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社長問答#青少年生涯教育第三期
田社長:
青少年生涯教練 生涯視角下的高考志願填報理念的實踐者和推廣者
國家認證生涯規劃師 國家教育部教師資格認證(心理教育)、人人生涯創始人、生涯魔法學院發起人、深圳電臺FM106.2 南粵之聲FM105.7特邀嘉賓
田社長:「復讀才進三本,現在一畢業就拿到201萬華為年薪offer的「天才少年」,你怎麼看?」
原娟(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其實對於這件事有兩方面的感觸。
一方面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高考本身並不是一個終點,它只是一個起點。這個起點可能對我們未來有著比較重要的影響,但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對的,並不是絕對的,我們只能在自己現有的資源的下去進行考量。其實可以看出來這個孩子張霽,從他高考考了兩年就可以看出這孩子本身就目標性很強,很有想法。高考失利可能是出於各種因素的影響,他一直的重點在於自己未來的發展和目標,我會認為說他其實在一開始就做了非常強的一個職業生涯的規劃和考量,就是自己的職業發展的目標在哪裡,我一定要奔著那個目標去,我要成為優秀的人。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其實華為這次從全球或者說全國招聘了這麼多人,其實只有這一個孩子是本科是一個三本院校,那就說明了這是一個概率事件,而且這個概率相對來講是比較低的,我們不能把個例當作普遍的案例來進行考慮,通常情況下來講,高層次的院校的學生的整體的能力和素質是相對偏高的,但是哪裡都有好的孩子和好的學生,所以這個只是一個概率性的事件,就是綜合的比例還是一樣的,可能他80%是來自名校,20%是來自本科的普通高校,當然未來的發展才是更為重要的。
張自明(高三班主任):
作為一個高中的班主任,有時候遇到這樣的案例總會有人問我們應該怎麼看?或者問父母怎麼看?以我的視角來說,我會選擇告訴學生和家長不要去看。
當然,這個不要去看,不是忽視這件事的存在,而是更理性地看待這件事,這種案例是一個極端個案,這種極端個案還有很多,比如從北大退學啊,比如從港大退學,復讀之後去讀北大,比如那個從清華退學之後又去讀了技校,比如進入大學之後就退學去參加這個創業,各種各樣的個案我們都可以看到。那每一個個案出來之後,我們應當怎麼看?
有很多公眾號或者是輿論會馬後炮的去復盤這些人的成功,去總結一些規律出來,但實際上,這些個案裡我認為我們可參考的就只有一個規律,就是這個時代越來越多元,給了成功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而為什麼我認為作為高中生來說可以不去看,因為這些可能性我們知道它存在就好,我們只需要知道我們的不斷努力,終究會在某一天,以某一種形式呈現給我們,回饋給我們就可以了,我們知道努力是有意義的就可以了,但是具體別人是怎麼成功的,我們沒有辦法去套用在自己身上,甚至我們沒有辦法定義別人是不是真的已經成功了。
就像這個案例一樣,這個孩子在復讀的時候不會有人認為他是成功的,在他復讀一年之後進入三本,也不會有人認為他是成功的,那麼在他的人生中,過去的那一年、兩年並不能定義他的人生,我想他人生中最灰暗的那一刻不能定義他的人生,那麼他現在,可以說,有無限光明的這一刻也並不能定義他的人生,所以我們可以選擇把它當做一個話題,或者把它當成一個個案,但我們不能在這個個案還在發展的過程中,就給他定性,也不能相信這樣的個案會成為普遍性的規律,我們可以保持關注。
田社長總結:
首先,這是一個好事情!一是咱們的科技公司實力夠強,可以開出高薪吸引咱們自己的人才。第二,天才少年並不一定是從小一直都是天才表現,很多時候甚至表現平平。第三,四個天才少年,三個是華中科技大學的,足以證明這所大學在某些專業的強勁實力。
最後再次證明,高考很重要,但真的不會一考定終身。當然,正如張老師所說,這不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但有借鑑意義。總的來說,人生在任何時候都有機會逆襲,關鍵要有明確目標可行計劃和腳踏實地的努力。機會永遠屬於準備好的人。
本期專欄嘉賓介紹:
原娟:人人生涯高考志願填報專家、國家認證生涯規劃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廣州市教育研究院2019年度教育政策研究職業生涯教育類課題評審專家。
張自明:人人生涯青少年生涯教練、MBTI生涯施測師、國家生涯測評師、區級優秀班主任、深圳市歷史高考先進個人、深圳讀書月辯論賽「優秀辯手」、冠軍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