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上的歐洲海盜都是「絞刑」,而不是斬首示眾?

2020-12-10 七追風

如果你看過《加勒比海盜3》的話,一定對開場的「海盜之歌」印象深刻。

《加勒比海盜》中的絞刑

幾個「海盜」戴著腳鐐,慢騰騰地走上高臺,其中還有一個小孩。當孩子開始唱歌之後,即將被吊死的人們一起唱起了歌,連士兵們都被嚇得連連後退……如果你多看幾部海盜電影的話,就會發現一個問題,歐洲海盜如果被士兵們抓住,幾乎都是絞刑吊死的,為什麼不是斬首示眾呢?

我們要想了解海盜為什麼是絞刑,就要先普及一下歐洲的死刑方式。

在中世紀的早期,由於封建領主才是封地內的實際統治者,所以大量生活在莊園中的人,都要遵循莊園法律才行。而領主們因為需要僱農為自己耕種土地和生產其他生活必需品,所以很少會施行嚴厲的刑罰。大多數情況下,莊園法律都不會執行死刑——一般都是採用罰款的方式,最多再施加鞭刑。

直到公元11世紀之後,商人們開始建設城市。商業性城市很大程度上不受領主的管轄,所以聚攏了很多不願受到剝削的無地農民。然而,城市聚集的人越多,越容易發生混亂,當底層市民無法養活自己的時候,各種犯罪活動就開始了。

城市管理者才不會像莊園主那樣「仁慈」,對於他們來說,商業性城市的根本就是對私有財產的保護——嚴厲打擊偷盜者,才能震懾犯罪,穩定城市秩序。所以,中世紀歐洲的城市,開始制定各種嚴厲的刑罰,尤其是針對偷盜者的刑罰。

歐洲城市死刑的方式有很多種,絞刑、斬首、輪刑、火刑、水刑、分解四肢……

這其中最殘忍是分解四肢,但很少使用,一般都是針對叛國罪的。有明確記載的「分解四肢」並不多,其中一例就是1584年尼德蘭發動了獨立運動,意圖脫離西班牙王室。其運動領袖威廉一世被一位狂熱的天主教徒刺殺。4天之後,刺殺者巴瑟薩·傑拉德在阿姆斯特丹被殘忍的處死了。

施刑者將傑拉德綁在市政廳的一個木架子上,然後用烙鐵將他的右手燙得血肉模糊。之後,傑拉德的身體又被多處燙傷,行刑者緊接著把他分成了四塊,剖開肚子,挖出心臟抽打臉部……為了警示眾人,他的屍體被分別掛在了阿姆斯特丹四個城門旁邊。

分解四肢確實是過於殘忍了,教會當然也會表示反對。所以對於罪大惡極者,最常用的死刑方式是輪刑和斬首。

輪刑是歐洲非常有特色的處刑方式:將犯人綁在一個大輪子上,然後用錘子砸斷他的四肢,讓其痛苦而死,這個過程很可能持續幾天之久。1435年,一次非常詳細的輪刑記載描述,一個犯人先被劊子手從背面連續砸了右腿6次,緊接著又砸了背部16次……劊子手會小心翼翼的不把犯人折磨死。

14世紀的一位騎士犯了重罪,輪刑讓他四肢的骨頭全部被砸碎了。他在輪子上又撐了幾天時間才死去,而他的妻子就在下面跪著哭泣。1518年,一位名叫約翰·布蘭特的雙重殺人犯被科隆法院判處死刑,他在遭遇輪刑之後又活了24小時,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死去。

至於斬首,在中世紀的歐洲被認為是最簡單、最正派的死刑方式,必須是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能「享用」劍刑。根據後世學者的分析,劍刑最早起源於軍隊,而中世紀軍隊大多由貴族子弟和他們的隨從組成,執行死刑也必須給予足夠的尊重——劍刑簡潔了當,不會有過多的痛苦。

更重要的是,劍刑對劊子手的要求極高,不熟練的劊子手很可能無法一劍砍下犯人的腦袋,太血腥的場面是不被接受的。根據現在留存的相關證據,學者們推斷中世紀的行刑劍約為7磅重,沒有經過大量訓練是很難掌握的……所以,中世紀很多城市都沒有能執行劍刑的劊子手,有時候還需要從鄰近城市聘請才行。

大量處決罪犯的話,劍刑、輪刑、分解四肢,顯然都不太合適,只能絞刑了。

歐洲城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盜竊者毫不寬容。有些人僅僅是偷竊幾個麵包,都可能被拉上絞刑架——正如我們最開始所說,早期的歐洲城市對私有財產極度重視。

數百年時間內,歐洲城市必不可少的就是絞刑場。犯人們的處決時間早就被公示出來,全城人都會湧過來觀看。18世紀以前,絞刑的方式比較簡單:罪犯會爬上一個梯子,劊子手將繩索套在他的脖子上,然後撤掉梯子。罪犯常常會掙扎一段時間,才慢慢死去。

18世紀以後,英國人發明了「長墜落」式的絞刑,也就是我們在電影中常常看到的:犯人被套上繩索之後,劊子手拉動機關,犯人腳下的木板打開,其身體就會迅速下墜,犯人會因為頸椎折斷而快速死亡。

大多數的罪犯屍體會繼續掛在絞刑架上,直到腐爛發臭,以此震懾民眾。

為什麼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海盜都是絞刑呢?現在大家應該能得出答案了。

首先就是絞刑的技術性不強,不用找專門的劊子手來執行,尤其是抓到的海盜數量眾多的話,絞刑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

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早期的城市議會和執法者看來,海盜的最主要罪行就是劫掠人們的財物。他們的行為本質上和偷盜者沒有太大區別,都是侵佔別人的私人財產,按慣例使用絞刑最合適。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絞刑對於犯人也足夠痛苦。而且當時的歐洲人普遍認為,除了輪刑之外,絞刑是最恥辱的死法了。

最後補充一點,上面提到的水刑和火刑,主要是中世紀後期,教會對付異教徒採取的處刑方式。比如在著名的獵巫運動中,水刑就是一種折磨方式,而火刑,則是殺死「被惡魔附身」者最合適的方法了。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的海盜—是搶掠者還是探險家?
    加勒比海盜(圖片借鑑,侵權可刪)電影必竟是電影,誇張的成份居多;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中國海盜」在中國歷史的正歷中並無記載,更多的則是隱藏在國外歷史文獻、各種野史和地方縣誌中。陳祖義此人更為奇葩的是,他給明成祖朱棣上貢時,空船出海,一路上見什麼搶什麼,一路搶一路送,搶到什麼就送什麼給朱棣。搶西洋諸國的船隻也就罷了,更讓朱棣抓狂的是,陳祖義還把明朝派出去的官船也給搶了,明朝送出去的貨物還原封不動被陳祖義給送了回來。陳祖義的海盜團夥心狠手辣,劫掠完的船隻都是殺光燒光,不留活口。
  • 看一看中國歷史上的海盜王,都有誰?
    說起海盜王,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西方的海盜,例如大名鼎鼎的加勒比海盜、北歐海盜等。但實際上中國歷史上的海盜王,也曾縱橫四海無敵手,令西方殖民者聞風喪膽,束手無策。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中國歷史上的海盜王,都有誰?
  • 從17的世紀大同盟戰爭看海盜威廉·基德之死
    1701年5月23日,大名鼎鼎的海盜威廉·基德被推上絞刑架執行死刑。死後屍體還被塗上柏油,綁上鐵鏈,裝在一隻籠子裡,懸掛於泰晤士河河畔進行示眾,時間長達兩年之久。不過有件事情很值得玩味,就是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威廉·基德依然否認自己是一名海盜。
  • 盤點:歷史上有哪些被斬首的皇帝?
    看到標題,可能有人會不太信,皇帝還能被斬首?要知道古代歷史上,皇帝可是至高無上的代表。但是,在亂世之中,皇帝可不是誰都動不了的,任人宰割的比比皆是。下面我將盤點一下,古代歷史上那些被斬首的皇帝。而他的王后也是個「敗家女」,甚至在老百姓沒有麵包吃時,有過這樣的驚人之語,「沒有麵包吃,為什麼不吃點心呢?」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中國歷史上那位「傻皇帝」——司馬衷。當法國大革命爆發後,路易十六表面上因為害怕風起雲湧的人民起義,索性表示擁護革命。但是,哪個君王願意把權力交出呢?路易十六當然也不例外。
  • 古代歐洲最強海盜是維京人嗎?並不是,新月與彎刀才是海盜主流!
    然而,對於整個歐洲大陸而言,儘管海盜的威脅的確非常大,但是,真正令歐洲人,特別是基督教徒們而言,最可怕的海盜,卻不是遠在北邊的維京人,歐洲大陸最害怕的海盜們,來自南方,那就是薩拉森海盜。公元632年,利用宗教整合完阿拉伯人的宗教領袖穆罕穆德去世,他的追隨者們很快建立了統一的阿拉伯帝國。
  • 《加勒比海盜》中九大海盜的歷史原型2——地中海海盜王巴巴羅薩
    巴巴羅薩·海雷丁是著名的地中海海盜,又稱為紅鬍子海盜,巴巴羅薩·海雷丁這個名字其實不是一個人名,而是一種榮譽稱號。巴巴羅薩是土耳其語BABA ORU CCEDIL的諧音,原意是尊敬的父親,海雷丁是奧斯曼帝國第十位蘇丹蘇萊曼一世賜予的榮譽,在土耳其語裡是信任和美德的意思,意喻對土耳其和伊斯蘭教的忠誠。
  • 真正的海賊王:橫行大洋的十大海盜
    安妮·鮑利(Anne Bonny)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女海盜之一,她曾是一名種植園主的女兒。「棉布傑克」的海盜生涯始於他對查爾斯·韋恩船隻的掌控。韋恩是海盜寶藏船的船長,在和一個法國士兵打鬥時被挫敗。「棉布傑克」被韋恩的怯懦激怒了,他帶領自己的手下進行譁變,把韋恩和他的支持者驅趕進一艘小帆船,放逐了他們。皇家總督伍茲·羅傑斯的海盜搜捕隊攻擊「棉布傑克」的船時,安妮當時都在船上。在戰鬥中,「棉布傑克」臨陣脫逃,和同夥躲藏到貨艙裡,把安妮留在甲板上對抗英軍。
  • 歷史上真實的海盜什麼樣?英國女王竟被人稱作最大的海盜頭子?
    他們在戰鬥中勇猛無畏,在今天的各類遊戲中,如《魔獸爭霸》《英雄聯盟》等,都存在著「狂戰士」這一角色,他們在戰鬥中會激發自己的狂熱野性,享受著在戰鬥中的酣暢淋漓,他們清楚只有這樣的方式,子孫後代才能享受溫暖的陽光和海洋,而不是在凜冽的寒風中追逐野獸。維京人就這樣憑藉狂熱的戰鬥狀態逐鹿了整個歐洲。
  • 歐洲歷史上荒謬的「獵巫運動」,十萬人被殘害
    一般認為女巫是魔鬼的使者,身上一定會有'魔鬼的印記』,所以,許多身上有胎記或是傷疤、畸形,甚至是有一顆痦子,都被當作女巫抓捕。就是這樣荒唐的方法,在三個世紀裡,一共有十萬名女性被判定為女巫。在那個黑暗的年代,人人都有可能被懷疑是女巫。
  • 莫斯科豎起高大木樁,納粹戰犯被判處絞刑
    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德國戰敗後,蘇聯在莫斯科對大量德國納粹戰犯進行公開審判,並處以絞刑。蘇聯對待敵人的手段一向是簡單粗暴,畢竟德國入侵曾給蘇聯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為了洩憤,蘇聯先是將這些德國戰犯拉倒莫斯科大街上去遊街示眾。狠狠羞辱一番後,在拖到刑場執行絞刑,圍觀群眾一片歡呼雀躍。
  • 論海盜只是西方人的天下?中國這位威震歐洲的女海盜可不答應
    然而提及中國的海盜,卻鮮有人知。有人肯定還會問,中國歷史上還有海盜? 因此那些歷史上的大海盜們才能成為西方人心目中的英雄,也因此才會有了《加勒比海盜》這一系列經典的海盜電影。
  • 他製造民國第一懸案,還是首位被處絞刑的人
    把歷史變為我們自己的,我們遂從歷史進入永恆。 懸案在任何時候都有發生,現在科技進步,一些案件也得以快速解決,但在民國時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少案件變成了懸案,他製造了民國第一懸案,還是第一位被處以絞刑的人。
  • 揭秘海盜為何總是戴眼罩,鉤子手,肩上還站只鸚鵡?
    上期我給大家簡單講了下海盜的歷史,這期我給大家講一下遊戲中,和現實中海盜的一些有趣的細節。如海盜為什麼要戴眼罩,肩上為什麼有鸚鵡,手上為什麼總是有個鉤子,以及海盜旗為什麼是黑色骷髏等等。海盜最為明顯的特點,應該就是那面在桅杆上高高揚起的海盜旗(Jolly Roger)。
  • 維京「海盜」:殘暴的戰士,高超的水手,歐洲傳奇還是烏合之眾?
    但真正歷史上的「維京人」卻是「臭名昭著」的存在,正猶如明朝時期令之頭疼的「倭寇之亂」,維京人也令歐洲大陸深深為之頭疼,他們勇猛而又粗暴,殘忍而又好戰,在他們主導的8~11世紀所謂的「維京時代」給歐洲帶來深重苦難的同時,他們又創造了輝煌的歷史,深深的影響了歐洲的歷史。 解放我們吧,哦,上帝,別讓斯堪地那維亞人降怒於我們!他們毀壞我們的土地。
  • 世界最大海盜頭目:擁有百艘戰船,被明朝通緝,賞銀750萬兩白銀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有很多國人走出了國門,在別的國度紮根,在別的國度生存,在別的國度成了一番傳奇。有的人,拯救了無數人,成了一代傳奇;有的人,卻成了懸在無數人頭上的一把刀,令人聞風喪膽,戰戰兢兢。
  • 加勒比海盜:最厲害的女海盜是中國的?為什麼海盜都要戴眼罩
    《加勒比海盜》系列總共出了五部,但是作為粉絲又有多少人知道影片中隱藏的冷知識呢。一、為什麼海盜都愛戴眼罩?其實在電影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海盜都愛帶眼罩,不知道的以為他們真的是獨眼,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其實生活在海上,要在夾板和陽光下隨意切換是很傷眼睛的,當我們在黑暗呆久了再看見陽光都會覺得很刺眼,所以很多聰明的海盜就相處了一個辦法,把另一隻眼睛遮住,在戰鬥時就把眼罩移到另一邊這樣就能快速適應黑暗。二、最牛的女海盜居然是中國人?
  • 海盜之酒:朗姆酒有著比海盜還醜惡的歷史
    提到朗姆酒大家一定會想到海盜,但提起朗姆酒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歐洲殖民者興起的這場臭名昭著的「三角貿易」。三角貿易三角貿易最主要的商品之一是蔗糖。但蔗糖的副產品生產的朗姆酒則支撐起了整個三角貿易。歐洲比較寒冷,絕大部分地區不適宜甘蔗的種植,蔗糖成了一種奢侈品,缺少蔗糖的年代裡,歐洲人的甜蜜感受主要來自蜂蜜。加勒比地區的西印度群島則特別適宜甘蔗的種植。16世紀開始,這些群島也就成為了西班牙、英國、法國和荷蘭等殖民列強反覆爭奪的目標。在大西洋上的三角形形狀的環流影響下,正好形成一個從歐洲出發到非洲和美洲的航線,恰好構成的三角形循環貿易。
  • 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12個海盜會讓你想遠離七大洋
    這種掠奪性的機會主義行為持續了幾個世紀,並在公元前1世紀蔓延開來,在被龐貝大帝鎮壓之前一直困擾著羅馬人,中世紀維京人的崛起、文藝復興時期的奧斯曼海盜的興起影響著歐洲和地中海,每當中央權力削弱時,大量的海盜艦隊就開始掠奪中國船隻,進入21世紀後,隨著索馬利亞海盜的擴散,中國船隻在印度洋和東印度群島的航道上突然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