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能降低心腦血管病死亡風險—新聞—科學網

2020-12-22 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顧東風團隊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發表的研究顯示,經常飲茶能夠降低心腦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發生風險,尤其對於長期堅持飲茶習慣的人群、男性飲茶者、飲用綠茶者,健康獲益更為顯著。

該研究利用China-PAR項目數據開展,在排除基線患心臟病、卒中或腫瘤,或無飲茶信息的人群後,共納入100902名18歲以上研究對象。根據飲茶習慣,他們將研究對象分為經常飲茶者(每周至少3次)和無飲茶習慣者(從不飲茶或每周少於3次)。China-PAR人群中約有50%男性、20%女性經常飲茶,約半數飲茶者習慣飲用綠茶,約8%習慣飲用紅茶,其餘選擇花茶等種類。

對研究對象健康結局追蹤最長達17年,結果發現與無飲茶習慣者相比,經常飲茶者心腦血管病發病、死亡、總死亡風險降低分別下降約20%、22%及15%。換句話說,對於50歲的人群,經常飲茶者發生心腦血管病的時間推遲1.41年,壽命延長1.26年。該研究進一步利用14081名研究對象時隔8.2年的兩次飲茶習慣調查信息,分析發現與從不飲茶者相比,堅持長期飲茶者心腦血管病發病、心腦血管病死亡和全因死亡風險分別降低更加顯著,降低比例達39%、56%和29%。

在心腦血管疾病亞型中,該研究發現飲茶習慣對卒中和冠心病的發病及卒中死亡均有較好的保護作用。根據飲茶類型進行的分析表明,習慣飲用綠茶人群的心腦血管病發病死亡及全因死亡風險顯著下降,但並未發現經常飲用紅茶有明顯的保護作用。此外,該研究還發現飲茶的保護作用在男性中更為顯著,可能由於男性飲茶比例高,且心血管病發病率顯著高於女性,使得在男性中更容易觀察到飲茶的健康效應。

研究人員表示,飲茶有益於健康的機制可能與其中富含的茶多酚有關。茶多酚是茶葉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質,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血壓、血脂等作用。各類茶葉中,綠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而在發酵過程中,茶多酚會被氧化,失去活性,導致紅茶中茶多酚含量減低。另外,茶多酚在體內代謝較快,不能長期儲存,因此需要長期保持飲茶習慣以從中獲益。

目前,心腦血管疾病是全球疾病負擔首要原因,雖然近年其發病死亡率在發達國家有所下降,但在我國仍呈上升態勢;隨著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變化,我國未來面臨心血管疾病負擔的嚴峻挑戰。尋找簡單易行的心腦血管病一級預防措施對於實現健康中國目標至關重要。該研究的結果提示茶作為一種廣受國人歡迎的飲品,能夠有效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總死亡風險,為制定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的生活方式策略,選擇健康飲品提供了直接的科學證據。

據了解,顧東風領導的China-PAR項目是在我國15個省市的城鄉居民中開展,是我國最大規模的心腦血管健康研究隊列,共納入12.7萬人,研究基線和隨訪調查採取了統一的研究方案和嚴格的質量控制。目前,該項目正在開展最新一輪的隨訪。China-PAR項目此前在中國成人心腦血管病風險評估、生活方式及環境因素對中國人群心腦血管及相關慢性病的影響方面發表多項研究成果,為促進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和推動慢性病防治提供了中國人群的科學證據。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77/2047487319894685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科學網—飲茶能降低心腦血管病死亡風險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顧東風團隊研究發現,經常飲茶能降低心腦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發生風險,並且這一健康獲益在長期堅持飲茶習慣的人群、
  • 飲茶能降低心腦血管病死亡風險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顧東風團隊研究發現,經常飲茶能降低心腦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發生風險,並且這一健康獲益在長期堅持飲茶習慣的人群、男性飲茶者、飲用綠茶者中更為顯著。相關研究發表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上。
  • 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如何科學飲茶?
    那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如何飲茶?喝茶是一種科學生活方式,對心臟和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研究顯示,茶葉對控制高血壓患者,維持血壓穩定,預防併發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茶葉中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包括氟化物、鎂離子、鋅離子等,然而表現的健康效應主要還是和三種生物活性物質有關,包括茶多酚、咖啡因和茶氨酸。一、茶多酚—護心小能手。
  • 虎鯨死亡,人類難辭其咎—新聞—科學網
    近日,一個研究太平洋虎鯨死亡原因的團隊發現,一些虎鯨的死亡與人類活動有關。 加拿大卑詩省農業部獸醫病理學家Stephen Raverty團隊研究了2004年至2013年間從東太平洋衝上岸的53隻虎鯨,以確定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它們的死亡。 該小組已經確定了其中22隻虎鯨的死因。
  • 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增加心腦血管風險,如何有效降低?本文匯總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我們的物質生活確實是豐富了,大家也都很少有缺少營養的情況了,但同時帶來的卻是營養過剩導致的各種代謝性問題,除了我們常見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代謝問題外,近年來,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問題,也引起了醫學界和越來越多朋友的關注,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有什麼風險?又有什麼辦法能夠有效地降低它?我們今天就來聊一下這方面的話題。
  • 剛剛,哈佛專家警告:牛奶喝太多,或會增加死亡風險!
    通過研究對比,乳製品攝入最高組與最低組相比較,足足增加了7%的死亡風險!這則實驗研究的數據中,乳類攝入量和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是這樣的:並不是直線關係,而是一條凹形曲線。攝入量第二少的那一組,也就是每天攝入量360克那一組,反而是總死亡風險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最低的。但攝入量到最高那兩組的時候,風險就上升了。心腦血管疾病患病風險和總死亡風險最低的其實是第二組,也就是每日攝入1.5份,即360克乳製品的那組。
  • 每天綠茶+咖啡,死亡風險降低63%!
    研究人員發現:與不喝咖啡的參與者相比,每天喝1杯(註:1杯約200ml)咖啡可以降低12%的死亡風險,而喝兩杯或更多杯咖啡與不喝咖啡的人群相比降低了41%(95%CI,0.42-0.82)。與不喝綠茶的參與者相比,至少喝1杯(註:1杯約200ml)綠茶的參與者的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5%(95%CI,0.6-1.22),而每天喝2到3杯綠茶的參與者的全因死亡風險降低27%(95% CI,0.51-1.03),每天至少喝4杯綠茶的參與者的全因死亡風險降低40%(95%CI,0.42-0.85)。
  • 高血壓可以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動態血壓監測是咋回事?有何...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通常與其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共存,可損傷重要臟器,如心、腦、腎的結構和功能,最終可以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控制血壓可以降低這些疾病的發生風險。血壓監測是高血壓管理的重要內容。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動態血壓監測。調整好情緒,往下看就完了。
  • 高科技產品生態負離子生成機,讓心腦血管病患者擺脫藥物治療之痛
    心腦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死亡原因,2008年在全球範圍內共有1700多萬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其中730萬死於冠心病,620萬死於中風。估計到2030年,全球因為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將達到2330萬…… 心腦血管疾病是如何引起的?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罹患甚至死於心腦血管疾病?
  • 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和阿爾茨海默病,這個營養素怎能錯過
    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和阿爾茨海默病,這個營養素怎能錯過 2020-12-16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心腦血管之王:極芯地龍蛋白肽提醒您關注心腦血管健康
    目前,心腦血管病在全世界發病率位於第一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餐桌上的各種食品花樣翻新,使人們攝食的高脂肪、高膽固醇過多,加之交通的便利、生活節奏的加快、體力活動的減少,使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中風等心腦血管病發病率明顯升高。現在,健康已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 每2個糖友中就有 1個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內分泌醫生給出3點建議!
    肖建中教授指出,糖尿病會導致冠心病風險增加、缺血性卒中的風險增大、死亡的風險增加等。與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4倍。一項國際大型研究顯示,心腦血管疾病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對於中國糖尿病患者來說,著名的「大慶研究」隨訪23年的數據也證實這一觀點,每2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 1個死於心腦血管疾病。
  • 吃什麼很重要,對心腦血管好的零食,都在這了!
    研究人員發現,50 歲以上老人每天吃一個蘋果,患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就能降低 12%。 而每天吃一個蘋果的人,如果再吃第二個蘋果,那麼還會收到額外 12% 的保護效果。換言之,果蔬攝入量越多,死於心臟疾病的風險越低。
  • 期待科技成果更快轉化生產力—新聞—科學網
    北京市順義區人力社保局四級調研員林進良表示,立足全民抗疫時代大背景下,醫療健康行業更應該思考如何迎接5G時代,抓住新技術革命帶來的發展機遇,從而為全民健康做出貢獻。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都陽希望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產業化基地積極地打造產學研聯合創新、科研課題研究和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服務平臺,全力支持臨床機構、科研機構和創新企業在5G醫療領域加速科研創新和轉化。
  • 正確佩戴安全頭盔 能降低事故死亡風險
    央視網消息:有關研究表明,正確佩戴安全頭盔,能夠將交通事故的死亡風險降低60%~70%。不過,交警在近日的集中整治行動中依然發現,有些人為圖方便,騎乘電動車、摩託車沒有正確使用頭盔。
  • 服用心腦血管藥物需要注意哪些不良藥物相互作用呢?
    服用心腦血管藥物需要注意哪些不良藥物相互作用呢?那麼,心腦血管慢病患者在服用一些常見心腦血管疾病藥物時,需要注意哪些可能發生的藥物不良相互作用呢?(1)他汀類藥物是目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常用的一類重要調脂藥,阿託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主要由CYP3A4酶代謝,易與其他藥物或食物產生相互作用。伊曲康唑是臨床常用抗真菌藥物,伊曲康唑及其主要代謝產物均為CYP3A4抑制劑。
  • 大連建立「氫分子科學與醫療研究中心」—新聞—科學網
    利用科研單位、醫療機構和企業的科學研究、臨床實踐和儀器研製的優勢,推進大連化物所與醫療體系的深度融合,以及氫分子科學研究與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睡眠康復等相關醫院臨床研究的結合,共同深化氫分子在醫療與健康領域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
  • 牛津大學:阿奇黴素對新冠無效,但地塞米松能降低1/3死亡風險
    此外,RECOVERY研究也已發現,這種抗生素的功效與患者死亡率的降低、住院時間長短或通氣風險的降低都無關。 牛津大學RECOVERY研究項目負責人彼得 霍比教授說,「阿奇黴素已被廣泛用於治療新冠患者,因為理論上它有減少患者肺部炎症的潛在功效。」
  • 最新研究:長期適量喝咖啡,不但能減肥,還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那麼長期喝咖啡對心腦血管有什麼影響嗎?我們簡單匯總一些關於咖啡和心腦血管的相關研究,以供大家參考:一、咖啡與心血管疾病研究顯示,每天喝1~2杯咖啡的人得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低。每天喝1-2杯咖啡的人,比不喝咖啡的人心血管風險降低11%,比喝無咖啡因咖啡者心血管風險降低7%,比每天喝咖啡超過6杯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22%。二、咖啡與腦血管研究顯示,喝咖啡可將中風風險降低20%,與從不喝咖啡者相比,每天喝2、4、6、8 杯咖啡者出現中風的風險分別降低13%、17%、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