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12個濱水空間,如何兼顧生態性和美觀性? l 景觀寶藏

2021-01-09 LAC景觀網
看這12個濱水空間,如何兼顧生態性和美觀性? l 景觀寶藏

景觀中國 2021-01-04 來源:景觀中國網

原創

濱水空間對於解決城市空間的匱乏,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逐水而居是人類從古至今生存與發展的基本規則,我們的城市因水而生,也深刻地被水塑造。如今臨水而居更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棲居理想。

我國濱水空間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設計千篇一律,以及水體汙染等。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正如火如荼,濱水空間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和其他城市要素相比,濱水空間對於解決城市空間的匱乏,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設計師通過景觀提升、生態修復、藝術處理等多種方法,不斷提升濱水空間的環境質量及公共活力,吸引休閒、旅遊、商務、辦公和居住等業態集聚,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濱水空間的品質及公共福祉。


周三我們與景觀之路聯合發布了

第十一期景觀寶藏——濱水景觀主題項目徵稿活動

經過讀者們的評選

本期HOT 3正式出爐!

他們是


藍調國際與AECOM合作打造景觀的同時,在思維方式、設計理念上產生碰撞與融合。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創新合作,一個創新的文化旅遊小鎮就應運而生了。從星空的起源到對小鎮生活的探索,再到聚落群居的生活理念,全周期性小鎮聚落群居的生活方式再次實現人與自然的對話。人們在這樣一個「烏託邦」式的湖濱小鎮中將得到收留,獲得寬慰。



項目注重營造公園連續的慢行系統,增進城市與公園連接,以特色人行道、過街地下通道、過街步行橋、景觀步行橋四種形式將城市人群引入濱江公園之中。

城市段——保留了原有的防洪堤岸和堤頂路,以減少工程量和施工造價。在條件允許的地段將堤壩改造成為親水臺階、增設景觀平臺,為遊人提供多樣的公共活力空間及濱水體驗。

溼地——溼地現狀有1100米棧道,且因防洪需求不能放置過多構築物。保留原有溼地浮島結構,增加架空棧道、廊架休閒設施、眺望亭綜合整治激活場地,為市民提供怡人的親水休閒體驗。



By 德國雷瓦德景觀建築事務所

@ 德國埃爾福特老城區

場地位於埃爾福特老城區的中心地帶,埃爾福特的母親河——格拉河貫穿其中,城市形成了一個被水切割的獨特肌理。

場地中的綠島銜接了克萊梅橋南北部的開放空間,寬闊的草坪和休憩設施創造出高品質的城市空間。濱水廣場的寬闊臺階直接延伸進格拉河,與對岸的綠島銜接。河下淺灘處鋪設了與路面一致的彈石鋪裝,連接綠島與濱水廣場,保證了空間的連續性和整體感。格拉河的存在不再是切割了兩個空間,而是其中一個有趣的過渡。



以下為其餘投稿項目

小編覺得都美翻了!

(按投稿順序排名)



襄城北汝河國家溼地公園的打造是一個契機,是一個城市發展的見證。羅朗景觀從生態維度、功能維度和體驗維度三方面出發,建立生態廊道,恢復溼地景觀;打造休閒綠地,創建多元化的功能景觀空間,拉近人與水的關係和空間距離;創造濱水、涉水空間,優化城市視覺景觀,營造多樣化的遊憩體驗。



整體設計以「綠色河谷」「水鄉肌理」為設計理念,依託櫓尾撬水道和文翰湖兩個水系,以一河兩岸為主要公共活動帶,以河堤綠鏈串聯景點,兩岸則通過步行橋聯繫,整體提升濱水地區的價值。項目分三期工程實施,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建成開放。

設計保留原場地現狀密林、荷塘、堤路,提升改造形成湖中小島、荷花溼地、特色漫步道。新建文翰湖、改造河漫灘增加洩洪區,沿河岸設計可淹沒區,增強水道的行洪能力。公園水系有湖體、淨水池、荷塘溼地、雨水花園等多種水體形態,形成可持續系統化的雨水收集系統,雨水收集淨化的同時也對河流水質進行一定淨化,保證親水安全。



為了重現閣第湖的壯闊景色,實現「激活曾經的綠色大地」的願景,融創出資委託安道設計對閣第湖周邊進行了功能補位,空間梳理和植物配置更新等措施,希望全面提升區域的豐富度和多層次感。

除了對閣第湖公園進行的改造之外,按到設計還為閣第湖添置了一座美術館——月亮灣,來到這裡,三十二萬方的湖景便能盡收眼底。對閣第湖公園的改造更新和對藝術中心的建設為這片湖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和中國數萬個普通而寧靜的鄉村相同,望鄉處於貴陽的群山環抱之中,這裡的陽光和煦、林木蒼翠,所有的風都來自山谷與湖面,輕輕揚起發梢時,心間不覺就充盈了淡淡的鄉情。 

簡單的鄉情飽含著對故鄉和土地的情感,設計團隊無意改變場地原有的聲音,而是希望讓建築融人景觀,景觀融人山水,山水融人生活,生活融人鄉愁。



奧雅設計團隊研究湘江西岸江灘及周邊景觀區域,通過最小化擾動的景觀設計,打造了生態、閒適的江灘景觀。項目總長度約10公裡,寬度約50到300米,總面積約為154公頃,定位為活水淨化及社區活動洲、活水淨化及濱水漫步洲。

按照水務要求,場地不宜大量人群的引入為目標。動線以點線結合的方式,以兩條主要的綠道系統串聯六個與二級平臺結合的節點活動空間,提供欣賞湘江風光、戶外綠道休閒、展示湘江歷史文化的亮點空間。



項目位於成都天府大道兩側,作為麓湖生態城1期湖岸線改造計劃的一部分,該項目旨在通過一系列濱水開放空間的改造,增加人的可達性、參與感和舒適度,強化麓湖生態城的輕度假氛圍。設計團隊為延續濱水建築漂浮屋頂的設計理念,增加了景觀構築物——折廊和折橋。



濱江公園的設計定位於營造獨特印象的城市魅力景觀,成為展現陽江文化的舞臺,「以人為本,以城為家」的設計思考,為每個陽江市民建造一個屬於他們的城市公園。



麓湖生態城的G5地塊是麓湖早期打造的一處濱水走廊,由於建成時間較長,濱水走廊的景觀效果與藝術性已經不能與周邊的別墅組團及社區公園形成更好的連結,這條濱水走廊亟待重塑。

我們希望在一百多米的花廊中穿行,每一步的視覺感受都不盡相同,我們為了將移步異景這一最基礎的園林準則做到極致。花廊富有節奏感的開合結構搭配多樣的植物配置,營造出了豐富的視覺層次。



水月周莊為周莊首個大型旅遊度假綜合體,項目包含旅遊度假、文化藝術、商業、會議、居住、溼地公園等功能。其中,以島嶼群的形式縈繞在水上的溼地公園,集休閒、生態、文化和現代等特色於一體,既是改善場地水質的生態過濾器,也是城市新的開放綠地空間。

設計團隊依據溼地公園水生態系統的自然淨化能力來恢復水體的自然面貌,將淨化水質與創造豐富的景觀環境結合起來,打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環境。在技術層面,溼地中種植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通過物理過濾、化學降解和生物吸收等多種作用機制,將水中的汙染物和有毒物質吸收、分解或轉化。水生態系統的建立,最終使溼地水體得到淨化。




發表評論

相關文章

相關焦點

  • 以水為主線串聯打造城市濱水空間
    葵湧河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於2019年年底開工建設,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項目部全力做好防疫復工工作,2月中旬項目主要管理人員基本到位,2月28日通過署內自查,3月2日通過質安站和新區水務局核查復工,成為新區建築工務署首批覆工的重大項目之一。截至目前,項目部施工工人已全面投入施工建設中。
  • 濱水空間,讓城市慢下來
    此外,普陀區方面幫助印鈔廠重建和恢復因圍牆內退破壞的生產性、管理性設施,確保工程順利進行的同時,上海印鈔廠能夠正常經營生產。   如今,全長21公裡的蘇州河普陀段沿岸涉及的19個斷點已完成了12個斷點的貫通。但事實上,每一處斷點的推進過程都極為不易。   以蘇州河普陀段南岸貫通為例,一共涉及10個小區內部空間。特別是在居民區,矛盾尤為突出。
  • 辦公區景觀的未來是什麼?答案藏在這10個項目中 | 景觀寶藏
    答案藏在這10個項目中 | 景觀寶藏 景觀中國 2020-12-21 來源:景觀中國網
  • 劉剛:生態都市主義下三種濱水空間設計策略
    2020年12月12-13日,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業委員會在深圳舉辦年會。怡境景觀集團執行總裁劉剛先生以「生態都市主義視角下的濱水空間設計實踐」在大會上演講。
  • 讓這些高低蜿蜒的地形景觀,治癒2020年的你 | 景觀寶藏
    讓這些高低蜿蜒的地形景觀,治癒2020年的你 | 景觀寶藏 景觀中國 2020-12-14
  • 這些濱水空間將迎來改造提升
    這裡即將迎來一次改造提升,為周邊居民打造休閒的濱水空間。像這樣的濱水空間改造提升將有不少。記者近日從市發改委獲悉,本市已啟動新一批公共空間改造提升試點,新一批項目中將著重扮靚老白姓身邊一批濱河水岸空間,有4個項目已經納入試點,將通過打造綠道、擴展公共綠地、增加景觀小品等方式,為周邊居民提供水綠交融的濱水休閒空間。
  • 新刊推薦 | 《建築實踐》2020年第1期 特輯:濱水空間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和城市規模的擴張,許多城市的濱水空間已從城市邊界轉化為城市核心,土地價值提升使得原有產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也在客觀上為濱水空間再開發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本期特輯圍繞政策、開發模式、城市規劃、城市設計、景觀生態、建築、公共藝術等方面,分為4個版塊呈現國內濱水空間實踐領域的最新成果。「政策與開發」版塊,原住建部副部長宋春華對濱水地區發展作了提綱挈領的論述。考慮上海較為成熟的濱江開發,我們邀請了一江一河辦、西岸集團和楊浦濱江集團的領導介紹上海濱江開發的經驗與思考。
  • 宜居宜業,上海再塑蘇州河沿岸濱水空間
    原標題:宜居宜業,上海再塑蘇州河沿岸濱水空間   今年年底,上海蘇州河中心城區的兩岸公共空間有望完成貫通。
  • 東莞道滘:小河瀝江圍濱水景觀項目進展順利
    金羊網訊 記者餘曉玲、通訊員葉瑞力報導:打造鄉村濱水景觀,提升人居環境。近日金羊網記者從東莞市道滘鎮獲悉,該鎮小河瀝江圍濱水景觀項目目前進展順利,工程將於今年底完工。屆時,親水碼頭、拱橋、彩色林帶等特色景點將呈現在市民眼前。
  • 武漢又一座公園開工,主打「濱水」和「溼地」特色
    夢澤湖公園濱水活力空間效果圖。該負責人介紹,工程共分為城市活力展示、健身活動休閒、濱水活力空間和溼地生態休閒等四區,包括公園園林建設、人工湖工程、景觀建築建設等。夢澤湖公園建成後,將提升整個城市片區的形象與活力,完善了商務區的山水格局。公園中,飛機元素的主題和雕塑傳承了場地歷史,講述了公園文化。
  • 朝陽壩河濱水空間項目酒仙橋段和太陽宮段規劃曝光!
    本文來源於公眾號--家住朝陽前幾天,為您匯報了壩河濱水空間一期(使館區示範段)工程獲朝陽區發改委批覆立項的消息。壩河濱水空間全線建設工作體量大,計劃整體設計,分三期實施。第一期實施「將臺-東壩段」,起點為酒仙橋路,終點至機場第二高速,長度8.2公裡,屬於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內的主要水系部分河道,北臨第四使館區,為第四使館區重要的生態環境資源,計劃2022年完工。
  • 建世界級濱水名城!武漢兩江四岸規劃出爐
    &nbsp&nbsp&nbsp&nbsp24日,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武漢市兩江四岸規劃》編制完成,規劃指出將打造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沿江十個特色功能區片,構築濱水天際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引領區,打造世界一流的濱水城市。
  • ...串聯六大節點,蘇州河獨一無二的標誌性濱水公共空間將是什麼樣?
    隨著貫通提升工程的推進,這裡將打通一處斷點、打造兩個樣板段、串聯六大節點,構築蘇州河獨一無二的標誌性濱水公共空間。具體說,就是實施「1+6+2」工程, 形成「一軸」「兩帶」「六點」的景觀格局。目前,蘇河灣岸線僅存的斷點,是長壽路橋以北至遠景路長約700米的空間。這處斷點,沿途涉及央企、國企、民營企業等數十家單位,還涉及一個居民小區,直接打通難度和影響都比較大。
  • 今天接著跟我探究鶴壁的濱水景觀吧!
    淇河,這條河是華北地區中太行山脈通往平原地區的重要的節點段位,流經面積十分廣闊,長度約是44公裡,屬於海河水系的分支,也是鶴壁的歷史文化的依託,它的發源地不在河南,而是山西省的謀棋山,有著和發源地相似的優質水源。水體質量較高,沙土較少,也是人們喜愛和想親近它的最大原因。
  • 道滘:小河村瀝江圍濱水景觀一期完工 新增一批漂亮景點
    10月10日,記者從道滘獲悉,道滘鎮小河村瀝江圍濱水景觀提升項目一期工程完工,新增了一批漂亮景點,成為市民休閒散步好去處。10月10日早上,在道滘鎮小河村瀝江圍組,兩座新建的人行拱橋橫跨河湧,橋邊增設了涼亭、親水碼頭、濱水步道等景點,沿河木欄杆進行了翻新,還種植了四季開花植物。
  • 蘇州河靜安段濱水空間這樣變身→
    靜安區新聞辦說,隨著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提升工程的推進,蘇州河岸線靜安段將打通一處斷點、打造兩個樣板段、串聯六大節點,構築蘇州河獨一無二的標誌性濱水公共空間。建設後,該段地區交通功能將得到優化,構建宜樂宜遊的慢行空間,為更多市民提供健身休閒的場所。同時,重點打造六個蘇州河水岸節點,演繹「蘇河舞臺」。
  • 太原首個濱水商業街來了!就在……
    一看這標題 元帥就知道,肯定有一群人 已經給我扣上了「標題黨」的帽子 BUT!雖然咱太原是個內陸城市 但這回的濱水商業街可是真真切切的!
  • 走通蘇州河 領略濱水新風情
    另一大難題是,有些斷點即便打通,如何提升公共空間的品質,也考驗著設計方和建設者的智慧。所幸,對於母親河共同的熱愛超越了一切。一次次溝通,沿岸企業和居民小區主動移出岸線;一稿稿改動,城市規劃師的匠心漸次融入方案。慢慢的,一個個濱水空間段在市民眼前鋪展——你可以去綿延42公裡的綠道走走,感受春探花、夏有陰、秋觀葉、冬賞姿的美景。
  • 一條通向幸福生活的濱水慢道
    原標題:一條通向幸福生活的濱水慢道 李浩攝 9月2日一早,家住新世界小區的劉劍和鄰居一起,順著小區正對著的道路,步行幾分鐘就來到渾河濱水慢道。54歲的劉劍腳力甚佳,「奔小康就要健健康康。
  • 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帶你感受水之魔力
    攝影蘇聖亮 在本次展覽中,水之魔力通過「三城記」——上海的一江一河、威尼斯和雪梨——得以顯現,濱水的故事與未來揭示了水如何改變人的生活及城市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