄉花園建設能否改變這場革命?
    家園對於猶太人來說不僅僅是一個供人居住的地方,更是一個精神寄託,猶太人在後來建設家園中,把所以對於家園的美好幻想都加入其中。在古猶太就有了鄉村和城市花園的理念,而鄉村和城市也不是猶太用來區別身份地位的,是猶太對於家園的嚮往,對於家園的渴望。
  • 猶太教對猶太教育的影響
    中世紀時,在歐洲的猶太社區遭到隔離,猶太人遭到種種屠殺,驅逐,侮辱,但他們沒有忘記教育的重要性。猶太社區中的慈善急救機構設法讓青少年得到學習機會。如果社區由50家庭組成,那至少要撫養30個青年和兒童,是他們潛心學習《拖拉》等猶太律法,這被視為當時的猶太思想。在美國,俄國猶太人移民的第一代人文化程度很低,但他們不管自己多麼貧窮,都千方百計讓子女上學,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這個舉措很快得到成效。
  • 猶太人為何會被歐洲人如此仇視?專家:看看他們在歐洲都做了什麼
    曾經,許多人都對歐洲人的態度有所不解,畢竟這樣一個聰明的民族,無論身處何地,都會為當地的發展水平帶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然而,在了解過猶太人的所作所為之後,相信我們也能夠認識到他們為什麼會被歐洲人仇視。在對歐洲社會進行了解之後就可以發現,基督教徒是一群十分龐大的群體,而在大部分歐洲人的心目當中,基督教都是他們心中唯一信仰的宗教。在這種情況之下,作為異教徒和異族,在基督教國家內的猶太人便遭受過不同程度上的排擠。
  • 反猶太復國主義的猶太左翼,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現代猶太復國主義產生於19世紀末,是一種歐洲的民族主義運動。我認為這是理解它的方式。它是許多歐洲被壓迫少數民族的民族主義運動之一, 試圖從西歐和東歐的不同文化中構建出族裔上同質的民族國家。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有過許多種猶太民族主義,猶太復國主義只是其中之一。猶太「崩得」(Bund)是20世紀初崛起的一個左翼社會主義運動,它在東歐表達了一種非領土化的民族主義。
  • 猶太復國主義的歷史根源及它真正意味著什麼?
    對他們而言,猶太復國主義意味著為猶太民族建立一個獨立的政治國家。如果猶太民族是唯一對聖地擁有主權的國家,那麼猶太復國主義本身就不會有問題。然而,幾個世紀以來,在奧斯曼帝國和英國帝國的雙重控制下,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佔了大部分巴勒斯坦土地,他們認為這片土地理應屬於他們。
  • 反猶太主義:自古以來折磨著猶太人的阿鼻地獄
    1879年,德國記者威廉·馬爾首次推廣反猶太主義一詞,用來描述對猶太人的仇恨或敵意。反猶太主義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古老的仇恨,就是對猶太人的敵意或偏見。歷史上最極端的反猶太主義是納粹大屠殺。但是反猶太主義不是從阿道夫·希特勒開始的,而是可以追溯到古代。而在整個中世紀,在歐洲大部分地區,猶太人也因此被迫生活在貧民區。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反猶大屠殺暴動席捲了歐洲。
  • 猶太父母是怎樣教育孩子的?難怪猶太人特別優秀!
    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猶太父母孜孜不倦地幫助孩子去選擇正確的路,從而使學習成為甘甜可口、充滿驚喜的過程,使孩子得以「完成自己的使命」。第三,非常重視財富教育猶太家庭財富教育有個時間表,要求孩子一定達標。
  • 17至18世紀,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猶太文化有何特點?
    引言儘管猶太人有著獨立的文化,但是,在17和18世紀他們卻發展著通常的歐洲文化,特別是身處上流社會的人,如宮廷猶太人、醫生和科學家。有些人——例如醫生託比亞·科恩和莫德夏伊·貢佩爾·施納貝爾,他們致力於將哲學和自然科學與摩西律法(妥拉)和猶太教的神秘教義(卡巴拉)結合起來,他們也從事當代文學的創作。
  • 以色列國的起源:猶太復國主義是如何轉變成國際運動的?
    作者丨[美]雷蒙德·P.謝德林19世紀歐洲的民族主義運動致使義大利和德國各自統一,又以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的瓦解為代價,在巴爾幹和東歐催生出一些獨立國家。歐洲猶太人仍在為自己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辦法:在東歐,他們的社會地位是不被接受的外來團體;在西歐,雖然他們已經取得充分的公民身份和權利,但反猶主義勢頭不減。
  • 反猶太主義,歷史最久,致六百萬猶太人二戰遭大屠殺的種族歧視
    反猶太主義並非希特勒的首創。對猶太人的敵意可以追溯到古代,從羅馬帝國到基督教,猶太種族就一直備受排擠。對猶太人的敵意可能體現在宗教教義裡,宣揚猶太人的劣等;以政治手段孤立、壓迫他們,或以其他方式傷害他們。猶太人受到敵視,主要因為他們努力保持作為一個社會和宗教團體的獨立性——拒絕接受其所生活的非猶太社會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 猶太復國主義是一場殖民運動,還是一場自我解放運動?
    俄羅斯以前也發生過針對猶太人的集體迫害,但19世紀末迫害的強度和規模前所未有。19世紀60年代羅馬尼亞爆發對猶太人的集體迫害,1871年敖德薩發生了同樣的事件。正是在這樣絕望的氛圍中,比亞利克於1873年誕生。父親在他6歲時就去世了,他被嚴格遵守教規的祖父撫養大,接受了傳統猶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