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漫#
作為一個從小學到高中都在看火影的人,我真的很喜歡這部陪伴我童年時光的作品。
正因為太喜歡火影,所以有些話不吐不快。
我小時候把火影當作我最喜歡的東西,很不喜歡別人說火影不好看,後期爛尾嘴遁很強行之類的評論。但我長大之後才知道那是不對的,正因為喜歡這部作品,才要正視他的優缺點。
1,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說佩恩之後無火影?
根據我個人查到的信息,從火影的開頭佩恩人之戰,火影的劇情都是由岸本齊史和他的責編,矢作康介一起商討完成的,但到了賠償之戰的後期,因為責編的年齡到了30歲,不再符合少年漫畫責任編輯的年齡限制,因此更換了責編,而在這之後,雖然岸本經常電話跟他討論劇情,但效果甚微。當佩恩之戰臨近完結之時,岸本決定以對話的方式結束這個篇章,當漫畫發布時,便在當時的日本引起了不小的熱議。
2,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說火影后期爛尾?而且感情戲很混亂?
據說JUMP社舉行了一次CP選拔大會,佐櫻的人數很高,因此岸本便將原定的鳴櫻改成了佐櫻。而火影的角色似乎是有原型的,名人就是作者岸本,其實自己佐助就是他的弟弟,岸本聖史,而小櫻就是岸本齊史的妻子,二當岸本的妻子知道小櫻最後和佐助在一起時,據還跟他生了好久的氣。而且卡卡西原定是在佩恩之戰中中戰死的,因為人氣投票過高,便將他復活了過來。
在這種壓迫之下,岸本便迫不得已的修改劇情。小李在火影前期從吊車尾變成能開八門遁甲的第五門,而在第二部,疾風傳卻只看到了第六門,用寧次的死來促成鳴人和雛田的感情線…,在佩恩之後,火影忍者的節奏,也有一些情節被很多火影迷詬病,總被人說有問題,我覺得原因便是來源於此。
在這我想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作品是由作者將自己內心的故事講述給讀者,難道就因為某一個角色的人氣過高就要改變作者的決定嗎?我認為這很荒繆。在我看來,火影忍者的後期應該會更好的,但是岸本迫於資本的壓力被迫修改了他原本的劇本。在我看來,這就是資本對於創作者的壓迫。
我還想吐槽一下JUMP社,岸本齊史原先是想畫一部以武士為題材的漫畫的但因為當時有一個更出名的漫畫家,在畫這個題材,因此便選擇了忍者題材的,當火影完結後,岸本從心開始畫50,可卻因為節奏慢的問題,僅連載一年就被腰斬了。
關於佩恩所說的和平問題,他的尾獸兵器恐嚇與古代的千手柱間,現代的漩渦鳴人,從本質上都沒有區別,都是依靠其本身強大的力量來震懾其他國家。而將來的威懾可能就是以後的漩渦博人。在目前忍者確實只能靠這種方式來維持,僅有的和平無法實現所謂人們的相互理解。而如果從這個問題深究下去,火影的定位可能真的就不是一部少年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