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1945,23張老照片簡介抗戰時期中日兩國常用的14款輕機槍

2020-12-17 騰訊網

1937—1945,23張老照片簡介抗戰時期中日兩國常用的14款輕機槍

在我國抗戰史的小說、散文、話劇、戲曲、電影、電視劇等文藝作品中,捷克式輕機槍是出鏡率最高的步兵支援武器。實際上,截止到1939年,中國軍隊手中一共擁有37272挺捷克式輕機槍。毫不誇張地說,性能可靠、操作簡單、維護方便的捷克式輕機槍撐起了整個抗戰,為中國民族解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捷克式輕機槍全稱勃諾國營兵工廠26型輕機槍,簡稱捷克ZB輕機槍。1926年量產,次年傳入中國,後被大沽造船所仿製成功,但質量卻不甚樂觀。為獲取關鍵技術,1934年中國向捷克一次性採購了5000挺機槍,並希望捷克提供武器圖紙,但捷克卻以訂單少為由拒絕了。無奈,中方只好派技術人員前往捷克監造。回國後,中方技術人員繪測出全套圖紙並交給鞏縣兵工廠仿製。圖為正在用捷克式輕機槍演習的中國士兵。

遺憾的是,中方還是未能造出合格的產品。不過中方並未罷休,經過反覆磋商,中捷兩國遂於1936達成在華設廠的協議。可惜,七七事變爆發後,此事擱淺。即便如此,中國還是利用了之前積累的技術經驗仿造了大量的捷克式輕機槍。如51廠在1942—1945三年內一共生產了14920挺。圖為1942年3月,18軍陳城部185師士兵正在用捷克式輕機槍

淞滬會戰期間,中國軍隊德械第88師謝晉元部死守四行倉庫,其部裝備的27挺捷克式輕機槍在持續兩天的戰鬥中共擊退了日軍數十次瘋狂的進攻,給日軍士兵造成了嚴重的心理摧殘。圖為手持捷克式輕機槍的中國軍隊。註:中方也曾對捷克式機槍做過改進,由於工業基礎太差,加之經常受到日軍幹擾,故而一直未能成功。

加拿大布倫輕機槍,1930年由捷克研製,1935年被英國購買版權後改進,1937年開始生產。抗戰爆發後,在美國的租借法案的援助下,中國開始向加拿大訂購了第一批布倫輕機槍,共計18135挺。1943年,中國為了增強重慶守備部隊的實力,再次向加拿大訂購18900挺機槍。因為中國輕重武器多採用7.92mm口徑子彈,故而中方遂要求加拿大改進工藝。

武器製造完成後,卻因滇緬公路中斷而無法運入中國。雖然有駝峰航線運輸,但直到1945年才運入1117挺。於是,此部機槍便先期配給了中國駐印遠徵軍。圖為正在訓練歸來的駐印軍士兵,前二名士兵扛著的即是布倫輕機槍。

瑞士啟拉利KE7輕機槍(7.92mm)。截止到1938年,中國一共購買了3025挺啟拉利機槍和44550個彈匣。

圖為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期間,中國軍隊手持啟拉利KE7輕機槍追擊日軍。

英國劉易斯M1914輕機槍(7.7mm)。抗戰前,中國四川軍閥劉湘曾購入了3000挺。

法國哈其開斯M1922輕機槍(7.92)。抗戰爆發前,中國已經購入2600餘挺。而後,又陸續購入1900挺。

圖為1937年11月太原保衛戰期間,正在使用哈其開斯輕機槍做防空準備的中國士兵。

法國昌查德M1915輕機槍,1906年由法國研製,1915年開始生產,截止到1927年停產一共生產了26萬挺,是世界上最早量產的輕機槍之一。此槍不僅供彈性極差,而且只能連續射擊300發。同時,此槍槍管還十分難以更換。故而中國引進後,僅仿製了100餘挺便停止了生產。

丹麥麥德森輕重兩用機槍(7.92mm),清末時就曾被中國仿製。抗戰爆發後,中國訂購了3300挺。

芬蘭拉蒂M26輕機槍(7.62mm,7.7mm,7.92mm),1927年開始裝備芬蘭軍隊。此槍機匣極易進灰塵,故而故障率頗高,加上全槍重量大,火力持續性低,不僅不被芬蘭軍方喜歡,此槍的對外銷量也一直很差。後來,為能得到德國、英國等歐洲列強的訂單,芬蘭遂提供了三種口徑的樣槍,卻仍無人購買。好在,中國曾一次性訂購了30000挺。但最後因日本阻撓,只有1200挺交給中國。

比利時白朗寧BAR自動步槍(輕機槍,7.92mm),在一戰中為美國軍隊使用。雖說是自動步槍,但該槍卻常被當做輕機槍使用。1933年,中國一次性採購了5000挺。1937年,中國又採購了9148挺。抗戰爆發後,中國再次採購了8000挺。

圖為1943年常德戰役期間,中國軍隊手持白朗寧自動步槍與日軍激戰。

蘇聯馬克沁—託卡列夫M1925輕機槍(7.62mm),蘇聯工程師在水冷式子馬克沁重機槍的基礎上改進。截止到1927年,蘇聯一共生產了2450挺。1937年8月,為了牽制日軍北上,蘇聯開始向中國提供軍事援助。截止到1939年,蘇聯向中國提供了1400挺他們在1927年就淘汰的M1925輕機槍。

1939年,中國軍隊使用馬克沁—託卡列夫輕機槍抗擊日寇。

蘇聯傑格佳寥夫DP27輕機槍(7.62mm),1928年開始裝備蘇軍,是二戰期間最優秀的輕機槍之一。和馬克沁—託卡列夫輕機槍一樣,DP27輕機槍也是蘇聯援華武器之一。從1938年起,蘇聯給中國提供了5600挺。

大正(1922年)十一式輕機槍(6.5mm),是侵華日軍步兵前期的主要輕機槍,是日軍的第一款制式輕機槍,因其槍託被設計成向右彎曲的樣子,故被人稱為歪把子。因該槍彈鬥暴露在外,使得沙塵極易落入,故機槍很容易出現故障。截止到1941年,該槍生產了29000挺後被九六式輕機槍取代。

蘇軍收繳的日軍大正十一式輕機槍。

針對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暴露的實戰不足,日軍技術人員綜合該槍和捷克式輕機槍的優點設計出了一款新的輕機槍——九六式輕機槍(前期口徑6.5mm,後期口徑改為7.7mm,因此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引起了嚴重彈藥供應問題)。此槍可快速更換槍管,防塵性能十分出色。截止到二戰結束,一共生產了41000挺。

九九式輕機槍,以九六式為藍本研發,供彈口徑7.7mm,截止到二戰結束一共生產了53000挺。綜上可見,因為工業差距,中方使用的輕機槍基本以採購為主,其機槍需要的子彈口徑分為三種,這無疑給後勤部門的彈藥供應出了難題。反觀日軍,雖然其採用的子彈口徑是威力較小的6.5mm,但機槍和步槍口徑一致。此外,日軍喜歡查漏補缺,將武器不斷升級,而中方因先天因素則遜色很多。

相關焦點

  • 全面抗戰初期中日兩國軍隊輕武器對比
    1937年夏,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那麼全面抗戰初期中日兩國的士兵都使用什麼武器呢? 步槍 日軍對華作戰的單兵武器,主要使用6.5毫米口徑的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式步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三八大蓋」。
  • 抗戰時中日兩軍的主力輕機槍,捷克式PK歪把子,哪款更有殺傷力?
    l李三萬摘要: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裝備主力輕機槍分別是捷克式zb26和大正十一式歪把子,那麼這兩款輕機槍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到底哪款更有殺傷力?圖1:捷克式ZB26輕機槍圖2:大正十一式歪把子輕機槍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主力輕機槍是捷克式zb26,日本軍隊裝備的主力輕機槍是大正十一式,槍託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俗稱「歪把子」機槍。
  • 紀錄片 | 抗戰女兵回憶中日「最後一戰」
    東北抗聯,在整個十四年的抗戰歲月裡都非常艱苦。這6架戰機由中美兩國的飛行員分別駕駛,此行的目的地正是芷江。 飛機上坐著一個人,他就是侵華日軍總參謀副長今井武夫。此時今井武夫,卻突然被一件事嚇得魂不附體。他發現機艙內有一挺機槍,因為他是來投降的 。原則上不能帶軍械的武器的。他命令他的手下趕緊把這個歪把子輕機槍扔掉。這個岡村寧次大將的心愛之物被扔到了洞庭湖裡。
  • 抗戰時期德國、義大利、英國、法國、美國、蘇聯都對中國做了什麼
    哪怕是同一個國度,在長達14年的中國抗戰時期所扮演的角色,都有可能在「天使」與「魔鬼」間來迴轉換。如此「國格分裂」一般的巨大反差,恰恰真實反映了國際政治中本國利益至上的殘酷現實。 1 德國:與日本結盟前是國民政府最好夥伴 部分輿論對一些強國在抗戰中的作用急於定性、一筆帶過,最大的問題無疑在於缺乏「十四年抗戰」意識。
  • 全面抗戰初期中日兩國軍隊火炮對比
    上篇文章主要對比了下全面抗戰初期中日兩國的輕武器(全面抗戰初期中日兩國軍隊輕武器對比),這篇文章接著對比下抗爭初期中日兩國軍隊的重武器。日本軍隊主要使用的火炮侵華日軍的火炮種類很多,分別依據作戰規模、攻擊距離投入使用,其中使用較多的是:九七式迫擊炮、九二式步兵炮及四一式山炮、九十式野炮等。
  • 二戰時期,若美蘇不出手,讓中日兩國單打獨鬥,我們最後會贏嗎?
    對於中國人而言,當年曆經14年之久的抗日戰爭,更是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民族危難,中國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中。然而不可一世的日本,最終被中美蘇聯合打敗,我國的國防力量也在抗日戰爭中艱難的壯大了起來,才有了我們今天的輝煌盛世。
  • 抗戰初期我軍急需兩萬挺機槍,英美皆冷眼旁觀,捷克總統:送全套機槍...
    前線部隊作戰的基本需求是步槍,輕機槍和重機槍。1937年10月。當時的國民黨軍政部制定了《增購械彈計劃》,分析出當時中國維持抗戰最急需的外國軍火是兩萬挺輕機槍,4500挺重機槍與11億發槍彈。而當時中國賴以建立德系部隊的中德易貨協定,卻發不上力。抗戰爆發時,德國自身正在全力擴軍,準備吞噬整個歐洲,因此絕對不可能將現成的機槍與槍彈授與中國。
  • 《浴火重生:<紐約時報>中國抗戰觀察記(1937—1945)》 :美國人眼中...
    他們用自己的手指親手觸摸了70多年前民族先輩氣壯山河的抗戰場景,身臨其境地體會到全民抗戰的悲壯與光榮,為當代青年重拾民族記憶、重振民族精神、在新時期構築「中國夢」提供了範例。在他們的鼓動下,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士、荷蘭等國的中國留學生和國內的同學也參加進來。再後來,有英文系的教授,北京、上海和深圳的白領,海外僑報的總編等也紛紛響應。抗戰是民族的苦難,更是民族重光的詩篇。
  • 「直彈匣」or「彎彈匣」,捷克式輕機槍彈匣,怎樣才算合理?
    在抗戰劇中,捷克式輕機槍其實是最常用到的一個道具,也是抗戰年代我軍最常用的輕武器之一,捷克式輕機槍其實只是俗稱,正確的叫法應該是ZB26式輕機槍,是上世紀20年代捷克兵工廠設計製造
  • 「直彈匣」or「彎彈匣」,捷克式輕機槍彈匣,究竟怎樣才算合理?
    在抗戰劇中,捷克式輕機槍其實是最常用到的一個道具,也是抗戰年代我軍最常用的輕武器之一,捷克式輕機槍其實只是俗稱,正確的叫法應該是ZB26式輕機槍,是上世紀20年代捷克兵工廠設計製造,在最初設計之初,是有好幾種設計樣式的,並且早期的輕機槍也帶有部分重機槍的特性,直到1923年定型測試以後,才形成了我們見到的捷克式輕機槍的主要樣式。
  • 這不是拍抗戰劇,而是真實的歷史畫面
    於是大家就有疑問了,抗戰中八路軍消滅了很多日軍,為什麼不用繳獲的鋼盔裝備自己呢? 其實這個話題,我們之前談到過。而最近筆者又發現了更多八路軍戰士戴著鋼盔的老照片,故而以這些老照片為基礎,再談談這一話題。
  • 捷克輕機槍,原來研發如此不易
    性能出眾的捷克式輕機槍我國先後外購及仿製了120000多挺,成為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的主力輕機槍,甚至連日本軍隊也將繳獲的捷克式輕機槍重新裝備部隊。 1920年,捷克槍械設計師哈力克在布拉格軍械廠設計了一款新式輕機槍,這就是後來著名的ZB-26型7.92毫米輕機槍。
  • 抗戰中國軍工:八萬工人創造出戰爭奇蹟
    而奉天兵工廠的規模是當時中國兵工廠裡最大的,對於抗戰時期中國的軍事工業是個巨大的損失,而且此消彼長,奉天兵工廠在抗戰期間替日本生產了大量武器彈藥,像三八步槍的月產量最高達到6000支,九六式輕機槍月產量最高達80挺,九二式重機槍月產量最高達50挺。此外,在中國的日軍彈藥有70%是來自奉天兵工廠,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奉天兵工廠簡直就成了日軍的幫兇,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軍事工業對於國家命運的重要價值。
  • 抗戰中日宣戰問題背後的國家利益考量
    具體到中日之間,中國須召回駐日公使人員,同時以護照遣送日本駐華使館人員出境,單方構成兩國關係的完全斷絕。至於中日兩國絕交後的後果,外交部指出從法律上將產生三種:一是兩國人民斷絕一切經濟關係;二是兩國間一切外交關係完全中斷;三是絕交之後兩國關係脫離談判期,平時國際交涉可用外交方式解決者,至此已不可能,勢必進行報復行動。
  • 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及其最後勝利,是...
    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及其最後勝利,是近代一百多年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它一舉洗雪了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所遭受的百年民族恥辱,是中國由衰敗走向振興的偉大轉折。這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路線的具體化。毛澤東明確提出,目前急需把共產黨與國民黨區別清楚,《十大綱領》的提出就是共產黨與國民黨片面抗戰路線的區別。1937年10月,毛澤東在同英國記者貝特蘭談話時就明確指出,我們的基本口號就是全面的、全民族的對日抗戰路線。在整個抗日戰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一直堅持這樣的路線。
  • 抗戰時,捷克式輕機槍為什麼能風靡全中國?國人的智慧功不可沒!
    抗戰時期,捷克式輕機槍為什麼能風靡全中國?國人的智慧功不可沒! 捷克式輕機槍出口不過12萬挺,而中國就購入和仿製了同等數量的機槍,這個數目絕對可居世界之冠,以至於當時中國各方武裝中都裝備有數目不等的捷克式。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捷克式機槍如此風靡中國呢?
  • 用輕機槍或步槍真的能打飛機嗎?抗戰時期中國軍隊靠什麼防空?
    用輕機槍或者步槍之類的武器真的能打下飛機嗎?筆者在網絡上查找,還真就找到了幾個成功的戰例。這種能打中也是運氣像這樣用步槍和輕機槍打飛機的戰例,在我軍早期歷史上出現過多例,甚至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戰鬥英雄關崇貴也曾用輕機槍,成功擊落美軍戰機一架。那麼,是不是意味著用步槍和輕機槍就真的能夠防空了呢?
  • 日本推出抗戰劇 一部描述中日兩國人性之美的電視劇
    原標題:日本推出抗戰劇 一部描述中日兩國人性之美的電視劇 近日,一部日本拍攝的抗戰題材電視劇引起很多網友的關注和熱議,起初很多人會感到疑問,日本人拍攝抗戰劇到底要怎麼拍,結果導演硬是拍出了一部完美的作品,讓很多人重新審視了戰爭的定義。
  • 抗戰中,我軍和日本兵拼刺刀,戰果如何?
    二戰時期的戰場上,日軍最喜歡用「白刃戰」的戰術來發起攻擊。這個戰術首先要擲彈筒放倒對方的射擊手,然後使用九二式重機槍在旁掩護,中間的便是日軍的步兵團,端起有著刺刀的三八式栓動步槍,一步一步向對手進攻。就是這麼一套並不是很有技術含量的戰術,卻在東亞的戰場上屢屢成功,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東亞戰場上所出現的武器不夠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