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看到過抗戰時期的國軍,裝備了「大盤雞」這把在朝鮮戰場上,朝鮮人民軍和志願軍的連屬輕機槍,就感到非常吃驚,原來二戰時期,國內軍隊就擁有此槍了。
此後,經查閱資料發現,抗戰時期,蘇聯政府曾經援助了國民政府相當數量的莫辛·納甘7.62mm5發手動步槍,以及47發彈盤供彈的DP-28型7.62mm輕機槍,當時軍方稱此槍為「轉盤機槍」。
二戰時期,各交戰國裝備的輕機槍,大都採用20/30發彈匣供彈,容彈量相當於一把衝鋒鎗,或者很晚才誕生的自動步槍。
日軍裝備的6隻5發橋夾30發敞開式漏鬥供彈的歪把子輕機槍比較特殊,美軍將20發彈匣供彈的白朗寧自動步槍裝上兩腳架,成為M-1918A1/A2輕機槍來使用。
對於大量裝備5發手動步槍的軍隊來說,每個步兵分隊以8-12人的班為例,即便裝備一把20/30發彈匣供彈的輕機槍,在執行防禦作戰時,就不容易丟失陣地了。
因此,蘇聯軍隊裝備的DP-28輕機槍,採用機匣上方一隻大容彈量47發彈盤供彈,被國內軍迷戲稱「大盤雞」,相對於採用20/30發彈匣供彈其他軍隊裝備的輕機槍來說,就顯得火力異常兇猛了。
在戰場上,只要裝備了DP-28輕機槍,這把47發彈容量的「大盤雞」,足以將其他軍隊的輕機槍火力壓制住,因而在火力壓制、火力掩護等方面,DP-28有著其他輕機槍不可比擬的優勢。
DP-28,隨槍附帶兩腳架,不僅彈丸威力大,而且後坐力可降低到極為可怕的程度,因此射擊穩定性非常好,以高載彈量和單發子彈的高傷害,而得以在二戰輕機槍中揚名。
當然,DP-28輕機槍,也存在自身的一些缺陷,此槍首當其衝的便是超長的換彈盤時間,對於熟練的槍手而言,每次換彈的時間約為8秒。
在如此長的換彈盤時間內,如果對手衝到了幾十米距離內,對於火力稀薄的5發手動步槍佔絕大多數的防禦陣地來說,非常容易被對手一個軍刺衝鋒就攻下來。
此外,與當時絕大多數的輕機槍和重機槍一樣,發射7.62X54mm步槍彈,有效射程800米的P-28輕機槍也只能連發射擊,不具備單發射擊功能;且射速比較一般,略高於戰後出現的AKM,遜色於大多數自動槍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