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和城市,生活條件都比以前好多了,所生子女多者兩個少則一個,嬌生慣養是一個普遍現象,上個學都是爸媽送,爺爺接,吃東西很隨便,只要孩子要,爸媽爺爺奶奶都給買,嬌慣的不得了。
長大以後,父母嫌棄孩子沒出息,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其實也未必
農村條件有限,好多孩子爸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出去打工。誰來管孩子們呢?爺爺奶奶。他們生怕孩子磕著碰著。於是就比較溺愛孩子要啥買啥就差摘星星摘月亮,孩子在這種環境保護下長大,逐漸變的嬌生慣養。在爸爸媽媽的成長下可能會比較嚴厲,這也是為孩子的人生著想。爺爺奶奶老一悲人的思想有限,他們只會給孩子最好的所以現在農村孩子也變得嬌氣。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嬌生慣養都存在,反而城裡的這種情況更盛。至於孩子長大後出息大小,則更多的是自身的努力和教育的天生的不平等造成的。孩子步入社會,這幾種選擇更容易成功
一選擇讓孩子去當兵
部隊是一所大熔爐,也是一所大學校,能夠讓每一個人學有所成。進入部隊之後,每個孩子都處於平等的起跑線,甚至農村孩子還有身體的優勢。農村孩子由於所在環境限制,不能更好了解外面世界,也沒有開闊的眼界。選擇當兵,就是走向另一種世界,認識世界的最好的機會!
部隊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各項技能,還有各種補貼。如果能夠轉士官,那就相當於一個正式工作,月月有津貼拿。當兵12年後,還有退伍安置的條件!
即使將來退伍,拿到一筆退伍費,就有了創業的啟動金,這隊伍農村出身的孩子還是有各種好處的!
二讓孩子去做感興趣的事情
父母總是希望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尤其是在農村,每個父母的希望寄託於子女上。而父母所處的環境,很大原因限制了子女的發展,起步晚,城裡的孩子機會更多,起步比農村孩子早,再加上先天的教育關鍵,讓許多農村孩子名落孫山!
很多大城市的務工人員基本上都是從農村來的,包括各個行業,酒店餐飲,物流快遞外賣,工廠一線員工,管理階層等等。很多是因為城裡相對就業機會較多,當然也有對城裡生活的嚮往,可以改變生活現狀提高生活品質。
感興趣的事情並不代表其有能力去做,太空人楊利偉,導演張藝謀,央視名主持白巖松、水均益,球星姚明等人所從事的職業可以說是眾多年輕人的興趣和夢想,但從事這些職業所必備的個性能力特徵決定了不是只有興趣就能幹好的。
因此,清楚自己能幹什麼、適合幹什麼是選擇專業的必備條件。因為不同能力優勢的人適合學習的專業和未來從事的職業是有所區別的,如空間能力強的人適合於從事機械製造、工程設計、建築等理工科的專業和藝術方面的專業,以及與這些專業相對應的職業。
總結
每個人都有的天性,去做自己的喜歡做的,人這一輩子就這麼長,不要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