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華為,有一個項目稱為:天才少年。
任正非在華為內部的一次講話中曾提到這個項目,他想通過這個項目招進來自全世界的"天才少年",以此讓公司發展越來越興榮。
天才少年的按工資年度工資制度發放,分為3個檔次,最高檔次為182萬元至201萬元,次之是140.5萬元至156.5萬元,最後是89.6萬元至100.8萬元。
而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8位少年成功入隊。
想得到如此高的工資待遇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每位少年需要經過7輪的面試,每一次的面試都是一個考驗,一個環節出現失誤或者表現不好都能導致失敗。
到目前為止,只有四名競賽者獲得華為高達201萬元的年薪,而這四名之中,卻有一位的大學只是普通的三本院校,他就是張雯。
許多人都好奇,這位三本院校畢業的學生,是怎麼做到逆襲的呢?
張雯畢業於本科武昌理工學院,當時張雯進去的時候學校還只是一個不起眼的三本院校,如今學校已升為二本,但和985、211名校還有很大的差距。
雖然張雯當時的學校是很多人都看不起的三本院校,但是張雯給自己定下了讀研讀博士的目標。清晰的目標是張雯前進的動力,他做事從來沒有拖延症,今天該做的事無論多晚多忙都必須完成,因為明天有明天的任務,讀書期間他總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各個目標。
除了從不拖延的這個習慣外,張雯還特別認真,無論上什麼課,他總是坐在最前排認真聽課、做筆記;定時複習是他的習慣,空閒時總是抱著書本在圖書館自習,有時候圖書館幾乎成為了他的宿舍。
對學習如此上心的他也並不是全然的書呆子,他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也積極競選班幹部,可以說張雯是一個對什麼都有興趣的學生,無論是他熟悉的還是不熟悉的,他都願意且積極地去嘗試並努力做到最好。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過了3年的努力後,他在2016年成功地進入華中科技大學,成為了一名計算機結構專業的博士研究生。
讀博士不是享受生活的開始,而是磨難的起始點,在讀博期間,他多次發表自己的論文,但是遭到多次的拒絕,好在張雯自己很堅強,沒有放棄,多次投遞論文失敗後,終於在第7次得以發表了。
都說當你努力變得足夠優秀時,你想要的都會來找你,張雯的人生就是如此。
他在學校的支持下,參加了各種研討會,有了多次實習機會等等,而每次機會張雯都非常珍惜,期間也獲得各種獎項,在他的努力下,最終在2020年獲得華中科技大學的博士學位。
畢業後的張雯收到多個公司的邀請,而他最終選擇了華為,他也希望和華為的員工一起扛過最困難的時間。
張雯是一個有著長遠眼光的人,在諸多公司給的邀請中,他並沒有選擇年薪最高的,而是選擇他認為最適合自己發展的平臺。
張雯自己曾說:
「我不是天才,除去天才少年這個光環,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是的,所有的成功最終都將歸功於努力的自己。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馬海霞,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