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武漢挺好的!」——六名寮國留學生留守武漢側記

2020-12-25 中國經濟網

面對疫情,奧斯特彈起吉他給自己、給同學們打氣。(田 原供圖)

在2020年這個極為特殊的寒假,來自寮國的六名留學生留守武漢大學,與武漢這座城市、與他們的中國同學和老師守望相助。他們用美妙的歌聲、繪滿愛心的標語牌和精心製作的小視頻送出對中國的誠摯祝福。

一份歷久彌堅的情感,往往升華於一個極不尋常的時刻。2020年這個特殊的寒假,有6名寮國留學生選擇留守武漢大學,與這座城市共同戰疫、共度時艱。

「我們都是來自南歐江畔的孩子。」寮國青年夏科習慣這樣向中國同學和老師介紹自己和朋友們,「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電建投資建設的水電站改變了我們家鄉的面貌,還資助我們來中國留學」。正因為有著這樣的緣分,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夏科和李晨、孔伊、奧斯特、賴薩科、夏易這6名寮國留學生選擇同他們的中國同學和老師守望相助。「中國發生新冠肺炎疫情,我們不能袖手旁觀。」瘦小的夏科看似文弱,說話卻擲地有聲。

6人當中,李晨和孔伊是兩個漂亮而樂觀的小姑娘。在幾年前,能到中國著名學府留學,這是來自寮國琅勃拉邦省巴歐縣的李晨想都不敢想的。隨著南歐江梯級水電站開始建設,一項造福南歐江兩岸民眾的教育計劃得以實施,一下子拉近了她與中國的距離,更讓她與心心念念的武漢大學結下不解之緣。2018年1月份,品學兼優的李晨,經過層層選拔,成為中國電建資助的第二批赴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專業就讀的留學生。「我是帶著家人祝福和中國人民的厚愛來到武漢的,唯有刻苦努力學習,才能回報我的祖國,才能對得起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李晨說。

由於中文基礎極為薄弱,寮國留學生通常須先學習一年語言,再繼續完成大學本科學業。疫情來襲並未使這6個孩子亂了陣腳,他們一致決定留守校園、「惡補」中文,為專業課學習打牢基礎。雖然封閉的校園生活不像往日那樣便利,但孔伊把每天的學習計劃都安排得滿滿的,練習口語、閱讀中文書籍、觀看中文電影,這都讓她忙到幾乎忘了這是疫情嚴峻的特殊時期。

「學校裡很安全、很溫暖,我們在武漢一切都好。」學習之餘,孔伊每天都會通過微信給遠在寮國的爸爸媽媽報一聲平安。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尤其是校園封閉,一開始確實讓孩子們有點心煩。不過,武漢大學同學和老師的關心,讓大家心裡一下子就暖了。疫情發生後,武漢大學迅速全面排查在校留學生情況,分類制定並出臺相關預案。人員登記、測量體溫、宿舍消毒、防護用品發放,各項防控舉措有條不紊地展開。「不僅學校為我們提供了一日三餐等細緻服務,中國電建還給我們提前發放了生活費。」奧斯特說到這,撥弄起了心愛的木吉他,「每天都能踏踏實實地按照學院網上課程安排,學習《工程經濟》《水力學》《結構力學》等功課,日子過得既安心又充實」。

為了讓這6個孩子好好學習,也為了讓他們遠在寮國的爸爸媽媽安心,中國電建總部的「爸爸媽媽們」第一時間與武漢大學分管寮國留學生的老師開起了「微信家長會」,還建立微信聯繫群及時發布關於疫情的科普帖、預防帖和溫馨提示帖。中國電建下屬寮國南歐江發電公司則給孩子們逐個打電話,囑咐他們加強防控措施、確保身體健康。

據電建海投公司董事長盛玉明介紹,目前已有3批14名寮國學子順利赴武漢大學留學深造,其學費、住宿費、交通費、生活補貼、醫療保險和首次抵達必需品採購等費用均由中國電建承擔。「資助南歐江的孩子們到中國學習,照顧好他們在武漢的生活,是我們對寮國政府的莊嚴承諾,體現著中國企業對寮國人民的深情,希望他們學成後能為自己的祖國和家鄉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更希望他們都能成為中老友誼的橋梁和紐帶。」盛玉明說。

「放心,我們在武漢挺好的!」有著方方面面的關心和保障,寮國留學生們信心滿滿。2019級新生賴薩科說,當看到中國有效控制住疫情擴散,他心中燃起了更多的感動和力量。賴薩科說:「我們和武漢在一起,我們和武漢一起贏!」這句話在寮國留學生們自建的微信群中已成為大家最真摯的願望和最堅定的決心。

奧斯特邊彈吉他邊說:「中國人樂觀豁達的心態、積極向上的狀態,時刻感染著我。」涓涓細流,寸寸丹心。寮國留學生們用美妙的歌聲、用繪滿愛心的標語牌、用精心製作的小視頻送出對中國的誠摯祝福,傳遞出寮國青年一代對中國人民的深厚情誼。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作為世代友好鄰邦,無論身處順境逆境,這份金子般的情誼,將深深紮根在中老人民心間。

「登上過黃鶴樓,品嘗過熱乾麵,我們一起分享過快樂時光,在此困難的時候,我們願意與你們站在一起。」不善言辭的夏易默默在日記裡寫下這樣的話。(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田 原)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寮國留學生:武漢,我們與你同在!
    劉向晨 張一凡 中國,湖北,武漢,一座「大學之城」,在校大學生超百萬人。一份特殊的情感,往往升華於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在這個特殊的寒假裡,有6名由中國電建集團資助的寮國留學生,選擇留守武漢大學,與這座城市共度時艱,為這座城市祝福祈禱。
  • 「鋼鐵俠」留學生志願隊翻譯傳播武漢抗「疫」經驗
    湖北日報訊(記者龔雪、通訊員羅文旭、趙陽平)5月16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該校留學生「鋼鐵俠」志願隊,協助由湖北卓爾公益基金會推出的《方艙醫院建設運營手冊》《新冠應急醫院建設運營手冊》孟加拉語和蒙古語版本的翻譯工作
  • 委內瑞拉留學生在武漢:我心中的武漢人都是勇士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宇):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已來,武漢成為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日前,記者與正在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就讀的委內瑞拉留學生普莉西亞取得了聯繫,通過電話詳細詢問了她的近況。普莉西亞說:「我叫普莉西亞·布魯蘇阿爾,中文名字是王詩雅,現在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攻讀新聞與傳播博士學位,我在武漢已經生活了5年了。」普莉西亞是於2015年來到武漢的。今年這個寒假她並沒有像大部分留學生那樣選擇外出旅遊或回國休假,而是留在武漢準備原定於5月份的論文答辯。
  • 「這是我的第二個家」——疫情中守護武漢的非洲留學生
    奈及利亞留學生阿穆在華中農業大學實驗室內。(採訪對象供圖)新華社武漢2月11日電(記者李偉、樂文婉)湖北武漢是來華留學生的熱門目的地之一,據不完全統計,來自非洲的留學生在武漢約有三四千人。華中科技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國際學生辦公室主任黃超告訴記者,華中科技大學全校在籍留學生2025人,目前在武漢的各國留學生共有1046人。中國教育部多次發布通知,要求教育系統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工作,關注在華留學生等群體,密切關注師生發生疫情情況,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等。
  • 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側記 - 全力打造武漢城市圈副中心 開啟全面...
    科學繪藍圖 奮鬥譜新篇——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側記  經歷過戰疫、戰洪、戰貧三場硬仗,我們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徵程。  12月19日,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在孝召開。
  • 武漢「護校民警」熊洪平:為188名留學生傳遞家的溫暖
    中新網·湖北武漢「護校民警」熊洪平:為188名留學生傳遞家的溫暖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16日 12:28 來源:中新網湖北今日熱點:第十三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將於24日在武漢召開湖北將投資「熊警官帶給我們很強的安全感,他是一個非常棒的中國警察。」坦尚尼亞籍學生小花(中文名)這樣評價他們身邊這位和藹可親的警察大叔。51歲的熊洪平是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公安分局湖濱派出所的民警,1999年從部隊轉業參加公安工作。「沒有想到我的警察生涯是和這些同學們打交道。」看著眼前的一張張學生畢業照,熊洪平滿是回憶。
  • 奧運冠軍留守武漢100天後回京 頭像換成"拒絕恐慌"
    奧運冠軍留守武漢100天後回京 頭像換成"拒絕恐慌" 對於武漢市民來說,抗疫的戰鬥依舊尚未結束。
  • 武漢留守寵物救助被迫停止,寵物或將面臨死於家中危險
    杜帆呼籲,家中有留守寵物的求助人儘可能尋求同小區幫助;相關管理部門也應關注「救助留守寵物」相關工作,避免寵物死在家中造成二次汙染。▲被救助的留守寵物貓,其食水即將告罄。自此,上門救助留守動物的工作人員基本無法自由出入自己和求助人所在小區。據杜帆介紹,受這一規定影響,武漢市小動物保護協會的上門救助留守寵物工作停止在了2月15日。
  • 武漢日記:這裡有群絲路「鋼鐵俠」
    2月20日,我來武漢支援疫情報導的第23天。下午2點,陽光灑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際教育學院2樓會議室。「我叫楊康,來自阿富汗,念本科。」眼前的帥小夥兒把目光轉向旁邊,「他念博士三年級,是我們『鋼鐵俠』的隊長。」
  • 面對疫情,我們在一起(外國人在中國)——武漢三所高校指導在漢外國...
    有一次,一名留學生向老師求助,反映自己出現胸口發熱、刺痛、呼吸困難等症狀並伴有咳嗽,情緒極其緊張。學院第一時間安排其前往醫院檢查,檢查指標顯示正常,大家才鬆了一口氣。兩天後,這名學生的身體狀況好轉,緊張情緒隨之消散。為了防控疫情,學院對留學生公寓實行封閉式管理。按照武漢市和學校規定,嚴禁校內留學生出校園。購物、訂餐等由志願服務隊提供服務。
  • 亞塞拜然中國留學生:我們在巴庫挺好的
    中青報·中青網近日在巴庫採訪了多名在亞塞拜然學習的中國留學生,從他們的講述中,了解到他們面對困難時的理智和能力,感受到他們身上散發出的光與熱。「我為祖國感到驕傲」高栓偉是就讀於亞塞拜然建築與工程大學的研究生,目前是他在阿留學的第三年。如果不延期的話,他將於今年6月畢業回國。
  • 留守武漢76天 這個劇組上演劇本外的「劇情」
    邵進在1月23日早上8點多得到武漢即將暫時關閉離漢通道的消息,當時劇組有一百多人在漢,和製片方商量後,決定全組就地留守,「當時疫情還不明朗,我們相信政府的決策,匆忙離開反而對自己、對大家都不負責。」劇組人員以80後、90後居多,大家對「留下」的決定比較理解。按照計劃,全組還是堅持完成了當天的拍攝任務。
  • 文化|貝寧留學生傾情雲上劇場,見證武漢復甦
    一位特殊的觀眾——來自非洲貝寧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讀博士生大明,為節目而動容,與遠在家鄉貝寧的母親視頻告白,分享武漢復甦。03:30應大明邀請,長江網一路跟拍大明的觀劇之路,發布《「武漢·你好」城市V-log》,引起熱烈反響。
  • @武漢·接龍⑦|留守空劇院,我依舊等待《獅子王》到來
    兒童眼科診所的店長文子(化名)還記得,2019年的10月,自己曾在武漢琴臺大劇院聽了一場李雲迪的音樂會,她很想念那段多姿多彩的時光。如今,大劇院與整個武漢一起,陷入了沉寂。「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我們今天應該會忙瘋了吧。」劇院保安部經理周登濤和他的同事擠在大劇院的辦公室裡閒聊。
  • 「武漢來信09」院長吳明榮:守在武漢老人院
    「疫情之下,我們用視頻連線的方式,訪問圍城之中的人們。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吳明榮,武漢漢興陽光養老院院長。漢興陽光養老院住著112位老人,其中80%的老人行動不便或失能。武漢「封城」之後,包括院長吳明榮在內的50多位員工,決定留守在養老院,繼續照顧著院中的老人。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吳明榮只希望能好好守住養老院的「一畝三分地」,與百名老人一起度過疫情難關。在「封城」的特殊時期,老人的離世,成為養老院必須面對的一個難題。如果疫情在老人院中爆發,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怎樣穩定人心?如何讓員工留在這裡繼續照顧這些老人?
  • 新年第一天,央視兩次聚焦武漢東湖燈會
    新年第一天,作為武漢跨年文旅活動重頭戲之一的東湖燈會兩上央視。無人機「天空燈光秀」和「一帶一路」留學生逛燈會成央視報導亮點。央視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於早上8點40分用23秒報導東湖燈會盛況,下午15點53分,央視《新聞直播間》又用40秒時間,展示武漢東湖燈會上「一帶一路」留學生以及市民遊客喜逛燈會的喜慶場景。
  • 武漢戰「疫」記:藏曆新年,在武漢祈福平安
    增援或留守武漢的多位藏族同胞將傳統佳節的喜慶藏於心底,用各自方式為這座城市祈求平安。圖為武漢西藏中學高三學生普布羅桑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藏曆新年,在武漢祈福平安中新社武漢2月24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藏曆新年,在武漢祈福平安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2月24日是藏曆鐵鼠年初一。
  • 一城一故事——武漢
    這裡沒有「旅遊」攻略,只有「旅行」的你我,還有我們的故事————寫在開始原本我並不想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去寫這個特殊的城市,但當我看到每天刷屏的關於這座城市的信息,一絲絲陌生的熟悉感爬上心頭對,這才是武漢這,就是武漢鍾老說「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遙想當年的孫仲謀和周公瑾在這夏江赤壁之上相談的定不是諸葛孔明的三寸不爛之舌以數萬抵百萬,已無任何巧言花語鐵齒銅牙能改變什麼了,唯有夏江之地的英雄氣概才是鑄成這場曠世赤壁之戰的基石
  • 軍隊3批共4000餘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零感染」 中國將加快出臺...
    軍隊先後派出3批共400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形成了前方指導組、聯勤保障部隊、一線醫護人員的支援力量體系。此外,中國將儘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從1月24日除夕夜開始,軍隊先後派出3批共400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形成了前方指導組、聯勤保障部隊、一線醫護人員的支援力量體系。全力救治患者。中部戰區總醫院等駐湖北地區4所軍隊醫院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治一線。目前,全軍63所定點收治醫院開設收治床位近3千張,1萬餘名醫護人員投入一線救治。截至3月1日,武漢火神山、泰康同濟、婦幼光谷3所醫院集中收治地方重症患者3467人,治癒689人。
  • 西頓照明 | 馳援武漢,我們在行動!武漢加油!
    為協力抗擊疫情,西頓照明戰疫指揮部緊急成立,並創立西頓照明戰疫學雷鋒志願者服務隊武漢分隊、鄭州分隊、中山分隊和惠州分隊。武漢雷神山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選址在江夏區軍運村,是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之外的另一座「小湯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