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動物為什麼自己不會中毒?

2021-01-22 大科技

一天,還是一名大學生的查爾斯·達爾文在樹木中觀察動植物。這位初出茅廬的博物學家從一棵樹上撕下一些老樹皮後,發現了兩隻稀有的甲蟲,便一手捉一隻。這時,他又發現了第三隻,這麼稀有的甲蟲,他想多捉幾隻回去仔細研究研究。於是,他把手上的一隻放進嘴裡,暫時存放一下,騰出這隻手去抓樹上那隻。此時,他突然感覺到一股滾燙的苦液噴到自己的舌頭上,疼得他兩眼冒金星。

攻擊達爾文的是只射炮步甲,它噴出的是高達100℃的有毒液體,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像這一類身懷劇毒的動物還有箭毒蛙、水母、蠑螈、毒蛇等,毒素是它們保護自己或者捕捉獵物的武器。那麼,這些動物自己是如何避免被自己的毒素所傷害呢?它們有兩種避毒策略:一是隔離存放,二是進化出抗毒性能。


安全地儲存毒液


射炮步甲、水母和毒蛇都採用第一種策略。

在射炮步甲體內,有兩個分別獨立的腔室,各盛放著一種化學物質。當甲蟲受到威脅時,兩個腔室的閥(fá)門會同時打開,兩種化學物質流出並結合在一起,瞬間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產生具有強烈腐蝕性的高溫噴霧。

水母身體中有刺細胞,會把毒液安全地包裹在刺細胞裡的刺絲囊中,刺絲囊發射刺絲,將毒液注入獵物或捕食者體內。

而毒蛇則把毒液儲存在頭部的一個隔間中,這個隔間只有一個出口——牙齒,當它咬住獵物時,毒液從牙齒流入獵物的身體中。



身體自帶解藥


毒蛇也採用第二種避毒策略:自帶生化抗性。例如,響尾蛇會製造特殊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與血液中的毒素結合,消除毒性。

箭毒蛙是劇毒之王,有的箭毒蛙一隻所含有的毒素可以致10個成年人死亡。它們的毒素並非自己產生的,而是來自於它們獵食的小型動物,如蟎蟲、螞蟻。這些動物體內含有一種叫「生物鹼」的物質,這種物質在箭毒蛙體內累積,並在它捕獵時釋放到獵物體內。那麼,為什麼箭毒蛙不會中生物鹼的毒呢?

我們可以把生物鹼能影響的生物分子想成一個鎖,而生物鹼是一把鑰匙,當用這把鑰匙開鎖時,會啟動一連串的生化反應,導致生物體癱瘓、休克,最終死亡。

但是,如果你換了一把鎖,原來的鑰匙也就失去了作用。而箭毒蛙就是這樣讓自身的基因發生了改變,相當於換了鎖,以至於生物鹼無法開啟以上的生化反應過程。


防毒和放毒的軍備競賽


這種對毒素的抗性不僅存在於分泌毒素的動物體內,也存在於那些獵食有毒動物的捕獵者體內。襪帶蛇的獵物包括蠑螈,而蠑螈帶有神經毒素,於是,襪帶蛇進化出了相應的抗毒性。這意味著,只有毒性最強的蠑螈才能在生存競爭中存活下來;而對襪帶蛇而言,只有抗性最強的個體才能在飽肚的同時不被毒死。這就像一場軍備競賽,兩個敵對物種不停升級自己的對抗能力。

這種「軍備競賽」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例如,蚱蜢鼠通過其神經系統的基因改變,可以抵抗蠍子的毒液;

角蜥擁有專門的血漿,抵抗收穫蟻的毒刺;

海蛞蝓吃水母的刺細胞時,用黏液中的化合物阻止毒素與身體發生反應,並將毒素用作自己的防禦武器;

蟾蜍(chán chú)吞食射炮步甲幾小時之後會把它吐出來,不僅甲蟲還活得好好的,蟾蜍竟然也會在胃部被甲蟲那強腐蝕性溶液噴射後存活,這種噴霧可把達爾文折磨得夠嗆。蟾蜍和射炮步甲究竟如何做到這一點,至今還是一個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毒的動物不會把自己毒死?
    世界上有數千種有毒動物,這些動物在漫長的進化中逐漸進化出防禦武器,比如青蛙、水母、蠑螈和蛇,都會用有毒化學物來保護自己。這種腐蝕性物質從它們身體噴射出的瞬間溫度可能達到一百攝氏度,但為什麼不會傷害到動物自己呢?或者應該問,有毒動物是如何不受自己的有毒分泌物的傷害的呢?
  • D姐神奇的動物世界:這些有毒的動物,你知道麼?
    自然界中常常有一些動物亦被提起就讓人感到害怕,就是身懷劇毒的動物。有毒的動物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有毒的器官的動物,例如蛇,蠍子,蜂等,另一種是不會發起主動攻擊的有毒動物,例如河豚。這些劇毒是從哪來的呢?有些動物身體裡的毒素是由它們所採食的植物裡得來的,有些動物是用自己的身體來製造劇毒,利用身體內的某個特定部位來製造和儲蓄毒液。接下來我們來看幾種有毒的動物。蛇的毒牙蛇的牙齒是中空的,中間藏著的就是毒液。在攻擊獵物時,毒液會噴出。蛇毒在注入到血液時,會對人產生影響,飲用毒液通常不會中毒,只要口腔中沒有傷口。我們常見的毒蛇有竹葉青,蝮蛇,白花蛇。
  • 「有毒動物展覽」精彩亮相昆明動物博物館
    昆明動物博物館自2006年10月開館以來,經歷了四個春秋。充分展示了雲南「動物王國」的特色資源和豐富的物種多樣性,發揮了極好的科普宣傳教育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現已被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國家二級博物館。經過兩年多的認真籌備,國慶期間昆明動物博物館將舉行「有毒動物展覽」。
  • 你好毒—從有毒動物看生命演化
    《有毒》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生物學家克麗斯蒂·威爾科克斯,她對有毒動物有著非常深入的研究,閱讀這本書的感覺與其說是看書,不如說是體驗靈魂出竅,因為每介紹一種有毒動物,關於人類中毒後的反應都被克麗斯蒂描述得身臨其境,非常刺激,別人不知道,反正我是已經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了。有毒動物是如何用毒的?它們真的有那麼可怕嗎?有毒動物的存在又有什麼意義呢?讓我們打開這本《有毒》來找找看。
  • 哪些海洋動物有毒?上這個平臺一查就知道了!
    我國海洋動物資源豐富,對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國經濟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有一類海洋動物,本身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但含有毒素或具有毒棘,對人們的健康及生產造成較大的威脅,制約了人們對海洋動物資源開發利用的進程。這類動物被稱為海洋有毒動物。
  • 壁虎為什麼被稱為「五毒」之一?它真的有毒嗎?
    而民間常說的五毒其實就是毒蛇、蜈蚣、蟾蜍、蠍子、壁虎這五種動物的總稱,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最常見的壁虎會是五毒之一呢?它到底有沒有毒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壁虎到底有沒有毒?但是,壁虎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有毒的存在,有的老人說:不要被壁虎的尿濺到,不然就會得皮膚病,也有的人說:壁虎不能碰,一碰就會中毒。正是因為這些傳言,讓壁虎的處境非常的尷尬,有些人甚至會主動地消滅自己家周圍的壁虎,其實,這種做法是嚴重錯誤的,因為壁虎無毒。
  • 毒蛇,為什麼有的蛇有毒?蛇毒是怎麼來的?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難以置信,其實只要蛇毒沒有接觸到血液就不會危及性命,一個腸胃沒有任何潰瘍和創傷的人,即便喝下蛇毒也不會中毒,但是,我們並不清楚自己身體內部到底是什麼情況,所以直接喝下蛇毒無疑會有極大的中毒風險。而且,毒蛇也有可能被自己的毒液毒死,因為它們身體中毒腺分泌出的毒液會攻擊動物的血液系統。
  • 有毒科普:細數顛覆認知的有毒動物,殺死成千上萬人的竟不是蛇?
    其實,每年殺死成千上萬人的動物是——蚊子。相信每個人在夏天都對蚊子深惡痛絕,這個生存了幾億年的動物,每每一落下,身上就起個包。即使被蚊子叮了這麼多年了,並沒中毒呀。蚊子的主要危害是傳播多種疾病:瘧疾、登革熱和黃熱病,蚊子不像毒蛇,本身攜帶病毒,但卻是病毒的搭車客,疾病傳播者。
  • 炎夏食品安全隱患大 盤點最常見的有毒動物和植物
    最常見的「有毒動物
  • 作為我們的「敵人」,有毒動物幫助我們變成了今天的樣子
    有毒動物們(蛇、河豚、科莫多巨蜥、蜘蛛、章魚、蝸牛、鴨嘴獸和黃蜂等)所含毒液對人類到底有什麼影響,有毒動物們在生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毒液為何具備改變當代生物化學和醫學發展的非凡潛力,作者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盤點:常見的「有毒植物和動物」(圖)
    最常見的「有毒植物」  ■毒蕈中毒  每年夏季會陸續發生毒蕈(毒蘑菇)中毒,並有多人死亡。其原因是採摘蘑菇的人不會識別毒蕈,自食或賣出後引起中毒。根據有毒成分引起的臨床症狀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胃腸毒與胃腸炎型潛伏期多在10分鐘—2小時,以急性胃腸炎症狀為主,一般不發熱,單純由胃腸毒引起的中毒,一般病程短,預後良好,死亡率低。
  • 老鷹吃了極毒的蛇為什麼不中毒?
    我們說不清為什麼老鷹喜歡吃蛇,就像無法解釋為什麼狼一定要吃羊一樣,這就是自然界的法則,天敵。天敵就是天生的敵人,一種動物生來就是另一種動物的剋星,專門以它為食,這就是天敵。鷹最喜歡的食物是老鼠、野兔和蛇。前兩個都還可以接受,為什麼鷹會喜歡吃蛇呢?而且很多蛇不是都有毒液嗎?老鷹不怕嗎?老鷹不會因為吃了蛇就死亡嗎?
  • 能殺死80人的青蛙,就是最致命的有毒動物?
    (我們的確可以根據現有數據做一些推斷,不過無論如何也無法百分之百地確信,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和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等機構會將巨大的誤差值納入化學品劑量安全值的計算之中,以保證人類的安全。例如,他們往往將各種實驗動物受到傷害的劑量最低值的十分之一作為人類的安全劑量。)
  • 蜜蜂為什麼不採斷腸草的花?
    蜜蜂為什麼不採斷腸草的花?斷腸草花蜜中的生物鹼對蜜蜂有毒,蜜蜂就不敢採集。我們都知道斷腸草是有劇毒的,其根莖葉都有對人和動物有害的生物鹼,花蜜也含有毒生物鹼。這些生物鹼會抑制人中樞神經系統,出現嘔吐,心慌,出冷汗的中毒症狀,嚴重的會讓人中毒死亡。斷腸草含有毒生物鹼的量比較大,開花流蜜時也會含有毒生物鹼。當蜜蜂採集這些含有毒生物鹼的花蜜時,也會出現中毒死亡。我們把這些含有毒成分的蜜源花就叫有毒蜜源花。含有毒生物鹼的植物比較多,有毒蜜源花在中國就有十幾種,斷腸草花只是其中之一。
  • 昆明動物博物館推出「有毒動物展覽」
    11月10日,昆明動物博物館籌備多日的「有毒動物展覽」剛剛拉開帷幕,門前就站滿了無數可愛的小朋友。剛進博物館展廳大門,孩子們就邁開了步伐,掙開了同伴的小手,用心、用眼去認識博物館內可愛的世界,體會著「動物王國」的神奇。他們想像著大自然中青草的清香,專心去聆聽蟲吟、鳥叫、蛙鳴,認真去觀察蜂飛、蝶舞、蟲爬,和大自然進行著親密接觸。
  • 廣州常見有毒動植物
    記者昨日從廣州市疾控中心、廣州市十二人民醫院(化學中毒救治中心)獲悉,春天是動物、植物性中毒事件高發季節,歷年來,廣州因誤食毒蘑菇、大茶藥(斷腸草的一種)、河豚、蟾蜍等有毒動植物導致中毒、死亡的事件並不少見。  「造成死亡、重症的中毒事件,則往往與當事人自以為『識毒』有關。其實,民間的識毒、鑑毒方法,很不靠譜」。
  • 地球上存在著的8種致命的有毒動物
    一些動物可以通過咬和注射的方式在其它生物體內注入毒液,還有一些動物則是本身就帶有毒素,當人類和其它動物吃下它們以後,就會出現中毒的跡象。 如果我們想要知道地球上最有效的毒液,我們需要學習一些知識,如半數致死量(LD50),簡單的來說,就是其致死劑量能夠殺死一半實驗體。通常其數值越低,毒性就越強。
  • 連蜜蜂都毒不死的「毒蜜」,為啥能讓人中毒?養蜂人講了實話
    說到有毒蜜源和農藥問題,其實這兩種東西都不是在蜂群中產生,都是通過蜜蜂採集以後被帶入蜂群中,而蜜蜂採蜜的過程,我們都知道是裝入肚子中的,那麼很多朋友就好奇了,這些有毒物質並不是從蜂群中自然產生,而是經過蜜蜂從外面採集回來,為什麼蜜蜂沒有先中毒死亡,反而蜜蜂把這些有毒的物質釀成蜂蜜以後才導致人吃了蜂蜜以後中毒呢?
  • 為什麼吃蘋果要去果核?蘋果核不能吃,吃了會中毒?真的假的?
    蘋果深受大眾的喜愛,為什麼要把吃剩的果核丟棄?熟透的蘋果果肉呈米黃色,拿進鼻尖,會聞到一股特有的清香。青蘋果果皮青青,呈現著它生長的青澀,吃進嘴裡會發出脆生生的聲音。蘋果的口感可酸可甜,或者酸甜可口。很多人都如此,最後將吃剩下的果核丟入垃圾桶,只知道果核有毒不能吃,蘋果含有的營養物質對人體這麼好,為什麼要把果核丟掉?難道真的是果核有毒?事實是怎樣的呢?蘋果核不能吃,吃了就中毒?
  • 蔡英文的「牌」有毒,臺灣果然都中毒了
    無視民眾安全蔡英文打出的瘦肉精「牌」是有毒的,整個臺灣都因此中毒,甚至直接引起了這次遊行示威活動,超過40個團體和組織參與了此次活動,相關黨派的代表也加入了遊行。他們都在捍衛其在食品安全上的合法權益,譴責蔡英文對於瘦肉精的開放,針對蔡英文無視民眾的食品安全和知情權表示強烈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