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楊超越都要找房似錦買房。
《安家》裡,孫儷演的房似錦,賣起房子,運氣就跟錦鯉沒兩樣。沒有她賣不出去的房子,也沒有她伺候不了的客戶。看最新一集的預告,她撬了朱閃閃的單子,幫飼料大王林茂根找到了夢寐以求的老洋房,眼看是又要成交一單大生意。
不,說房似錦是活錦鯉都不夠,她簡直就是一尊要讓所有中介都燒香叩拜的土地婆婆,上海所有的有錢人都要跑到靜宜門店來買房子,找她來開單子。
起初看《安家》,還以為是講述老百姓自己的買房故事。畢竟會找房產中介買二手房的,大多是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來來回回看房要看個十幾二十趟,會為了到底是1.5%還是2%的佣金掰扯半天,籤約前一晚還要和房東來一次車輪戰砍價砍到後半夜,然後到處去借錢湊錢籌齊首付款。
結果《安家》裡的人買房子,一套比一套爽快,一套比一套闊綽。
剛開始海清和郝平演的那一對蝸居夫婦還算樸素,兩口子一個是醫生一個是博士,在上海工作了七八年,還是住在90年代60平米的小房子裡。海清每天夜裡回到家裡想要工作,只能跑到衛生間去,坐在馬桶上用腿當桌子來寫論文。
賣包子的老嚴老兩口也算是普通人,辛辛苦苦賣了一輩子包子攢了幾百萬,就是為了給兒子置辦一套婚房。他們買的,恰好就是宮醫生賣的60平米的套一,左看右看都很滿意。
平凡人的故事,往往也很平淡,瑣碎,索然無味。原版日劇《賣房子的女人》也就是老老實實講賣房子的故事,只是用了漫畫中二熱血的語氣來講述和調和。
和飛機場一樣平的生活,是編劇六六不能容忍的,她劇裡的每一個人都必須擁有波瀾壯闊的故事線,痛灑無數狗血,仿佛這才能叫做接地氣。於是這房子裡,也跟知音故事會一樣,裹纏了婆媳矛盾,出軌外遇,原生家庭,貧富差異,每一個故事都猛戳中國家庭的痛點。
房子,也變成了一種階層炫耀式的道具。
有錢的土豪非要買死過人的兇宅,不談價錢也不研究戶型,就是看看新聞一拍腦門兒就買了。賣完兇宅又開始賣新筍盤,主推戶型是569平的5室2廳,入戶大堂有保安,走廊有水晶燈,屋內精裝修帶智能家居,有錢人隨隨便便一出手就買個兩三套。
開著賓利的韓信大哥,故意為難小紅帽的店員,太便宜的房子不看,5000萬起步,上不封頂。
中介帶他去看了兩套房,一套有碩大的落地窗,窗外就是東方明珠塔。還有一套是價值1.5個億360度全景的平層豪宅,結果大哥都不滿意,非要買負二層的房子。後來還是房似錦做成了這單生意,推薦大哥買了深坑國際公寓一層的產權。
房店長的有錢朋友剛走,徐店長的土豪朋友又來了,要給小三買高端公寓。後來公寓看著看著,就變成了遠郊的別墅,實際價格遠遠超過了預算一千萬。買家也很無所謂,房似錦還一直提點小三用房子來當分手籌碼,「如果你想讓他跨越千山萬水來看你,那這套房子有點貴。如果你是想讓他離開你,那這房子很值。」
跟著又有老洋房的產權人找上門,指定要徐店長來幫他賣房子,開價就是一點五個億,看的人還趨之若鶩。賣完洋房還嫌不夠提勁,朱閃閃發張傳單又招來了頂級富豪,一般洋房老宅子也看不上了,就要買歷史悠久低調奢華的老公館,多少錢都無所謂。
是我的貧窮限止了我的想像力,原來有錢人買房都跟買白菜一樣(不,我買白菜也要問價錢),不問價錢也不講條件,只要看上眼了,隨手就撒個千萬上億。
六六說她為了寫《安家》這部劇,做了10個月的社會調查,跑遍了全國大大小小的門店,採訪了不少故事。
有人不理解房似錦會把跑道房裝修後再賣給宮醫生,六六回應,「在上海做這樣生意的中介太多了,這只能說明有些觀眾的生活沒有夠到人家的階層,消費水平還不到,或者他的思維理解能力還不到那些高水平銷售的層級。」
是,現在已經是知名編劇的六六,斷然是不會再遇到《蝸居》裡海萍這樣住在弄堂裡的普通家庭婦女了。她身邊可能也圍繞著太多想做有錢人生意的高端中介。
但她好像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這樣高水平銷售的房產中介,在生活裡是很罕有的,有八成以上的中國人一輩子也接觸不到。所以,不是「有些觀眾」不理解,而是「絕大多數觀眾」都理解不了。
不信來看一組數據:2019年上海二手房成交總價,300萬以內的房子佔了一半,500萬以內的佔80%,而且成交面積80%都在95平以內,單價3-5萬的成交量佔比最大。偌大上海,只有2%的人,買得起1500萬以上的房子。這還是中國數一數二的大城市,上海。
六六說,「雖然這個戲最後落地在了上海,講一個上海的房產中介,但其實這期間發生的故事,是全國都會發生的,是中國人都可能面臨的情況。」
買洋房買公館,才不是所有人都會面臨的情況。看看東方衛視吧,往季《夢想改造家》遇到的上海家庭,幾乎全是在為住房面積發愁的,4口人住在60平米的房子裡,這都算寬裕。石庫門老房子,38平要住6口人,一家人全都睡成了大通鋪。最極端的情況,11平米要住4口人,客廳只有6.9平米,比豪宅的洗手間還小。
他們,甚至拿不出錢來買房,只能求助節目組來改造。這時候你再來看《安家》,那一個個安的都不是家,是一輩子都買不起的安兒比恩比(Airbnb,原諒我的山炮發音)。
也不是沒有窮人買房的故事,只是《安家》裡偶爾閃現的那麼幾個窮人,也很極端,要麼很可恨,要麼因為可憐而可恨,總之都很可氣。
追著房似錦要一百萬的媽重男輕女,潑辣蠻橫,還和懷孕逼復婚的張乘乘沆瀣一氣。
霸佔著洋房的表姑太奶奶一家人,貪得無厭,窮極無賴,佔了便宜還不知道感恩把老爺子氣得心梗。
撿同事剩菜吃的樓山關,是個土鱉,樣板間拉泡屎氣走客戶,王子健給他取了個「樓逼」的英文名,還當寶貝。
從小睡在壁櫥的弄堂女兒朱閃閃,一心想釣個上海戶口的金龜婿,卻因為虛榮差點被賓利男強暴。
還有賣包子的老嚴老兩口,雖然人好心善,卻一時糊塗,房子沒寫自己的名字,被兒子媳婦趕出家門,包子店也被查封,無處可去。
孫儷演的房似錦,算是劇裡最努力向上的窮人了,但人設也很不討喜。
她因為早飯喝兩杯豆漿吃兩份包子被同事嘲笑太能吃,因為背著翟總送的愛馬仕假包被張乘乘嘲笑不識貨,因為太過拼命講求業績而不懂得如何和同事相處,顯得處處都不如吃喝不愁生活悠閒的徐店長那樣豁達開朗,友善仁義。
最後,她能搬進公寓能談成洋房大單開始和大家和睦相處,還是全靠徐姑姑的幫助。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產生活劇和職場劇裡的主角就成了清一色的中產階級或者精英階層,窮人要麼是風光生活的陪襯要麼是拖累。
看看近期熱播的劇,從《小歡喜》《都挺好》到《精英律師》《完美關係》和《安家》,主角無不是住在北上廣的大house裡,擁有嶄新明亮的開放式廚房,不是自己個兒身家上億就是身處身家上億的朋友圈,每天煩惱的不是如何生存,而是如何體現個人價值。
2000年,有部電視劇叫《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幸福很少,主要是貧。
張大民一家,全擠在大雜院的兩間小平房,犄角旮旯都塞得滿滿當當,臥室和飯廳是一體的,吃飯就在床邊兒。屋裡沒有衛生間,只能跑到院外上公廁,幾平米的小屋放不下大件電器,洗衣機都得放在屋外。兄弟各自成家後,實在住不開,張大民只能在院子裡砌了一間房,房間裡還長著一棵樹。彼此常常為了誰先用廚房誰用了誰的醬油味精吵個不停。
主角張大民,沒什麼本事,學歷資歷樣樣沒有,家裡當個大哥也當得窩囊,唯一見長的就是貧嘴和摳門。
他會為了38塊錢和4塊肥皂,自願調到汙染嚴重的噴漆室,老婆雲芳坐月子的時候想吃一個炸雞腿,大民揉著衣角跟她商量,要不要換成鴨脖子。後來給老婆下奶的魚被貓叼走了,大民也得上房抓回來。大民下崗後,就每天去有空調吹的大商場吃臭豆腐,為了減少開支,把煙也戒了。唯一大方的時候,是妻子沒有奶水他狠下心買最好的進口奶粉給兒子喝。
這樣困窘的生活,從劇頭一直維持到劇尾,直到最後,張大民也沒有暴富起來,也沒有讓家人搬進大房子。
當然,20年過去,普通人的生活是一天比一天更好了,我們的社會也在大步向前。但你要問,張大民這樣的人還有嗎?當然有,還有很多。這大概也是越來越多人喜歡看快手和抖音的原因。也只有在這樣的視頻裡,你會看到許許多多為生計奔波忙忙碌碌的普通人,他們過得很狼狽,但也很努力。
(這是最近因為短視頻紅起來的腦癱外賣小哥阿龍,他拒絕了好心人的捐贈,說要憑自己的努力賺錢)
不堪直視的生活,就不值得一過了嗎?
在電視劇的結尾,張大民一家三口坐在房頂上望著天空。兒子張樹問張大民:「爸,沒意思怎麼辦?」大民回答說,「沒意思,也得活著。別找死。有人槍斃你,沒轍了,你再死,死就死了。沒人槍斃你,你就活著,好好活著。」
不是體面地活著,不是優越地活著,只是好好活著,這是大多數平凡人的心願。
史鐵生的母親去世後,妹妹推著他去北海公園看菊花,他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那就是「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可惜現在電視劇裡的人兒,不是活得極其地囂張,就是活得極其地撕裂,再沒人講得出平凡人那好好活著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