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這個兩儀四象八卦圖
這個圖你肯定見過,是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在陰陽兩儀生成四象的時候,有個現象初學者可能無法理解。那就是從陰儀生出了太陰和少陽,從陽儀生出了太陽和少陰。按照一般的邏輯應該陰儀生出太陰和少陰,陽儀生出太陽和少陽才對啊?
對太陽太陰的普通解釋為指極盛的陽氣和陰氣,那麼少陰少陽的普通解釋為初長的陰和陽。其實要想更清楚他們名稱的含義,需要從他們之間的關係入手。什麼關係?消長變換的關係。
隨著陰陽的消長,四象就按照順時針變換。我們先找到太陰,太陰的意思是陰氣最盛,這也意味著,「月滿則損」,很快就會迎來陽氣的「入侵」,陽氣的增加是從上部開始慢慢增加的,當增加到一半的時候,這叫做少陽。但這一半是說物理上的一半,按照「權重」來講,上部的權重小,下部的權重大,因此少陽呢還是屬於陰性。他之所以叫「少陽」,其實是說「陽少」,「陽少」就是「陰多」,陰多當然屬於陰性。
順著順時針,陽氣繼續增加,當全部都變成陽的時候,就是「太陽」,太陽也就是陽氣之最盛。當如到了陽氣的極點,也意味著開始衰弱,就是陰氣開始出現和增加,當然陰氣的出現和增加也是從上部開始的。等陰氣佔領了物理體積上一半面積的時候,這就是少陰了。少陰也就是陰少的意思,因為少陰的下部是陽氣,從權重上來說,陽氣佔主導地位,因此少陰屬陽陽性。
接著,少陰再沿著順時針轉動就到了太陰。然後再重複以上動作。
總結來說,只有我們明白了四象之間的變化關係,才能理解為什麼「少陰屬陽,少陽屬陰」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