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建強:城市濱水地區的轉型與復興 | 學術季

2021-01-09 網易

  導讀

  9月20日,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和蘇州科技大學主辦、蘇州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承辦的學術季之「文化傳承·健康發展——第二屆水網地區城鄉發展與規劃國際會議(2020)」在線成功舉辦。本文為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城市更新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陽建強在會上的主旨報告。

  本文字數:3509字

  閱讀時間:11分鐘

  

  陽建強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城市更新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報告第一部分首先強調了濱水環境的重要性,認為濱水區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間,也是最吸引人、最富有活力的地區,濱水區與人的生活、休閒功能之間密不可分。第二部分通過豐富的例證分析了當前濱水地區建設中存在的四大突出問題:忽略城市與濱水的關係、建設量強度過大、濱水地區被侵佔、濱水地區受到嚴重的汙染等。第三部分通過剖析英國利物浦及倫敦金絲雀碼頭區、荷蘭鹿特丹及阿姆斯特丹、法國巴黎等國際著名濱水區轉型復興案例,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可資借鑑經驗。陽教授在報告的最後部分,通過連雲港老港區功能更新與品質提升、廣州珠江後航道洋行碼頭倉庫區的保護與再開發實踐案例,探討了這兩個典型的城市濱水區與城市之間如何從封閉走向開放、從隔離走向融合,並最終實現城市更大區域轉型與復興的發展目標。

  

  01

  濱水地區的發展與演變

  水與城市的發展關係非常緊密。城市是因水而生,因水而發展,尤其在農耕時期,人們的生活與居住跟水的關係密不可分,貿易、生活、生產結合,濱水區與城市相融合。發生巨大的變化主要是在工業時期,大規模的工業化以及基礎設施的大發展,使城市結構發生巨變,這一時期以交通與生產功能為主,港區與城市分離,城市往往與濱水區出現隔離。進入到後工業化時代,人們開始重新找回城市與水的關係,加強城市濱水地區的公共性、親水性,滿足城市居民親近自然的需要,以及加強濱水地區的功能轉型與品質提升等等,這些發展日益成為世界濱水地區轉型與復興的重要目標。

  以蘇州同裡及一些水網密集的地區為例,水和居住環境往往緊密相連,既是生活居住的場地,又是交通和生產等多方面功能的集中體現。今天我們看到的平江歷史街區,通過不斷的修補和更新,變得更加嫻靜與宜居。

  

  蘇州同裡

  蘇州平江路

  在世界上還有許多傑出和經典的範例。許多國家的濱水區都是跟人的生活、休閒功能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今天跟大家討論的是尺度更大一些的,不僅限於水網地區,還包括一些比尺度較大的濱海地區和濱河碼頭地區,這些地區最初曾作為人們生活和休憩的場地,後來因生產的需要建設成為生產碼頭或是貨運碼頭,進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開始發生巨變。

  02

  濱水開發建設存在的問題

  當前,濱水區的開發建設也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主要包括:

  忽略城市與濱水的關係,濱水地區的親水性受到影響。

  建設量強度過大,人口容納量超過環境容量,使得原來舒適的濱水地區變得過度擁擠。

  濱水地區的用地被侵佔,公共性和開放性受到影響。

  濱水地區受到嚴重的工業與生活垃圾的汙染,原來優美純淨的濱水環境遭到破壞。

  03

  濱水地區更新的國際經驗

  針對於以上這些問題,國際上對濱水區的更新與改造一直都非常重視,根據各自情況,提出整體的規劃措施。就其類型來看,一些地區側重於保護,一些地區側重於整治與改善,還有一些地區著重於再開發和再利用。

  

  城市濱水地區的轉型與復興——英國經驗

  英國利物浦的老碼頭區,目前已被列入世界遺產。該區域做了很好的功能轉型,跟城市中心融合在一起,跟城市的發展緊密地相連。英國倫敦的金絲雀碼頭,通過對原老港口和碼頭區進行更新改造,成為新的城市中心,同時也保留了許多原來老碼頭的歷史遺存和痕跡。

  

  利物浦老碼頭

  倫敦金絲雀碼頭

  城市濱水地區的轉型與復興——荷蘭經驗

  荷蘭的鹿特丹港口區,功能更加複雜。與1855年相比,現在該區域已經與城市生活區融合在一起,有的地區通過更新變成了城市的新中心,有的地區作為歷史地段予以很好的保留,還有一些老船塢作為博物館融入到城市的現代生活之中,呈現出非常豐富的空間形態。荷蘭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地區的改造也是十分成功的案例,這個地區原來因為火車站與鐵路線把海與城的關係割裂了,這幾年通過城市設計和城市更新,把老火車站中間的一些結構和空間打通,使處於老火車站的南部地區和北部地區之間重新建立了良好的聯繫,進一步擴大舊市區的範圍,讓居民有更多的機會接近艾河,同時也將使廢棄的土地再度恢復生機。

  

  鹿特丹港口區

  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地區

  城市濱水地區的轉型與復興——法國經驗

  法國巴黎是著名的歷史古城,其東部長期以來是鐵路線以及老的工業區,經過 30 多年的轉型,周邊的環境已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也加入了許多新的設施,例如國家圖書館、公園、財政大樓和體育中心等,通過這些大型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塞納河兩岸空間的聯繫,這裡已變成一個十分有魅力的地區。另外,通過產業的轉型,例如建築學院、科技研發機構以及地鐵線的引入,使這個地區變得十分活躍,年輕人也很多,環境也變得非常得吸引人。沿著塞納河兩岸,通過一個造型優美的步行橋把右岸的貝爾西公園和左岸的國家圖書館聯繫在一起,使這個地區的功能和品質得到了整體提升。到了傍晚,這裡生活氛圍非常濃鬱,夜色也非常地迷人。

  

  

  在國際上,這方面的案例還有很多,例如新加坡中心區運河兩岸的成功轉型與復興改造,老的倉庫區、碼頭區通過更新改造變成了城市一個非常豐富的中心,與新建的生態公園形成了一個整體。

  04

  城市濱水地區更新的實踐探索

  1

  連雲港老港區地區的功能更新與品質提升

  

  連雲港的位置非常關鍵,是海陸交匯之處,同時也是一帶一路的一個戰略支點。

  這個地區的自然環境優越,歷史人文資源豐富,青山環抱,並且臨海,有海州古城和連雲老街等人文資源。在1917年孫中山先生制定的《建國方略》裡提出了東方大港的構想,由於戰亂,這一計劃未能實施,但為連雲港日後跳躍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現在連雲港老港口的海灣地區由於長期以來作為生產性的碼頭和倉庫區,貨運功能和交通性功能非常強,割裂了濱海、城市與山水的關係。因此,在新的發展背景下,我們首先從城市的大格局和大環境著手,綜合考慮這個地區的更新改造,建立「山-城-海」之間的關聯從整體上實現功能的轉型和品質的提升。

  

  

  人文景觀規劃:通過散步道、旅遊線路,把原來的老火車站,連雲老街、連雲島等豐富的歷史資源串聯起來。

  退港融城地段:在老港區有一部分列入了自由貿易區,在這裡面將來必然會有很多新的功能引入,在這裡我們提出保存老碼頭等重要工業遺存,建設依山面海、高效便利的自貿區商貿中心。

  山海連島地段:這個地區擁有豐富的海上資源,如連雲島、漁村,還有一些漁業,規劃結合山、海、林、漁的原生特色,建設特色海島體驗度假勝地。

  2

  廣州珠江後航道洋行碼頭倉庫區的保護與再開發

  

  這個地區原來是城市的倉庫碼頭區,今天已成為城市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裡有很多重要的歷史遺存,分布兩岸地區的倉庫碼頭舊址有西岸的英商亞細亞花地倉碼頭倉庫、日商日清倉、英商怡和洋行渣甸倉碼頭倉庫、美孚公司倉庫、英商亞細亞龍嘜倉,東岸的日商大阪株式會社碼頭倉庫、英商太古輪船公司碼頭倉庫、屈臣氏倉、美商德士古油庫等洋行碼頭倉庫遺址。

  廣州城市的迅速發展與急劇轉型,後航道濱水工業及交通運輸業出現嚴重的結構性衰退,使珠江後航道洋行碼頭倉庫區保護工作面臨著巨大壓力與挑戰,但同時也孕育著再發展的重要契機。在這個地區剛開始採取的是比較單一的房地產開發,有大量的高層住宅,如果按這種發展的模式,它的歷史資源、文化資源可能就會消逝,它的一些精神功能也體現不出來。

  面臨這一系列現實問題,我們首先做歷史價值的評定,通過實物的調查,把裡面所有的倉庫、老碼頭這些歷史資源整理出來。最關鍵的是結合本地區原內港貨運功能向南沙地區轉移,以及該地區逐漸轉變成為生活性功能的現實條件,將其納入到城市發展的整體規劃中,在定位上更多地體現其文化特徵,規劃成見證廣州近代工業貿易史與港口發展史,同時又適應現代發展要求且充滿活力的城市文化活動中心和濱江開放空間。在功能上也進行轉型提升,在區域結構層面通過大的交通組織,沿著珠江兩岸建立一個公共的活動帶,強化濱江的公共性和開放性,並通過重點地區的城市設計,形成濱水城市廣場、文化中心等公共開放空間。

  

  

  

  

  太古倉地段

  05

  總 結

  濱水區在人類幾千年的城市生活空間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進入文明社會以後,許多濱水區在有人類聚居的地方逐漸形成了城、鎮的雛形。工業革命以後,工業規模、世界貿易規模的急速擴大以及運河的改造與海運的發展,促使港口和碼頭得到空前的繁榮,濱水區迅速成長為城市核心的交通運輸樞紐與運轉中心。

  隨著世界性的產業結構調整,發達國家城市濱水地區經歷了一場嚴重的逆工業化過程,濱水地區作為城市主要交通運輸地帶的功能逐步削弱,大量的濱水工業,交通用地出現閒置待用現象。在社會、經濟、生態、文化、政治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下,濱水區的整治與復興改造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

  「讓濱水重新回歸城市」這一世界性的發展趨勢,正成為我國城市更新中的重要課題和關注熱點。

  供稿單位:蘇州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稿件整理人:侯璐、王曉輝,並經報告人確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濱水空間,讓城市慢下來
    閱讀提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母親河亦是市民共享的「人民之河」。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蘇州河沿線將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濱水區,以及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範區,讓城市就此慢下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河道綜合治理,到沿岸地區成片的舊區改造,再到如今兩岸公共空間貫通提升……從決定蘇州河貫通伊始,上海市領導就曾多次要求把最好的岸線資源留給市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母親河亦是市民共享的「人民之河」。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蘇州河沿線將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濱水區,以及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範區,讓城市就此慢下來。
  • 新刊推薦 | 《建築實踐》2020年第1期 特輯:濱水空間
    水環境導向下京津冀地區城市規劃發展與實踐 陳天聚焦西岸傳媒港,提升濱水文化空間品質李定 楊晨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城市設計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和城市規模的擴張,許多城市的濱水空間已從城市邊界轉化為城市核心,土地價值提升使得原有產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也在客觀上為濱水空間再開發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 宜居宜業,上海再塑蘇州河沿岸濱水空間
    原標題:宜居宜業,上海再塑蘇州河沿岸濱水空間   今年年底,上海蘇州河中心城區的兩岸公共空間有望完成貫通。
  • 以水為主線串聯打造城市濱水空間
    以防洪達標為核心,結合河道防洪治汙工程及河道駁岸改造工程對河道進行綠化,在滿足50年一遇的防洪目標上,打造生態自然的河道,完善整個葵湧片區的生態系統,構築河流的防洪、治汙、生態等綜合服務功能體系,解決現狀河道淤積、阻水內澇的問題,實現河道功能性、生態性、親水性。 值得一提的是,葵湧河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完善段項目更是將海綿城市理念貫穿於項目建設的全過程。
  • 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帶你感受水之魔力
    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主展延期公告 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自9月29日開幕以來,受到了廣大市民一致好評。「水之魔力」其實即是人與生活的魔力,通過文化與地域的邂逅,以敘事(規劃建築案例)展現濱水空間給城市與人的生活帶來再生。 / 三城記 /
  • 建世界級濱水名城!武漢兩江四岸規劃出爐
    &nbsp&nbsp&nbsp&nbsp24日,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武漢市兩江四岸規劃》編制完成,規劃指出將打造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沿江十個特色功能區片,構築濱水天際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引領區,打造世界一流的濱水城市。
  • 鬥門濱水經濟煥發新活力
    企業持證排汙,既贏得了市場青睞,又降低了經營成本,生態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花3年時間,持續整治8條黑臭水體,讓這片沙田水鄉的濱水經濟再次煥發活力。近年來,珠海市鬥門區建設生態宜居美麗城鄉,爭當生態友好型城市先鋒,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贏,成為群眾美好生活的好去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樣板。
  • 招商•公園上城|招商蛇口重慶2020濱水匠作,以水為界,依水而行
    水,是城市發展的生命線,亦是天花板,不可複製的生態資源,可以為城市發展發揮更大效益。招商蛇口成立以來,始終胸懷城市發展大格局,以水為界,依水而行,以水定城,與水共生。千億央企集大成者,獨屬招商蛇口招商蛇口,是招商局旗下重要企業,創立於1979年。
  • 這些濱水空間將迎來改造提升
    這裡即將迎來一次改造提升,為周邊居民打造休閒的濱水空間。像這樣的濱水空間改造提升將有不少。記者近日從市發改委獲悉,本市已啟動新一批公共空間改造提升試點,新一批項目中將著重扮靚老白姓身邊一批濱河水岸空間,有4個項目已經納入試點,將通過打造綠道、擴展公共綠地、增加景觀小品等方式,為周邊居民提供水綠交融的濱水休閒空間。
  • 北京石景山區推動「京西八大廠」復興 老工業廠房升級城市新「網紅」
    記者從北京市石景山區獲悉,「十四五」時期,該區將以城市更新和產業轉型為關鍵,借鑑首鋼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經驗,探索區內傳統工業廠區開發利用和產業轉型,推動「京西八大廠」工業廠房整體復興。這些企業的老舊廠房不僅是石景山區重要的城市記憶,也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脈和居民生活。如何保護和利用好這些工業遺產,成為石景山區產業轉型和城市復興的關鍵。
  • 今天接著跟我探究鶴壁的濱水景觀吧!
    淇河,這條河是華北地區中太行山脈通往平原地區的重要的節點段位,流經面積十分廣闊,長度約是44公裡,屬於海河水系的分支,也是鶴壁的歷史文化的依託,它的發源地不在河南,而是山西省的謀棋山,有著和發源地相似的優質水源。水體質量較高,沙土較少,也是人們喜愛和想親近它的最大原因。
  • 一條通向幸福生活的濱水慢道
    原標題:一條通向幸福生活的濱水慢道 李浩攝 9月2日一早,家住新世界小區的劉劍和鄰居一起,順著小區正對著的道路,步行幾分鐘就來到渾河濱水慢道。54歲的劉劍腳力甚佳,「奔小康就要健健康康。
  • 葉一劍:南京的復興與區域中心城市首位度的真偽之辨
    在我們看來,每一個問題的背後,都蘊藏著一到多個中國區域經濟和城市轉型實踐的現實問題,甚至是現實難題和困境,就像南京在今年底再次成為觀察中國城市格局重塑和中國經濟區域變局的標誌性城市一樣,南京都市圈也正在成為觀察中國都市圈發展的重要的樣本之一,並成為我們更具現實性和前瞻性地思辨一些影響中國區域經濟和城市轉型發展的概念和命題的直接而現實的案例,比如,提升區域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在推動中心城市轉型發展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
  • 太原首個濱水商業街來了!就在……
    雖然咱太原是個內陸城市 但這回的濱水商業街可是真真切切的! 為了力證清白,咱先上個視頻瞧瞧 沒錯!看過視頻以後 相信不少朋友們早已猜到 咱太原的首條濱水商業街 就是——位於晉陽湖的晉陽裡 1 太原首條濱水商業街—晉陽裡
  • 開學季,學術季:深規院與行業大咖同聚一堂,呈現精彩學術盛宴
    在充滿學術氣息的9月,深規院在規劃學會的號召下參與2020年中國城市規劃學術季活動,舉辦了四場專題會議。會議中火花碰撞、金句連連,與會專家與參會的萬餘名同行共同呈現了回味無窮的學術盛宴。「2020中國城市規劃學術季」是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帶頭,積極創新、廣泛動員,聯合全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等單位舉辦的全新學術活動,旨在以實際行動落實中國科協「科創中國」戰略,彰顯了優秀科技社團的時代擔當。
  • 看這12個濱水空間,如何兼顧生態性和美觀性? l 景觀寶藏
    逐水而居是人類從古至今生存與發展的基本規則,我們的城市因水而生,也深刻地被水塑造。如今臨水而居更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棲居理想。我國濱水空間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設計千篇一律,以及水體汙染等。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正如火如荼,濱水空間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和其他城市要素相比,濱水空間對於解決城市空間的匱乏,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 成都學習倫敦南岸,一場沿錦江兩岸的「藝術復興」拉開大幕
    其中成都明確提出:對標紐約,學習「矽巷」的城市更新思路;對標東京,學習軌道引領的城市群發展;對標上海,學習打造「濱江CBD」;對標倫敦——就像曾經泰晤士河畔的「南岸復興」,一場沿錦江兩岸的「藝術復興」拉開大幕。有人形容倫敦,一個沿泰晤士河建起的藝術之都。細數有著百年歷史的建築,大多分布在泰晤士河兩岸。
  • 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城市更新的意義在於城市的文化復興
    峰會圍繞商業企業轉型、不動產資產模式、管理創新等相關的熱點話題進行了研討。在峰會上,優客工場創始人、董事長,共享際創始人毛大慶表示,城市更新裡面的意義在於城市的文化復興,城市更新其實遠不僅僅是商業方式的改造,而且它更多的是一個城市文化復興的標誌。
  • 馬元溪濱水休閒公園預計2021年底前建成開放
    建設中的馬元溪濱水休閒公園局部景觀馬元溪E段西大附中片區效果圖  近日,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園馬元溪濱水休閒公園正如火如荼建設,預計2021年底前建成開放。  據了解,馬元溪濱水休閒公園位於水土園區南北向城市綠廊上,環繞西大附中兩江校區,止於竹溪河,為帶狀水體公園。公園佔地670畝,總投資1.3億元,建成後將與竹溪河草地公園、巖石公園、太公山公園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城市生態觀光綠廊。
  • 劉剛:生態都市主義下三種濱水空間設計策略
    2020年12月12-13日,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業委員會在深圳舉辦年會。怡境景觀集團執行總裁劉剛先生以「生態都市主義視角下的濱水空間設計實踐」在大會上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