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北京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西延和通密線(原稱「京承線」)同時開通運營。至此,北京市郊鐵路運營線路達到4條,市域內運營裡程353.5公裡,車站22座,北京市郊鐵路發展初具規模。(6月30日中國新聞網)
近年來,隨著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多,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地域範圍擴張,「特大城市長期依賴地鐵作為唯一軌道交通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對於居住在北京的上班族來說,擠地鐵更像是一場「噩夢」。而市郊鐵路作為通勤化、快速度、大運量的軌道交通系統,正受到越來越多城市的青睞。
其實,許多發達國家已經積累了不少發展市域(郊)鐵路的經驗,很多特大城市的通勤客流大部分由市域(郊)鐵路承擔,巴黎有8條市郊鐵路,主要是加強巴黎周邊城鎮和市中心的聯絡,長度佔軌道交通的89.8%;東京都市圈44.16%的出行由市郊鐵路提供,日客運量達三四千萬人次。
市郊鐵路的開行較之於地鐵建設成本更低、運行速度更快、輻射範圍更廣,公交化開行最大程度上滿足了較遠距離的城市通勤,能夠緩解北京上下班高峰時期的壓力,讓現代人的城市生活更加高效優質。同時北京城市副中心線、通密線支持市郊鐵路一卡通、億通行APP二維碼(需人碼合一認證)、中鐵銀通卡及鐵路磁質車票(含電子票)實名制乘車,老百姓花著相同的交通費,卻享受著提速升級的高鐵服務。
交通發展是帶動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更便捷的交通,有利於推動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對就業和工業發展起到積極的帶動和促進作用,加強中心城與新城及功能組團之間的快速聯繫,促進新城及功能組團發展,推動功能、產業、人口的布局優化。
國力日漸提升,人們對於出行體驗要求也相應提高,大力發展市郊鐵路建設,始終將國家利益、人們利益放在首位,能夠為公交、地鐵等公共運輸分擔大量、快速人口流動的壓力,緩解大城市病,對提升空氣品質有直接好處。
窺一斑可知全豹,觀滴水可知滄海。完善市郊鐵路運行線在節奏快、人口密度高的大城市中刻不容緩,能夠促進城鄉交流,共同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