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底,一年一度的新農合又開始繳費了,村裡的幹部也忙了起來,提醒村民儘快繳費。與往年不同,今年農村合作醫療的費用漲到了280元,對於人口比較多的家庭來說,確實增加了很大的負擔,有的人也就開始猶豫起來,這個費用到底要不要交呢?
為什麼大家會有斷繳的念頭,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費用上漲,以現在每人每年280元的標準來算,一個五口之家就需要一千多元,在農村地區,農民的收入普遍不是很高,每次到了交合作醫療的時候,確實也有壓力。
不管怎麼說,費用上漲也好,還是交了錢用不到也好,農村合作醫療就是一項保障的措施,能交儘量要交,以備不時之需。說起合作醫療交費這個事,想起了我二嬸的一段經歷,也算是能給一些人啟示。
二嬸家有6口人,上有兩個老人,下有兩個孩子,一個孩子在上高中,另一個在上初中,家裡也算壓力比較大。前年年底的時候,也是交新農合,二嬸認為以前交了好多年的新農合,也沒怎麼報銷,為了節約一點錢,那次就沒有交費。
到了第二年的時候,天有不測風雲,有一次二嬸胸口疼,就去醫院檢查,事就有這麼湊巧,醫生檢查出了二嬸得了乳腺癌,而且已經到了中期,要馬上進行手術,避免病情繼續惡化。這下可難倒一家人了,這場手術做下來的話,差不多要20萬元,家裡條件本來就不是很好,兩個孩子在讀書,就二叔一個人在外地打工,二嬸在家裡種地,照顧孩子和老人。
當時,家裡人就為手術費犯愁了,把所有的家底拿出來,只有6萬元,手術費還差一大截,沒辦法的情況下,只能找親戚朋友借,再就是村裡幫忙發動了捐款,最後借了10萬元,捐款1萬多元,手術費總算有了著落。
二嬸在醫院做了手術以後,家人就拿著卡去跑報銷醫療的事,來到報銷窗口才得知,二嬸這一年沒有交新農合,沒辦法享受報銷的福利。二嬸最後得知了這個消息,後悔不已,這麼多的手術費用,全部都要自己承擔。如果要是能報的話,像二嬸這種大病,可以報12萬元左右,可現在一分錢都報不了,想想就傷心。
以這個事例就可以看出,農村合作醫療在農村很有必要買,下面就來分析一下具體的原因。
第一,農民的收入水平低,抗風險能力下降,有了醫療保險,就是一項保障
農村一些年輕人可以外出打工賺錢,但是過了50歲的農民,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他們只能在家裡種地來獲得收入,這一類人的收入水平比較低,沒有城裡人那樣有穩定的收入,抗風險的能力也就要低一些。而老人經常會發生一些疾病,像一些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高發的疾病,大多數老人都有。如果沒有合作醫療報銷,去醫院看病、拿藥就得自己花錢,無形之中就增加了負擔,像是癌症這類的大病,更加承擔不起醫療的費用。
現在的老人都不願意給子女增加負擔,但是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誰都預料不到,當然都希望自己健康,但是病要來也擋不住。俗話說得好,久病床前無孝子,子女都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永遠陪伴在自己的身邊,所以作為老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花點錢交上合作醫療即使用不到,也算是給自己和子女一份保障。
第二,農村合作醫療的福利更加完善
現在農村合作醫療比去年相比,雖然漲了30元錢,但是各項福利有了很大的提升,就拿補貼來說,現在每個人的補貼額度已經提高到了550元,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福利。雖然個人繳費的標準提高了,但是報銷的範圍增加了很多,這對於農民來說,確實是一件好事。如今,像一些比較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在門診產生的費用已納入了報銷的範圍,減輕了更多老人的負擔。
另一方面,報銷的比例也提高了很多,像一些重症病例,報銷比例提高到了50%~60%,這樣就可以讓病人安心治療,不再為醫療費的事發愁。比如說農村某個人生病了,需要住院治療,但是在治療的過程中自己的錢不夠用,而這個時候自己可以去報銷大部分,讓患者能夠及時治療,不會耽誤病情,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第三,農村合作醫療,撐起了農村醫療的一片天,讓農民看得起病
根據相關的統計,我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保人數已經達到了8.5億,佔了農村人口的97%,這麼多的人願意買,說明它確實能起到作用。可能有的人會認為,自己的身體比較好,交了那麼多年一直沒報銷,就覺得浪費了,其實不是這樣,農村合作醫療採取統籌的方式,為病人提供保障,自己沒用的話,也算是幫助了別人。
以前沒有合作醫療的時候,一些農民生病以後就會拖,在他們看來,有了頭疼腦熱根本就不會去醫院,就會自己硬扛,最主要的是為了節約一點醫藥費。自從農民參保了合作醫療,這種狀況就減少了很多,農民的健康意識有了很大的提升,這也實現了農民看得起病的願望。
綜上所述,農村合作醫療對於農民來說是一件好事,雖然每年交的費用在上漲,但是各項福利也在升級。人吃五穀雜糧不能保證不生病,最好是選擇繳納農村合作醫療,給自己一份保障,有的這份保障,才能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