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中國 2021-01-04 來源:景觀中國網
原創
濱水空間對於解決城市空間的匱乏,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逐水而居是人類從古至今生存與發展的基本規則,我們的城市因水而生,也深刻地被水塑造。如今臨水而居更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棲居理想。
我國濱水空間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設計千篇一律,以及水體汙染等。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正如火如荼,濱水空間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和其他城市要素相比,濱水空間對於解決城市空間的匱乏,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設計師通過景觀提升、生態修復、藝術處理等多種方法,不斷提升濱水空間的環境質量及公共活力,吸引休閒、旅遊、商務、辦公和居住等業態集聚,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濱水空間的品質及公共福祉。
周三我們與景觀之路聯合發布了
第十一期景觀寶藏——濱水景觀主題項目徵稿活動
經過讀者們的評選
本期HOT 3正式出爐!
他們是
☟
藍調國際與AECOM合作打造景觀的同時,在思維方式、設計理念上產生碰撞與融合。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創新合作,一個創新的文化旅遊小鎮就應運而生了。從星空的起源到對小鎮生活的探索,再到聚落群居的生活理念,全周期性小鎮聚落群居的生活方式再次實現人與自然的對話。人們在這樣一個「烏託邦」式的湖濱小鎮中將得到收留,獲得寬慰。
項目注重營造公園連續的慢行系統,增進城市與公園連接,以特色人行道、過街地下通道、過街步行橋、景觀步行橋四種形式將城市人群引入濱江公園之中。
城市段——保留了原有的防洪堤岸和堤頂路,以減少工程量和施工造價。在條件允許的地段將堤壩改造成為親水臺階、增設景觀平臺,為遊人提供多樣的公共活力空間及濱水體驗。
溼地——溼地現狀有1100米棧道,且因防洪需求不能放置過多構築物。保留原有溼地浮島結構,增加架空棧道、廊架休閒設施、眺望亭綜合整治激活場地,為市民提供怡人的親水休閒體驗。
By 德國雷瓦德景觀建築事務所
@ 德國埃爾福特老城區
場地位於埃爾福特老城區的中心地帶,埃爾福特的母親河——格拉河貫穿其中,城市形成了一個被水切割的獨特肌理。
場地中的綠島銜接了克萊梅橋南北部的開放空間,寬闊的草坪和休憩設施創造出高品質的城市空間。濱水廣場的寬闊臺階直接延伸進格拉河,與對岸的綠島銜接。河下淺灘處鋪設了與路面一致的彈石鋪裝,連接綠島與濱水廣場,保證了空間的連續性和整體感。格拉河的存在不再是切割了兩個空間,而是其中一個有趣的過渡。
以下為其餘投稿項目
小編覺得都美翻了!
(按投稿順序排名)
襄城北汝河國家溼地公園的打造是一個契機,是一個城市發展的見證。羅朗景觀從生態維度、功能維度和體驗維度三方面出發,建立生態廊道,恢復溼地景觀;打造休閒綠地,創建多元化的功能景觀空間,拉近人與水的關係和空間距離;創造濱水、涉水空間,優化城市視覺景觀,營造多樣化的遊憩體驗。
整體設計以「綠色河谷」「水鄉肌理」為設計理念,依託櫓尾撬水道和文翰湖兩個水系,以一河兩岸為主要公共活動帶,以河堤綠鏈串聯景點,兩岸則通過步行橋聯繫,整體提升濱水地區的價值。項目分三期工程實施,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建成開放。
設計保留原場地現狀密林、荷塘、堤路,提升改造形成湖中小島、荷花溼地、特色漫步道。新建文翰湖、改造河漫灘增加洩洪區,沿河岸設計可淹沒區,增強水道的行洪能力。公園水系有湖體、淨水池、荷塘溼地、雨水花園等多種水體形態,形成可持續系統化的雨水收集系統,雨水收集淨化的同時也對河流水質進行一定淨化,保證親水安全。
為了重現閣第湖的壯闊景色,實現「激活曾經的綠色大地」的願景,融創出資委託安道設計對閣第湖周邊進行了功能補位,空間梳理和植物配置更新等措施,希望全面提升區域的豐富度和多層次感。
除了對閣第湖公園進行的改造之外,按到設計還為閣第湖添置了一座美術館——月亮灣,來到這裡,三十二萬方的湖景便能盡收眼底。對閣第湖公園的改造更新和對藝術中心的建設為這片湖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和中國數萬個普通而寧靜的鄉村相同,望鄉處於貴陽的群山環抱之中,這裡的陽光和煦、林木蒼翠,所有的風都來自山谷與湖面,輕輕揚起發梢時,心間不覺就充盈了淡淡的鄉情。
簡單的鄉情飽含著對故鄉和土地的情感,設計團隊無意改變場地原有的聲音,而是希望讓建築融人景觀,景觀融人山水,山水融人生活,生活融人鄉愁。
奧雅設計團隊研究湘江西岸江灘及周邊景觀區域,通過最小化擾動的景觀設計,打造了生態、閒適的江灘景觀。項目總長度約10公裡,寬度約50到300米,總面積約為154公頃,定位為活水淨化及社區活動洲、活水淨化及濱水漫步洲。
按照水務要求,場地不宜大量人群的引入為目標。動線以點線結合的方式,以兩條主要的綠道系統串聯六個與二級平臺結合的節點活動空間,提供欣賞湘江風光、戶外綠道休閒、展示湘江歷史文化的亮點空間。
項目位於成都天府大道兩側,作為麓湖生態城1期湖岸線改造計劃的一部分,該項目旨在通過一系列濱水開放空間的改造,增加人的可達性、參與感和舒適度,強化麓湖生態城的輕度假氛圍。設計團隊為延續濱水建築漂浮屋頂的設計理念,增加了景觀構築物——折廊和折橋。
濱江公園的設計定位於營造獨特印象的城市魅力景觀,成為展現陽江文化的舞臺,「以人為本,以城為家」的設計思考,為每個陽江市民建造一個屬於他們的城市公園。
麓湖生態城的G5地塊是麓湖早期打造的一處濱水走廊,由於建成時間較長,濱水走廊的景觀效果與藝術性已經不能與周邊的別墅組團及社區公園形成更好的連結,這條濱水走廊亟待重塑。
我們希望在一百多米的花廊中穿行,每一步的視覺感受都不盡相同,我們為了將移步異景這一最基礎的園林準則做到極致。花廊富有節奏感的開合結構搭配多樣的植物配置,營造出了豐富的視覺層次。
水月周莊為周莊首個大型旅遊度假綜合體,項目包含旅遊度假、文化藝術、商業、會議、居住、溼地公園等功能。其中,以島嶼群的形式縈繞在水上的溼地公園,集休閒、生態、文化和現代等特色於一體,既是改善場地水質的生態過濾器,也是城市新的開放綠地空間。
設計團隊依據溼地公園水生態系統的自然淨化能力來恢復水體的自然面貌,將淨化水質與創造豐富的景觀環境結合起來,打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環境。在技術層面,溼地中種植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通過物理過濾、化學降解和生物吸收等多種作用機制,將水中的汙染物和有毒物質吸收、分解或轉化。水生態系統的建立,最終使溼地水體得到淨化。
發表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