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版拼多多登陸資本市場,中國模式為何能向歐美輸出?

2020-12-17 騰訊網

電商領域中,中國已經跑通了豐富的商業模式,而在歐美市場卻還未經驗證,想像空間巨大!從這個意義上而言,Wish模仿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打法,在歐美市場開疆擴土,前景非常值得期待與研究。

最近,美國版美團Doordash、美國版拼多多Wish陸續登陸資本市場,中國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正在向輸出,又為何能讓全球頂級投資者對其趨之若鶩?我們先來看看美國版拼多多本身的情況。

一,面向美國五環外,94%的賣家來自中國

Wish是行業領先的移動電商購物App,母公司位於舊金山的ContextLogic Inc.。它從一個基於用戶「願望清單(wish-list)」的App發展而來,該App允許用戶推薦產品給他人。基於用戶的願望,Wish會將平臺賣家與潛在客戶匹配,並且發送特定產品的折扣。

大幅度的折扣和物美價廉的便宜貨是Wish產品的主要特色。現在,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與零售商和批發商合作的購物平臺,提供了從羊毛衣到香奈兒5號香水、牛皮膠布到MacBook Air的幾乎一切產品,甚至也涵蓋了家居裝飾。

Wish將自己定位為賣家和買家之間的中間方,它與製造商、品牌商、零售商、手工藝者、創作者和藝術家合作,但禁止賣家把買家從Wish的App重定向到自己的商店或公司網站。

值得關注的是,Wish中94%賣家都來自於中國,廣東賣家佔27%。Wish瞄準的是美國中下層消費者,其創始人Peter Szulczewski說過:「44%的美國消費者和85%的歐洲消費者家庭收入低於7萬5千美元。此外,在非洲、中東、拉丁美洲和東歐等新興經濟體,平均家庭收入約為1.8萬美元(約12萬人民幣)。我們建立Wish,是為了服務於那些看重實惠而非品牌和方便的消費者。」

眾所周知,在北美市場已經有亞馬遜這樣的線上巨無霸,Wish能在巨頭腳下蓬勃發展起來,其商業模式的特別之處到底在哪兒呢?

二,Wish獨特的商業模式

1 購物中心瀏覽原則

Wish的聯合創始人Peter Szulczewski和Danny Zhang曾經說過,他們依靠「購物中心的瀏覽原則」來吸引潛在客戶。

什麼是「購物中心的瀏覽原則」?

想像一下,你進入一家商店,看到不同類別各式各樣的商品,所有的這些看起來都很有吸引力。你不需要所有的晶片、肥皂和家具都漂亮地展示在你面前,但總有一些對你來說十分特別的商品,推動你做出購買決定。

如今,我們很多人都沒有寫購物清單的習慣,而是傾向於在親眼看到產品之後才決定要買什麼。這一購物原則已經被成功地運用,並為像沃爾瑪這樣的實體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收入。其關鍵在於: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展示商品,以吸引到衝動購物的買家、或是那些更關心低價格而不是特定品牌的人。

基於這一邏輯,Wish在經營上採取了三個主要策略:

•專注於移動平臺;

•把衝動的購買者作為目標並提供琳琅滿目的商品;

•提供大幅折扣,以便沒有人能夠與Wish的價格競爭。

2,「克隆」戰術

同時,Wish推出六個垂直類移動電商App,每個App都銷售不同的品類。它們分別是:1、Wish,它提供了很多不同的產品類別,包括:化妝和美容、小工具、手錶、時尚、鞋、錢包和包等。2、Geek,主要提供高科技設備,包括手機、手錶、智能手錶、手電筒等,以及其他一些電子配件。3、Mama,針對的是年輕女性和準媽媽。4、Cute,專注於美容產品、化妝品、配飾和衣服。5、Home,提供了各種家居配件,並根據房屋的不同分區來進行產品分類,如廚房、臥室、浴室等。6、Wish for merchants,專為賣方設計的單獨App。

如今,許多流行的社交網絡和網站傾向於使用多App的原則:例如,Facebook為手機和平板電腦分別提供了單獨的messenger App,因為他們發現,通過創建幾個App,讓每個App執行單獨功能,他們能更好地迎合用戶的需求。

相反,Wish的做法基本上就是:創建出許多主App的「克隆體」。從理論上來說,這些「克隆體」提供的是不同的商品,但各商品的曝光率也因此變得更高。甚至當用戶計劃購買一種特定產品時,他們很可能會被最初沒有想到的、有吸引力的產品所誘惑。

3,Wish的特點

在上述系列產品中,最成功的是Wish。它擁有一個簡單、用戶友好的界面,其菜單與人們熟悉的社交網絡移動App(特別是Facebook)驚人的相似。

讓我們來看看Wish的主要特性:

產品發現功能

為了確保每個用戶都能找到他們正在尋找的產品,Wish使用了一套個性化的過濾器。當用戶註冊Wish時,他們會收到一條消息寫到「向我介紹你自己吧,我們會幫你找到你喜愛的產品!」

用戶需要先問答幾個問題(出生日期、性別、購物偏好等),在問卷的最後,用戶會被要求挑選幾類商品。

根據測試顯示,Wish會基於用戶的選擇縮小搜索結果,它的產品建議系統注重的並不是為買家找到個性化的產品,而更是為了讓他們的產品得到更多曝光。人們最有可能在旅途中瀏覽移動App,並快速做出衝動的決定。這意味著,通過展示儘可能多的不同產品,Wish的App能贏得其他電商企業失去的那部分份額。

Wish的成功秘訣在於,不論消費者是選擇還是拒絕一些品類,都在向系統反饋有效數據。Wish公司開發了一種優化算法,可以大規模獲取新數據,並快速了解如何為每個客戶提供最相關的商品。

三,Wish的發展前景:中國模式向美國輸出

如上所述,Wish採用算法推優的模式去對商家-用戶關係進行優化,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嘗試。既可以稱為美國版拼多多,也可以稱為電商版今日頭條。

目前,Wish還處在擴大地盤的階段,也就是說,還在燒錢。招股書顯示,Wish在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11億美元、17.28億美元、19億美元;虧損額則分別為1.47億美元、2.23億美元、1.44億美元。

在2020年前9個月,Wish的運營虧損為1.2億美元,按線性推算,今年全年大概虧損1.6億美元左右。

雖然仍是一臺盈利前景不明的「燒錢機器」,但從140億美元的估值來看,市場對Wish的模式是認可的,這也代表了美國大城市之外市場的挖掘潛力。據悉,Wish還將推出本地化的「Wish Local」項目,與實體零售商合作,消費者將可在這些實體店內自提產品,使產品更貼近消費群,也能帶動實體店的流量——已經有點最近在國內大火的「社區團購」的味道了。

電商領域中,中國已經跑通了豐富的商業模式,而在歐美市場卻還未經驗證,想像空間巨大!從這個意義上而言,Wish模仿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打法,在歐美市場開疆擴土,前景非常值得期待與研究。

這大概就是全球頂級投資者對其趨之若鶩的原因吧。

本文不構成且不應被視為任何購買證券或其他金融產品的協議、要約、要約邀請、意見或建議。本文中的任何內容均不構成老虎證券在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方面的意見,也不構成某種投資或策略是否適合於您個人情況的陳述,或其他任何針對您個人的推薦。

本文發布於老虎證券社區,老虎社區是老虎證券旗下的股票交易軟體 Tiger Trade 的社區板塊,致力於打造「離交易更近的美股港股英股社區」,有溫度的股票交流社區。

相關焦點

  • 拼多多產品分析 | 下沉市場破局和發展
    二、市場分析1. 行業市場分析供需連模式是產品的最簡模型,在電商產品中,我們按照人——貨——場的方式進行市場分析,以期望得出供給端、需求端與連接端的市場空間與拼多多的破局之路。社交裂變模式:以拼團購買的形式替代傳統電商,模式獲客成本低,可把用於獲取流量的廣告營銷費用轉移到商品補貼上,切實以低價好物的核心價值滿足消費者;早期(拼好貨階段):拼好貨模式下單後需要邀請好友拼單才可享受優惠,利用無明確需求和需要的(笨笨類)用戶熟人推薦引發消費的心理,打造低價爆款,刺激消費和裂變;拼多多至今:京喜和淘寶特價版上線後
  • 拼多多商家版
    拼多多商家版簡介 拼多多商家版app是拼多多商家登陸的平臺app,用戶隨時入駐實現0元開店,想要創業的小夥伴或者想要賺點小錢的朋友們,可以在拼多多商家版開店,
  • 5歲拼多多崛起 「貓狗拼」三國鼎立時代來臨?
    那麼,拼多多為何能在慘烈的廝殺中突出重圍?未來電商三巨頭將如何「平分天下」。超出市場預期的財務數據使拼多多市值曾一度成為中國電商界僅次於阿里的老二,與京東一較高下。同時,拼多多呈幾何數增長的用戶量也讓阿里、京東不敢小覷。拼多多在市場的一片紅海中崛起,猶如一匹黑馬,打破了國內電商領域阿里、京東的雙寡頭壟斷局面,形成「貓狗拼」三足鼎立格局。
  • 「秒拼」事業群首度曝光 將成拼多多版「聚划算」?
    拼多多「秒拼」事業群負責人鄒利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不過關於秒拼事業群,拼多多方面沒有透露更多信息。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拼多多APP首頁的第一個icon,成立事業群強化加碼該頻道,與阿里聚划算的對攻意味加強,也透露通過一系列的產業帶密集布局,拼多多的貨品饑渴有所緩解。
  • 拼多多迷途:虧損百億股價跌三成,黃錚烏託邦模式遭遇拷問
    打假、用戶劃向和供應鏈升級……黃錚構建烏託邦道路上的攔路虎個個兇猛,只有天真可不行。花旗銀行在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中警示,「拼多多將面臨用戶增長放緩的壓力,並將在未來長時間內面臨假貨治理、技術欠缺以及公司管理層運營經驗不足等短板,這將嚴重威脅資本市場對這一中國新型電商平臺的信心。」拼多多當下的困境絕不是一場公關就可以輕易解決的。
  • 「美版拼多多」Wish要上市,美版美團和美版滴滴還好嗎?
    被稱作「美版拼多多」的低價電商平臺Wish,終於在美國東部時間12月16號正式登陸納斯達克了。不過,此前資本市場對其的估值在140億美元左右(約合900億人民幣),而Wish的股價在上市後卻遭遇了破發,大跌16.4%。截至收盤,Wish股價報20.05美元,總市值為117.58億美元。
  • 獨家復盤「特拼」爭議:為何大牌不待見拼多多?|觀潮
    宜買車在拼多多發起的萬人團購特斯拉Model 3活動,最終補貼5位車主每人2萬元,幫助車主以25.18萬元的價格購買到官方補貼後售價27.1萬元的標準續航升級版Model 3。但最終,特斯拉拒絕向車主進行交付。特斯拉的態度之堅定,立場之強硬,並不多見。為何特斯拉如此決絕的拒絕來自拼多多的團購車主?
  • 美版拼多多敲鐘:兩位程式設計師做出760億市值
    在美國,幾乎所有的電商平臺均以亞馬遜為發展模板,而Wish卻瞄準美國城市以外中下層消費者。它的商業模式與拼多多相類似,因此,它被稱為美版拼多多。值得注意的是,Wish的創始人之一張晟是一位在廣州長大的潮汕人。在公司剛剛轉型做電商的時候,他最先想到從中國進貨,解決了公司的貨源問題。
  • 《經濟學人》:美團拼多多領跑中國數字經濟熱潮
    文章結合網際網路行業分析了中國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並指出,作為數字經濟熱潮的代表,美團和拼多多已經發展成為行業的領跑者,得到了國際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今年以來,美團和拼多多股價的上漲,體現了國際資本市場對於「數字中國」前景的一致看好。
  • 讓十億人坐上飛機,是拼多多旅遊布局的最後一步
    但在財報發出之後,拼多多的股價卻應聲下跌,資本雖然滿意拼多多在下沉市場的暴力增長,但對市場總體容量產生了質疑,拼多多的營收增速已經多個季度連續下滑,在第四季度更是掉到了100%以下。拼多多要想突破千億美元,必須找到新的業務來支撐拼多多的健康成長。
  • 把義烏小商品運到海外賣,美版「拼多多」竟能估值百億?-虎嗅網
    所以,中國的下沉市場表現為千人一面,而美國的下沉市場必然是「千人千面」。這就要求做美國下沉電商的平臺必須將用戶進行有效的區分,標籤化,以提高效率。玩家歐美的下沉市場,結合中國所具有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便形成了一個獨特的,「中國的商品+全球的下沉市場」商業模式。
  • 淘寶特價版抄了拼多多「老巢」?
    對淘寶特價版而言,能從6.18電商慘烈競爭中異軍突起,並且在多個維度贏過拼多多,階段性勝利意義相當重大:它不僅通過C2M快速切入拼多多的腹地,而且搶先一步掌握了C2M未來的主動權——眾所周知,C2M作為挖掘下沉市場、激活產業帶的新增長機會,各方正一頭扎進C2M領域。
  • 阿里、拼多多、美團退出社區團購業務?謠言!
    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12月11日,京東集團表示,將向社區團購平臺興盛投資7億美元。目前生鮮業務的玩家主要分自營型以及平臺型兩種,其中自營模式又分為前置倉(比如每日優鮮、美團買菜、叮咚買菜)和倉店一體(盒馬、永輝),而拼多多屬於平臺型。
  • 拼多多絕境求生,如何威脅電商一哥的?
    例如唯品會、聚美優品都是從垂直領域入手,避免跟淘寶、天貓、京東這樣的全品類電商硬鋼,拼多多也沒有那麼傻,它雖然是全品類的,但是在微信向下沉市場發展的時候,拼多多的定位剛好合適,那就一起發力下沉市場,其實淘寶最初也是從下沉市場開始成長的,只是隨著越做越大,假貨和品質對淘寶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甚至被美國列入了黑名單,為了撕掉廉價低質的標籤,而漸漸的離開了下沉市場,向高品質靠攏
  • 透視拼多多Q2財報:拼多多正成為全民的拼多多
    可以確定的是,當人們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拼多多的二季度財報,其實,所有看法其實早已失去了本來的面貌,並不能夠真實反映拼多多在資本市場上的客觀表現。 拋棄成見,以客觀、理性地看待拼多多的Q2財報,或許可以讓我們得到一些與外界不同的信息。
  • 「狙擊」拼多多 淘寶特價版出道
    圍繞產業帶和下沉市場,電商巨頭們將要掀起新一輪的較量。3月26日,「雪藏」兩年的淘寶特價版App正式上線,淘寶還藉機發布C2M(客對廠)戰略,大規模做起產業帶生意。一時間,行業自覺將此舉視為淘寶發力,要強攻拼多多佔據上風的下沉市場,並在產業帶的資源爭奪戰上扳回一局。如今,淘寶特價版、拼多多以及京喜間的競爭不再含蓄,三者大有硬碰硬的架勢。
  • 淘寶特價版滿月,它贏下拼多多的勝算在哪?
    投資了阿里巴巴、小紅書等當紅電商平臺,在電商領域獨具慧眼的紀源資本(Granite Global Ventures,GGV Capital),其市場副總裁曹琪在一檔播客裡提及GGV內部一直在反思:投了蘋果App Store電商領域排行榜前20位的4個,為什麼會miss掉(錯過了)拼多多?
  • 從拼多多女孩猝死事件,探究中國網際網路為何這麼多加班?
    但是在網際網路技術和資本結合之後,網際網路行業就與傳統的企業生存模式完全不同。網際網路的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著更新和迭代。資本參與進來之後,要的是規模,要的是佔有率,要的是速度。說白了網際網路公司要的不是線下你能獲取多少利潤,而是把目標放在了對未來的盈利預期上。你速度慢就會被打壓,被搶去市場份額。
  • 阿里推出「淘寶特價版」 拼多多、京東迎來大敵
    隨著淘寶特價版的推出,阿里便徹底打通了下沉市場的兩條路徑,一邊是聚划算、另一邊還有淘寶特價版,如果說,「聚划算」是幫品牌貨接地氣兒的一個通道,那麼「淘寶特價版」就是工廠貨打出品牌的一個跳板。 要說,阿里巴巴為何會推出淘寶特價版App,原因其實早就不言而喻了!
  • 一針見血:拼多多是拼多多,極兔是極兔
    若僅此而已,這也不過是個國外企業試圖殺入國內快遞市場的故事。雖然其地推踏實強悍,但手機經銷商能否幹好快遞很不好說,畢竟中國物流快遞行業水很深。而且在業內,相當部分人士也不看好新近入局的快遞新秀們,原因在於:快遞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存量市場幾乎被瓜分;短期內無法實現網絡覆蓋無法獲得規模優勢,也無法與頭部企業積累的技術優勢、運營經驗匹敵;此外,上市快遞企業有足夠的資本打價格戰,這對新入局的企業也是極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