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的武器:英國布倫彎彈匣、美國白朗寧並非輕機槍?

2020-12-17 白鯨烽火臺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在朝鮮戰場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了長達2年零9個月的艱苦戰鬥,付出了重大犧牲,最終贏來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紀念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抗美援朝戰爭,我們不定期推出系列文章,介紹有關於志願軍和抗美援朝的方方面面。

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的主要對手,除了南朝鮮軍隊外就是美軍和大英國協軍隊。美軍的班組支援火力是BAR自動步槍,而大英國協軍隊的班組支援火力則是布倫式輕機槍。巧合的是,在抗美援朝的前期運動戰中,一些志願軍部隊中也有這兩種武器的存在,當然,這要感謝「凱申物流」(運輸大隊長)了。

▲志願軍第42軍371團4連在第一次戰役後被授予「煙臺峰英雄連」稱號,照片中第一排戰士一水的白朗寧自動步槍

二戰期間,英國軍隊和其他大英國協軍隊的輕機槍為布倫式輕機槍。最初英軍進行新的輕機槍選定,捷克的ZB-26型輕機槍參加了項目競爭,並在1933年被英軍選定。按照英國要求,新機槍採用和ZB-26一樣的導氣式工作原理,但槍管口徑改為英軍的0.303英寸(7.7毫米),並取消了槍口散熱片,為適應英軍的有底緣步槍彈而將彈匣改為彎彈匣。

▲布倫式輕機槍

1935年,英國把新機槍定為制式裝備並從捷克斯洛伐克買來生產權,由恩菲爾德兵工廠製造。1938年投產,定名為「MKI 7.7mm布倫式輕機槍」。該槍由30發彎彈匣從上方供彈,準星照門均安裝在左側,發射7.7×56mmR標準步槍彈。二戰期間,這種輕機槍也來到了中國,最早裝備給了中國遠徵軍。

志願軍的布倫式輕機槍主要來自國內解放戰爭期間繳獲,這種輕機槍性能不錯,但是7.7毫米子彈不好找。在朝鮮戰場,一些裝備有英械的志願軍部隊,例如第50軍,就有李恩菲爾德步槍和布倫式輕機槍。有趣的是,志願軍有時會和大英國協軍隊交手,順手繳獲過敵人的布倫式輕機槍。

▲一名志願軍戰士使用布倫式輕機槍對敵射擊

一戰時,美軍裝備過法軍制式的紹沙機槍和英軍制式的劉易斯機槍(據說劉易斯機槍也參加了抗美援朝)。由於紹沙機槍的性能過於糟糕,美軍遂決定自己搞新機槍。1917年,著名槍械大師白朗寧為美國陸軍提供了兩種,一種是水冷的重機槍(即M1917),另一種則是彈匣供彈的自動步槍,美軍最終選定這兩種武器。

▲M1918A2自動步槍

由於當時沒有「輕機槍」一說,美軍將白朗寧研製的自動步槍被命名為「M1918式白朗寧自動步槍」(Browning Automatic Rifle,簡稱BAR)。BAR是供班組使用的火力支援武器,它的口徑為0.30(7.62毫米),發射0.30-06步槍彈,採用20發彈匣,從下方供彈,這樣槍手瞄準時的視野會很好。

▲一名志願軍機槍手用M1918A2自動步槍掩護戰友行動

BAR自動步槍伴隨美軍經歷了整個二戰,又來到朝鮮戰場。志願軍也有使用這款武器的,而且數量不少。志願軍使用的BAR,主要是改進的M1918A2自動步槍,在志願軍裡是當輕機槍用的。M1918A2配有雙腳架、提把和改進的機瞄,性能確實好,壓制射擊時很好用。但是該槍重量大,又不能快速更換槍管,大威力步槍彈的後坐力也比較大。

▲陣地上,一名志願軍機槍手警戒敵人,手中是M1918A2自動步槍

在M1918A2來中國前,已經有另一種白朗寧自動步槍先來了。20世紀20年代,比利時FN公司從美國的柯爾特公司拿到了白朗寧自動步槍的生產和銷售權,改成發射7.92 x 57毫米毛瑟子彈,並加了握把。該槍被命名FN Mle 1930型輕機槍,中國曾大量進口該槍,也同樣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

(完)

相關焦點

  • 被充作輕機槍的白朗寧自動步槍,在二戰中的表現到底如何?
    但實際上在一戰末期,就有一款自動步槍被開發出來,這就是美國的M1918白朗寧自動步槍,簡稱BAR自動步槍。 可這種自動步槍在很長時間裡都是被當輕機槍使用的,那它在二戰中的表現如何呢?
  • 「轉盤機槍」是志願軍的標誌之一丨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經典武器
    但正如毛主席所說:「美國人鋼多氣少,我們鋼少氣多。」正是憑著這種「氣」,武器質量數量都不佔優的志願軍愣是打得裝備優良的侵略者沒了脾氣! 有效射程:800米 1950年志願軍入朝作戰後,根據中蘇兩國協議,蘇聯向中國有償提供一批武器,DP-28型輕機槍是第一批來到中國的武器裝備。
  • 「直彈匣」or「彎彈匣」,捷克式輕機槍彈匣,怎樣才算合理?
    而我們今天主要探討一下,捷克式輕機槍的彈匣問題。 ,在最初設計之初,是有好幾種設計樣式的,並且早期的輕機槍也帶有部分重機槍的特性,直到1923年定型測試以後,才形成了我們見到的捷克式輕機槍的主要樣式。
  • 「直彈匣」or「彎彈匣」,捷克式輕機槍彈匣,究竟怎樣才算合理?
    而我們今天主要探討一下,捷克式輕機槍的彈匣問題。在抗戰劇中,捷克式輕機槍其實是最常用到的一個道具,也是抗戰年代我軍最常用的輕武器之一,捷克式輕機槍其實只是俗稱,正確的叫法應該是ZB26式輕機槍,是上世紀20年代捷克兵工廠設計製造,在最初設計之初,是有好幾種設計樣式的,並且早期的輕機槍也帶有部分重機槍的特性,直到1923年定型測試以後,才形成了我們見到的捷克式輕機槍的主要樣式。
  • 誤國之路,二戰前的法國輕機槍發展歷程
    非壯漢使不得 英國人的最終產品就是一代名槍劉易斯機槍,這支槍堪稱一戰輕機槍的傑作,從一戰一直用到二戰。 現在法國陸軍想的是怎麼止損,於是剩下的紹沙被送往戰況緊急而又缺乏自動武器的俄羅斯、比利時、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紹沙M1915隨之名揚天下,臭名昭著。 剛好此時美國陸軍登陸歐洲參戰,美軍缺乏自動武器,理所當然成為了紹沙最大的外國用戶。美軍再次被法國機槍折騰得不要不要的。
  • 韓戰中,志願軍和美軍的武器裝備差距有多大?
    美國正值二戰後大裁軍之際,各項軍事工作嚴重不足,更沒有打大仗的準備。儘管如此,美軍的武器裝備仍然是世界一流的,相比之下志願軍遜色太多了。 初期中美差距巨大 飛機軍艦坦克幾乎是沒有,就連汽車,志願軍也幾乎為零。來看看一線作戰單位的武器裝備對比,可以非常直觀地感受到差距有多巨大。
  • 電影中ZB26輕機槍插56衝的彈匣,它的彈匣到底是直的還是彎的?
    抗日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槍械裝備就是"ZB26機槍"了,這款明星機槍伴隨著中國軍隊很多年,尤其是在抗戰時期,在輕機槍裡面,是裝備最為廣泛的。比如在電視劇《亮劍》中,捷克式輕機槍是李雲龍最喜歡的武器之一。這款性能優異的輕機槍是在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使用最多一款輕機槍,性能優於日軍的歪把子輕機槍,是吊打日軍的神器。經常在對射中,佔據優勢,後來日軍不得不在ZB26輕機槍基礎上研製了96式和99式輕機槍,可見這款優異的輕機槍的名氣有多大。
  • 韓戰的燒火棍,美軍最強的步兵武器,白朗寧自動步槍實際運用
    應運而生的白朗寧自動步槍白朗寧自動步槍是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自動步槍,發射的是.30-06斯普林菲爾德彈藥,在早期甚至於還被人們稱之為白朗寧輕機槍。無論如何該槍始終是一支步槍,儘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才被投入使用,但是它在歐洲依然給各個國家的士兵留下深刻的印象。
  • 志願軍最喜歡哪種槍枝?衝鋒鎗耗彈量是步槍10倍,哪個殺敵多?
    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志願軍使用過很多種輕武器,可以說從中國,德國,蘇聯,日本,捷克,加拿大一直到美國的輕武器志願軍都在戰場上使用過了,哪麼,志願軍認為那種武器最好用呢?
  • 世界上槍身最長的自動步槍排名前三名,白朗寧超過一米二無以匹敵
    白朗寧自動步槍(美國)全槍長:1,214毫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隊參戰後發現,在歐洲大陸環境惡劣的塹壕戰中,他們缺乏密集的火力。1917年由著名武器設計師約翰·摩西·白朗寧設計的一種可半自動或全自動射擊步槍的方案很快被軍方選中為制式武器,優先迅速投產,被命名為「M1918式白朗寧自動步槍」,裝備美國軍隊。該槍是一款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和彈匣供彈的武器,與其他白朗寧機槍截然不同。該槍是為一戰設計的輕機槍,用作美國陸軍的班用自動武器,並一直服役到韓戰,最終於20世紀80年代被M249 SAW所取代。
  • 有史以來最不靠譜的機槍?
    戰爭爆發前的十多年裡,法國武器設計師路易斯·紹沙就開始設想由單個法國步兵攜帶的輕機槍或自動步槍,並提供我們後來稱之為「行軍射擊」的戰術,即允許士兵以該時代栓式步槍無法提供的火力壓制對方前進。與用作防禦的馬克沁機槍不同,紹沙機槍是第一款被設計用於行軍進攻的自動武器,就連當時大規模生產的Madsen輕機槍都是為陣地防禦而設計。德國當時也有過移動進攻的想法,於是便搞出了MG08項目。
  • DP-28輕機槍:採用47發彈盤供彈,被軍迷戲稱「大盤雞」
    在網絡上看到過抗戰時期的國軍,裝備了「大盤雞」這把在朝鮮戰場上,朝鮮人民軍和志願軍的連屬輕機槍,就感到非常吃驚,原來二戰時期,國內軍隊就擁有此槍了。 此後,經查閱資料發現,抗戰時期,蘇聯政府曾經援助了國民政府相當數量的莫辛·納甘7.62mm5發手動步槍,以及47發彈盤供彈的DP-28型7.62mm輕機槍,當時軍方稱此槍為「轉盤機槍」。
  • 美軍步兵所依賴的,誕生於一戰,歷經二戰的老槍—白朗寧自動步槍
    但真正大量生產自動步槍的,卻是參戰很晚、裝備低劣的美國人。其實並不誇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美國人裝備極差,倉促招募的士兵可能在展覽之前就已經在家裡放牛了。使用的武器都是法國的。這時,美軍突然發現自己的軍隊完全不適應戰場,裝備了劣質武器,使用的機槍來自法國的爛少沙輕機槍,讓美國人傷透了心。
  • 二戰時期,美軍輕機槍的敗筆,開火半小時射速直接減半
    隨後,劉易斯又帶著部分生產設備和研發人員到了英國。(美國最早的重機槍白朗寧M1917)到了英國之後,劉易斯和英國伯明罕輕武器公司合作,在其工廠生產劉易斯機槍。1915年,英國軍方將劉易斯機槍選定為制式輕機槍。
  • 美軍制式輕機槍!
    在絕地求生這款遊戲中,有一款武器因為其出色的特性,只能夠在空投箱內找到,而這種武器在現實生活中也同樣具備優異的性能,這種武器就是M249輕機槍,俗稱「大菠蘿」。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這款武器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 英國布倫輕機槍史,士兵說這槍打得太準了,請工廠改差一點
    20世紀30年代,英國人開始認真研究一種新武器取代複雜、笨重的劉易斯機槍,本來看好比劉易斯機機槍更輕和更可靠性的白朗寧自動步槍,但這個計劃也從未付諸實施,因為和平時期的英國不願意花錢在武器上。按照英方要求,ZB26輕機槍的總設計師法瓦克拉夫·霍利克親赴英國恩菲爾德皇家輕武器廠,將ZB-27輕機槍去除槍管上的散熱片和彈匣正下方的撥盤式表尺移到彈匣側後位置,最終改型為ZGB-34,這挺機槍使用7.7
  • 1937—1945,23張老照片簡介抗戰時期中日兩國常用的14款輕機槍
    為獲取關鍵技術,1934年中國向捷克一次性採購了5000挺機槍,並希望捷克提供武器圖紙,但捷克卻以訂單少為由拒絕了。無奈,中方只好派技術人員前往捷克監造。回國後,中方技術人員繪測出全套圖紙並交給鞏縣兵工廠仿製。圖為正在用捷克式輕機槍演習的中國士兵。
  • 想要認識機槍?看這篇就夠了!認識下各種類型機槍|輕武專欄
    什麼是重機槍、輕機槍和通用機槍?我們先把時間倒回一百來年前。當時的世界上還沒有機槍,各大國家陸軍的輕武器庫主要被非自動武器佔領。那就讓重機槍變輕。彈鏈太長拿著不方便,就用彈匣;大型的三腳架搬起來太麻煩就換成兩腳架,槍管太沉就用把它變薄變輕,於是乎輕機槍就這麼出現了。
  • 志願軍武器落後?志願軍老兵:我們的槍曾經讓美軍聞風喪膽
    1952年10月14日,長達43天的上甘嶺戰役爆發,在這場慘烈的戰役中,湧現出了很多像黃繼光那樣的英雄,同時志願軍中也有了很多讓敵人聞風喪膽的武器,讓敵人徹底改觀了對我軍"一窮二白"的印象。上甘嶺位於三八線中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佔領了這裡,志願軍就不會受到敵人威脅,也不會讓他們打到鴨綠江邊,為此中國軍隊投入了約4.7萬人的兵力。
  • 二戰:美國步兵武器裝備大盤點
    白朗寧輕機槍 由美國著名槍械大師白朗寧於1917年設計的白朗寧(Browning Automatic Rifle,縮寫為BAR)自動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