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讀只考上三本,畢業年薪百萬:頂級的欲望,通過煎熬才能獲得

2021-01-20 精讀君

終身成長詞典已上線1356/10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495天

01

前幾天,何炅和娜在一場活動中,合唱《朋友請聽好》。

同為該節目主持人的易烊千璽,雖未到場表演,卻以另一種身份隔空合體。

他用自己的手寫字體,為這首歌設計了歌詞字幕。

年少成名,又憑藉出色演技爆紅的易烊千璽,又靠手寫字驚豔無數人。

記得看綜藝《朋友請聽好》時,有一期節目給我留下很深印象。

一位觀眾通過熱線向節目組尋求幫助,說自己點了一份外賣,因為外賣小哥遲到,所以她就點了投訴。

結果卻被自己的朋友批評了一頓,說她不懂得體諒別人的辛苦。

她覺得委屈,她不知道自己這麼做是不是錯的?

節目嘉賓們對此展開討論分析,易烊千璽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經歷。

他說,他以前也送過幾單外賣,何炅覺得特別奇怪:「你怎麼會送外賣?是為了拍節目?是為拍戲?怎麼送的?為什麼呀?」

誰知,易烊千璽送外賣,既不是為了節目,也不是為了拍戲,就只是想試一試,體驗外賣員的生活,所以專門送過三四天。

為了避免被人認出,他戴了口罩,穿了很厚的羽絨服,還戴上大大的頭盔,遮掩自己。

在節目中,他詳細講了外賣員的績效考核形式:

送一單通常只有3~5塊錢,如果遲到了平臺會扣錢,到了第二天還會繼續扣錢。

平臺規定新手一開始可以同時接六單,但他不清楚同時送怎麼送,所以那幾天差不多都是遲到的,賺的錢被平臺扣了一半。

看完這段,我突然想起中央戲劇學院老師劉天池,曾經說過的一段話:

很多流量演員演技不好,是因為自己的生活直接被剝奪了。演員必須是一個偷窺者,把偷窺回來的「信息」和情感重新組裝到自己的身上去。

如今提起年輕的實力派演員,易烊千璽是繞不過去的一個人。

在喜歡強調天賦的演藝圈,很多人會把他如今的實力,簡單歸為有天賦。

但實際上,前兩年易烊千璽在影視劇中的表現,還頗為青澀和業餘。可這兩年,每個關注他的人,都能看到他肉眼可見的進步。

易烊千璽曾說:

「你想走這條路因為你喜歡,所以你就一直堅持就好了,但是中間肯定是非常累的,因為你特別喜歡這個,所以你不能放棄,你要繼續走下去。」

在鏡頭後,易烊千璽付出了怎樣的努力,我們不得而知。可有些細節,卻也能讓我們見微知著。

沒有人的成功是隨隨便便的,大部分的成績,都是長久努力的成果。

所謂的人生開掛,也都不過是厚積薄發。

02

最近,拿到華為200萬年薪offer的「天才少年」張霽很火。

可張霽卻說:「我並不是什麼天才少年,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

看他過往的學習經歷,你會發現,他的確不符合大部分人想像中的「天才」形象。

高考時期,張霽復讀了一年才考上了武昌理工學院,這是一所民辦三類本科院校。

碩士就讀的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也不是傳統觀念中的名校。

從三本學生,到考入985博士,最後拿下百萬年薪,不是簡簡單單的「天才」二字可以解釋。

張霽的座右銘是:很多人比你還要努力,你有什麼理由不上進?

據曾經的老師回憶,張霽無論上什麼課程,他永遠坐在第一排聽講。空閒時間也會帶著書本去學校圖書館自習,抱著書本啃。

一日如此不難,難的是日日如此。

有人讓他分享經驗,張霽說,自己也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以自己的體會,就是首先要對自己的選擇做一個規劃,然後一定要堅持,要有信心,不要輕易放棄。

另外,取得成績後,要戒驕戒躁,沉下心來,盯緊下一個目標,每個階段都要提升,要持續學習,讓自己持續進步。

靠著對未來的清晰規劃和極致的自律,張霽成功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還有張霽的師兄,去年的「天才少年」左鵬飛,說過最多的話就是:

我來自農村,真的很感謝過去那麼拼命的自己。

在讀博的幾年裡,左鵬飛每天在實驗室平均工作13個小時,科研日誌寫滿了8個筆記本。

人人都以為天才就是坐享智商紅利,成功信手拈來,卻沒想過,沒有加倍的勤奮,哪來的才能和天才?

就像華中科大官方發文中所說:「無數個平凡的日子才造就了今日的不平凡,一切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所謂「天才」的光環下,是無數個默默努力的平凡日子,是千萬個獨自苦撐的漫長黑夜。

03

在網上常看到一個論調,「光靠努力,是考不上清華北大的」。

他們把考上清北,更多的歸結為出生家庭、父母資質、地域優勢、先天智商,個人努力排在末尾。

不可否認,天賦有時會決定一個人的上限。可事實是,大部分人的努力,根本沒到拼天賦的程度。

有個朋友最近大受打擊,因為她輸給了一個「不如自己」的人。

朋友畢業於985高校,之後進入了一家國企任職。

今年單位有一個行業內技能考試,作為單位學歷的金字塔塔尖人員,朋友自信十足。

考試前,她心想這點難度不過是小菜一碟,於是等到考前一周才開始突擊。

可結果出來後,她發現被自己視為囊中之物的第一,居然被二本畢業的寶媽拿走。

難以置信之餘,她開始關注這位寶媽的日常。

然後她發現,每天午休,在其他人玩手機、聊八卦的時候,寶媽都在抓緊時間看書。

通過偶爾的聊天,朋友才知道這位寶媽,每天下班後,除了陪娃,就是在學習。

朋友說,這次的打擊讓她發現,自己引以為傲的學歷領先,早就在他人日復一日的努力中,被趕上、甩開。

低估他人努力的力量,只會讓你原地踏步,最終自食惡果。

事實上,即使是真正的天才,也不是僅靠天賦就能取得成就。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詞條《265:天賦》中,分享了莫扎特的故事。

莫扎特在14歲的時候,在教堂聽到了一首大概有兩分鐘,而且有多個聲部的經文歌后,就能憑記憶將它全部默寫出來。

他是毋庸置疑的天才,但很多人不知道這背後,不僅是天賦,更是大量的刻意練習。

在他6歲的時候,他就已經完成了3500小時的練習,而且是在他父親的指導下。

他的父親是一位音樂家,曾出版《小提琴演奏法》。他放棄了宮廷樂師的工作,將全部精力用在培養莫扎特上。

縱觀歷史,那些留名的天才,無一不是把努力發揮到了極致。

而那些沒有付出努力的天才,不過是一個又一個「傷仲永」。

楊瀾寫過這麼一段話:

「我們雖然再努力也成為不了劉翔,但我們仍然能享受奔跑。可能會有人妨礙你的成功,卻沒人能阻止你的成長。」

在還沒付出足夠努力前,就強調天賦的人,不過是為自己的偷懶找藉口。

永遠不要高估天賦的作用,也不要低估努力的力量。

在該奮鬥的年紀努力拼搏,才是對自己最好的獎賞。

相關焦點

  • 復讀後考進三本,畢業拿到華為頂級年薪201萬,張霽有多厲害?
    又因為如此之高的年薪,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也讓張霽的經歷慢慢走進人們的眼帘。在普通人群中,張霽並不是一個「天才」,他並不是一個從小就顯示出非凡智慧的人,復讀後,仍然只考進了三所學校,但當他博士畢業時,卻拿到了華為的最高年薪,在此期間,張霽到底經歷了什麼?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人,他憑什麼能有這麼高的年薪呢?
  • 這個男孩曾是學渣,復讀才混了三本,如今卻200萬年薪入職華為,太牛了!
    很多人都覺得有高學歷才能拿高年薪,畢竟付出和所得是成正比的。可是有個男孩卻個例外,曾經他是超級學渣級別的人物,靠著復讀才混了一個三本大學,如今卻成為了人們仰視的對象,他不但入職華為「天才少年」計劃,更爭取來了200萬的頂格年薪,他是如何做到的?
  • 他是華為天才少年,三本畢業,今年薪201萬,華為真看走眼了?
    兩位剛出校門的年輕人,一個叫張霽,年薪201萬;一個叫姚婷,年薪156萬,他們都是90後,且博士剛畢業。年紀輕輕,年薪百萬,成為新聞焦點。有人懷疑,給那麼多錢,是不是華為看走眼了?「簡單來說:用頂級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的項目。說辦就辦,2019年7月,任總籤發的華為總裁辦電子郵件,展示了獲得華為頂級薪酬的8位「天才少年」。
  • 年薪百萬的關鍵?選擇其實很重要,努力其實很廉價
    是什麼給了你年薪百萬很容易的錯覺,有錢的標準是什麼?我們從網上看到,年薪百萬的人隨處可見的,但根據歷年胡潤財富榜資料推算,中國13億人口,目前年薪百萬的人,在200萬左右,真的很少!就目前而言,年薪百萬成了很多職場人的夢想。
  • 復讀才進三本,畢業拿201萬華為年薪的「天才少年」,你怎麼看?
    #田社長問答#青少年生涯教育第三期田社長:青少年生涯教練 生涯視角下的高考志願填報理念的實踐者和推廣者國家認證生涯規劃師 國家教育部教師資格認證(心理教育)、人人生涯創始人、生涯魔法學院發起人、深圳電臺FM106.2 南粵之聲FM105.7特邀嘉賓田社長:「復讀才進三本
  • 經過復讀才考上三本的張霽,他是如何從普通人逆襲成「天才少年」
    每個人都有掌握自己人生的權利,現在高考志願填報已經陸續結束,有些人不負自己的努力,順利考入理想的大學,但這些畢竟還是少數,更多的孩子進入了二本甚至三本。雖然在幾年前已經明確規定本科學校不存在等級之分,但哪些學校更出名,師資力量更雄厚,很多人心裡也有明確的認識。
  • 「三本」和「復讀」應該怎麼選?農村考生要慎重,關係到將來發展
    那麼農村的高中生考上三本,選擇就讀還是復讀呢?首先這4點要清楚農村的學生可能對於這個問題特別猶豫,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則是學費問題,因為三本的院校基本上一年的學費要一、兩萬,大學4年下來肯定數字不小,對於農村家庭來說,這樣的負擔確實有點大了。
  • 通往百萬年薪之路
    職場&認知洞察丨 作者 / findyi 最近有不少讀者問洋哥:「洋哥我怎麼樣才能年薪百萬」、「洋哥,年薪百萬生活是不是就無憂無慮了」。
  • 漫畫:掌握什麼技能才能年薪百萬
    想要年薪百萬,其實非常非常的難的。首先我要來說一說現在的我們,其實很多人都說幾千一個月,那麼一年就是幾萬,十年就是幾十萬,幾十年才能賺到百萬,再次,我們沒有很大的能力那麼技能幾千一個月。隨後就是我們那些月入上萬的人,年薪有十多萬,這類人一般都是技術性的人才,自己有一門技術,那麼就可以月入上萬,但是技術有也瓶頸,技術人員,哪怕是資深的研究員,可能也無法年薪百萬,而且技術最大的不好就是,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被人替代,可以說是吃青春飯的。那什麼樣的人才能年薪百萬呢?
  • 華為200萬年薪搶「天才少年」:復讀1年考個三本,他根本不是天才
    今年的「天才少年」項目,在國內只選拔了2人,一個是張霽,一個是姚婷,兩人都是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博士。張霽和姚婷之所以一畢業就備受矚目,還因為這個項目的特殊性。華為「天才少年」,是任正非發起的一個項目。
  • 高考結束:高三復讀一年,考上理想大學的可能性有多少
    高考結束,大多數人會選擇享受漫長而又輕鬆的暑假,但還會有一小部分人選擇重新復讀,復讀的目標也很明確:考上更好的大學。而這部分人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因為高中三年什麼也沒學,知道自己考大學無望所以不如重新復讀,還有一類是因為自己的實力可以上更好的大學,但考試發揮失常。
  • 華為最高檔天才少年,曾拒360萬年薪,三本出身的他是如何做到的
    前幾天,微博、朋友圈都在刷著一個話題:"華為最高檔天才少年年薪201萬"。"天才"這個詞本身就自帶流量和討論度,再加上"年薪201萬",自然就吸引了眾多目光。而焦點的主人公就是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張霽。
  • 目標:重本!2020年肇慶學院附屬中學【高三復讀班】招生啦!
    復讀只為衝重本來肇慶這家學校復讀500分以上學雜費,住宿費,夥食費全免高 考 喜 報(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本次高考成績依然再次飄紅) 2020年肇慶學院附屬中學高考成績再創新高。陳銅橋語文老師,湖北師範大學畢業,中共黨員,有豐富的高考教育教學經驗。帶領教師團隊輔導許多學生考上重點大學,2011年,許蘭考上中國人民大學,胡顯立考上華中科技大學,譚一凡考上武漢大學;2017年,李怡考上北京郵電大學,段天昊考上南方醫科大學。2017年高考,榮獲「肇慶市優秀指導教師」的稱號。曾多次獲得市、省、國家級作文競賽優秀輔導教師稱號。
  • 百萬年薪起 巨人網絡全球招聘頂級藝術家
    7月28日,巨人網絡(002558.SZ)藝術中臺確認,將以百萬年薪為起點,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招募頂級藝術家,邀約藝術家們在遊戲中以創造性方式表達自我訴求,探索無限可能性。巨人網絡藝術中臺招聘海報巨人網絡藝術中臺為巨人網絡技術、藝術、發行三大中臺之一。
  • 985名校畢業,年薪不如二本計算機畢業生,學長:千萬別選錯專業
    從拿到錄取通知書開始,每一個人基本都是在同一起跑線上,不管你是985院校的,還是普本院校的,其實都是有機會被對方超越,也有可能超過對方。畢業後,就開始有了分水線,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能掙多少,具體到了月薪、年薪甚至待遇等。
  • 百萬年薪網課老師揭秘:續報率決定課時費,名師也是產品經理
    年薪百萬的這碗「飯」,誰能端得住、吃得下?連日來,紅星新聞記者對話作業幫等多個平臺的多位網課老師,揭秘網課老師如何拿到百萬年薪,以及網校江湖的激烈競爭。不僅是作業幫,北大、清華等頂級學府的畢業生,一直是頭部教培公司爭奪的重點。
  • 華為「天才少年」火了,值得年薪201萬元的三個理由!
    剛畢業年薪201萬!華為最高檔「天才少年」火了!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張霽入職華為,並且拿到華為「天才少年」項目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而所謂的華為「天才少年」項目就是——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去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目前,全球僅四人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華為百萬年薪全球招人才,貴嗎?
  • 北大博士放棄百萬年薪,回老家種地,6年過去了,如今怎麼樣了?
    引言大人們經常說讀書是唯一的一條出路,只有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找到一份理想體面的工作,這種說法不可否認,畢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已經流傳幾百年了!但是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因為世界上的行業有成千上萬種,而且每一行都有幹的比較出色的佼佼者,有些人並沒有很高的文憑,但是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也打下了一份可觀的基業,而有些人雖然獲得了很高的文憑,但是最終選擇了回家種地,可能這就是所謂的理想吧!曾有一位博士寧願放棄百萬年薪,選擇回家種地,6年過去了,如今他生活得怎麼樣了?
  • 北大女碩士放棄百萬年薪,回家學做油漆工,稱:從不參加同學聚會
    自從科舉制開創之後,男兒讀書成了第一要業,只要能金榜題名,就等於半隻腳跨入了富貴榮華,現如今我們也常常能夠聽到「好好讀書,考一個好大學」,一個好的大學,往往能讓成功事半功倍,但世事無絕對,想要成功,光靠讀書可不行。
  • 畢業七千,三年年薪百萬,這個專業還招不上人。大學生:看不上
    大學生畢業數目屢創新高,但是畢業生數目的增長,並不意味著就業崗位的增長。人才市場的很多崗位招聘上,出現了「寸步難行」的場景。解決了就業問題,但是仍有很多新的問題出現,問題最多的一條就是薪資低。有些大學生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呆不了幾個月,就以工資低、工作累為藉口,頻頻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