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奧斯特彈起吉他給自己、給同學們打氣。(田 原供圖)
在2020年這個極為特殊的寒假,來自寮國的六名留學生留守武漢大學,與武漢這座城市、與他們的中國同學和老師守望相助。他們用美妙的歌聲、繪滿愛心的標語牌和精心製作的小視頻送出對中國的誠摯祝福。
一份歷久彌堅的情感,往往升華於一個極不尋常的時刻。2020年這個特殊的寒假,有6名寮國留學生選擇留守武漢大學,與這座城市共同戰疫、共度時艱。
「我們都是來自南歐江畔的孩子。」寮國青年夏科習慣這樣向中國同學和老師介紹自己和朋友們,「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電建投資建設的水電站改變了我們家鄉的面貌,還資助我們來中國留學」。正因為有著這樣的緣分,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夏科和李晨、孔伊、奧斯特、賴薩科、夏易這6名寮國留學生選擇同他們的中國同學和老師守望相助。「中國發生新冠肺炎疫情,我們不能袖手旁觀。」瘦小的夏科看似文弱,說話卻擲地有聲。
6人當中,李晨和孔伊是兩個漂亮而樂觀的小姑娘。在幾年前,能到中國著名學府留學,這是來自寮國琅勃拉邦省巴歐縣的李晨想都不敢想的。隨著南歐江梯級水電站開始建設,一項造福南歐江兩岸民眾的教育計劃得以實施,一下子拉近了她與中國的距離,更讓她與心心念念的武漢大學結下不解之緣。2018年1月份,品學兼優的李晨,經過層層選拔,成為中國電建資助的第二批赴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專業就讀的留學生。「我是帶著家人祝福和中國人民的厚愛來到武漢的,唯有刻苦努力學習,才能回報我的祖國,才能對得起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李晨說。
由於中文基礎極為薄弱,寮國留學生通常須先學習一年語言,再繼續完成大學本科學業。疫情來襲並未使這6個孩子亂了陣腳,他們一致決定留守校園、「惡補」中文,為專業課學習打牢基礎。雖然封閉的校園生活不像往日那樣便利,但孔伊把每天的學習計劃都安排得滿滿的,練習口語、閱讀中文書籍、觀看中文電影,這都讓她忙到幾乎忘了這是疫情嚴峻的特殊時期。
「學校裡很安全、很溫暖,我們在武漢一切都好。」學習之餘,孔伊每天都會通過微信給遠在寮國的爸爸媽媽報一聲平安。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尤其是校園封閉,一開始確實讓孩子們有點心煩。不過,武漢大學同學和老師的關心,讓大家心裡一下子就暖了。疫情發生後,武漢大學迅速全面排查在校留學生情況,分類制定並出臺相關預案。人員登記、測量體溫、宿舍消毒、防護用品發放,各項防控舉措有條不紊地展開。「不僅學校為我們提供了一日三餐等細緻服務,中國電建還給我們提前發放了生活費。」奧斯特說到這,撥弄起了心愛的木吉他,「每天都能踏踏實實地按照學院網上課程安排,學習《工程經濟》《水力學》《結構力學》等功課,日子過得既安心又充實」。
為了讓這6個孩子好好學習,也為了讓他們遠在寮國的爸爸媽媽安心,中國電建總部的「爸爸媽媽們」第一時間與武漢大學分管寮國留學生的老師開起了「微信家長會」,還建立微信聯繫群及時發布關於疫情的科普帖、預防帖和溫馨提示帖。中國電建下屬寮國南歐江發電公司則給孩子們逐個打電話,囑咐他們加強防控措施、確保身體健康。
據電建海投公司董事長盛玉明介紹,目前已有3批14名寮國學子順利赴武漢大學留學深造,其學費、住宿費、交通費、生活補貼、醫療保險和首次抵達必需品採購等費用均由中國電建承擔。「資助南歐江的孩子們到中國學習,照顧好他們在武漢的生活,是我們對寮國政府的莊嚴承諾,體現著中國企業對寮國人民的深情,希望他們學成後能為自己的祖國和家鄉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更希望他們都能成為中老友誼的橋梁和紐帶。」盛玉明說。
「放心,我們在武漢挺好的!」有著方方面面的關心和保障,寮國留學生們信心滿滿。2019級新生賴薩科說,當看到中國有效控制住疫情擴散,他心中燃起了更多的感動和力量。賴薩科說:「我們和武漢在一起,我們和武漢一起贏!」這句話在寮國留學生們自建的微信群中已成為大家最真摯的願望和最堅定的決心。
奧斯特邊彈吉他邊說:「中國人樂觀豁達的心態、積極向上的狀態,時刻感染著我。」涓涓細流,寸寸丹心。寮國留學生們用美妙的歌聲、用繪滿愛心的標語牌、用精心製作的小視頻送出對中國的誠摯祝福,傳遞出寮國青年一代對中國人民的深厚情誼。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作為世代友好鄰邦,無論身處順境逆境,這份金子般的情誼,將深深紮根在中老人民心間。
「登上過黃鶴樓,品嘗過熱乾麵,我們一起分享過快樂時光,在此困難的時候,我們願意與你們站在一起。」不善言辭的夏易默默在日記裡寫下這樣的話。(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田 原)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