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因為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全民都對中國動漫燃起了無限希望,隨之而來的是呼之欲出的「封神宇宙」,誰能想到最有可能加快腳步超英趕美的會是國產動漫!
而緊隨其後,呼聲甚高的《姜子牙》也在不可抗因素壓制八個月後捲土重來。可是事與願違,本想依靠哪吒之前積累的超高人氣一鼓作氣,但卻在首映日後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局面,大概率預測下《姜子牙》很難複製去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獲得口碑與票房的雙贏局面。
劇情簡單,文本薄弱,特效硬核,畫質感人,最後結果就是令觀眾無法滿足。
這是首映日後觀眾詬病最多的地方,也確實是這部影片實實在在存在的問題。
如果說《姜子牙》的構圖,畫質,色彩以及特效依然保持著很高的工業水準,那麼這部影片劇情的羸弱,除主人公外其他角色的單薄,甚至最後傳遞出的世界觀深度不足都與前者產生了很大割裂感。
相比《哪吒》,《姜子牙》沒有搭建起新的商業CP,也沒有足夠的笑點,更重要的是節奏基本靠特效打鬥支撐,所以也就顯出這部影片給人的整體觀感不是那麼緊湊和帶感。如果沒有最後的搞笑彩蛋把「封神宇宙」目前的人物齊聚一堂來個即興小品,可能這整部電影的觀感會更不好。
但這樣一部和《哪吒》前後腳完成的作品真的那麼不值一提,甚至與前者有著巨大的差距嗎?不盡然。
首先,《姜子牙》似乎更注重對各個人物心理的挖掘,也許乍一看整部影片中除了姜子牙,其他人物幾乎都是淺嘗輒止,但相比於《哪吒》這部影片中群像的表現更加具體,也更加生動。
姜子牙陷入到自我懷疑中,申公豹單純的因為對姜子牙的崇拜而私自下凡,小九自小到大被世人誤解,九尾狐妖甚至對自己的族群心生愧疚,師尊滿口蒼生卻讓生靈塗炭無數次重演。
這一群正反派組成了眾生相,反而會映射現實中的形形色色 ,或許不夠豐滿,但這樣的嘗試值得鼓勵。
亦正亦邪才是人間常態。
姜子牙是個矛盾的人物,他想要一戰封神,卻又因為一念之善放棄封神。解救蒼生是他一生的理想,卻在實現的過程中被殘酷的真相一點點撕碎。
哪有什麼絕對的正義,那不過是掌權者維權的工具罷了。當師尊那句:「這才是對人間最好的安排」一出,那種現實中被赤裸裸掌控的壓迫感瞬間爆發。
你認為最正義,最慈悲的人原來骨子裡是最痴迷權利,甚至可以不擇手段,顛倒是非的人。而姜子牙作為那個僅存的理想主義者,顯得那麼單薄和無助。儘管他無數次的咆哮,無數次的質疑,但最後也只是擊碎天梯去到渡劫島。
最後畫面呈現的一片祥和的人間更像是對現實中掌權者的諂媚,一種無奈的美好,並非最深刻的表達。
質疑真善美也是一種勇氣
《姜子牙》更多表現出一種骨子裡的陰鬱氣質,這種不合時宜的感受恰恰是這部動漫最吸引人的地方。
整體的不足讓它很難和《哪吒》相提並論,但它想要表達的東西遠比前者深刻。質疑權威,質疑正義,質疑人世間所謂的真善美。這本不應該是一部動畫來做的事情,但《姜子牙》卻想要去有一點這方面的表達,這本身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舉動。
這部影片被記住的不應該只有特效、畫質這些工業技術的東西,它深層次想要表達的那種欲望應該被更多人看到,也許是現在時機未到,也許是「封神宇宙」前景依舊不明朗。但如果這種本不屬於動漫的深層次表達能夠更多,更隱晦的多次出現的話,未嘗不是一種突破,在未來也可能成為「封神宇宙」最寶貴的精神內核。
如果我們沒辦法依靠藝術電影打開「反叛」的精神道路,那依靠動漫也是一個折中的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