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無數個偶然,一個原因也會疊加成無數個結果。所以一些事情的發生是一種必然。
10年之後回頭看,那些曾發生在生命中的支離片段,其實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繫,把它們一個個串聯起來,就形成了一條清晰的生命軌跡。
通常我們把這一連串的事情叫做命運,命運的主宰者並非只有自己,還有一些無法察覺因素。比如原生家庭影響,周圍環境的薰陶。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作為社會性的每一個動物也理應如此。起初我們應共同的價值觀在一起,之後又被共同的價值觀束縛。即使掙脫也需要時間,甚至是一生。
在這個多維的世界裡我們被共同的哲學定義著,即是世俗。生命的每一時刻都有其任務,等待自己去完成,如果完成不了則是各種批判。即使自己認為沒有必要,也逃不掉現實。
人的思維與成長同步,與經歷同步。在寫作過程中,我也在不斷推翻自己的言論革新自己的思維。以前鄙人認為一個人當下生活的優劣,是自己選擇的結果,選擇又是價值觀的主導的。
後面才知道:有時候我們做出選擇不是自己的認知,不是自己價值觀影響,而是被外界的一些因素逼迫著做出一些選擇。誰又幸運多少呢?只不過有些人選擇的餘地多一些罷了。正是這一點優勢,他們擁有了再選擇的權利。再來看看這樣的一句話: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你對世界認知有缺陷。剛開始聽到這句話時,我把它奉為真理。認為提高認知就可以掙很多錢。現在我深度思考這個問題,發現並不是如此。
因為我身邊那些認知很高的人,他們看清了世界的本質,但這沒有給他帶來多少財富。相反那些層次低的一些人掙到了很多錢。
如果每一分錢都是認知的變現,那麼那些哲學家,倫理家豈不是這個世界最富有的人。所以一個人的認知不能直接帶給人財富,帶給他的是另外一種可能。至於可能是什麼,就要看認知水平了。人的成長來自於經歷,性格隨著歲月而改變。這篇感悟也是歲月給我的啟發,數年之後回顧此文可能又不認同現在的價值觀了吧!我是小包,喜歡讀書,品生活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小包讀書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