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推薦 | 《建築實踐》2020年第1期 特輯:濱水空間

2021-01-21 建築實踐

政策與開發


整合濱水資源,打造活力空間

宋春華


「一江一河」示範下的長三角濱水地區發展 

朱劍豪


打造後工業未來水岸——

訪上海楊浦濱江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左衛東

《建築實踐》編輯部


上海西岸藝術水岸開發與建設——

訪上海西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忠輝 

《建築實踐》編輯部

城市規劃與設計


水環境導向下京津冀地區城市規劃發展與實踐 

陳天


聚焦西岸傳媒港,提升濱水文化空間品質

李定 楊晨


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城市設計 

Henning Larsen建築事務所


廣州瀝滘CBD商務區規劃 

安博戴水道 & 德國RSAA建築事務所 / 莊子玉工作室


武漢長江主軸濱水公園 

Sasaki


基於生態與人文的濱水城市設計:對話Sasaki 

張鬥 薛銘仁

景觀與生態設計


鰻鱺嘴濱江公園

岱禾景觀建築設計事務所


常德老西門一期(葫蘆口)改造 

易蘭規劃設計院


長春水文化生態園

水石設計


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

GVL怡境國際集團長沙方案所


上海藝倉美術館水岸公園

一宇設計

    後記:景觀設計師的思考 

    林逸峰

建築與裝置


上海船廠總體規劃 

TFP Farrells Architects


白蓮涇M2遊船碼頭

同濟原作設計工作室


陸家嘴濱江金融城展覽中心

OMA建築設計事務所


B.I.G 海珠灣創意園 

豎梁社

    後記:關於濱水開放空間的設計思考 

    鍾冠球


梅溪湖文化中心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


陽澄湖遊客集散中心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維港文化匯 

Kohn Pedersen Fox


星光大道海邊檔

LAAB Architects


生長展亭 

New Office Works


湖邊插件塔

眾建築


百聯集團時尚中心衍慶裡 

博埃裡建築設計事務所中國


華東師範大學麗娃河畔書吧修繕 

日清設計


眉山東坡書院 

XAA建築事務所詹濤工作室


青普揚州瘦西湖文化行館 

如恩設計研究室


桃園鼓勵好室 

衍序規劃設計


Legend未來人居藝術館 

LWK + PARTNERS


「逐水而居」,自古以來都是人類為爭取生存與發展遵循的一致原則,也是人類親近與體驗自然的天性所在。


前工業時代,水為人類生活提供基本保障,灌溉、生活供水與排水是其主要作用;進入工業時代,受資本擴張的刺激,水服務於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的作用被極大凸顯,但過度的使用對水環境產生極大破壞;而當人類社會逐步邁向後工業時代,科技進步與生活水平提高,重新喚起了人們對自然生態的本能嚮往以及休閒遊憩的需求,水的生態和景觀作用重新得到重視。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和城市規模的擴張,許多城市的濱水空間已從城市邊界轉化為城市核心,土地價值提升使得原有產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也在客觀上為濱水空間再開發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由國資開發集團主導,積極引入優質社會資本,整體規劃、產業先導、綜合開發的模式,已在許多城市落地,為濱水空間賦予了嶄新的面貌(如上海黃浦江兩岸、廣州珠江兩岸、重慶兩江四岸等),極大地改善了城市公共空間的整體品質,並提升了城市綜合競爭力。


本期特輯圍繞政策、開發模式、城市規劃、城市設計、景觀生態、建築、公共藝術等方面,分為4個版塊呈現國內濱水空間實踐領域的最新成果。


「政策與開發」版塊,原住建部副部長宋春華對濱水地區發展作了提綱挈領的論述。考慮上海較為成熟的濱江開發,我們邀請了一江一河辦、西岸集團和楊浦濱江集團的領導介紹上海濱江開發的經驗與思考。


「城市規劃與設計」版塊,陳天從城市與水環境協調共生的角度對京津冀地區的規劃發展做了論述;李定、楊晨則介紹了上海西岸傳媒港項目在設計、管理、施工組織等方面的創新;另外,我們還精選了武漢、廣州、深圳等地的城市設計,以強調其在連接開發與具體地塊設計之間的重要紐帶關係。


「景觀與生態設計」版塊,選取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濱水景觀實踐案例,希望以打破專業界限、強調整體環境的綜合視角,重審濱水空間設計當下面對的問題與機遇。


「建築與裝置」版塊,關注的是濱水空間的微觀構成,容納了工業遺產改造、親水設計、公共藝術裝置、景觀建築等前沿的實踐類型,這些「點介入」無疑對提升區域整體的文化品位有重要作用。基於公共性與互動性的原則,有大量的年輕建築師在濱水環境中探索建築學新的可能性。


近年來,與發達國家城市曾經的情況類似,我國城市出現了濱水地區的「再開發熱潮」。對此,我們需要堅持對市民公共利益、城市歷史文化和水體生態環境的保護,以更加長遠的目光審視濱水地區發展的目標與方向,在後工業轉型時期,重塑人與水之間的共生關係。




章明,楊浦濱江南段公共空間總設計師,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總建築師,亞洲建築師協會建築獎金獎和世界建築節WAF年度大獎獲得者,同濟大學教授、博導,同濟設計集團原作設計工作室主持建築師;兼任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改造和城市更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建築學會建築創作學術部主任等職;致力於城市有機更新和既有建築及建成環境的改造再利用以及文教類建築設計理論與設計方法研究,曾獲中國建築學會青年建築師獎,全球華人青年建築師獎;2018 年榮獲「上海市傑出中青年建築師」及「上海市勘察設計之星」稱號。


我國已進入到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濱水地區的更新和開發建設,更應堅持高品質、高質量。


宋春華《整合濱水資源,打造活力空間》

「一江一河一湖」濱水空間必將成為長三角區域綠色生態可持續性發展的動脈和引擎,成為新經濟的發展空間,引領區域綠色生態發展。


朱劍豪《「一江一河」示範下的長三角濱水地區發展》

(楊浦濱江)開發過程中,最重要的核心是對歷史建築的保護和利用;其次是如何使歷史建築與周邊環境、高層建築乃至標誌性建築形成協調融合的體系。


《打造後工業未來水岸——訪上海楊浦濱江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左衛東》

在未來的十年裡,西岸的發展應以結果為導向,以建設「文化活躍、商業繁榮、產業發達、智慧互聯」的產城融合區域和便捷高效的人文城市為目標。


《上海西岸藝術水岸開發與建設——訪上海西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忠輝》

北方地區普遍面臨水資源嚴重匱乏、水質差的狀況,而京津冀地區的協調發展,特別是城水關係的協調將成為一個長期的研究和實踐重點。


陳天《水環境導向下京津冀地區城市規劃發展與實踐》

在區域綜合開發項目的設計工作、設計管理工作與後續施工組織配合工作中,總控團隊既是管理團隊,更是設計團隊,保證區域綜合開發項目的初心與理念是總控工作的基本原則。


李定、楊晨《聚焦西岸傳媒港,提升濱水文化空間品質》

濱江地塊的重點應放在空間的對話與多樣性上,物理空間上的寬度也讓設計具有更多的包容性……水系一直是濱水生活的中心,將水岸資源延伸到城市內部形成濱水區,是保持濱水城市繁榮的核心力量。


《基於生態與人文的濱水城市設計:對話Sasaki》



鰻鱺嘴濱江公園 |岱禾景觀建築設計事務所    2018

 上海藝倉美術館水岸公園| 一宇設計    2017

 白蓮涇M2遊船碼頭 | 同濟原作設計工作室    2018

 梅溪湖文化中心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    2019

 星光大道海邊檔 | LAAB Architects    2019

 生長展亭 | New Office Works    2019



歡迎讀者在後臺留言與我們分享有關此期主題的意見、建議。


購買紙刊,請關注「建築實踐」微信公眾號,點擊進入官方微店或掃描下方二維碼購買。


相關焦點

  • 劉剛:生態都市主義下三種濱水空間設計策略
    2020年12月12-13日,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業委員會在深圳舉辦年會。怡境景觀集團執行總裁劉剛先生以「生態都市主義視角下的濱水空間設計實踐」在大會上演講。
  • 看這12個濱水空間,如何兼顧生態性和美觀性? l 景觀寶藏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正如火如荼,濱水空間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和其他城市要素相比,濱水空間對於解決城市空間的匱乏,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設計師通過景觀提升、生態修復、藝術處理等多種方法,不斷提升濱水空間的環境質量及公共活力,吸引休閒、旅遊、商務、辦公和居住等業態集聚,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濱水空間的品質及公共福祉。
  • 濱水空間,讓城市慢下來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蘇州河沿線將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濱水區,以及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範區,讓城市就此慢下來。   「一江一河」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甚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目標,將持續擴大貫通紅利,拓展高品質公共空間,讓濱水帶成為上海城市空間更新、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 以水為主線串聯打造城市濱水空間
    本報訊 (深圳僑報記者 李苑 通訊員 廖姿蓉) 近日,由新區建築工務署負責實施的葵湧河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完善段項目工地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葵湧河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於2019年年底開工建設,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項目部全力做好防疫復工工作,2月中旬項目主要管理人員基本到位,2月28日通過署內自查,3月2日通過質安站和新區水務局核查復工,成為新區建築工務署首批覆工的重大項目之一。截至目前,項目部施工工人已全面投入施工建設中。
  • 陽建強:城市濱水地區的轉型與復興 | 學術季
    導讀  9月20日,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和蘇州科技大學主辦、蘇州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承辦的學術季之「文化傳承·健康發展——第二屆水網地區城鄉發展與規劃國際會議(2020)」在線成功舉辦。
  • 2020青年大學第十季特輯的題目和答案免費,第十季特輯20題全部答案...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青年大學第十季特輯的題目和答案免費,第十季特輯20題全部答案合集截圖 2020 第十季的特輯學習活動開始了,各位小夥伴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做題訓練,小編為你整理了完整的20題,所有的題目包括課後習題以及答案都在這裡了,大家可以邊做題邊參考。
  • ...串聯六大節點,蘇州河獨一無二的標誌性濱水公共空間將是什麼樣?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河道綜合治理,到沿岸地區成片的舊區改造,再到如今兩岸公共空間貫通提升……可以望見的未來,蘇州河沿線將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濱水區,也是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範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母親河已成為市民共享的「人民之河」。
  • 2025年竣工!朝陽壩河濱水空間項目酒仙橋段和太陽宮段規劃曝光!
    本文來源於公眾號--家住朝陽前幾天,為您匯報了壩河濱水空間一期(使館區示範段)工程獲朝陽區發改委批覆立項的消息。壩河濱水空間全線建設工作體量大,計劃整體設計,分三期實施。第一期實施「將臺-東壩段」,起點為酒仙橋路,終點至機場第二高速,長度8.2公裡,屬於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內的主要水系部分河道,北臨第四使館區,為第四使館區重要的生態環境資源,計劃2022年完工。
  • 新刊推薦!《中文自修》2020年12月刊現已正式出版!先來一睹為快吧!
    新刊推薦!《中文自修》2020年12月刊現已正式出版!先來一睹為快吧!A:推薦如下:《作文魔方》我們生活在一個傳統媒體、新興媒體並行的傳播世界之中,接收著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聲音。
  • 龔正市長再次調研蘇州河濱水空間貫通,要求把最好的岸線資源留給市民
    為實現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公共空間年底基本貫通開放,本市正加快打通濱水「斷點」「堵點」。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今天(14日)再次進行專題調研時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和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按照市委部署要求,精心推進「一江一河」兩岸貫通工程,打造高品質的濱水公共空間,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 蘇州河靜安段濱水空間這樣變身→
    靜安區新聞辦說,隨著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提升工程的推進,蘇州河岸線靜安段將打通一處斷點、打造兩個樣板段、串聯六大節點,構築蘇州河獨一無二的標誌性濱水公共空間。建設後,該段地區交通功能將得到優化,構建宜樂宜遊的慢行空間,為更多市民提供健身休閒的場所。同時,重點打造六個蘇州河水岸節點,演繹「蘇河舞臺」。
  • 宜居宜業,上海再塑蘇州河沿岸濱水空間
    原標題:宜居宜業,上海再塑蘇州河沿岸濱水空間   今年年底,上海蘇州河中心城區的兩岸公共空間有望完成貫通。
  • 濱水之境 煥彩新生|新湖明珠城2020榮耀歸來,售樓中心盛大綻放
    時代建築是城市永恆的藝術品,與它所根植的土地共同生長。在時間的鑑閱下,積澱出渾厚的美學底蘊。新湖明珠城,一顆鑲嵌在蘇州河畔的雋永明珠,正與世界級濱水同步煥新,在時代語境的更迭下,煥發著光彩熠熠的生機與活力。
  • 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帶你感受水之魔力
    「水之魔力」其實即是人與生活的魔力,通過文化與地域的邂逅,以敘事(規劃建築案例)展現濱水空間給城市與人的生活帶來再生。 / 三城記 / 在濱水愉悅的背後,水所擁有的純淨性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水由此而成為城市生活再生的魔力!
  • 從世界到瀋陽,濱水居住成為時代的寵兒
    2019年澳大利亞女首富Gina Rineha的一棟價值1850萬澳元的河景豪宅成為焦點,它把人們的目光再一次吸引到世界富豪的豪宅上來。縱觀世界上的智富群體,濱水往往總是其豪宅的一大亮點。如此可見,臨水而居向來受塔尖階層的青睞。
  • 萬科新作,新一代濱水新城國際住宅即將呈現
    新一代濱水國際住區,地處濱江北濱水新城月亮島板塊,4號線湘江新城站地鐵口出站即達,一江一島六公園環繞,周邊3km內8大中小學,萬科「湘江系」第六子,新古典建築大師羅伯特·斯特恩同款大都會建築。【月亮島——世界級文體休閒旅遊島,2倍於橘子洲】 世界級文體休閒旅遊島,約2400畝,2倍於橘子洲;目前,兒童無動力樂園、星空露營公園、伊甸園房車基地等休閒體驗項目已經建成啟用;園區還有約96畝卡丁車公園,約300畝足球文化園,約45畝的紅土網球場,並將於2020年引進420畝燻衣草花海。
  • 走通蘇州河 領略濱水新風情
    另一大難題是,有些斷點即便打通,如何提升公共空間的品質,也考驗著設計方和建設者的智慧。所幸,對於母親河共同的熱愛超越了一切。一次次溝通,沿岸企業和居民小區主動移出岸線;一稿稿改動,城市規劃師的匠心漸次融入方案。慢慢的,一個個濱水空間段在市民眼前鋪展——你可以去綿延42公裡的綠道走走,感受春探花、夏有陰、秋觀葉、冬賞姿的美景。
  • 這些濱水空間將迎來改造提升
    這裡即將迎來一次改造提升,為周邊居民打造休閒的濱水空間。像這樣的濱水空間改造提升將有不少。記者近日從市發改委獲悉,本市已啟動新一批公共空間改造提升試點,新一批項目中將著重扮靚老白姓身邊一批濱河水岸空間,有4個項目已經納入試點,將通過打造綠道、擴展公共綠地、增加景觀小品等方式,為周邊居民提供水綠交融的濱水休閒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