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動物曾在國內滅絕後「重生」,背後竟有這些故事

2020-12-18 騰訊網

這種動物你肯定知道,它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驢,俗稱「四不像」。它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麋鹿曾經在我國徹底滅絕,然後又「失而復得」。

在這中間,我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付出的努力,更是超乎想像。

這個故事,有點長。

「科學發現」者竟是外國人

麋鹿是一種極富傳奇色彩和物種研究價值的哺乳綱、偶蹄目、鹿科動物。

1865年,法國神甫阿芒·戴維在北京南部發現一種奇異的鹿,兼有馬、鹿、牛、驢的特點。

1866年初,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戴維靠賄賂大清軍士,以20兩紋銀的代價,得到了兩套完整的麋鹿頭骨角的標本,並於當年從海路運到法國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經過鑑定,這種動物是分類學上的新屬、新種。

事實上在這之前,麋鹿早已被中國人所認知。

周朝滅紂,姜子牙的坐騎是麋鹿;楚大夫屈原有「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之辭;周朝的青銅器,漢代的瓦當……

各朝各代有關麋的記載、描述不絕於書,全唐詩中可以找到關於麋鹿的詩句近百,清乾隆皇帝更有「麋角解說」之文刻於麋角。

曾經在我國本土滅絕

野生的麋鹿在明清時種群已消失,其原因尚無準確考證。

1894年,永定河水泛濫衝垮了皇家獵苑的圍牆,當時圈養的120頭麋鹿被衝散,有不少被難民獵殺吃肉。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將僅剩的麋鹿劫殺一空。此時麋鹿於中國本土滅絕。

因為戴維神甫引薦,在這之前麋鹿就被引種到了歐洲,後來都被收藏於英國的烏邦寺莊園,才免於全部滅絕的厄運。

麋鹿在歐洲的風雨飄搖

然而,前面「遠渡重洋」到歐洲的麋鹿,被放在動物園中圈養,沒有繁殖,反而一隻一隻地死去。

後來,英國烏邦寺的主人福特公爵將世界上僅存的18頭麋鹿收集到自己的莊園裡。這些麋鹿又繁衍了起來,一戰時期達88頭,二戰時期達255頭。

二戰時烏邦寺的主人認為如果真的想保護麋鹿,就要讓麋鹿到世界上更多的地方生活。

重歸故土「落戶」北京

1979年,我國動物學家譚邦傑先生等呼籲將流落海外的麋鹿引回中國,這一倡議得到英國方面的積極響應。

1984年11月,英方決定將22頭麋鹿無償贈送給中國。

那麼這些麋鹿該送到哪裡呢?中國各方面專家經過多方論證認為,北京南郊的皇家獵苑舊址南海子是麋鹿回引的最理想地點。

1985年5月,北京市政府便在這裡建成了麋鹿苑。

1985年8月24日,英國烏邦寺的主人貝福特公爵將22頭麋鹿送到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這一天,被我們稱為麋鹿回歸祖國日。

1987年英方又補送18頭。

麋鹿在新中國的「重生」

一轉眼,35年過去了,重歸故裡的麋鹿野化成功,種群擴散迅速,包括以江蘇大豐、湖北石首兩個國家級的麋鹿保護區為主的40多個保護點。全國麋鹿總數已超8000頭,再無絕種之虞。

2020年4月底,在江蘇省東臺市濱海溼地,一群麋鹿被發現在條子泥海邊溼地棲息活動。

8月15日,在條子泥又發現總數量為104頭的鹿群,其中雄性11頭,雌鹿90頭,當年生仔鹿3頭。

重新引進麋鹿的艱辛過程

30多年來,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江蘇大豐國家級麋鹿保護區、湖北石首天鵝洲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經過艱辛努力,終於使麋鹿種群擴大並實現了回歸野外的目標。

麋鹿重引進項目第一階段的任務是用5年左右的時間,恢復南海子的苑囿種群;之後再選擇適宜的棲息環境,使其重返大自然,恢復野生自然種群。

麋鹿中心建立了在南海子麋鹿苑半散養條件下的飼養、防疫基本流程,並通過「利用再生水恢復麋鹿苑人工溼地」等工程項目進行生境改造,為麋鹿營建適宜的生存環境。

1990年,麋鹿種群數量超過100頭,達到第一階段的規劃指標;此後的20多年間,麋鹿苑堅持開展麋鹿的遷地保護工作,北起吉林省、南至海南島,總計輸送麋鹿近500頭,在全國建立起約40處的麋鹿遷地保護地點。在湖北石首麋鹿保護區形成的三處自然種群,也標誌著第二階段任務取得階段性的成果。

要想讓麋鹿種群擴大,其實工作內容並不只照顧麋鹿本身,有關其所在的生態環境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麋鹿中心開展了苑內植物、鳥類、兩棲爬行類、哺乳類的監測工作,還進行禽流感監測、美國白蛾監測。

此外,麋鹿中心還與中科院環境中心、溼地國際等專業組織機構合作開展北京城市生物多樣性評估與保護對策研究、黃渤海溼地水鳥同步調查等工作。

2010—2019年,麋鹿中心陸續建成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實驗室、生態學實驗室、分子實驗室、生物多樣性實驗室,將微觀的病原病理等概念引入到麋鹿保護工作中去;並通過對麋鹿棲息地的生境調查和監測,從宏觀角度把握麋鹿生存狀況。

麋鹿的「重生」,與科技工作者們的艱辛付出是密不可分的。

後記:圓夢之麋,歸去來兮!

麋鹿不僅是一種珍稀動物,更是極富文史背景和傳奇經歷,堪稱活的自然文化遺產。

今後,麋鹿還將踏著「呦呦鹿鳴,食野之萍。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的古老弦歌,生生不息,魂牽情系。

本文專家:郭耕,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因鼻竇大不能吃肉而滅絕?這種動物的「食譜」太謎了
    洞熊(學名Ursus spelaeus)是一種在更新世生存於亞歐大陸北部的熊,約2萬年前滅絕,因其化石多在洞穴內發現,故命名為「洞熊」。在很多著名的洞穴中,幾乎都發現過洞熊的整副骨骼化石。在我國北京周口店也曾有發現,它與巨型短面熊同為更新世的兩大巨熊。
  • 滅絕動物生前最後影像曝光,看哭了所有人……
    這種體態龐大的遠古魚類, 曾與恐龍為鄰, 在長達1.5億年的漫長年月裡, 遊過了白堊紀, 在恐龍大滅絕中倖存; 它遊入了不朽的《詩經》和中國民謠、傳說裡,
  • 我國近代有哪些動物滅絕了?為什麼?
    從地球上生命誕生之初到今天,動物滅絕就沒有停止過,僅僅是大的物種滅絕就有5次之多,時至今日,動物的滅絕依然在不斷的上演著。那麼,是什麼造成了動物的滅絕呢?在我國的近代又有哪些動物滅絕了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
  • 長江白鱘滅絕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保護動物的意義在哪裡?
    如果說最近有什麼關乎自然環境的事牽動了所有人的心,那一定是長江最大淡水魚——白鱘的正式滅絕。最尷尬的是,廣大媒體在播報這則新聞的時候,竟連一張清晰的白鱘照片也找不到,很多人看到的「白鱘」其實是勺吻鱘,可見在這些年裡,我們對生態問題到底有多麼漠視。
  • 原是我國特有珍稀動物,結果在國內滅絕,現只能從國外引進
    近期,有關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鱘已經滅絕的消息上了熱搜,這是近十年來宣布滅絕的第一個物種。 長江白鱘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曾經是長江的居民,人們認為它在2005年到2010年間的某個時候可能就已經滅絕了。直到近期我國專家發布聲明,人們才不甘心地承認,長江白鱘確實已經滅絕了。
  • 一組滅絕的動物老照片:圖1的皮曾被製成鎧甲,圖5是被捕殺的袋狼
    蘇門答臘犀牛北部亞種,這種犀牛體型巨大,四肢粗壯,一般體重重達一噸。它們主要生活在中國的東南亞地區。在戰國時期,這種犀牛身上堅硬的厚皮還曾被人類用來製作成盔甲。隨著時間的推移,氣候的變化,環境的惡劣、棲息地越來越小以及人類的大肆殺戮,1916年的中國已經沒有了這種犀牛蹤跡,上世紀70年代蘇門答臘犀牛北部亞種在世界徹底滅絕。
  • 克隆復活已滅絕的生物?科學家已經開始嘗試,首選是這種動物
    2020年1月2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宣布:中國特產稀有動物、號稱「水中大熊貓」的白鱘基本確定滅絕,人類很可能又告別了一個物種。顯然,白鱘並非是人類所知的第一個滅絕的物種,也絕非最後一個。在人類進入近現代後滅絕的生物,數不勝數,甚至很多人形容說,地球已經進入了「第六次大滅絕事件」。
  • 一百年來,中國人滅絕了多少種動物?
    研究人員在分析數萬種脊椎動物和哺乳類動物的數據後,發現約50%的物種滅絕,發生在近幾十年內。過去一個世紀裡,物種的滅絕速度,是人類出現前自然狀態的百倍左右。在同一時期,中國亦有大量野生動物滅絕,必須引起我們的關注。
  • 有多少野生動物,是被「吃」到滅絕的?
    有多少野生動物,是被吃到滅絕的人們想把野生的小動物囚禁起來,變成自己的寵物,比如土撥鼠,蜥蜴、蛇、各種鳥類,被人類捕獲之後,它們開始了自己在籠中陪伴人類主人的囚禁生活。它們原本屬於大自然,現在被迫屬於飼養它們的個人。
  • 俄羅斯「地獄裂口」:1公裡長800米寬,其中找到滅絕的史前動物
    如今我們生活在科學時代,自然不相信這些,不過地球上有些地方由於太奇特怪異,就有可能會被命名為地獄,比如俄羅斯「地獄裂口」。實際上它當然不是神話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款地獄,不過它足夠的神奇,擁有1公裡長800米寬,從上空俯瞰,它長得像極了一隻蝌蚪,而在其中,還能找到大量滅絕的史前動物!
  • 堪稱「一代天驕」的史前貓科動物,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滅絕了?
    更新世末,生活大約在300萬年~1萬年前,然而不同的劍齒虎具有不一樣的身形,而且整個身形都是無比的強壯,且前肢肌肉非常的發達,它的牙齒足足有120毫米長,撲捉獵物靈敏威力無窮,牙齒是制衡其他動物一招致命的武器,很多的動物都不是它的對手,這樣讓劍齒虎一度成為各大洲大陸的食物鏈頂端。
  • 全球最珍稀的5種花朵,1種被稱為「佛的轉世」,1種滅絕後重生
    那麼不知道大家對於花朵的了解都有多少呢?除了常見的花之外,還有這堪稱是全球最珍稀的5種花朵,它們的數量都不多,但卻是長得極其美麗,其中一種被稱為「佛的轉世」,1種滅絕後重生!接下來就讓我們看它們都是什麼花吧。坎皮恩。這種花只生長在英國的直布羅陀地區,並且這是一種滅絕後重生的花。
  • 地球十大最可能被復活的遠古滅絕動物,有你認識的嗎?
    我們說過基因是每一個生物的獨有,通過基因複製,我們可以繁衍出跟之前的生物本體不一樣的生物,但是基因的保存要講究一定的相似條件和環境,地球上被滅絕的動物不計其數,很多生物學家都想藉助科技通過基因複製復活以下的遠古神獸,而且概率也會是非常的大,我們現在一起看看都有哪幾種生物。
  • 探尋動物滅絕之謎,讓孩子愛上這本超有趣的滅絕動物圖鑑
    01前幾天,還和孩子、老公一起討論為什麼恐龍會滅絕?恐龍究竟是如何滅絕的?老公說是隕石碰撞之後,地球的環境不適宜恐龍生活,最終導致恐龍,甚至還有很多物種滅絕。我聽的半信半疑,孩子卻豎著耳朵聽的津津有味。說實話,自己對這些動物並不是很感興趣,聽的雲裡霧裡的,也沒計較真假。
  • 平均每小時就有一個物種滅絕,不要讓這些動物只活在科幻片裡
    ,大家可以去一次北京的南海子麋鹿苑,那裡有一塊墓地,名叫:地球滅絕動物公墓。在那裡排列著近300年來已經滅絕的各種動物的名單,每一塊墓碑都代表著一種曾經在這個地球上存在過的動物。這些墓碑有些已經倒下,代表著一個物種的滅絕,有些半躺著,代表著這個物種已極度瀕危,半隻腳已經踏入了墓地。
  • 日本的朱䴉是如何滅絕的?又是如何「重生」的?
    朱䴉,這種被國內網絡謠傳為「日本國鳥」的鳥類,在日本江戶時代曾被當作「害鳥」捕殺,日本農民用下網子、撒毒藥、驅趕等方式來消滅朱䴉。但這不是朱䴉滅絕的主因,日本19世紀下半葉的工業化使朱䴉數量急劇減少,20世紀的森林開發、環境汙染和大量使用農藥將朱䴉逼上了絕路。
  • ...蝙蝠100萬隻,10餘種藥用動物滅絕,國家擬百億買斷野生動物養殖業?
    穿山甲鱗片被製成中藥材來催奶或壯陽,世界上全部8個品種的穿山甲如今都面臨滅絕威脅。排名第二的是在這次新冠疫情中「臭名昭著」可能攜帶傳染源的蝙蝠。它在國內的年消費量大約有50多萬隻。6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布將穿山甲調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這標誌著曾被任意買賣的穿山甲,終被國人吃成了與大熊貓、雪豹、朱䴉等一個級別。
  • 《你好,渡渡鳥》:暖心的友誼故事背後,教會我們愛護動物
    讀完故事,有些羨慕,有些感動,小姑娘瑪莎很喜歡各種各樣的鳥,她認識家中後院的每隻鳥,有啄木鳥,烏鶇鳥,有一天來了一隻她不認識的鳥,有著很大的體型,後來她自己查閱得知這隻鳥叫做渡渡鳥。溫情的友誼故事,充滿愛心的小瑪莎,《你好,渡渡鳥》教會我們愛護動物的同時,也讓孩子感悟到友誼的暖,如同繪本中的鮮明色彩那般。友誼:友誼在人生中必不可少,但要正確取捨史達林曾說: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人生最需要的是學習,人生最愉快的是工作,人生最重要的是友誼。
  • 這種動物500年出現一次,多爾袞因此而死,專家:或許已滅絕
    麒麟這種生物在古書中常有記載,500年才出現一次,相傳多爾袞就是因此而死,專家認為此生物或許已滅絕。攝政王多爾袞,扶持年幼順治帝治國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也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他少年時多次隨兄出徵蒙古與明朝,因屢建功勳16歲而獲「墨爾根代青貝勒」(滿語「聰明王」)之號,成為正白旗旗主。
  • 探尋你不知道的滅絕動物1——渡渡鳥
    這種鳥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200年的時間裡,便由於人類的捕殺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徹底絕滅,堪稱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也是模里西斯唯一被定為國鳥的已滅絕鳥類,渡渡鳥於1681年滅絕。2016年8月,世界保存最完整渡渡鳥骨拍賣值44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