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期貨大鱷的終極感悟:經歷幾度沉浮之後,我最終還是選擇了...

2020-11-27 騰訊網

@懂私慕

一位有著20年交易經驗的老交易員曾這樣概括多年的心得感悟:「自己比別人更重要;教訓比經驗更重要;理念比技術更重要;簡單比複雜更重要;缺點少比優點多更重要;耐心比膽氣更重要...」

今天為你推薦一篇二十年期貨大鱷的終極感悟:為什麼你總是虧損,怎麼做才能盈利?其中談到了不少交易盈利關鍵的核心問題,相信能給你不小的啟發哦~

如果讀完本文有什麼想要交流的~歡迎在留言板上與大家一起分享哦~

.

一、為什麼虧損?

期貨市場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市場,它是在一個大家共同認可的遊戲規則下,憑自己的決策,判斷而進行交易的一種市場.它的保證金制度給人以小博大的諸多機會.它能使人獲取暴利,的確,期貨能使人致富.人們在加入這個市場前只看到了這一點,原來期貨交易這麼簡單,

漲了就買,跌了就賣就可以賺大錢,取最高價和最低價算一下如果自己滿倉去做會賺多少錢,然後自己讓自己算出來的數字感染的興奮不已,激動異常,這麼簡單,然後信心十足的投入市場搏殺。

這個時候的人不知道金融投資市場並不是他眼中屏幕上的圖表那麼簡單,不知道進入金融市場需要掌握什麼樣的知識,眼中只有買和賣,開始也許會嘗點甜頭,初戰告捷自然信心大增,滿倉進滿倉出,漸漸的他發現這個時候市場怎麼老跟自己過不去,賣了就漲,買了就跌,

而且反向入場點位時機均佳,好像市場反向的動力就差他自己那幾手交易.這就是期貨市場的魔力,賺大錢甚至是連續幾次賺大錢十分地容易,而要保住利潤,長久地保住利潤卻萬分地難。

每個期貨人都有過賺錢的經歷,不少人還有過在一段時期內連續多次賺大錢的經歷,但有能力保住利潤的卻少之又少,最後的結果確往往使他們失望,這個結果就是市場只有少數人能夠從中獲利,甚至是暴利。

在商品現貨市場,如果買賣雙方達成交易,一般是"勝——勝"型的雙贏結果,而在期貨市場,期貨合約的交易則是"勝——負"型結果,因此,在任何情況下必定有一部分投資者將處於虧損的被動局面中。

如果投資者想在期市中成為長期,穩定的贏家,就必須確立符合市場條件的投資原則。

市場交易的方式非常多,用五花八門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各種交易方式都有獲利的可能,這也是期貨的魅力所在.這種魅力吸引了大量投資者來參與期貨交易,人人都認為自己可以成功,

然而,也正是因為交易方式的多樣性,導致投資者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因為市場在不同的階段都有與其相適應的交易方式在獲利,這使投資者產生一種錯覺:市場上到處都是機會天天都有人在賺錢,可自己為什麼卻總也抓不住呢投資者很容易迷失在這種錯覺之中,這種錯覺的根源在於投資者因錯過任何機會都很後悔,都會自責,

因為他自認為這個機會他是有能力把握的,市場的包容性,往往是導致投資者無從確定自己交易方式的根源,而實際操作中,越貼近市場越容易受到各種各樣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市場氣氛,主力的出入,消息的震蕩,行情運行的拉鋸,都可能使一個交易者無法承受心理壓力而做出錯誤的判斷,這就是虧損的根源。

一個初入期市的交易者很可能是一個直覺交易者,他們往往依靠自己對市場的直覺去交易,由於他對市場的理解和實踐經驗有限,他們的這種直覺往往是一種錯覺.

比如說,在上漲趨勢中,一個新手看見某商品連續大漲就會迫不急待地想去做空,被套了還要加倉,這於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低買高賣的理念有關,還有些交易者看見以前K線中出現了某種看漲形態,後來商品價格也的確上漲了,便以為出現這種形態都會看漲.

其實,他的這種看法是對以前的認知體系所產生的一種依賴性.但歷史不會簡單重複,"這一次"不等同於"上一次",以往的經驗不能完全成為判斷現在的依據。

對於初入期市的新手而言,最大的不幸是他的直覺往往導致了他的錯誤。

在去年的銅的大牛市中,某投資者看對了方向卻沒賺到錢,為什麼呢原來他一直持有銅的多單,但銅價一上漲,他總認價格漲得太快太猛要調整了,於是先平了倉想等價格跌下來再買,哪知這次銅價一漲就沒回頭,一直漲到了三萬點,氣得這位投資者捶胸頓足,後悔不迭。

國內目前從事期貨交易的投資者各有不同的背景,有做實業的,有做現貨貿易的等等.許多人若論起管理經營,貿易談判,請客公關,拓展市場的才能可以說是一流的,他們已經熟悉在商場上打交道.

但期貨投資不同,它是與期貨市場打交道,而且市場永遠是正確的,順應市場需要有專業知識與技術,而這些知識與技術是絕大多數投資者所沒有的,而且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學會的,這樣就使大多數投資者只憑直覺和現貨交易的知識來操作期貨,其結果也就不言而喻。

二、憑什麼賺錢?

本人在期貨市場經歷了幾度沉浮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機械式交易系統作為投資決策的主要依據。

我所說的系統,就是把一套成熟的交易方法編寫成程序然後存入計算機,用計算機發出的指令指導我們去完成每一筆交易,系統就是人們由局部間的聯繫認識到事物整體的一種科學觀,系統化即是將這種意識上的認識,以一種有序直觀的方式把它表現和實施出來。

金融市場是複雜的,越是複雜繁瑣的事物越是需要以這種系統化的方式來解釋和處理.投資也是一個繁瑣而複雜的活動,虧損的交易,除了是因為價格波動本身的複雜性因素造成的外,還有就是來自投資者自身的各種不穩定因素.

要在金融市場上長期生存並能保持穩定的獲利,必須在充分認識市場的基礎上,去建立起一個有效的系統化手段,以此來幫助排除價格和情緒對交易所產生的各種幹擾因素,確保每次的交易是低風險高回報的。

交易系統的理念是交易者長期在市場中摔打摸索總結出的,是對市場規律性一面的理解和總體形成的交易行為體系。

交易系統的原則: 價格瞬息變化,用複雜去描述複雜只能適得其反,而且也不利於投資者即時做出快速有效的反應.用機械化,條理化,一切數據都要量化的原則.精確而且高效的交易系統去描述市場,才能不被市場表面的大量隨機因素所蒙蔽。

(1)交易系統是否完整和客觀,必須要經過長期統計與實踐,證明其能夠穩定的贏利.系統交易方法屬於科學型的投資交易方法。

(2)交易系統是完整的交易規則體系.它必須對投資決策的各個相關環節做出明確的規定. 這種規定必須是客觀的,惟一的,不允許有任何不同的解釋。

(3) 交易系統的特點在於它的完整性.既一個完整交易周期中的各個決策點,包括進場點,退場點,再進場點,再退場點等條件都有明確具體的規定,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決策鏈。

(4) 一個沒有觀望和迴避的交易系統不是一個完善的交易系統.一個優秀的交易系統,不限制贏利,只限制虧損.系統交易強調的是長期的穩定的整體收益,而不是強調一時一地的得失。

在投機市場上長期地佔有概率優勢,而不是孤注一擲,成功的交易者只是將每次交易看作是一連串可能性和概率中的一個,由於統計樣本分布的不均衡,不利事件的發生又具有集束性,任何交易系統都必須面對連續失敗時期.

在這種逆境時期,面對強大的心理壓力,深刻理解交易系統所依據的投資理念,對於逆境時期保持心理平衡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交易採用百分之百客觀的決策模式時,便把人的因素完全地排除在信號發生過程之外.正是這一特點,使系統交易方法能夠有效地排除人的主觀意志,和個人情緒對信號發生過程的幹擾,使系統具有較高的操作穩定性,及抗災難性失誤的能力。

交易系統是經過實踐證明了的能夠長期穩定贏利的體系,它是完整的,連貫的,前後一致的;差的交易系統是不完整的,間斷的,前後矛盾的,他們的交易行為是雜亂的,看不出這一筆交易與前一筆交易有什麼聯繫,整個交易過程看上去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因而不可能穩定地贏利。

當交易產生相當贏利時,也是投資人最容易產生心理動搖時期.這時,投資人容易產生強烈的平倉欲望,而不願等待交易系統給出平倉信號,但是從整體而言,百分之百客觀的系統平倉方法,要遠遠優於個人主觀決定的平倉點.

系統可以幫助投資人克服心理動搖,堅持已有的持倉而不被強烈的市場波動震蕩出局,直至獲得更大的贏利。

交易中最大的敵人不是市場而是交易者自己,我們每一次失敗的經歷都說明:不是市場太聰明,而是我們太自作聰明,太自以為是,我們在交易中總是被自己的主觀情緒,欲望所擊敗.為了避免我們被主觀情緒所困擾,我們必須用機械式的交易系統來規範我們的交易活動。

用系統操作就是定在什麼位置買賣,就在什麼位置買賣,一點誤差都沒有,否則就決不入市.不關心所謂的基本面,技術面,小道消息.用系統操作的理論是:無論是什麼原因影響到價格的變化,都最終要通過盤面反映出來,交易系統只對盤面負責。

(1)用交易系統操作的長處:

1.消除人的情緒

2.明確的進出場點

3.一致性交易成為可能

4.讓利潤充分增長,讓損失減到最低

(2)用交易系統操作的短處:

1. 只能跟隨在趨勢之後

2. 無趨勢時容易造成虧損

法國文藝復興後期的代表人物蒙田說過:"人最難做的是始終如一,而最易做的是變幻無常,做個一成不變的人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在交易時,交易者一定要按照系統信號去進行交易.如果連續遭受挫折,也不應對系統的有效性產生任何懷疑,並且應堅定不移地執行新的交易信號.

比如:當你按照系統信號進行交易而連續兩次作錯,這時系統產生了第三次交易信號,你開始對系統產生懷疑,仍對做錯的交易耿耿於懷,而對下一筆交易又顧慮重重.因此你沒有去執行第三次交易信號,但此時卻產生了一輪轟轟烈烈的行情,由於你對系統的懷疑,使你錯失了行情。

任何系統都不是絕對完美的,我們不是神,假如一個交易者能夠準確把握入市和離場的時機,投資不就輕而易舉了嗎事實上,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人也做不到這一點.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把握市場的大勢,在市場逆轉之前,獲利出局。

沒有失敗的交易信號是不可信的,沒有任何"噪音"的交易系統也是不可信的,因此當我們把剛才所說的前兩次錯誤交易看成是捕捉第三次大行情信號的成本和代價,你就不難理解了.我認為在交易時出現虧損是無可厚非的,但錯過行情卻是不可原諒的致命錯誤!成功的交易者就是那個連續失敗後,還對後續信號充滿信心並果斷執行。

放棄預測,放棄恐懼,也放棄貪婪和歡喜,一切由交易系統決定出入市.而在受到挫折後絕對不可放棄,因為成功是最後一分鐘來訪的客人.投資者問到價格走勢問題,

一般都是如下兩種形式:

1、持多倉的人一般會問"請問,價格會漲嗎 ";

2、持空倉的人一般會問"請問,價格會跌嗎 ",對於此類問題,我們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不對價格走勢進行任何預測".我們只對價格變動做出反映.我們恪守交易原則,系統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

如果事後市場證明你是錯誤的,修改自己的交易系統就可以了.交易系統本來就需要在實踐中修整在實踐中完善的,不可能有永遠有效的且放之四海皆準的系統。

交易系統的建立是人性化的,而系統的執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非人性化的.緊跟計算機的交易指令,是一種機械的,單調的,枯燥的,寂寞的工作,需要交易者具有極大的耐心和意志.

長時間地持有巨大的單量,長時間地經受市場劇烈的波動,交易者的情緒往往要承受極大的壓力,這需要交易者運用堅強的意志,去壓抑自己強烈的平倉了結欲望.真正做到機械的,堅定不移的,百分之百的,不折不扣的執行計算機發出的每個指令。

從事了20年的期貨交易,使我感覺到交易行為的本質就是一種人性之間的交鋒.只要在市場中顯露了人性的弱點,則市場就會給你以相應的懲罰.

因此,在踏進這個市場以前,首先就應該了解自己,了解自身(人性)的弱點,如貪婪,恐懼等等,然後找出合適的方法去克服它,而使用交易系統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使用交易系統就是要把自身的弱點限制在最小的程度,因為系統是完整的,客觀的,有序的,定量的,所以它在某種程度上會讓人達到知行合一。

使用機械式交易系統應注意的問題:

1.交易中的止損

期貨交易的保證金槓桿效應使得價格波動被人為放大,並且合約到期的限制使得持倉不能一直保留。當持倉的方向與市場運動背道而馳時,時間的代價將變得越來越昂貴。

在交易不利的情況下,如果不及時採取正確的行動,那麼時常會面臨這樣的情景:

投入的保證金剛好被擊穿;

帳面盈利可能全部喪失;

因反趨勢全部資本金面臨災難的結局。

由此可見,要想生存就必須學會止損。止損應在交易系統出現買賣信號時就應當設置,在交易之中按某種方式全程跟蹤和推進。

止損的寬窄主要是與市場正常波動的幅度相匹配,有時亦附加一定的時間條件。作為中長線交易者,要避免頻繁地觸動止損,從而保證在決策正確的前提下操作計劃能夠有效進行。

止損就意味著放棄。放棄的也許是機會,更有可能是災難。止損出局的好處有兩方面:

進場時機不當,這在決定出場的當時並不能確認是否犯了方向性錯誤,但我們必須選擇離場。一方面,迴避重大錯誤的可能。另一方面,為再次尋找更安全,更好的入場點提供機會。

方向性判斷錯誤,在反趨勢情況下,如果沒能夠及時出場,那麼時間將對交易構成致命的打擊!避免這種情況的唯一辦法就是及時止損。所以止損永遠是對的,錯了也對。死扛永遠是錯的,對了也錯。

看重眼前利益而不願下決心止損是許多人的通病。然而,投資者如果對未來充滿必勝的信念,那麼當前的割捨將變得微不足道,因為時間會給成功的投資者帶來財富。

損失是暫時的、必須的,它是成功過程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暫時地放棄金錢是為了保存資金實力,也是為了將來得到更多的、更好的回報。可見,止損是生存之道,是「飛行員的降落傘」,是市場第一原則的體現。

在這裡,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進場和出場的條件是不對等的。進場的理由必須是充分的,明確的。但是,出場卻不同,理由可以是簡單的、朦朧的。

如果試圖尋求充足的退場理由,那麼交易必將因擔擱而陷入困境;過度地追求利潤最大化,使得我們容易挑戰行情的極限,從而走向貪婪。

我們應當留有餘地,忽略邊際利潤趨低的後續行情,從而使投資立於不敗之地。許多人不了解這點,始終想通過研究市場來尋求最佳的平倉方法,但至今無人知曉。為什麼?因為沒有答案。答案不在市場,而在每個人的心裡。追求完美就是貪婪的表現,不完美的離場方式才是最完美的,才有生存與發展的可能。

有鑑於此,機械式交易系統能夠做到:

首先,在剔除眾多情緒幹擾的同時,舒緩交易者的心理壓力。交易者在操作時只需依照機械交易系統的信號入市就可以了,這樣的交易過程自然沒有情緒的幹擾,也不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

其次,它有助於控制風險,憑藉帶有情緒的猜想或所謂的「直覺」去交易,結果只能是承擔了更大的風險。而依照機械交易系統去交易,卻只需承擔有限的風險(執行止損價)。顯然,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

最後,它保證了使用方法的一貫性。只有連續的使用相同方法,勝算率才能得以體現,而失算部分則可以通過執行止損指令加以彌補,從而實現總體利潤的最大化。

2.交易中資金的管理

保證金的調節是期貨市場賦予投資者的自由。這種權限的自由選擇會帶來人性最直接和最充分的暴露,人總是有用足保證金的強烈傾向。期貨並非是普通的金融工具,其槓桿效用像似「核金融」。

因此,高比例動用保證金會使得投資盈虧產生巨幅波動,既可能出現資金爆炸,亦存在迅速毀滅的可能。這種非常態現象的產生是心魔驅使的結果,這不是投資的正道,其最終結局無一例外被市場所淘汰。

有個類比可以說明:

小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如果120碼的速度算是安全舒適的話,那麼每增加10碼,其事故出現的概率將會呈現指數上升;當速度達到220碼以上,不論駕駛技術如何,事故出現的可能性提升至百分之百。

由此來看,自由並非都是好事,人更需要自律。就資金管理而言,自由與安全之間應當有其統計意義上的平衡點。

實踐經驗表明:當資金的利用率達到30% 時,對於期貨交易而言是最恰當的。儘管投資者技術水平的高低可適度調節這一比例,但30%的利用率是資金管理的基準原則。

在實際交易時,應當樹立「安全第一,盈利第二」的思想,可以說,資金管理狀況是交易者內心世界的集中反映。良好的資金管理有助於投資者與市場維繫和諧的關係,有助於交易者水平的充分發揮,有助於交易質量而不是數量的提高。

其實,所投入的資金就是一粒種子,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生根、發芽、開花和結出豐碩的果實。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人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急功近利,總是試圖加大保證金量的投入,希望短時期取得優異的戰果。這種急於求戰求功的浮躁心態,導致危險、恐懼與失敗的陰影從未離開其左右,直至被徹底打敗。

掙錢的奧秘在於時間與平和的心態,在於投資者耐心等待與分享趨勢的伸展。空間的打開需要時間,時間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

3.交易中的等待

對於在期貨海洋中博殺的投資人來講,等待意味著一種原則,一種大道,一種自信。在我看來等待的人至少是清醒的。休息等待是一種積極的防禦狀態。

許多投資者並不了解其內在的意義,我們之所以無所作為,是因為「不交易」也許就是最好的交易,這是一種捨棄,是一種順從與尊重客觀市場的表現。可見,學會休息與等待是決定投資能否取勝的重要一環。

我們需要明白:市場是行情變化中的主角,而投資者的表演不過是個不起眼的配角。應當留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給市場,而不是自己忙忙碌碌;應當等待市場給出明確的方向,否則,忙碌的結局只能是虛空一場。

問題的關鍵是:為什麼人們總是忙碌?這是欲望驅使的結果。當人把眼睛盯在金錢而不是市場與自身時,總是會臆想行情的發生,並希望抓住而不願喪失。但是,能夠發覺市場沒有行情,其意義更加重要。因為只有認識到這點,才會懂得休息與等待的價值。

《孫子兵法》中有句話:「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之所以不作為,是為著安全起見,為著大的戰略計劃服務,而不是因為眼前的小利或是在利誘下的盲動。

華爾街著名的投機大師索羅斯曾經說過,「休息其實是工作的一部分,只有遠離市場,才能更加清晰地看透市場。那些每天都守在市場的人,最終會被市場中出現的每一個細微的波動所左右,最終根本就失去了自己的方向,被市場給愚弄了。」

期貨投資與其它工作或投資存在的最顯著區別在於:從事其它工作時需要勤奮才能有所成就,而期貨投資除此之外更需要的是理解和感悟。這是期貨投資的特點造成的。

期貨行情波動大,速度快,行情來臨的時候也很突然,但更多的時間是在等待。對於中長線投資者來說,「懶惰」或許能夠取得良好的收益,在一輪上升行情中,長時間「懶惰」的持倉者,其所獲取的收益往往多於頻繁短線進出的投資者。

所以期貨是智者的遊戲,期貨投資重在對市場的深層次理解和感悟,以及由此做出的投資決策。如果投資決策正確,一年能把握住幾個大的行情既能獲利不菲;如果投資決策不正確,交易越多虧損往往會更多。

PS:各位!由於訂閱號將原來的時間順序推送改成了亂序閱讀,你可能沒法準時收到我們的推送。

如果你喜歡我們,請多多點擊的「在看」,或把懂私慕「設為星標」,就能第一時間收到推送。

相關焦點

  • 無限大的夢想,二十年的沉浮,回憶仍在繼續,你的情懷還在嗎
    2020年2月21日,日本令和時代第一部「數碼寶貝系列」劇場版正式上映,作為二十周年的紀念之作,危機再次降臨在二十年前的那八位孩子身邊,這次是「太一」他們與數碼獸們最後的冒險物語。二十多年過去了,有過輝煌也有過失敗,這個系列究竟經歷了什麼,為何對初代的改編如此執著,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看看「數碼寶貝系列」的二十年沉浮。
  • 讓資本市場的「大鱷」、「小鱷」難以「作惡」
    轉自微信公眾號股海同洲(pihaizhou1964)對"大鱷們」加強監管成了兩位主席共同的心聲繼2月10日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在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怒斥
  • 天安點金:國際期貨平臺二十美金手續費
    天安點金:國際期貨平臺二十美金手續費    隨著國內交易市場的開放程度提高,市場上也有越來越多的投資交易品種供投資者選擇。近兩年在國內比較流行的國際期貨,比較熱門的品種有恆指、美黃金、美原油、德指、富時A50等。
  • 疫情壓垮了老牌數字營銷公司好耶,曾被資本青睞幾度命運沉浮
    好耶人力資源部通知截圖該通知稱公司從2020年12月11日開始停工停產。停工停產的員工在家待崗,從通知之日起30天內,薪資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發放,從2021年1月11日起,公司按照當地最低工資給予支付,社保繳納基數不變。
  • 《重返二十歲》的人生感悟,細微之處見真章
    導語:《重返二十歲》的人生感悟,細微之處見真章記得是在前段時間看的《重返二十歲》,其實過了二十歲的年紀,對於未來就有很多的憧憬。富裕青春不再的人最希望的就是能夠在某一天回到二十歲的某一天,《重返二十歲》這部電影就滿足了我們對於回到二十歲的暢想,其實回到自己年輕的時候,其實做得最多的事情還是想能夠嘗試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
  • 期貨操盤手:有錢了,還是沒有麥當勞服務員開心
    聊到交易經歷時,他們會順勢做一番探討,聊到八卦經歷時,H會冷不丁殺出來調侃幾句,用現在的熱詞來說,屬於「神補刀」級別。周密本科學心理學,畢業後做市場分析,2012年開始做期貨交易,起初他在上海一家能源公司做化工品貿易,後來辭職,成為全職交易者。如今他已經通過交易,成了「第一位數比較大的百萬富翁」。
  • 期貨女神:入圈10年2000萬,有時虧到夏天蓋棉被發抖是什麼體驗?
    來源:財經辛說部隊轉業做交易2009年,『巴人』進入市場,以5萬開始交易之路,八個月後,她在網上認識的一位朋友建議她配資,增加盈利。社會經歷不豐富的『巴人』,拿出20萬配資100萬,結果是被坑慘了。「那天大概是一天就賠了我7萬塊,對我來說太多了,自己心抖得厲害,大夏天蓋上棉被,整個人還在發抖。」
  • 《終極鬥羅》:藍軒宇大戰最終boss,錢磊召喚紫帝,神界回歸
    《終極鬥羅》:藍軒宇大戰最終boss,錢磊召喚紫帝,神界回歸!在《終極鬥羅》21冊中錢磊可以說是大放光彩了,在海神緣上的錢磊不被同學看好,但是在比試的時候,錢磊召喚出來的比蒙軍團還有紫晶比蒙的召喚給大家驚呆了。錢磊也是因此被大家所認同,實力太強大了,但是錢磊最後召喚的紫晶比蒙,是不是唐家三少給予的伏筆呢?
  • 十八歲之後的二十歲 韓劇《二十 二十》
    2020年8月15開播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的煩惱,這也許是長大後,我們終究會發現的秘密。十八歲有,二十歲也有。又酷又美的杜哈,甜美乖巧的金哈······playlist的新劇《二十 二十》聚焦在十八歲之後的二十歲。此時的少男少女們也走進了大學校園。這劇的主演顏值抗打,值得入坑。20歲的蔡多熙(韓成敏 飾演)是一個表面冷酷的姑娘,與周圍的同學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 衍生證券之Futures(期貨)大宗商品期貨是什麼意思?
    之前提及石油、糧食、鋼鐵和黃銅等大宗商品的炒作,是期貨市場金融大鱷的撈錢之地。而中國自2003年起,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其石油對外依賴度也由2001年的29.1%上升至2010年的55%以上,致使中國在原油期貨市場交易頻繁,也曾虧損頗為巨大。大家一定會問為什麼?
  • 「大鱷」與「小鱷」之間的差異
    根據2011年福布斯雜誌的全球富豪身家排名,巴菲特的身家是390億美元,史玉柱的身家是16億美元,兩者之間可謂是"大鱷"與"小鱷"之間的重量級差異,但是"大鱷"也是從"小鱷"成長起來的,巴菲特青睞富國銀行,史玉柱鍾情民生銀行。
  • 葵霓——文學才女跨界金融領域,經歷挑戰,無聲綻放
    高中的時候受到當時英語老師的影響,讓北大外語系成了她的第一選擇,而她也如願以償,成功考取了北大俄羅斯語言文學系。但這對葵霓來說是新的起點,剛步入校園就讓她遇到了挑戰——要趕上九位在中學就學過六年俄語的同學們。俗話說,天道酬勤,葵霓每周比其他同學多上四節專業課,付出了許多努力,最終用兩年的時間追趕上了其他同學,最終並肩前行。
  • 理解了「盈虧同源」,你就感悟到了交易的本質,讀完讓我醍醐灌頂
    很多交易者在進入期貨交易市場總是耐不住性子,做了一段交易之後,雖然也有自己的交易規則和方法,執行了一段時間之後,因為看不到什麼預期的效果,總是懷疑自己的系統是不是有問題,便會放棄之前的規則找尋新的方法和思路,最後就變成了總是在路上徘徊,讓自己過得很累,交易規則有錯嗎?沒有,錯的永遠是人也就是投資者自己。
  • 每一次經歷都是人生的感悟
    捐贈物資有人說喜好是源自於內心最為真實的促動,就好比我第一次接觸「公益」二字來說吧,已經近六年有餘了,然而每次去參與學習都有新的啟發與促動,那是對我內心的淨化與提升,不為其他,只為尋找初心就如同一碗7元錢的湯粉一樣,看似沒有吸引力,實則內容五味俱全,有一種人生的感悟,嘗盡人生酸甜苦辣澀,也是一種體會。然而能夠紀錄下我們人生的點滴也是保留著我們人生軌跡的一種方式。
  • 期貨大佬5億入股聞泰科技 資本大鱷們看中的是什麼?
    此次聞泰科技配套融資申購名單中,不乏JPMorgan、高毅資產、UBS AG、葛衛東等知名投資者,其中,JPMorgan獲配股數3,266,717股,期貨大佬葛衛東出資近5億元,獲配股數3,843,197股。
  • 漲停之後連續十字星,蘋果期貨做多還是做空?
    三大油脂各自有各自的故事,最終走出了共振上漲的行情,可以說是去年四季度整個商品市場最吸引人的就是油脂板塊。結果由於疫情的影響,價格基本上又跌回了起點,我們再來看一下,現在和過去相比,有哪些區別。至於什麼時候能大漲,我也不清楚,只是現在估值偏低,可以去配置一定的多單,待驅動來臨時,可以加一下倉。
  • 一篇新的感悟:人的成長來自於經歷,歲月促使人改變
    10年之後回頭看,那些曾發生在生命中的支離片段,其實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繫,把它們一個個串聯起來,就形成了一條清晰的生命軌跡。通常我們把這一連串的事情叫做命運,命運的主宰者並非只有自己,還有一些無法察覺因素。比如原生家庭影響,周圍環境的薰陶。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作為社會性的每一個動物也理應如此。
  • 警惕新型期貨居間高手續費「詐騙」,部分期貨公司助紂為虐
    警惕新型期貨高手續費「詐騙」,部分期貨公司助紂為虐近日,2020年年初我們經歷過可怕的疫情,但是在金融行業的小眾領域:期貨行業,在隱秘的角落裡,卻上演了比疫情同樣可怕的新型高手續費「詐騙」,期貨行業素來因為其高風險高槓桿的特性,自上而下,從證監會到各級證監局都給以極嚴的監管
  • 商業案例:肯德基進軍香港幾度沉浮 判斷營銷環境對企業的重要性
    商海沉浮,世事難料。1973年9月,香港市場的肯德基公司心伏宣布多間家鄉雞快餐店停業,只剩4間還在勉強支持,到1975年2月,首批進入香港的美國肯德基連鎖店集團全軍覆沒。這一失敗給肯德基嚴厲地上了一課。1973年以前,香港還沒有一家美國快餐連鎖店,因此市場容量肯定十分驚人。肯德基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準備進軍香港。
  • 電商大鱷兵臨城下,澳洲代購群體人心浮動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檢測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海外代購市場的交易規模已經超過千億元,預計2015年將超過2400億元。在淘寶上有代購業務的店鋪數量超過42萬家,而在微信朋友圈中更是有海量代購人群存在。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海外代購是中國最早從事跨境電商的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