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每年宮頸癌的新發病例就高達13萬之多,而因宮頸癌死亡的人數也達到了月5萬人次。根據有關數據統計,儘管我國在1971年就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但我國目前還是有不少女性有早婚早育的經歷。而早婚、早育,多次生產等則都是宮頸癌的誘發因素。
宮頸癌其實就是發生在子宮頸口及其周圍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是女性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宮頸癌的發病率排在了婦科腫瘤中的第二位。加上人們對宮頸癌的認知和對疾病的預防意識也在提高,還是有不少成年女性相繼去注射宮頸癌疫苗。
那麼,打完宮頸癌疫苗後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嗎?
當然不是這樣。雖然說用注射疫苗的方式確實能起到有效的預防宮頸癌發生的作用,但即便是九價疫苗,也不能說涵蓋了宮頸癌的所有類型。
就比如四價疫苗,主要用於防治HPV16,18,11型的人乳頭瘤病毒。而九價疫苗的預防範圍則較之有所擴大,即用於防治6、11、16、18、31、33、45、52和58型的病毒。一般說來,在注射宮頸癌疫苗後的10年內,並不能保證一定不被感染,也就是說還是存在一些感染機率。
宮頸癌疫苗具體有哪些類型?
1、四價疫苗
四價疫苗的適用人群的年齡範圍比較廣,即只要年齡是在20-45歲的女性朋友都可以接受注射。四價疫苗的注射時間為0、2、6個月。在這3個時間段各接種一次疫苗。
2、九價疫苗
九價疫苗的適用年齡範圍要相對四價疫苗窄一些,即適用於16-26歲的女性。但九價疫苗能用來預防的宮頸癌類型也相對較多一些。
其中的6和11型用於預防生殖器疣,16、18、31、33、45、52、58型可預防宮頸癌或宮頸上皮瘤樣病變。目前來說,九價疫苗在部分地區比如香港、珠海等地已陸續可以預約接種 。
哪些情況不適合接種宮頸癌疫苗
當然,接種宮頸癌疫苗也會有一些禁忌方面。比如去醫院接種的適齡女性,醫生很可能就會問你近三年有沒有備孕計劃。
因為宮頸癌疫苗對於有備孕計劃或者已經懷孕的,又或者是處於哺乳期內的女性,是不適合接種的。這就是為了避免疫苗接種可能會給這些處於特殊時期的女性的身體的不良影響。
另外,在接種完疫苗後還需要做一些常規的宮頸癌篩查。一般來說,建議年齡在21-29歲的女性應該每隔3年就做一次宮頸癌細胞的檢查。如果經濟條件支持,則可以在年齡滿25歲以後同時做HPV和宮頸TCT檢查。
宮頸癌的發生和其他性傳播疾病的傳播途徑有共同之處,即如果有多個性伴侶,及私生活不潔,那麼患宮頸癌的機率就大大增加。再者,如果一生有多次生產經理,或者行性生活未滿16歲,初產年齡過小,又或者是存在其他高危感染行為的,那就更應該及時去醫院做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