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範圍內蔓延的疫情,毋庸置疑讓世界各行各業都籠罩有一層陰影。然而,國內和海外的抗疫時間線並不相同,在國內已有效控制疫情、有序恢復生產的同時,海外多國尚還在遭受黑天鵝的猛烈衝擊,疫情趨勢分化致使海外購物中心行業也同樣未能置身事外,前幾個月國內所經歷的閉店潮、破產潮、自救潮等跌宕起伏歷程,又在海外各國購物中心行業依次上演。
Part1
破產大潮 巨頭集體衰落
連日來,海外多國單日新增病例數屢創新高,管控措施因疫情反彈重新收緊,各國因政策性閉店導致的資金斷裂和破產潮來襲,大批歷史悠久的百貨和購物中心難以為繼,不得不斷臂求生。
●歐洲
擁有100多年歷史的德國最大的連鎖百貨商場集團加萊裡亞集團,7月中旬宣布進入破產程序,將在全德境內47個城市裡關閉56家分店,關閉門店總共將有5317名員工失業。
英國242年歷史的老百貨德本漢姆(Debenhams),於4月宣布已申請行政託管,正面臨破產。其在英國有142家連鎖店,公司破產將影響約22000名員工。
英國最大零售物業公司、部分城市最大的購物中心所有者,Intu房地產公司6月中宣布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2019年該集團已經面臨47億英鎊的債務負擔,2020年的疫情衝擊,成為壓垮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
據Springboard最新數據顯示,英國零售商店的客流量在重新開業的第四周上升10.6%,是前一周4.1%增幅的兩倍多,這主要得益於7月4日起餐館、咖啡館和酒吧的重新開放,但除倫敦以外的大部分地區零售業仍在恢復狀態,平均客流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42.6%。
●北美
113年歷史的奢侈品百貨內曼·馬庫斯(Neiman Marcus)5月7日申請破產保護,為籌集資金,其正對外出售加州核桃溪百老匯廣場門店、威斯康星大道門店、佛羅裡達州棕櫚灘沃斯大街門以及華盛頓州貝爾維尤市東北8街門店的租約,哈德遜廣場門店也或將成為Facebook辦公室。
具有118年歷史的大型百貨集團J.C.Penney於5月份申請破產保護,在計劃永久關閉850家門店中的四分之一後,正在進行重組工作。
梅西百貨在宣布關閉位於美國的所有775家商店,裁員3900名員工,13萬員工在家休「無薪假」,下調董事及以上級別管理人員薪酬的同時,用其庫存和部分房地產業務做抵押,通過發債籌集籌集了大約45億美元的新資金,以避免破產。
經營超101歲的加拿大廉價百貨公司Army and Navy於5月宣布全線永久結業。
而在亞洲,日本緊急狀態解除後百貨商店人流量開始逐漸回升。6月份,日本百貨商店銷售額同比下降20%至30%,但降幅小於5月份。受日本百貨公司影響最小的是高島屋(Takashimaya),銷售額下降16.4%,崇光百貨(Sogo)和西武百貨(Seibu)下降16.5%。
以上只是全球購物中心困境的冰山一角,伴隨資金鍊破裂產生的購物中心和租戶之間的解約潮和訴訟潮,也將成為困擾他們的一大難題。
Part2
花式自救 前瞻疫後市場
面對慘烈的市場現狀,海外購物中心疫情期間的動作走向基本呈現出兩種:一方面,部分購物中心採取降租、促銷、無接觸購物、人流監控等多種抗疫自救方式,奮力求生;另一方面,部分企業擴張、改建的步履未停,提前布局搶佔疫後市場。
●降租
疫情初期,日本三菱地產、永旺及JR東日本旗下的LUMINE公司相繼採取延緩減少入駐店鋪租金的措施,以減輕銷售額嚴重下滑的店鋪所面臨的租金壓力。
此外因疫情影響商場空置率上升,澳洲零售地產巨頭Scentre集團和VicinityCenter旗下購物中心的租金普遍下降15%至18%。
●促銷
疫情期間,為提升零售營業額,韓國自6月底至7月推行了長達十幾天的「K-Sale」活動。
樂天集團零售部門數據,僅6月26日至6月27日,樂天百貨商店的銷售額就同比增長21%,其郊區門店的銷售額也增長了55%,為了支持零售行業,韓國海關還暫時允許免稅運營商銷售庫存超過6個月的產品。
●戶外集市
倫敦奢侈品百貨公司Selfridges最近推出為期約兩個月的周末戶外集市,在嚴格遵守社交隔離措施的同時至多允許16人同時入場,所有攤位均配有玻璃隔屏,消費者可在指定地點進行非接觸式支付。
6月2日,法國解禁進入第二階段後,巴黎就選出包括孚日廣場(la Place des Vosges)、寺院市場四周(Carreau du temple)在內的20條街道,暫停車輛通行助推酒吧和餐館擴大露天座位,刺激消費回升。而在疫情早期,日本伊藤洋華堂、高島屋就已在商場門口、沿街推出移動地攤車。
●數字科技助力
澳大利亞頂尖房地產集團Mirvac在旗下的16家購物中心推出「計劃你的旅行」小程序,消費者可通過小程序頁面查看購物中心上周的每天分時段人流數據,自行選擇安全的購物時間出行;
英國百貨零售商John Lewis也與Zoom合作推出虛擬導購服務,助力商場銷售,哈羅德百貨則為VIP客戶提供電話訂購等遠程購物服務;
英國百貨巨頭瑪莎(M&S)在宣布精簡管理結構的同時,表示正在組建新零售管理團隊,計劃通過數位化運營靈活的管理結構,助力業儘快復甦;
同樣,百貨巨頭JohnLewis公布永久關閉8家門店後,也表示疫情期間其網上銷售額佔比高達40%,其將加快電子商務發展,電子商務今明兩年很可能佔比總銷售額的60%到70%;
此外,哈羅德(Harrods)百貨也在7月3日新開設一家佔地8萬平方英尺的概念店,旨在銷售禁售期間積累的剩餘庫存,減輕其騎士橋門店的壓力。
澳洲地產巨頭Stockland則在近期宣布,將投資500萬美元對Baringa Town Centre開展擴建計劃,擴建新增面積1215平方米,包括新增一個先進的醫療中心、休閒中心和零售品牌,定於2021年初開放。
Part3
趨勢總結 再證發展航向
從古至今,社會發展的歷史一次次證明,書寫新歷史的力量,是災難和變革。面對商業地產史上前所未有的災難,我們看到了海外商業地產從業者衝破困境的努力和堅毅。
由於國內外抗疫時間線的差別,使得中國購物中心行業的抗疫及復甦經驗,在以上案例中也可窺見。而這些措施也再次印證了以下趨勢。
●疫情應對常態化
結合國內目前疫情小範圍的發生以及世界各地疫情的反彈收緊,可以看出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疫情防控工作常態化的必要性,購物中心也需要從各方面作出常態化防範及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處理能力。
首先,公共場所的日常消殺必不可少,購物中心空間範圍較大更加大了衛生保障工作的難度,全面規範的消殺制度亟需制定。
此外,視頻紅外測溫設備、體溫監測安全門、巡邏機器人、員工實時定位系統、協同辦公等軟硬體技術和服務,在疫情時期展現出了高效的運作能力和廣泛的運作前景,能夠為購物中心和消費者帶來安全、智能和便捷的生活體驗。
●數位化智慧運營全球化
疫情期間,上千品牌直播帶貨、生鮮超市打通零售最後一公裡,到家經濟和消費者的網購習慣被這次社會事件培養成型,購物中心作為典型的線下消費聚集場所,無論海內外,均迫切需要發展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模式,建設在線數位化、智慧化經營場景。
在線化科技和全渠道經營具備拓展渠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特點,在特殊疫情背景下,可助力多數購物中心加快客流復甦。
當下,中國購物中心數位化轉型還處於初始階段,大部分企業已經或正在展開的數位化轉型行動,已經彰顯初步價值。但未來仍需要克服,資金投入大、人才缺乏、數位化推進部門缺失等發展難題。
●購物中心改革持續化
同近期轟然倒塌的眾多國外百年品牌境況相似,文中提及破產的老牌百貨多在疫情之前就已經營不善,如百年老店內曼馬庫斯由於近年來經營不善,公司管理問題積弊多年,疫情前已身背40多億美元的債務;
J.C.Penney更是在2019年就已開始接二連三閉店,縮減經營板塊,美國媒體指出其經營方式已跟不上美國人不斷變化的購物習慣;
梅西百貨也在2017年至2020年初不斷宣布關店計劃,而疫情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加速優勝劣汰,促使行業提前進入新一輪馬太效應。
結合2019年國內百貨慘烈的閉店潮,更加警示購物中心需要深刻分析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在購物中心管理方面加大科技和智慧化助力,在建築、業態、運營等方面持續進行綠色、生態健康改造,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平臺,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近期熱文
●一個好的購物中心要會「講故事」
●未來商業場景的3大創新模式!
●購物中心「綜合創新類市集」最新盤點
●這些購物中心把公園搬了進來……
●這些黑科技場景,讓購物中心瞬間變身K11
| 合作 | 投稿 | 宣傳 |
請加微信 13581840631
中購聯成立於2002 年 , 是中國成立最早的購物中心行業服務組織,擁有權威的會展、研究、培訓、智庫、傳媒等多個行業領導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