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不是幌子,形意拳不僅可以打人,益壽強身更是不得了

2020-12-06 拳成大藝藝稱形意

初識形意拳第三篇, 說說形意拳的健身功能。

說到健身有很多種方式,並不是中國武術所獨有的功能。但中國武術的健身功能是獨具特色的,尤其是作為優秀拳種的三大內家拳。 而形意拳作為三大內家拳之一,其健身功能更是獨具其長。在所有的拳家當中形意拳家的壽命是最長的。在我的師門中,70歲以上仍就能跟年輕人打對拳的比比皆是,活到90歲以上的也不在少數。

形意拳之所以具有這樣的功能,跟它本身的練法是分不開的。郭雲深前輩曾經講過形意拳的三種練法,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精氣神正是人體得以強盛的秘密。現代社會有些人並不注重形意拳的打法,而是追求形意拳健身,正所謂弱者異之強柔者異之剛悖者異之和,三經皆是變化人之氣質,以復其初。什麼意思?就是通過不斷的練習使得人體 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也就是人體原本應該所處的最佳狀態,而不是持重於一端,加重這種不平衡。形意拳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相關焦點

  • 形意拳的說手與實戰
    形意拳的真功夫指克敵制勝的實際功夫,達到真功夫的境界,一是需要功力強勁;二是動手經驗豐富;這不是隨意練習一下套路就能做到的。 郭雲深大師為形意拳實戰派領軍人物,以半步崩拳打天下著稱,其實這就給了後人一個啟示,形意拳該如何實戰,那即是簡單直觀,形意拳裡面的招式不算太多,饒是如此五行十二形全部運用起來,沒有高出對手數十倍的功力,也是無法做到的;最簡單有效的就是精煉一兩種招式,反覆練習,直到形成信手拈來的本能,就如同張嘴吃飯一樣自然,再加上過人的功力,那就一定可以實用了
  • 形意拳比詠春拳厲害嗎?
    甄子丹更是拍詠春拳上癮了,也成為國際甄了嗎?詠春拳的馬步叫做二字鉗羊馬,這個馬步跟女人騎羊差不多,若是女人來個大開大合的馬步實在是不甚雅觀,不過男人擺出二字鉗羊馬很難看!詠春拳的日字衝拳是從胸前連續出拳,速度很快,特別像搗蒜,術語被稱為「詠春快拳」。其實詠春快拳太零碎,就像小碎步一樣,這樣的拳法用來捶背還不錯,打人就不給力了。
  • 抓住一點你就能練好形意拳
    今天的文章真的難寫,練形意拳的很多,能練出來的很少,能練出來還能說明白的更少,能說明白還能點出關節所在的少之又少。大部分人講拳都是泛泛的講,要麼人云亦云,要麼隔靴搔癢,如果你在形意拳領域涉獵廣泛的話,這些東西你是看不進去的;如果你對形意拳的了解還停在涉獵新鮮的層度,腦中還有太多的空白,這篇文章對你來說過於遙遠了,如果你非要看,攔不住你,收起你那自以為了不起的腦袋,閉上你的嘴,保持安靜;如果是練健身拳的,或者是接觸的是體委復興規劃的形意拳,不論你是否後來介入打的內容
  • 再說說形意拳身法和打人的道理,不明白的應該在90%以上
    19.再說說形意拳身法和打人的道理,不明白的應該在90%以上接著上一篇的思路往下寫,上一篇講到了非法、得法、拘法的練拳之道,起落高低和進退反側,這一篇繼續往深裡說一說。還是說一說上法的問題吧,形意拳的上法要求是低進,伏身低進,就是所謂上步低退步高,進退不提枉學藝,不知起落枉靈俐。
  • 形意拳培訓班_八極拳協會
    形意拳培訓班,八極拳協會,(三)面向社會開展培訓教學,配合主管部門普及宣傳傳統武術文化;組織參加專業比賽,開展學術研究與交流活動。, 在濟南的部分大學內設分會傳授培訓班。簡介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國武林大名拳之一,屬內家拳系。它健身、技擊並行不悖,是優秀武術拳種。
  • 形意拳總也練不上道,劈拳掌握不好,可能這個道理你不明白
    這是一般人的套路,形意拳不這樣。肩部在正常的沉墜狀態下往起提一丁點,多了不行,多了就是聳肩了。這個情況下你的肩部關節是打開的,練的時間長了這個骨縫會越來越大。事實上也不是真正的骨縫變大了,可能會變大一點點,實際上是這個地方可以越來越活了,活動苑圍大了。換句話說就是你把小臂裹到胸前的時候,肩部不受制。我們就是要這個效果。
  • 從傳統武學內家拳「形意刀」和「形意槍」淺談形意拳之「橫拳」
    這兩年,有些人標新立異,非要考證形意拳橫拳的「橫」是蠻橫不講理的「橫」!衲子要說,這完全是對於形意拳的誤解和曲解。形意拳心正、意正、氣正、形正,至正至剛,講求的是儒家的溫良恭儉讓,是道家的陰陽之「道」,是佛家的大慈悲心懷,怎麼又會出來一個什麼蠻橫不講理的「橫」?這簡直是對於形意拳的詆毀和污衊!橫拳屬土護脾,土生金而克水。
  • 「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
    放眼近年新舊武聞,如公開約架、隔空打人,多見作趣,少與「學」、「術」二字有關。形意拳傳說起源於嶽飛,本就是南宋時代用來訓練士兵的。一定要讓形意拳在現代發揮軍事作用——當時老一輩拳師都在動這份腦筋。練武術的都愛國,當時管武術叫國術。李存義說:「形意拳叫國術,就要保家衛國。」李存義本身就親自上戰場,當國術館館長時一直琢磨形意拳的軍體化和速成法。
  • 李洛能形意拳論之一
    李洛能著《形意拳譜》。李洛能先生從師戴龍邦先生習練心意六合拳,經其手發展出十二形並更名為形意拳,李洛能先生可以說是現代形意拳的祖師爺,所以先介紹李洛能先生的拳論。李洛能先生的拳論特點是通篇講周身各部位合一,應該說是內家拳中最好的拳論之一。
  • 劈拳之藝‖用劈拳展現形意拳博大精深,管窺劈拳大成之相
    20.劈拳之藝‖用劈拳展現形意拳博大精深,管窺劈拳大成之相題外,這一篇想寫成傳承之章,這是對劈拳的總結文字,不僅是我個人的練用之見,是我所能直接間接接觸的所有前輩,之人,之文,之技,之術,之藝,同門研習之得,之悟,最終歸為一用,這個劈拳是什麼?
  • 形意拳,實戰性最強的功夫
    太極形意拳,被劃分為內家拳一脈,實則是內外兼修的拳法。開始的形意拳又叫心意六合拳,追求心意相合,意氣相合,氣力相合,肩誇相合,肘膝相合,手足相合。達到內內相合,外外一體,內外相通,渾然一體,自然天成,綿延不絕之境。
  • 形意拳與內外三合,終於說明白了!
    1、形意拳概述形意拳來源於心意六合拳,兩者皆以「六合」為功法。心意六合拳的拳名含義是:用腦子思維整合六合的拳術。形意拳的拳名含義是:形體和思維統一的拳術。形意拳繼承了心意六合拳的核心技術,形意拳形體動作均要遵循六合的法則,所以在山西也有稱其為「六合意拳」。
  • 形意拳: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形意拳與太極拳、八卦掌齊名,同屬內家拳。打法多直行直進,與八卦之橫走,太極之中定有顯著差別。形意拳,又稱行意拳。雖然起源說法不一,但廣泛認可的最初創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濟市)姬際可。形意拳創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要知道形意拳是心意拳的增強版,而不是獨立出來的東西。現行流傳的形意拳為道光年間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 。後世尊李洛能為形意拳祖師。
  • 形意拳「鷹捉」在實戰中的運用
    昨天我們講完刮地風,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形意拳中的鷹捉。 只要能夠貼近對方,進入對方的中門,我們就要劈頭蓋臉的打下去,撕扯下去,縱向的打擊可以有效運用近身打擊優勢,在對方無法出拳的情況下,卻是我們攻擊的最佳時機,既能夠保護自己不受打擊,又可以實施有效攻擊,一舉兩得的。鷹捉用於技擊,則更具難言之妙,可謂「進亦打,退亦打,起亦打,落亦打,處處皆拳,無處不打。
  • 形意拳到底有幾個套路呢?
    形意拳是三大內家拳之一,以三體式樁功為基礎,以五行拳為母,五行拳可演化出十二形拳,是不可多得的民間傳統武術絕技。三體式,五行拳,十二形拳都是以單操手的方式出現,左右相同,姿勢相反,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那種套路,它們是形意拳的基礎。
  • 河北形意拳傳人邵琳霞演練的形意拳十二洪錘
    學拳推薦 丹田功秘法 以山西戴家心意拳秘傳丹田功為本,適合太極拳、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內家拳練習者參研。本課程講解的丹田功源自山西戴家心意拳,丹田功的練法是科學完整且樸實無華的,而拳法和器械皆是由丹田功衍生出來的。本課程會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一步步的把丹田功的基礎練習方法教給大家。
  • 民國形意拳家劉殿琛先生論形意拳,形意愛好者必看!
    後之學者即「丹田說」而善領會之,則可以入武道矣。此三者以心為謀主,炁為元帥,力為將士,蓋炁不充則力不足,心雖有謀亦無所用,故炁意練好而後可以外帥力意內應心意切謂三意之連亦以炁為先也;五行要順者,外五行為五拳即劈崩鑽炮橫是也,內五行為五臟即心肝脾肺腎是也。
  • 形意拳半步崩拳探秘
    形意拳半步崩拳探秘        談起尚派形意,人們都知道尚雲祥隔輩繼承了郭雲深的衣缽,復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冠絕當世。如今在山東膠東一帶,以萊州市為中心,仍流傳著一支尚派形意拳。
  • 唐傳形意拳的練法——單操法,雙操法及八卦掌法
    曾祖父唐維祿傳授形意拳八卦掌時首先教導弟子注重武德,根據師傳祖訓強調「三教三不教」、「三懼三不懼」,同時常說練拳時要練有練法,操有操法(單操法、雙操法),用有用法。在這三方面,形意拳前輩尚雲祥、薛顛、傅劍秋都各有所長,曾祖父唐維祿吸取各師兄弟的特點,在和師兄弟們交流技藝中取長補短。
  • 形意拳內勁練法
    內家拳主指內勁,外家拳主指外勁,形意拳是內家拳,以內勁為核心。其內勁的練法主要有以下二個方面一內氣:(真氣)的練法:不論練什麼姿勢都要咬緊上下門牙,舌抵上顎.用深呼吸。試手者用形意拳手法將對方打的跌倒於床上。在這裡用的不是死力,而是巧勁,內勁。要求步起人起,步落人落。雖然把對方操倒,但對方身上卻不疼,如果疼則說明勁敷激用的不對,能打倒以後,還要進一步練習打得脆,進身快,不拖泥帶水,兩者互換練習,每日操練。②活樁的練法;打死樁有一定功底後,就可以練操活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