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藝術的三個特色

2020-12-22 齊魯壹點

借古開新

「海派」原義意指清末民初流寓於上海,兼具同鄉關係的畫家群體組合,發生了歷史的沿革。就繪畫領域而言,「海派」稱謂基本確立,並沿用至今。具體說來,即以國畫名家為中心,圍繞傳統文人畫趨時務新的革新之風,相應產生了約定俗成的思維定勢。沿革至今,成為身居海上開放之地,力改前時國畫糜弱之氣的寫照。「海派」之義,從文人畫筆墨形式本體,引伸和擴展為一種寬容而開放的文化精神。

任伯年 清供 86×43.5cm 紙本設色 上海中國畫院藏

任伯年、吳昌碩、黃賓虹、吳湖帆四位大家,即是清末民初海派藝術的代表人物。他們在對傳統中國繪畫的學習和延承基礎上,師法古人,博採眾長,呈現出借古開新的藝術面貌。任伯年擅長描繪現實題材,其繪畫融合市民審美趣味。吳昌碩以金石入畫,且大膽運用濃麗色彩。黃賓虹早年繪畫以疏淡清逸為特色,晚年畫風則為「黑、密、厚、重」。吳湖帆畫合古今中西之法,立體感強,設色明快,墨筆烘染,有煙雲蒼茫、泉石浩蕩之致。四位藝術大家的繪畫風格雖有所差異,但共通之處在於保存傳統藝術民族特色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而力避陳陳相因,成功地適應了新時代的生活方式與藝術文化思潮,有力推進了中國繪畫的古典形態向現代形態的歷史轉型,幾位大家不失為海派藝術的集大成者。

吳湖帆 雙松疊翠 133×68.5cm 紙本設色 上海中國畫院藏

中西兼道

20世紀以來,中國畫壇出現了種種關於中西融合的觀念和實踐,在中國畫的中西融合方面,取西畫寫實主義來改造中國畫,使中國畫具有描寫現實生活的能力。在西畫的中西融合方面,一者注重西方表現性語言與傳統寫意的結合;另者側重西方寫實性語言與傳統寫意語言的結合,由此形成了中西融合的主線,從中體現出應有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這是中國美術在現代西學東漸社會情境之下自覺對應的結果,也是20世紀西畫東漸在文化移植之中所作出的現實選擇。海派藝術名家的「中西融合」之道獨具特色,其中可推林風眠和劉海粟為代表。林風眠先生認為東西方藝術「因相異而各有所長短」。在繪畫上,他潛心研究中國畫的新風格,一方面立足於中國傳統民俗文化,另一方面運用西方繪畫之技巧,在領悟東西方藝術的精髓之餘,實現了中西融合。劉海粟先生受康有為影響,認為「合中西而創藝術之新紀元」。其中西兼道不僅體現在繪畫創作上,還體現在藝術教育思想之上。繪畫上,劉海粟取東西方藝術之表現主義的傾向,用筆強勁有力,色彩豪放,濃烈。除此之外,劉海粟在本身就源自於西方的藝術教育上,也頗有建樹。縱觀林、劉的藝術生涯可以看出,林風眠之中西兼道是一種內省和冷靜,而劉海粟的中西兼道更體現出一種熱情與豪放。大家之作所呈現的海派藝術中西兼道之風,實則是對於藝術之「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思考與融合。

吳昌碩 重陽畫菊 134×41.5cm 紙本設色 上海中國畫院藏

現代標程

20世紀初,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浪潮中,呈現出國內學子留學海外的趨勢。歷經了先聲、醞釀和開拓的歷程,自20世紀20年代開始,逐漸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中國西洋畫運動的鼎盛之期,出現了以振興中國現代藝術為理念的現代藝術探索。以留歐與留日藝術家為主體的創作群體,依託專業的美術院校和西畫團體,構成了海派藝術新的時代標程。他們從教學實習和創作研究,全面展開中國現代美術發展的縱深格局。吳大羽、倪貽德兩位大家即是一種卓越的代表人物。他們都曾於20世紀20年代留洋,在此過程中受到了西方現代主義美學的影響,將背景、流派迥異的風格化相糅合,其作品洋溢著濃厚的現代主義色彩和精神。歷史證明,一味模仿、追隨絕不是改革中國傳統繪畫的正道。因此,他們在吸取西方現代藝術之精華的同時,又強調融民族藝術特點及其美學思想。強調兼容並包、中西融合,從而創作出眾多具有深厚底蘊和形式美感的作品。兩者在藝術實踐與理論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對於中國傳統美術的現代化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美術報)

黃賓虹 白嶽獨峰崗 111.5×40cm 紙本設色 上海中國畫院藏

相關焦點

  • 國家藝術基金2019上海海派旗袍文化傳承項目結題匯報展演
    12月20日,由東華大學王熙元副教授主持的國家藝術基金《2019上海海派旗袍文化與工藝傳承人才培養》項目結題匯報-海派旗袍時尚論壇和海派旗袍文化作品展演在東華大學舉行。項目主持人王熙元副教授做項目匯報海派旗袍誕生於上海,是海派文化的傑出代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凝聚之一。該項目不僅是海派旗袍工藝的傳承,而且是對海派經典文化的傳播和深入研究。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是上海時尚的重鎮,兩者具有很高的鍥合度。
  • 海派玉雕大師陳申樂:玩玉於掌心,把藝術捏在手中
    陳申樂是海派爐瓶的正宗傳人,因為他有兩位聲名顯赫的恩師:「南玉一怪」劉紀松和「傳承創新者」周壽海。劉紀松和周壽海均屬海派爐瓶鼎盛時期的四大奠基人。名師的幫助加上自己的天賦和探索,陳申樂的海派爐瓶創作形成了鮮明的風格特色。他的作品,造型典雅端正,對稱周正,紋飾細緻精美,濃鬱的青銅器趣味下,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融入當代的審美理念,時代感呼之即來。
  • 讀懂上海,從海派建築開始
    02 外灘 風格的起點 從古典到摩登 從小樓到大廈 外灘海派建築走過三個階段
  • 在上海,如何過一個海派民俗的端午?
    今年端午節期間,上海各文化場所策劃端午系列活動,讓大家通過手工藝製作、中醫分享互動、文旅體驗等方式了解端午節相關習俗,在文化藝術的氛圍中度過佳節。體驗海派麵塑非遺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裡,海派麵塑第三代傳人湯健現場指導市民製作麵塑作品「老鼠抱粽」。
  • 走近巨匠| 吳昌碩花鳥畫的四大藝術特色
    他是吳派篆刻的創始人,在當時被公認為上海畫壇、印壇的領袖,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並稱「清末海派四大家」。他創造性地繼承了我國詩、書、畫、印等藝術的優秀傳統,獨闢蹊徑,將書法的用筆、字體的結構、篆刻的用刀和布局融入寫意花鳥畫之中,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成為了引領海派群倫的一代大師。
  • 摩登女神展風採2020年「6·6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節」圓滿落幕
    上海市婦聯副主席翁文磊、市婦聯兼職副主席、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副會長黃綺、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會長沈慧琴、靜安區文化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張愉、海派旗袍文化大使汪薇玉、海派旗袍公益大使劉珊、玖琰文化創始人應紅、導演應忠。
  • 一代宗師《中醫特色流派》欄目組拜訪「海派中醫」朱氏婦科
    為進一步推進中醫藥傳承發展創新,2020年7月16日,一代宗師素樸中醫院和《中國中醫藥報》社共同創辦的《中醫特色流派》欄目組走進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醫院國醫大師朱南孫傳承工作室,帶您一起遨遊歷史長河,領略「海派中醫」朱氏婦科的獨特魅力!傳承三世 仁術懸壺一甲春秋朱氏婦科歷史悠久,是滬上有名的婦科流派,至今已歷百年。
  • 打造上海文化品牌 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節閉幕
    人民網上海11月2日電(葛俊俊) 11月1日,由上海市婦女聯合會指導,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和浦東新區婦女聯合會主辦的「海派旗袍 東方雅韻——東方神韻旗袍實景秀暨6·6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節閉幕式」在上海成功舉辦,為持續六個月的文化盛宴畫上圓滿句號。
  • 「海派之源 非遺新生」 徐匯之美在文博會等你
    展區以「海派之源,非遺新生」為主題,從徐匯承載千年江南古韻、匯聚百年海派文化、開啟東西方文化交流之先河的歷史文脈中梳理出「百年音樂」、「百年建築」、「百年工藝」和「新生新銳」四大板塊,通過非遺精品、非遺技藝、文創產品、文創服務等內容的展示,以徐匯時尚感十足的新生非遺為切入口展現徐匯文創IP的無限可能,讓觀者徜徉其中,體驗「建築可以閱讀,街區適合漫步」的氛圍,感受徐匯之美。
  • 海上寫意花鳥畫再迎春天,新「海上花鳥四家」續寫海派傳奇
    傳統水墨寫意花鳥經過明代林良、沈周、唐寅等諸家的發展,呈現出蓬勃又多元的氣象,隨後又有青藤、白陽的貢獻,將寫意花鳥提升至更高的藝術境界。清朝道鹹年間,上海不少畫家師承「揚州八怪」,借鑑西洋技法,追求時尚創新變革以適應社會需求,遂被稱之為「海派畫家」,這是在近兩個世紀之交湧現出來的一支活躍而富有生氣的繪畫流派。
  • 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上線 「海派百工」微紀錄片展中國匠人精神
    中新網布魯塞爾9月22日電 (記者 德永健)作為慶中秋、迎國慶暨成立5周年線上慶祝活動之一,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在其網站和社交媒體帳戶上線「海派百工」系列微紀錄片,分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一展中國匠人精神。
  • 協商進行時|加強中醫藥服務功能建設 打造黃浦海派中醫特色品牌
    協商進行時|加強中醫藥服務功能建設 打造黃浦海派中醫特色品牌 2020-04-24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華大學「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活動...
    置身沙龍秀領略新時代海派時尚的視覺盛宴   歷史的摩登,時尚的魔呈現在同一視野下。   在傳統服飾背景及散布於背景中的中國時裝金頂獎設計師陳聞手繪的時裝設計稿和插圖營造的濃厚藝術氛圍中,32位模特在展廳現場演繹海派現代時尚設計,傳承與創新的結合、動與靜的演繹,從歷史到當下,靈動展現海派時尚的新特點。
  • 滬舉辦「海派旗袍文化論壇」「6.6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節」正式啟動
    作為「6·6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節」系列活動之「海派旗袍 東方雅韻——旗袍文化與藝術論壇」,於5月30日下午在新東苑快樂家園慧音劇場圓滿舉行。「6.6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節」正式啟動。援鄂醫生代表、企業家旗袍隊以及相關媒體參加了活動。活動由上海電視臺主持人閻華主持。
  • ...未來會來」 當代藝術聯展在中共四大紀念館、海派文化中心開幕
    &nbsp&nbsp&nbsp&nbsp2020年5月18日下午,一場以「同心防疫,守護你我」為主題,借藝術之色彩表達「未來會來」之堅定信心的當代藝術聯展在中共四大紀念館、海派文化中心正式開幕。
  • 共同開創海派旗袍文化發展的美好未來 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第二...
    原標題:共同開創海派旗袍文化發展的美好未來——祝賀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第二屆第一次會長大會勝利召開!  「雲想衣裳花想容,秋高氣爽露華濃。今日歡聚同歡樂,攜手奮進創新篇。」近日,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第二屆會長第一次會議在浦江遊船「快樂家園」號上進行。
  • 海派連環畫展作出探索
    連環畫藝術可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庫,曾佔據全國出版物的三分之一,連環畫領域走出的大畫家不計其數。其中,上海在新中國連環畫史上尤其佔據重要地位。如何傳承創新海派連環畫,用這一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中國故事?
  • 中國匠心酒作與海派藝術完美融合,梵醬酒,大師作
    全球首款海派文化醬酒梵醬梵醬酒,大師作,滴滴稀有!中國匠心酒作梵醬酒是醬香老酒的絕學造詣,由醬酒大師聯合醞釀,10年基酒調製,用高品質醬酒聯合梵谷超級IP《星月夜》,推出崇尚開放性、創造性、揚棄性和多元性獨特個性的海派文化醬酒梵醬,將梵谷的經典畫作融入瓶身設計,必將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獨一無二的海派文化醬酒。 心藏瑰寶 佳作閃耀我心藏瑰寶燦爛如歌,唯有畫作為我吟唱!
  • 海派黃酒「蟹」逅醉美金秋
    此外,石庫門「錦繡12」作為品鑑級特型海派黃酒,有別於傳統的黃酒,在酒體內特別添加低聚異麥芽糖,並利用數字提取技術,對寧夏枸杞、雲南蜂蜜、杭州話梅、雲南小黃姜等每一味原料的功效成分進行量化提取,實現調配過程的全智能控制,不僅口感更佳,同時使黃酒在通經活絡的基礎上增添一份養生屬性,滿足口腹之慾亦能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力,讓飲酒真正成為一件放鬆心情、提升生活情趣的美事。
  • 以柔潤剛,走進海派古籍修復技藝
    日前,在滬上一堂非遺技藝體驗課上,古籍修復第三代傳人張品芳示範了海派碑刻傳拓的幾個代表性工序。只見張品芳雙手各持一拓包,互相配合著富有彈性地打出「斜下直落」的「節奏」。「雙拓包,正是海派碑刻傳拓的獨有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