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寶寶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媽媽在興奮之餘,腦中也許會閃過一連串問號:怎麼寶寶的腿是彎彎的?是學步太早?還是尿布包得不好導致的?媽媽們不妨跟著我們來了解寶寶腿型的常見問題,以便及早發現異常、及早治療讓寶寶擁有筆直、健康的雙腿。
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全身卷屈曲球狀,因此出生後腿型多半是彎彎的O型。而人體會有自動矯正的機制,因此2歲左右,腿型就會慢慢拉直,寶寶的腿型約到5歲左右才會變直,而定型大概要到8歲,因此,在5歲之前出現的問題腿型,媽媽都不用過分擔心。
下面將介紹一些常見的腿型異常,讓媽媽們懂得明確分辨,及早發現寶寶腿型的問題。
O型腿(又稱膝內翻)
所謂的O型腿,是指膝關節處,小腿的脛骨向內旋轉了一個角度,醫學上稱為「膝內翻」。寶寶的小腿通常較短胖,所以其骨弓的幅度會看起來更明顯。而這種膝內翻的程度,在寶寶走路時會更覺得像O型腿、大部分剛出生的嬰兒小腿部呈內彎(這與寶寶在子宮內的姿勢有關),等到寶寶開始學站或走路時,O型腿的情況就更加明顯,隨後逐漸好轉,到2歲左右時都會變直,這是「生理性O型腿」。是漸進式恐漸進式且對稱性的彎曲,凡曲角度不會過大。
一般而言,O型腿依據其成因可分為下列幾類:
1.生理性O型腿
2.不對稱生長所導致O型腿
3.代謝疾病所引起的O型腿
4.骨骼發育不良所造成的o型腿
大部分O型腿是由於生理原因造成,不對稱性生長、代謝異常或骨骼發育不良較為少見。
若寶寶腿部彎曲的角度沒有變大,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合併出現其他的問題,如七坐八爬比一般正常寶寶要落後許多,或是到了2歲走路還是常跌倒等現象,可能就需要考慮寶寶是否是在粗大動作上的發展較為落後了。
「生理性O型腿」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療。如果發現寶寶超過2歲仍有o型腿、突然兩腿有不對稱的彎曲,或彎曲的角度過大,甚至合併出現胸部肋骨隆起、骨骼異常疼痛等情況,就需要就醫。少部分有O型腿的寶寶是因為家族遺傳的因素所致。如果爸爸媽媽自己本身的腿型就有點內八或O型腿的現象,若寶寶有出現類似的狀況,屬於正常狀況,無需過於驚慌。當然,若真的要知道寶寶的O型腿是否嚴重到需要治療的程度,可以帶至醫院做一些檢測,如利用X光檢查他的膝蓋角度彎曲的角度是否過大,否則只需持續觀察即可。
X型腿(又稱膝外翻)
所謂X型腿,是指兩下支完全暴露並伸直,使處於中立位置,兩膝關節的股骨內髁能靠攏,而兩踝關節內踝仍有一定距離,整個腿型似「X",醫學上稱之為膝外翻。
在骨骼發育的過程中,2歲以後的寶寶,膝部就開始往外翻,膝內部的骨頭顯得格外隆起,3~4歲時,這種x型腿會達到最明顯的程度,站立時若膝蓋靠著,腳就會合不攏,厲害的不僅跑起來難看,而且常會絆倒自己。這種情況在5—8歲會好轉,隨著成長而呈現如同成人略微向外彎曲的狀態。
大部分的x型腿是由於生理性原因,其他原因如外傷、代謝異常、骨骼發育不良、先天異常、腦性麻痺.脊椎發育不良等較少見。需要注意的是,x型腿是佝僂病的重要體徵,它的出現多提示孩子嚴重缺鈣。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骨骼發育不良,軟骨不能很好的骨化,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彎曲變形。同時,一些不良的走路姿勢也會造成X型腿的形成。所以,若要治療x型腿,先要明確病因,針對病因治療,骨畸形也會隨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