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科普:細數顛覆認知的有毒動物,殺死成千上萬人的竟不是蛇?

2021-01-22 書影清淺


說到有毒動物,大家首先能想到的就是蛇,這種特別軟的爬行動物,一提起來就讓人汗毛直立。


如果按照以年致死人數來統計的話,最致命的卻不是蛇。難道是黑寡婦蜘蛛?或者是蜂類大家族?要知道蜂類致死的人數比蛇、蠍子、蜘蛛加起來還多,將近10倍的差距。


其實,每年殺死成千上萬人的動物是——蚊子。相信每個人在夏天都對蚊子深惡痛絕,這個生存了幾億年的動物,每每一落下,身上就起個包。即使被蚊子叮了這麼多年了,並沒中毒呀。


蚊子的主要危害是傳播多種疾病:瘧疾、登革熱和黃熱病,蚊子不像毒蛇,本身攜帶病毒,但卻是病毒的搭車客,疾病傳播者。


只死於瘧疾的人就能達到60萬人,登革熱差不多1萬人,而蚊子能夠傳播的疾病還在增長。


關於有毒動物的科普,不得不提克麗絲蒂 • 威爾科克斯博士的《有毒:從致命武器到救命解藥,看地球致命毒物如何成為生化大師》這本書。


作為《史密森》雜誌2016年度優秀科普書,帶給我們關於有毒物種、對毒液的研究成果甚至對人類影響的科普知識。


作者以有趣生動的口吻向我們娓娓講述研究者們為何對這些有毒動物如此著迷,而這些動物又是如何影響我們人類的生活、生存方式的。


克麗絲蒂 • 威爾科克斯是夏威夷火奴魯魯的一位科學家兼科學作家,可以在《發現》《紐約時報》等媒體看到她的著作。


而她從小就對有毒動物感興趣,小時候在海邊就被藍色泡泡的僧帽水母吸引,即使被刺,但熱情並未消退。到了大學,她仍然對仙后水母感興趣。


後面自己選擇了毒素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經常與實驗室的人們去世界各地探尋那些有毒的動物,比如鴨嘴獸、子彈蟻等。


這本書集合了特別多的毒素研究者的科研成果,也講述了那些有毒動物獨特的放毒方式。


同時也告訴我們這些有毒動物如何推動了人類的進步,促進了人類進化,改變了很多醫療方式。



當我們走進有毒動物的世界中,你可能會不再覺得恐怖,而覺得有趣。比如讓科學家們關於鴨嘴獸是否有毒長達幾十年的爭論。


說到鴨嘴獸,是一種介於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的橋梁——會產卵的哺乳動物。它的外觀,也引起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海狸似的尾巴,鴨子一樣的喙,還有水獺似的腳,簡直就是四不像。


早在1816年,就有巴黎大學的教授描述過鴨嘴獸的毒刺是一種有毒武器。但在1823年有名醫學評論家說對鴨嘴獸詳細解剖之後,發現鴨嘴獸無毒。整個19世紀,認為鴨嘴獸無毒盛極一時。


直到19世紀末,隨著毒素科學的發展,才被證實鴨嘴獸有毒。


除了那些讓人感到疼痛的毒素,比如被蜂蟄、被水母蟄,還有一種可以操控意識的有毒動物,比如能夠讓螳螂喪失意識的扁頭泥蜂。


如果提到蟑螂大家都會想起它們頑強的生命力,完全就是星爺所說的打不死的小強。但扁頭泥蜂卻能夠讓它們乖乖就範,喪失逃跑的意識,還要乖乖洗好成為幼年扁頭泥蜂的口糧。


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的大腦,核心都是神經細胞,扁頭泥蜂的毒素更強的一點就是可以將毒素直達蟑螂的腦部,將蟑螂控制住。


當這種毒素進入到蟑螂的大腦中後,開始是前足有短暫的麻痺,麻痺消失之後就開始清潔自己。之所以蟑螂會這樣,研究者們猜測可能與扁頭泥蜂的類多巴胺毒素有關。


而扁頭泥蜂要做的就是去尋找一處合適的地點,一處黑暗的洞穴安置自己的孩子和這名被控制的蟑螂。當它們再返回到蟑螂那裡時,蟑螂已經完全喪失逃跑的意願了。泥蜂還會牽著蟑螂的觸鬚,像牽著馬的韁繩一樣,把蟑螂拖到之前找到的洞穴中。


你肯定想不到,這些聽上去有趣的故事,竟然發生在有毒動物身上!大自然就是如此奇妙,而又都符合自然發展規律。



鴨嘴獸的毒性具有季節性,繁殖季才會製造最強效的毒素,也就是說鴨嘴獸放毒是為了爭奪配偶。


昆蟲學家給子彈蟻這樣一個冠名:全世界咬人最疼的昆蟲。他用「施密特疼痛指數」來衡量被咬的疼痛指數,從無害0到無法描述的疼痛4,而子彈蟻的疼痛指數是4+,是唯一一個超過4的動物。


如果你被蜂蟄過,這種疼痛指數也只有2,可想被子彈蟻咬中的話,會有多痛。正因為被子彈蟻咬上,疼得就像中槍一般,也是名字的由來。


子彈蟻帶給人的疼痛如此強烈,只是一個目的:自保。大多數有毒動物釋放毒素都有兩個目的:輔助捕食獵物,或者自保、趕走潛在的掠食者。


為了能夠躲避敵人,它們必須持續製造體內的毒素,意味著它們要消耗體內的大量能量。正因為這樣,也促進了它們的進化。


比如蛇需要將靜止代謝率提高11%並持續3天時間,才能更新體內毒素;蠍子需要提高20%-40%靜止代謝率,並且需要持續8天時間。


所以大多數有毒動物輕易不會使用它們的武器,除非是真正受到生命威脅。它們都會精打細算,因為身體的能量需要維持基本生存,需要尋找配偶,還需要繁衍後代。


為了生存,很多有毒動物由無毒進化為有毒,比如有個鮋形目的祖先就因為產生了某種毒素,代代相傳,成為了有毒動物,像毒鮋、鮋魚等。可能是釋放毒素太耗費體力了,有的丟失了放毒的本領,比如石斑魚。



有毒動物研究者們可不是那麼自虐,只為有趣就接觸這些讓人有生命危險的有毒動物,正如作者克麗絲蒂 • 威爾科克斯《有毒》所說:死亡是我們關注有毒動物的第一驅動力。


雖然蛇是我們特別害怕的動物,但蛇也有天敵,也就是蛇食者,比如在《叢林之書》中提到的一個故事:一隻年輕的貓鼬從眼鏡蛇中救下了一對英國夫婦,被讚美為英勇等。其實還有像吃蛇的負鼠,食蛇鷹、某些臭鼬等,都是食蛇者。


但這些動物,為什麼不怕蛇的毒素?就像很多動物經過億萬年的進化,擁有強大毒素攻擊獵物或自衛,同樣的也有很多動物演化出了強大的防禦機制,足以抵抗強大的毒素。前面說的這些蛇食者正是如此。


就像我們的疫苗,可以是病原體的蛋白質片段,也可以是一種病毒或細菌,都可以不染病卻能激發身體的免疫系統,為身體創造出抗體。


基於這些生態學,科學家們認為毒素也可以引發免疫系統,創造出了有效的解藥:抗毒血清。


抗毒血清從那些曾被視為絕對致命的物種手中挽回了無數生命,比如抗蛇毒血清中的蝮蛇毒血清,就對竹葉青蛇和烙鐵頭蛇有療效。


科學家們還研究蛇食者的生理學機制,也研製出了相似的蛋白質,為抗毒血清研製出更廉價的替代品。


人類根據有毒動物的防禦機制、放毒機制,研究出很多可以應用到人類身上的物品。


比如水蛭和身上的毒素抗凝劑已經入藥多年,既可以用活水蛭治病,也有醫生使用水蛭治療靜脈曲張。


吉拉毒蜥的毒素化合物徹底改變了醫生治療糖尿病的方式,蜂毒的一種主要成分會攻擊並殺死人體免疫缺陷病毒。


就像前面說到的扁頭泥蜂具有控制意識的毒素,那人類是否也可以製造出類似的神經藥物?


《有毒》這樣說過人類的未來:毒素還能幫助我們生產出無依賴性、不致癮的強效鎮痛藥,它可以關閉特定的神經細胞,同時避免激發其它細胞。可能還能治癒現在的某些絕症,比如癌症。


億萬年的演化,大自然打造了有毒動物,而人類將這些研製成藥物,它給我們的益處遠遠大於害處。


毒物的出現,原來是生命的另一種機會!



掃碼關注我 


微博:@書影清淺M

相關焦點

  • 能殺死80人的青蛙,就是最致命的有毒動物?
    可事實上絕大部分有毒動物的致死率都不到1%,比如我們常說的海洋生物、蜘蛛、蠍子或蛇(雖然1%也該讓你足夠重視、迅速尋求醫療救援!)。數字遊戲從統計學的角度看,評選「地球上最致命的有毒動物」應該基於每年致死的人數,因為被它們殺死的概率是最高的。比如說,某種動物A每年在全球殺死10人,而動物B每年殺死1千萬人,那麼普通人被後者殺死的概率會更高。
  • 地球上存在著的8種致命的有毒動物
    但是毒液的強度還取決於其他幾個因素,包括有毒動物攻擊的人或對象以及他們遭受攻擊的部位。 有時候,它們所進行的叮咬可能對人體有劇毒,但對其他動物幾乎沒有影響,而且不同毒素對不同的部位,也可能存在很大不同。今天,小文就與你探討,地球上存在著的8種致命的有毒動物。
  • D姐神奇的動物世界:這些有毒的動物,你知道麼?
    自然界中常常有一些動物亦被提起就讓人感到害怕,就是身懷劇毒的動物。有毒的動物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有毒的器官的動物,例如蛇,蠍子,蜂等,另一種是不會發起主動攻擊的有毒動物,例如河豚。這些劇毒是從哪來的呢?有些動物身體裡的毒素是由它們所採食的植物裡得來的,有些動物是用自己的身體來製造劇毒,利用身體內的某個特定部位來製造和儲蓄毒液。接下來我們來看幾種有毒的動物。蛇的毒牙蛇的牙齒是中空的,中間藏著的就是毒液。在攻擊獵物時,毒液會噴出。蛇毒在注入到血液時,會對人產生影響,飲用毒液通常不會中毒,只要口腔中沒有傷口。我們常見的毒蛇有竹葉青,蝮蛇,白花蛇。
  • 「有毒動物展覽」精彩亮相昆明動物博物館
    昆明動物博物館自2006年10月開館以來,經歷了四個春秋。充分展示了雲南「動物王國」的特色資源和豐富的物種多樣性,發揮了極好的科普宣傳教育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現已被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國家二級博物館。經過兩年多的認真籌備,國慶期間昆明動物博物館將舉行「有毒動物展覽」。
  • 作為我們的「敵人」,有毒動物幫助我們變成了今天的樣子
    有毒動物們(蛇、河豚、科莫多巨蜥、蜘蛛、章魚、蝸牛、鴨嘴獸和黃蜂等)所含毒液對人類到底有什麼影響,有毒動物們在生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毒液為何具備改變當代生物化學和醫學發展的非凡潛力,作者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為什麼有毒的動物不會把自己毒死?
    世界上有數千種有毒動物,這些動物在漫長的進化中逐漸進化出防禦武器,比如青蛙、水母、蠑螈和蛇,都會用有毒化學物來保護自己。這種腐蝕性物質從它們身體噴射出的瞬間溫度可能達到一百攝氏度,但為什麼不會傷害到動物自己呢?或者應該問,有毒動物是如何不受自己的有毒分泌物的傷害的呢?
  • 毒蛇,為什麼有的蛇有毒?蛇毒是怎麼來的?
    那些身中蛇毒而死的動物,往往都是因為蛇的毒液深入到了它們的淋巴和循環系統,如果不是被毒蛇咬傷,僅僅是毒液噴射在了沒有傷口的身體表面,這些毒液是對生命構不成任何威脅的。也就是說,蛇毒的確是一種可怕、但又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可怕的一種特殊物質,其毒性的保存時間也因放置環境而有所不同,短則不超過24小時,長則可二三十年內不完全消除毒性。
  • 昆明動物博物館推出「有毒動物展覽」
    11月10日,昆明動物博物館籌備多日的「有毒動物展覽」剛剛拉開帷幕,門前就站滿了無數可愛的小朋友。剛進博物館展廳大門,孩子們就邁開了步伐,掙開了同伴的小手,用心、用眼去認識博物館內可愛的世界,體會著「動物王國」的神奇。他們想像著大自然中青草的清香,專心去聆聽蟲吟、鳥叫、蛙鳴,認真去觀察蜂飛、蝶舞、蟲爬,和大自然進行著親密接觸。
  • 你好毒—從有毒動物看生命演化
    《有毒》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生物學家克麗斯蒂·威爾科克斯,她對有毒動物有著非常深入的研究,閱讀這本書的感覺與其說是看書,不如說是體驗靈魂出竅,因為每介紹一種有毒動物,關於人類中毒後的反應都被克麗斯蒂描述得身臨其境,非常刺激,別人不知道,反正我是已經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了。有毒動物是如何用毒的?它們真的有那麼可怕嗎?有毒動物的存在又有什麼意義呢?讓我們打開這本《有毒》來找找看。
  • 三角形頭的蛇一定有毒嗎 五步蛇真的會五步倒嗎
    天氣暖了,氣溫超過20℃,蛇就會活躍起來。」  袁丞達是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的醫生,他告訴記者:「醫院每年收治的毒蛇咬傷病例在700~800人,傷者基本都是周邊農民,一般是在田間、山林幹活的時候被有毒蛇類咬傷。」  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的動物專家金偉告訴記者:「浙江有毒的蛇其實很少,蛇類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
  • 最致命的有毒動物?能殺80人的青蛙或「無毒」
    作為一名研究毒液的科學家,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什麼是最致命的有毒動物?你認為答案很簡單?並非如此,要在自然界中給「動物對人類的致命性」下個定義絕對是個麻煩事。首先,你要搞清楚你的問題究竟是什麼,是想問「哪種動物最有可能致我於死地?」,還是「我最應該避免與哪種動物接觸?」
  • 它是地球上唯一有毒靈長類動物,噴毒像眼鏡蛇,相當可怕
    靈長類動物是哺乳動物中的一大種類,這種動物既存在像人類這樣的高等智慧生物,也存在像黑猩猩那樣的大體型動物,也存在類似蜂猴這樣「袖珍」的動物。蜂猴這個名字一聽就知道它喜歡吃蜂蜜,此外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懶猴。為什麼稱其為懶猴呢?
  • 62種對貓有毒的植物(科普篇)
    有許多常見植物對貓有毒,最好保留一份清單,這樣你就可以避免在家裡或院子裡種花和樹葉。即使是一些傳統的假日植物,如一品紅或百合也會對好奇的貓科動物造成毒害,因此您可能需要修改一些常規的裝飾傳統。對貓有毒的常見植物室內和室外有多種植物已被ASPCA鑑定為對貓有毒。
  • 有毒的動物為什麼自己不會中毒?
    攻擊達爾文的是只射炮步甲,它噴出的是高達100℃的有毒液體,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像這一類身懷劇毒的動物還有箭毒蛙、水母、蠑螈、毒蛇等,毒素是它們保護自己或者捕捉獵物的武器。那麼,這些動物自己是如何避免被自己的毒素所傷害呢?它們有兩種避毒策略:一是隔離存放,二是進化出抗毒性能。
  • 想要成為入侵中國的動物?那你除非有毒,哦不對,有毒的也被吃了
    想要成為入侵中國的動物?那你除非有毒,哦不對,有毒的也被吃了不知道大家之前有沒有看到那個新聞,那就是那些入侵中國比較失敗的那些食物,它們漂洋過海的來到中國就被我們吃到滅絕,最後只能靠人工繁殖才能夠躲得過這命運的一劫。
  • 哪些海洋動物有毒?上這個平臺一查就知道了!
    我國海洋動物資源豐富,對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國經濟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有一類海洋動物,本身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但含有毒素或具有毒棘,對人們的健康及生產造成較大的威脅,制約了人們對海洋動物資源開發利用的進程。這類動物被稱為海洋有毒動物。
  • 既下蛋又哺乳、且有毒,顛覆哺乳類印象的鴨嘴獸
    相信大家都知道,哺乳類動物幾乎都是胎生的。正所謂「十月懷胎」+哺乳是大部分哺乳類動物的標誌。這也是哺乳類動物歷經億萬年來演化,提高後代存活率的一種繁殖方式。但凡事都有例外——鴨嘴獸。它是地球上為數不多的卵生哺乳動物之一(即下蛋、又哺乳),而且有毒。
  • 為什麼內陸太攀蛇是地球最毒的毒蛇?
    全世界有蛇3425種,但是僅約15%被認為對人類是有毒的,科學家曾經對毒蛇的毒性做過測試,測試標準就是LD50,這是指能殺死一半試驗總體之有害物質、有毒物質或游離輻射的劑量。它是一個經過統計學處理計算得到的數值,通常以有毒物質質量與實驗生物體質量之比來表示,如mg/kg體質量。
  • 火影:凱腳「有毒」?真正殺死自來也的不是佩恩是凱?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火影忍者中凱腳「有毒」,大家認為真正殺死自來也的不是佩恩是凱嗎?火影大家補充!
  • 有毒汙染物會影響野生動物疾病的傳播
    根據喬治亞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暴露於與人類活動有關的有毒汙染物可能會影響野生動物傳染病的傳播。 由Odum生態學院博士後塞西莉亞·桑切斯(Cecilia Sanchez)領導的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以探索有毒物質如何影響野生動物的健康和流動性,以及這些影響如何反過來影響野生動物的數量和疾病蔓延到人類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