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12年,新巴比倫王國聯合米底人攻陷了亞述帝國的首都尼尼微,曾橫跨亞非,強盛一時的大帝國就此灰飛煙滅。
在此之後的較長一段時間裡,再也沒有哪個國家有能力在西亞和北非佔據統治地位,西亞和北非進入了一段諸雄並立的時期。本文簡要介紹一下這一時期新巴比倫王國和古埃及的發展狀況。
1 新巴比倫王國
由迦勒底人那波帕拉沙爾建立的新巴比倫王國在將亞述帝國滅亡後,和米底王國瓜分了亞述帝國的領土。除了固有的兩河流域南部區域,新巴比倫王國還獲得了敘利亞、巴勒斯坦、腓尼基等地區。
新巴比倫王國在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時最為強大。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國一度倒向埃及。尼布甲尼撒二世得知情況後,率領大軍來到巴勒斯坦興師問罪。
大軍將猶太聖城耶路撒冷團團圍住,猶太國王齊德呂亞帶領死士突圍,欲求外援,不幸被俘。新巴比倫軍隊將齊德呂亞的雙眼挖去,押往巴比倫尼亞。
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城在頑強堅守一年半後,終因敵眾我寡,武器糧食耗盡被攻破。城破之後,憤怒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對耶路撒冷城進行了大肆劫掠破壞。隨後,他下令將耶路撒冷城的猶太人全部遷出,連同劫掠來的大量戰利品一同押往巴比倫尼亞。昔日無比繁華的耶路撒冷瞬間成為了一座空城。歷史上將這次遷徙稱作「巴比倫之囚」。自此,猶太人開啟了兩千多年的悲慘流亡史。
國內經濟的發展和對外戰爭的劫掠讓新巴比倫王國積累了大量財富。在基礎上,尼布甲尼撒二世修建了被後世列入「世界奇蹟」的巴比倫空中花園。
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後不久,新巴比倫王國很快開始走下坡路。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入侵巴比倫尼亞,與國王有矛盾的祭司開城投降,存續了87年的新巴比倫王國宣告滅亡。
2 埃及
約公元前1085年到公元前525年間的埃及被稱為後期埃及。在這段時期,埃及大地持續動蕩,長期南北分裂,南部埃及是以底比斯為都城的政權,北方則長期受到利比亞人的控制。
在這個時期,有三個不得不提的亮點。
一個是古埃及統治者為了繁榮經濟,發展商業,號召善於經商的希臘人移民埃及。在埃及的政策支持下,希臘人在瑙克拉提斯建立起移民城市。古埃及是人類歷史上有明文記載的第一個由國家牽頭招商引資、引進人才的國家,文明古國當之無愧。
二是古埃及的第二十六王朝法老尼科曾頗具前瞻性地提出開鑿一條運河,打通尼羅河和紅海,且付諸了實踐。可惜,由於種種原因,直到尼科去世時這一工程也未能完工。富有探索精神的尼科還派遣腓尼基人乘船繞行非洲並取得了成功,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繞大洲航行,堪稱創舉。
三是為了解決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債務奴隸」(即因欠債過多無法償還而成為他人奴隸)問題,古埃及第二十四王朝法老波克霍利斯頒布了兩條對後世意義重大的法律條例。
第一條是禁止借貸的利息超過本金。第二條是債權人只能向債務人索取財物,不能侵奪他人人身自由。
在這裡略作解釋:第一條杜絕了現在經常出現的「驢打滾」高利貸現象,像如今屢見不鮮的今天借了100塊,2個月後要還1000的情況,在2600多年前的古埃及是犯法的。第二條是明確將財產權和人身權區別開來,具有劃時代的進步意義。
從文字、數學、天文曆法到政策法律,古埃及一再向世人證明自己的文明古國稱號並非浪得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