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作者究竟是誰的這一不是問題的問題,兩百多年來成為紅學死結,究其原因只有一個:紅學研究的方向出現了問題,「江南曹孫說」誤事不小。
摘要:曹雪芹端坐《紅樓夢》作者的寶座兩百多年,原來是個化名,不過這也正常,既然是化名,就不能說曹雪芹不是作者,只能探究作者的真名叫什麼。那麼,作者真名叫什麼呢?
眼下,紅學界對作者大致有三種說法:江南曹孫說;皇家子孫說;集體創作說,總之莫衷一是。歷經兩百多年的考證派「江南曹孫說」被新近出現的「皇家子孫說」掀翻在地,似有無能翻身之力。而「皇家子孫說」恰恰在索隱派代表蔡元培於1915年發表的《石頭記索隱》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皇家子孫說」也有兩種說法,一種說作者是康熙廢太子胤礽;一種說是康熙孫愛新覺羅.弘暟。
一、紅樓夢創作背景是大清皇宮。
作者在紅樓夢中所講的事壓根就不是江南曹家的事,而是大清皇宮的事,所以講這自敘性「故事」的人絕非是江南曹孫,而是一位對大清皇家的宮廷鬥爭情況了如指掌的人,莫過於皇家子孫。此觀點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紅學專家以及研究者們所認可。
二、「江南曹孫說」為何誤事不小?
紅學研究從兩個方面鋪開的:一面是紅學研究,一面是曹學研究。曹學研究是作者的一個化名「曹雪芹」所誤導,作者為何不用真名而用筆名呢?那是因為「文字獄」所迫。那麼,是如何誤導了呢?早年大清皇族打江山那會兒開始,江南曹家祖先就以包衣(奴才)身份跟隨清皇族出生入死過來的,之後才有了曹家襲爵的富貴,才有了曹寅給康熙做陪讀的機遇,才有了康熙繼位後曹寅當宮廷侍衛官,而後做官襲爵的曹家榮華;才有了康熙南巡六次,下榻曹家四次的榮耀。
而且曹家隨著宮廷權鬥而隨榮隨敗,曾經歷過兩次抄家慘敗的經歷。這兩次抄家慘敗實際上是被「九子奪嫡」事件和「弘皙逆案」事件所牽連。所以「紅學」研究鑽進了「曹學」研究的死胡同,研究來研究去此路不同,根本原因是曹孫雪芹的年齡與書中所寫自敘文本無法銜接。明知走進了死胡同,但又找不到第二條路徑,於是,就這樣擱淺了。
這也是作者取「曹雪芹」為筆名的原因,因為作者深知曹家的過去,所以隨手拈來做了盾牌:一面化名為「曹雪芹」,一面暗設賈府的原型為江南曹家,原來賈府的原型是大清皇宮。作者有意拋出「指鹿為馬」的煙霧彈,致使紅學研究進入了曹雪研究的死胡同。故誤事不小!
三、破解《紅樓夢》「楔子」密碼,方顯作者「廬山真面目」
紅樓夢開篇第一回即楔子裡面是這樣說的:「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說起根由雖近荒唐,[甲戌側批:自站地步。自首荒唐,妙!]細按則深有趣味。」什麼意思呢?因為此書的根由是女媧娘娘煉五彩石補天,單單剩了一塊棄之未用。這塊石頭煅煉後,通了靈性,看著所有石頭都去補天了,唯獨自己因為無材而未能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
這段石上故事,經由空空道人抄錄而後問世。所以作者說「空空道人思忖半晌,將《石頭記》(甲戌側批:本名)再檢閱一遍......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看起來十分荒唐,細細揣摩卻有深意。
此處寥寥百十字,它卻包含的信息量毫無誇張地可用「厚重」來形容。紅樓夢所有的謎底全藏在此處,只是藏的太深,加上脂硯齋不說,無奈,紅學史上便成了死結。
其一,此書根由為何要推到女媧娘娘鍊石補天的神話中去呢?
學術研究,一旦方向錯誤,只能是越走越遠。紅樓夢創作背景是大清皇宮,作者無疑是皇家子孫。所寫都是「九子奪嫡」事件和「弘皙逆案」事件,皇家豈能容你?那還有傳抄留書的機會呢?所以,作者需要偽裝它。有人曾經說過,紅樓夢裡面除了名字是假的,其餘都是真的。假名字那都是偽裝所需要,故事從女媧娘娘鍊石補天的神話中引出,是作者有意拋出來的紅樓夢第一個「煙霧彈」。其目的就是躲避「文字獄」。
其二,抄錄《石頭記》的空空道人究竟是誰?
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凡是踩到政治紅線的都要有意設置一些「障眼法」。作者,是紅樓夢中第一踩紅線的人,報出真名那就等同於自尋死路、自掘墳墓。怎麼辦?取化名而代之。此處由於風險太大、極大,索性連化名、筆名都不用,直接用「空空道人」代之。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作者統統擱到「空中閣樓」,置於無考之界,真是神來之筆矣。
那麼,這個空空道人究竟是誰呢?他正是紅樓夢的第一個作者,嚴格說就是《石頭記》的作者。「抄錄《石頭記》故事」的意思是將皇宮內發生過的「九子奪嫡」事件和「弘皙逆案」事件全過程抄錄了下來(自敘性寫法)。此人必須要具備四個條件:第一,親歷目睹「九子奪嫡」和「弘皙逆案」事件的全過程,否則無法完成如此細膩的描寫;第二,必須是兩起案件中的失敗者或受害者,否則「哭成此書」無從談起;第三,要有深厚的文字文學功底,否則你再哭也哭不成如此振天地、泣鬼神的大作;第四,要有足夠的寫作時間才行。
要知空空道人究竟何須人矣,廢太子胤礽是也!唯有他才具備這四個條件。
其三,未能入選補天的石頭按常理說補地也行啊,因何「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地痛苦到如此程度呢?
廢太子胤礽被兩立兩廢后,康熙在鄭各莊(昌平)給他蓋了跟自己的行宮在一起的王府,大院套小院,大小房屋290間,遊廊90間。雖說是圈禁,但也十分人性化,畢竟是自己的親骨肉。胤礽兩立兩廢后,只有懺悔自己的過錯,或者說是自己沒有能夠把握住命運的過錯,「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是說日日夜夜在悲痛的號哭加慚愧。這些就是廢太子胤礽寫作《石頭記》的動機。胤礽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憤恨與人,只有「自怨自嘆」,只有「悲號慚愧」,所以他哭成的《石頭記》中以懺悔為主線。
所以書中說:女媧娘娘煉五彩石補天,單單剩了一塊棄之未用。看著所有石頭都去補天了,唯獨自己因為無材而未能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
其四,脂硯齋側批「自站地步、自首荒唐」是什麼意思呢?是在說第一作者嗎?
紅樓夢開篇說:「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說起根由雖近荒唐,細按則深有趣味」時,脂硯齋就批註說:自站地步。自首荒唐,妙!什麼意思呢?是在說,空空道人就是你作者自己,而你自己卻又先說荒唐,從障眼法的角度看,真是妙筆矣。一個脂硯齋側批道出了空空道人就是作者本人的秘密。
其六、空空道人抄錄時,要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為何如此小心?
這段石上故事,經由空空道人抄錄而後問世。所以作者說「空空道人思忖半晌,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
作者空空道人即胤礽在抄錄自己的故事、皇宮裡的宮鬥事,這是踩政治紅線的事,所以他慎之又慎十分小心謹慎的,所以在書中說:「空空道人思忖半晌,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能不加小心嗎?
其七、「空空道人將《石頭記》從頭至尾抄錄回來」所披露的密秘是什麼?
書中說空空道人「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這裡說的「從頭至尾抄錄回來」,他所披露的密秘就是,說作者在用「史筆」,寫真實的歷史一樣,記錄下來宮中的權鬥之事,自己失敗的故事。所以紅學研究者們說,紅樓夢是自敘性小說。
其八、脂硯齋對《紅樓夢》書中所有的秘密了如指掌,只是不說破而已。
書中說了:「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這裡在說胤礽自喻為空空道人,後又改名自喻為情僧,所以他將自己所寫的《石頭記》改名為《情僧錄》。說明《石頭記》和《情僧錄》都是由胤礽完成寫作的。
四、《紅樓夢》的第二作者破土露金
書中又說:「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鑑》。」意思是說,到了吳玉峰頭上改名叫《紅樓夢》,再到東魯孔梅溪時候改名叫《風月寶鑑》。那麼,吳玉峰是誰?
東魯孔梅溪又是誰呢?此二人是《紅樓夢》第二個作者施出的「煙霧彈」,「吳玉峰」即「無玉峰」,暗示讀者無此人;「孔梅溪」即「恐沒戲」,暗示讀者,此地沒戲,無需深究。
其實,這個時候原來又胤礽寫作完成的原名叫《石頭記》,後改名為《情僧錄》這本手抄本已經在第二個作者手中,所謂《紅樓夢》和《風月寶鑑》正是第二個作者意欲給《石頭記》取的名字。紅樓暗指皇宮大院中的紅樓;風月寶鑑則暗示此書正如脂硯齋所批:「觀者記之,不要看這正面,方是會看」。看正面風花雪月、談情罵俏;看背面刀光劍影、煞氣沖天。取名《風月寶鑑》十分貼切。
五、「曹雪芹」是第二作者的筆名
在提到《風月寶鑑》時,[甲戌眉批:雪芹舊有《風月寶鑑》之書。]脂硯齋就說了,《風月寶鑑》這本書,曹雪芹手中很早就有。脂硯齋是此書此作者的第一知情人,她就說了曹雪芹手中老早就有一本《風月寶鑑》,她說是「有」,而沒說由曹雪芹寫作或創作。《風月寶鑑》就是第二作者將第一作者寫的《情僧錄》改名過來的,所以說「雪芹舊有」,而不是雪芹舊作,對吧!
書中又說了:「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這裡所講的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正是第二作者,化了長達十年時間對《風月寶鑑》進行了批閱,而且在《風月寶鑑》的基礎上進行了「五次增刪」。「纂成目錄,分出章回,」並改名為《金陵十二釵》。
這裡雖然沒有說第二作者創作十年,但披閱十載和增刪五次那是何等的上心與情有獨鍾。這種獨鍾那可是半生的心血啊!如此情有獨鐘的人也必須具備四個條件:
第一,首先跟第一作者一樣必須是皇家子孫,並對「九子奪嫡」和「弘皙逆案」事件的愛憎與第一作者同感;
第二、跟第一作者一樣親歷目睹「九子奪嫡」和「弘皙逆案」事件的全過程,否則無法完成如此細膩的描寫;
第三,也必須是兩起案件中的失敗者或受害者,否則「哭成此書」無從談起;
第四,也要有深厚的文字文學功底,否則你再哭也哭不成如此振天地、泣鬼神的大作;
第五,要有足夠的寫作時間才行。
那麼具備此五項條件的唯有康熙孫愛新覺羅.弘暟。愛新覺羅.弘暟是康熙十四子胤禵之子,這胤禵正是當年康熙最要看好的意欲託孤的太子,只可惜康熙突然病重死亡,遠在西北的十四子未來得及召回,雍正與隆科多密謀戲劇性奪走了皇位。作為嫡子的弘暟,如果其父胤禵不出事的話,他就很有可能是繼承皇位的人。
他也目睹了「九子奪嫡」的殘酷性,其父與胤礽一起一直圈禁到死。「九子奪嫡」事件沒有過去幾年,在1739年,他又再次目睹了「弘皙逆案」事件。康熙的多個子孫再次捲入其中。這便是脂硯齋為之「嘆嘆」的「西堂故事」。大清皇家的子孫們,為了奪權而手足相殘,醜態百出。令弘暟悲從心生,一把辛酸淚,哭成此書。
所以在第一首標題詩後,脂硯齋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
六、上述多種理由支撐下的結論:
《紅樓夢》第一作者是廢太子胤礽,完成了《石頭記》
《紅樓夢》第二作者是康熙孫愛新覺羅.弘暟,完成了《紅樓夢》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