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西裝、白襯衣,頂多一條絲巾點綴,房似錦就掛著工牌開始了新的一天。三口一隻大肉包,對客戶所提要求滿口答應,風塵僕僕中的樣子,和生活裡常見的房產中介如出一轍。
現實題材大劇《安家》踩著熱騰騰的生活氣開播了。播出六天,人氣也是沸騰的。在東方衛視,該劇以CSM59城平均收視2.221%穩居省級衛視同時段第一,創下兩年來收視新高;在騰訊視頻,13集上線已超7億次播放,拿下網絡視頻平臺的同期榜首。
房子是家的承載容器,中國人對家的執念,讓《安家》自帶流量。
安建導演,六六編劇,孫儷、羅晉領銜主演的陣容,亦使得作品具有天然關注度。
題材和主創的交集中,時隔多年再次執筆「房子那些事兒」的六六,不啻為話題中心。可略出人意料的是,就在新劇不斷派生社交媒體熱議之時,六六本人的答案並非單刀直入的。
比起《蝸居》的辛辣、犀利,《安家》時的六六更想拋出一系列開放題:「什麼才是我們在這個社會生活中,在快節奏、高強度、來不及思考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甚至撒手人寰那一刻都會念念不忘?」
在被徒弟搞砸了最大一單後,她的人情味卻濃了
房似錦,女,安家天下總公司的金字招牌。徐文昌,男,上海老洋房專家,人稱「徐姑姑」。
上海靜宜門店,在原生店長徐文昌的「隨緣」賣房、人性化管理下,氛圍一流而業績堪憂。某天,總部一紙調令,專業突出、手段雷霆的房似錦成了這一門店的雙店長之一。故事就從她的「闖入」開始。
新官上任全程冷麵,看不慣朱閃閃無所事事描眉畫紅,看不慣謝亭豐姍姍來遲「老油條」模樣,看不慣徐文昌「管理無能」只做老好人,就連業務能力一流的王子健在她眼裡也能挑出毛病:不穿制服。
眼看新店長抓紀律、抓考勤、抓業績、抓著裝,老業務員心生一計,亮出十年賣不出的「跑道房」和看房半年還沒成交的挑剔客戶,名曰「請教」,實則發難。房似錦也不含糊,「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
《安家》節奏飛快,平均兩集就能賣出一套房,從刁鑽戶型到熱炒商鋪,從普通人諱莫如深的「兇宅」到讓人豔羨的大平層,頻頻籤約。現實裡,房產中介們每天追劇做筆記,看房店長分析客戶需求、琢磨客戶心理,看劇中人講話的藝術和審美的判斷,儼然當成「銷售寶典」。
更多人試圖從劇情引申到職場法則。房似錦一本正經整肅工作紀律,徐文昌彈著尤克裡裡把早會弄成聯歡會——企業文化與KPI孰輕孰重?新店長接二連三把同事手裡老大難的單子兌現成合約——是盤活資源,還是搶單的「吃相」太難看?老店長一邊默許門店被鄰裡街坊當成寵物寄放站、快遞投遞點,一邊又對房似錦兩次打破「生態平衡」出言質問——行業的法則、職場的規則,到底由誰制定?
網友爭不出標準答案,六六也不置可否,「劇本交出去後,它就不再是編劇一個人的故事了」,所有的疑問,全憑觀眾由心。
不過,她分享了房似錦原型的由來,那是劇本採訪時認識的中介之一,一個負責別墅區買賣的女店長。某天,女店長邀編劇見見她的一位客戶,六六本有顧慮,擔心女店長以此討好客戶,但為了見到更多不同的人,她應邀赴約。
「等見面那一刻,我很詫異。」站在面前的老太太,不止沒有足夠資金,還沒有上海的買房資格。換言之,她根本不是任何中介的「理想客戶」。細問之下,原來老太太曾是上門尋找「最便宜房子」的人,溝通中,她身上的善良、樂觀、積極無意間感染了女店長。一來二往,兩人成了忘年交,她喊她「大姑」。只要有時間,女店長就陪大姑找「便宜的房子」,即使於業績無益,她說自己也對宛如親人般的相處時光甘之如飴。
六六的心裡動了一下,「錢是生活必須的,但比錢更珍貴而且無價的是情義」,所以,女店長成了房似錦的原型。
這也是為什麼,當木頭木腦的徒弟樓山關搞砸了最貴的一單,房似錦的人情味卻濃了。她不再嚷嚷「必須開除」,反而捎上一袋早餐以示原諒。與其說是「徐姑姑」把樓山關的難處和盤託出,莫如看成,人與人之間固有的溫柔,其實一直都在。
房子連著家,更連著人世間摸爬滾打的小人物
有賣房子的人,就有買房子的人。套用臺詞,「每套房子都有它命定的主人」。雙博士家庭、包子鋪老夫妻、迷信的黃老闆、計較「兩個點」佣金的張先生……門店裡人來人往,中介賣的是房子,連結的卻是一個個具象的家,一本本難念的經。
海清飾演的醫生宮蓓蓓,人前是職業受人尊敬的醫生。可深夜下班到家,為了不打攪家人,懷著二胎的她,還得躲在廁所裡改論文。她和丈夫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五口擠在兩室戶裡。侷促不堪的空間,地上是玩具,沙發上堆著被褥,隨處都是上班族疲於生活的狀態。換套新房對於他們,既是實打實的剛需,也關乎著生活中的體面。
路邊包子鋪老夫妻也是這座城市的異鄉客。多年來,他們起早貪黑,一個包子一個包子攢出畢生積蓄,就是為了能全款給兒子買間婚房,不計較房產證上有幾個人的名字。於他們,房子是寄託子孫滿堂的幸福載體,更是讓子孫在大城市裡立足的底氣。
在迷信的黃老闆心中,房子牽連著他的時來運轉;被隔壁阿拉丁房產門店撬走的張先生眼裡,花在房子身上的每一筆錢都得好好計較。
《安家》裡,幾乎每一個買房人都能讓觀眾找到生活中熟悉的影子。一切還得從劇本說起。當年,出品方耀客買下了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版權,想請六六改編。通常只做原創的六六最初是拒絕的,耀客董事長呂超一番話說動了她,「你寫房子的事情十年了,這十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你不覺得應該回顧一下嗎?」六六答應了,條件是,借原版的概念寫自己的戲。「安居和樂業,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它們與幸福密切相關。我作為社會的觀察者,怎樣去書寫中國小人物的大幸福,原版給了我一個視角,以中介角度看人間百態。」
就這樣,連著家的房子,連著人世間摸爬滾打小人物的《安家》,也在播出後迅速連結上觀眾的共情。就拿靜宜門店裡性格各異、能力參差的中介們來說,也是「人間真實」的一道道縮影。
比如,外號「985」的實習業務員魚化龍,畢業於名牌高校,卻投身「低門檻」的中介行業,他母親不解,網絡評論裡卻有他的同道中人。
比如,為人實誠憨厚的樓山關,「白板」多時,終於開出人生第一單,彈幕裡一片「天道酬勤」的感動。
看似油滑精明的王子健,一邊穿著高定西裝、噴專用香水討好客戶,一邊在內心的自我尊嚴裡掙扎不已,有觀眾說「這樣的難,我懂」。
看似無所不能的房似錦,人前強悍,人後卻是「房家沒有淹死在井裡的老四,房四井」。今天的識人鑑貌,誰說不是因為從小看人眼色一路長大。原生家庭之痛,讓這個女主角成了戲裡戲外都讓人心疼的角色。就連看似完美的「徐姑姑」,被出軌與「假離婚」的夾擊之中,也能看見生活的一地雞毛。
六六筆下,行業劇抑或生活劇,不分什麼楚河漢界。「一個個人構成了行業,也織就了社會。而最終會留在記憶裡的,是那些你愛的和愛你的任何事。」
作者:王彥
編輯:周敏嫻
責任編輯: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