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作用凸顯 更多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就業嗎

2020-12-14 央視網

  曹 一作(新華社發)

  從短期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於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於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從長遠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呈現漸進性且大規模結構轉型趨勢。總體看,自動化替代並沒有導致就業明顯波動,重要原因之一是製造業長期處於缺工狀態,而自動化首先替代的是這些缺工崗位,並沒有對勞動力供求產生較大影響。

  「小明」會寫財經新聞,「智慧專員」能辦銀行業務,「晶晶」可以指引投寄快遞……隨著人工智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逐漸扮演「主力軍」角色,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焦點。

  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慧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從短期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於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於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從長遠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呈現漸進性且大規模結構轉型趨勢。

  智能製造行動升級

  我國的人工智慧產業化效應在2016年前後開始規模化顯現。2016年,廣東、江蘇、浙江等省開始「智能製造」升級行動,以提高製造業自動化水平。

  不僅如此,人口老齡化也強化了智能化需求。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趨勢的形成,也迫使企業採用智能化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

  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製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高度流程化、標準化及苦、髒、累、險等崗位往往最先完成自動化。例如,化工新材料領域是機器人成熟應用行業,因其汙染性高,目前已基本實現智能化,操作工人較少。

  二是行業缺工量大。製造業生產企業普遍缺工,人工成本上升過快,需要自動化來填補用工缺口以保持生產穩定。

  三是質量精度提升要求。調研發現,關鍵性高技術崗位自動化率高,人工管理成本明顯下降,生產效率及其穩定性明顯提高。

  「企業自動化改造的主要目標是提升企業整體效益,崗位減少是增效結果。」莫榮認為,短期內,人工智慧技術和裝備的應用,對製造業就業人數影響不大。從調研來看,部分企業員工流失率因智能化升級改造而提高,但勞動力市場快速吸納流失人員,總體就業穩定。

  作為在國內最早開展「機器換人」行動的東莞市,目前就業用工情況總體穩定。2018年,東莞市人社局對53家進行智能製造升級的企業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企業智能化對就業用工數量暫未產生顯著影響。縱向對比智能化企業就業用工登記情況,用工總量和全市總用工量基本保持一致,呈現穩中略降的趨勢。

  「總體看,自動化替代並沒有導致就業的明顯波動,重要原因之一是製造業長期處於缺工狀態,而自動化首先替代的是這些缺工崗位,並沒有對勞動力供求產生較大影響。同時,製造業勞動者流動率較高,就業替代速度遠低於勞動者流動速度,勞動者既在製造業內部流動,也在持續向服務業轉移,這為企業消化冗餘人員提供有效解決渠道。」莫榮說。

  崗位結構出現變化

  「從智能化的實際進程看,因為受到多種因素制約,這將是一個從逐漸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莫榮說,目前減崗減員效應只局限於局部崗位和設備升級的特定階段,對就業影響總體有限。部分人員冗餘,不會引發低端勞動力的失業驟增。一方面,服務業有效吸納轉型就業。受益於服務業快速發展,就業結構持續優化。在自動化過程中,單個企業就業人數減少的同時,企業數量規模也在增加。服務業中的新就業形態增長迅速。

  另一方面,製造業企業實施智能製造升級,是設備替代與產能擴大綜合發生作用的過程,企業綜合考慮生產經營成本,大量中小企業客觀上仍需依靠人工勞動力。調研發現,如蘇州市某輪胎廠,僅在輪胎成型流水線上實現無人化,如果進一步擴大智能化反而不如保留人工崗位有利。

  雖然國內製造業人工智慧技術和裝備的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但未來有很大發展空間。分析認為,伴隨著我國製造企業的增長方式轉變、生產自動化轉型,工業機器人的推廣市場前景將非常廣闊。尤其是人工智慧產業鏈創造新崗位潛力很大。

  「從短期看,崗位總量保持平穩,崗位結構變化逐漸加大。中長期看,隨著智能化加速發展,傳統崗位的結構性失業風險凸顯,結構性失業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失業總量取決於不同階段人工智慧技術與各產業、行業相結合創造崗位、減少崗位的多少。在人工智慧發展初期和中期,仍然存在被替代勞動力不能夠很快就業、失業率大幅上升情況,需要高度重視。」莫榮說。

  推動高質量就業轉型

  研究認為,智能化就業趨勢將推動高質量就業轉型。隨著人工智慧等技術對就業的加速衝擊,技能開發、勞動關係、社會保障、監管服務等面臨新挑戰。因此,亟需適應新時代要求,通過積極有效的政策引導和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強化產業就業的協同發展,形成相應的就業治理框架。

  「就業轉型需要政策的有力支持和平衡。人工智慧的發展對就業影響是綜合的,既有崗位替代,又有崗位創造,既提高了整體就業質量,又存在實現充分就業的壓力。就業服務和技能培訓創新要雙管齊下,既要加強未來新生勞動力的智能化教育培訓,也要對存量勞動力採取有效服務措施。」莫榮認為。

  調研顯示,目前國內智能製造戰略和就業促進政策關聯度不高。不少接受自動化升級的企業希望得到系統化政策體系扶持,從而統籌資金、技術、技能培養等方面工作。

  江蘇部分企業在實施智能製造升級過程中,除了期望政府加大購買設備的財政補貼力度外,還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協調組織建立實體機構,幫助企業解決機器人應用等技術問題,提供智能製造專項「培訓補貼」,以期為企業提供更多外部培訓機會。

  近年來,各地普遍出臺一系列宏觀人才政策和人才戰略,但對智能化產業的人才政策定位聚焦不夠具體,在產業人才引進、培養、交流等方面的政策還不夠細化。一些地方對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培養較為重視,但對技能型人才缺乏相應優惠政策,存在落戶難、子女入學難等問題。

  「要構建就業治理的頂層設計,需要評估宏觀經濟變化可能帶來的實際影響,為勞動力市場變化做好準備,使政策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莫榮表示,特別是在培訓領域,要強化培訓機構和企業的就業治理參與程度,以適應新技能需求的快速增長和多變複雜性。

  同時,隨著新就業形態日趨常態化,數位化平臺就業正在模糊化全職工作和自由工作之間的界限,需要建立以個人身份信息為基礎的勞動就業管理體系。研究成果建議,要加快健全和創新就業服務與權益保障體系,建立適應數位化轉型的教育培訓制度,促進人工智慧和勞動就業良性互動、協同發展,以助力發展動能轉換和質量效率提升。

相關焦點

  • 中國科技丨人工智慧作用不斷凸顯,更多機器人上崗,會影響人類就業嗎
    【編輯/作者 實視洞察欄目 天光/小灰灰】 前言:隨著科技發展,人工智慧這一詞慢慢出現在大家生活中,人工智慧一系列產品逐漸被大家所接受,它能夠讓我們生活變得更為方便以及快捷。人工智慧是否能夠替代人類走向更多崗位呢?
  • 新時代來臨,人工智慧作用日益凸顯,更多機器人上崗影響就業嗎?
    人工智慧對中國工業化的作用 隨著新時代來臨,人工智慧在工業的普及,對中國的產業結構優化是有著巨大好處的,人工智慧作用日益凸顯,人工智慧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產業自動化。
  • 更多機器人「上崗」了,會影響就業嗎?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小明」會寫財經新聞,「智慧專員」能辦銀行業務,「晶晶」可以指引投寄快遞……隨著人工智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逐漸扮演「主力軍」角色,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焦點。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慧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從短期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於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於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從長遠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呈現漸進性且大規模結構轉型趨勢。
  • 大批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工作嗎,為何我們必須發展人工智慧?
    而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加盟」,這樣的情況是否會繼續下去,從而影響人們的就業呢?不可否認,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 不少崗位的確受到了影響。除了前面所提到的營業員以為,一些高危的工作也被機器人取代。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樣的「被取代」未曾不是一件好事。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從這個行業離開,或許能夠為你打開新行業的大門,甚至獲取更多的財富與自由。
  • 人工智慧發展的就業影響研究
    摘   要:區別於一般的技術進步,人工智慧具有使能技術和通用技術特徵,對就業會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具體表現為替代淘汰部分傳統崗位,填補人類勞動者難以勝任或不願意從事的崗位,催生新產業從而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最重要的影響是改變勞動力就業結構。
  • 機器人士兵如何上崗
    打開APP 機器人士兵如何上崗 物聯之家網 發表於 2020-02-12 12:58:01 許多電影已經展示了機器人將取代人類士兵並進行戰爭的未來。這可能很快變成現實。機器人士兵可以改變戰爭的方式,儘管規模很小,但它們已經被技術先進的國家所採用。不過,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和計算機視覺等技術的進步,它們的應用只會越來越多。以下是機器人士兵在戰場上部署和使用的方式。
  • 經濟學視野下的人工智慧與就業
    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發布的就業報告預測,未來十年人工智慧將替代掉7500萬個工作崗位,同時創造出1.33億個新崗位,就業創造將是人工智慧就業效應的主要方面。 主持人:老師們的意思是說,從總量上看,人工智慧可以通過就業創造效應和就業破壞效應影響就業數量。請問,從結構上看,人工智慧對不同行業的勞動者及不同技能水平的勞動者,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 人工智慧等技術對就業的加速衝擊 技能開發等面臨新挑戰
    ,人工智慧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於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於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從長遠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呈現漸進性且大規模結構轉型趨勢。總體看,自動化替代並沒有導致就業明顯波動,重要原因之一是製造業長期處於缺工狀態,而自動化首先替代的是這些缺工崗位,並沒有對勞動力供求產生較大影響。「小明」會寫財經新聞,「智慧專員」能辦銀行業務,「晶晶」可以指引投寄快遞……隨著人工智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逐漸扮演「主力軍」角色,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焦點。
  • 雷神山醫院醫療機器人上崗 雷神山醫院醫療機器人主要用途介紹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雷神山最新資訊 > 正文 雷神山醫院醫療機器人上崗 雷神山醫院醫療機器人主要用途介紹
  • 當人工智慧走進直播間,你會買機器人賣的貨嗎?
    尤其是在明星轉型主播的適應期裡,助播的作用格外重要。 通常情況下,助播是調節直播間氣氛的必要角色。李佳琦直播時,便經常抱愛犬出鏡,以此點燃粉絲的互動熱情。《奮鬥吧主播》最新一期節目裡,獵豹商場機器人還給王琳透露觀影省錢技巧,被萌萌的機器人圈粉的粉絲們,紛紛在彈幕裡呼喚其多多營業。依硬糖君看,你們饞的怕不是只有它的可愛,還有划算的商場優惠券吧!
  • 關於人工智慧的測試,機器人是否擁有情緒?霍金預言會成真嗎?
    人工智慧的發展在社會上一直是非常具有爭議點的項目,在很多的科幻電影當中賦予了人工智慧更多的能力,它們似乎可以感受人類的情緒,甚至超越了人類在地球上的存在,想要佔領我們的家園。
  • 「嘿Siri,機器人會統治人類嗎?」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 機器人的相對優勢更加被凸顯出來。; 而當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度持續上升——已經幾乎無法看出差別時,人們對它們的態度會再次恢復為正面,甚至達到最高,產生通常只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移情作用。
  • 擁有人性的人工智慧還是機器人嗎 描寫人工智慧動漫作品推薦
    但是毫無疑問他就是未來製造的一隻智慧機器人,從動畫裡我們也能知道,在未來這種智慧機器人是非常普及的,就算野比家在未來是很貧困的也能買得起。你希望有一隻像哆啦A夢這樣的小夥伴一直陪伴你嗎?2.《可塑性記憶》如果你對《銀翼殺手》這類的反烏託邦電影有異議的話,可以看看這部動畫。
  • 機器人和人工智慧企業百日招聘活動通知
    百日招聘活動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20〕6號)部署,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工作,優化企業人才結構
  • 電商已導致中間商失業,人工智慧機器人將導致更多失業,怎麼辦?
    機器人的發展是要消除高額的人工成本,在人工智慧技術的加持下,會造成大規模失業。而且,社會發展的趨勢是無法逆轉的,我們該怎麼辦?1、科技革命可能帶來的後果以人工智慧、物聯網、5G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正在到來,這次革命和工業革命不同,它不僅會造成體力勞動者失業,還會造成低價值腦力勞動者的失業。
  • 冷軋產線機器人「上崗」
    12月16日, 在攀鋼釩冷軋廠彩塗生產線上, 投運不久的卷取機套筒安裝機器人令人震撼, 傳統方法影響使用 由於彩塗產品規格較薄,採用傳統的卷取方法,會在內圈的帶鋼上形成較長的帶頭烙印,影響用戶使用。 人工安裝存在隱患 為有效解決帶頭烙印問題,冷軋廠一直採用人工安裝紙套筒,不僅勞動強度大,且因頻繁跨越步進梁,存在安全隱患風險。
  • 半月談:讀懂就業新趨勢,找工作有譜
    就業結構性矛盾更加凸顯 「十四五」時期,我國就業將凸顯出新的趨勢性變化:即從傳統就業崗位不足的總量矛盾向高質量就業的結構性矛盾轉變。因此,未來勞動力供給因素將成為影響就業形勢變化的主要力量,應給予高度重視。 新技術衝擊傳統就業市場 機器人/人工智慧帶來的自動化新技術革命,對傳統常規工作任務、工作崗位的替代衝擊不容小覷。 世界經濟論壇(2018)調查的企業數據統計結果顯示,預計到2022年,機器人和AI可以完成的任務多達42%。
  • 萬物|《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教程》:基礎教育如何教授人工智慧
    針對智能教育的發展前景、智能教育培養人才的展望等主題,與會專家學者分別作了主旨報告,深入探討了智能教育領域的人才培養、教學實踐、政策舉措等。主旨報告結束後,與會專家學者展開了專題討論,探討了智能教育的發展以及未來趨勢,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教育行業如何積極面對新的變化帶來的挑戰。「智能教育可能觸發第三次教育變革。」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賀樑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