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悟空》看豎屏視頻的鏡頭語言

2020-12-08 人民網傳媒

摘要:隨著行動網路技術的發展,各大視頻平臺紛紛開始了豎屏長視頻的探索。在此背景下對豎屏語言進行研究顯得尤為必要。本文通過以微電影《悟空》為主的影像分析,從對傳統影像語言的借鑑、豎屏語言的創新兩個方面探索豎屏視頻特有的鏡頭語言規律。

關鍵詞:豎屏視頻;影像語言;挪用;創新

一、豎屏時代影像

德布雷曾提出:「每個時代都有一種視覺的潛意識,成為本身感知的核心焦點。」①豎屏滿足了個體在流動性社會裡的個人化信息獲取訴求,短平快地獲取信息和直觀的視覺消遣,前景前置,緊緊框住最重要的主體進行快速拍攝,突出焦點②。

與傳統橫屏視頻相比,豎屏視頻具有以下特點。首先,在生物層面,豎屏順應了豎式手持物體的身體規定性,提升了用戶觀看視頻的便捷性,補償了橫屏視聽樣態。其次,豎屏重構了畫面比例,縮小了影像的地平線視野。再次,豎屏放大了人臉在景框中的比例,增強了認知的親密度和豐富性。最後,豎屏激活了手機的聯結功能,擴大了視頻的社交性③。但豎屏視頻在發展上仍面臨著諸多瓶頸,比如播放器兼容問題、豎向視聽語言和敘事問題等。因此,歸納與總結現有豎屏視頻的鏡頭語言,對豎屏視頻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二、傳統影像語言的挪用與改造

電影的視聽語言自從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公開放映電影時開始。經歷了100多年對視聽影像的研究與探索,在經歷了各種理論的建立與推翻之後,直至今天,電影在視聽語言方面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對於尚處於探索階段的豎屏視頻來說,傳統電影完整語言體系無疑是值得借鑑的。

(一)對話場景的設計——生動性還原

生動性指表徵的豐富程度(representational richness)。橫向上,生動性體現為感官通道的數量:從文字、圖文結合到視屏,再到結合了嗅覺、動感等多感官的媒介體驗,感官通道越多,生動性越強;縱向上,生動體現為單一通道的深度④。尤其是對話場景,在16∶9的傳統電影景框中通常會先用一個全景兩極鏡頭交代兩人所處的空間環境和相對位置,然後再採用對切或過肩鏡頭進一步展現兩人對話時的表情特寫來展示人物心理。而由於景框限制,豎屏視頻必須將鏡頭推得很遠才能將對話的主體雙方同時納入畫面中,但這樣又會造成人物在畫面中過小,以及畫面上下部分留白過多的問題出現;同時,對切鏡頭會使人物影像關係顯得疏離,並造成「對話他者」的缺失。但傳統鏡頭語言對於豎屏視頻並非完全不可取,過肩鏡頭可以在豎屏的人物對話中表現人物相對位置,同時表現「對話他者」的在場,能讓觀眾成功建立起對話場景。如在《悟空》中,小男孩離家出走前一晚在院子中與朋友對話時就使用了過肩鏡頭。

(二)特寫鏡頭探索——天然交互優勢

交互性是指用戶在有中介的環境中能夠影響媒介的內容或者形式,交互性在不同媒介之間存在差異性⑤。豎屏具有展示人物的優勢,以及基於受眾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對手機的使用經驗,使得演員與觀眾的距離更近,更有親切感。

《悟空》中大量使用了他拍式特寫,只有兩處使用了自拍式特寫。這裡的他拍式特寫模仿電影的主觀視角,使觀眾得以觀察男孩的內心。比如男孩在樹林裡夢見母親安慰自己的場景,大大的側臉特寫中,濡溼的睫毛、眼角還有沒擦乾的淚痕、腫脹的眼皮都表現了男孩的傷心,但是伴隨母親的安慰,始終看著地下的眼睛和抿得緊緊的嘴巴都顯示了男孩倔強的性格。在特寫鏡頭中,觀眾很容易被捲入畫面主人公的情緒中。

自拍式特寫是豎屏短視頻的基本拍攝手法,在豎屏直播中這種拍攝手法可以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但在影像敘事中這可能會使觀眾「出戲」,因為電影實際上是對另一個世界的窺視,而演員直視鏡頭會把觀眾在窺視中得到的快感被打破。在《悟空》中,影片並沒有將豎屏短視頻的影像手段完全拋棄,而是將短視頻的鏡像自拍式鏡頭有機結合進了影片中。如小男孩在樹林中夢見自己母親的場景中,夢中母親形象的展現就運用了自拍的手法。畫面現實彰顯了母親朦朧的影響,隨後母親伸手在鏡頭上摸了摸,畫面變得清晰,她柔聲哄著小男孩,表現了小男孩的主觀鏡頭。在這樣的條件下,自拍鏡頭不僅沒有破壞觀眾的沉浸感,反而使觀眾代入到了小男孩的角色中。當母親的扮演者直視著鏡頭時,我們仿佛也能感受到小男孩的委屈。影片用母親對鏡頭的撫摸動作與觀眾產生了互動,之後補上了男孩委屈傷心的特寫,讓這個鏡頭看起來又像是男孩的主觀視角,提升沉浸感的同時又服務了敘事。

(三)俯仰角度的運用——畫面細節補充

豎屏視頻雖然視野受限,但善於捕捉細節,突出被攝物的主題,賦予其意義。豎屏視頻長條形的景框比傳統橫屏視頻在俯仰角度的拍攝中更有優勢。比如在拍攝高大的建築物時,豎屏仰角鏡頭能夠拉長建築物的視覺高度,而在用俯視鏡頭拍攝人物或景物的時候,景框長度使得被攝物的視覺景深增加了,更能凸顯壓迫感和渺小感。微電影《悟空》則對豎屏影像的可能做了大膽的探索,比如在影片將臨尾聲時,衣衫襤褸的小男孩走進現代化的電影院中,這一幕採用了仰視鏡頭拍攝。在視頻景框的幫助下,配合仰角鏡頭,現代化的電影院更顯得高大冷酷,充滿了規訓感與距離感。而小男孩身上襤褸的衣著也與腳下光潔明亮的磚地格格不入,在工業環境中渺小脆弱的形象,與之前在樹林中活潑矯健的「小悟空」形象形成鮮明對比,表現了人在進入工業社會後的無力感。通過俯仰鏡頭表現人物的變化和成長,這是豎屏視頻對傳統電影語言的強化與發展。

三、豎屏語言的「私人訂製」

豎屏視頻想要煥發其特有的魅力,單依靠對傳統影像語言的挪用是不夠的。只有根據豎屏自身的優勢挖掘豎屏影像的價值,發現豎屏影像的局限,想方法彌補豎屏的不足,才能使豎屏視頻成為新的影像表達形式。

(一)視覺運動模式

豎屏景框使觀眾在觀看時上下移動眼球,而不是像閱讀時的左右移動。因此在豎屏的視聽語言設計中,也要遵循這一規律。影片《悟空》就充分考慮到了這點。

首先,利用物體運動方向引導視線。影片在3分58秒到4分08秒短短10秒之間,運用了29個鏡頭來表現男孩在森林中逐漸適應原始生活的過程。這一系列快切鏡頭展示了男孩在森林中從開始的從樹幹上摔落、用河水洗臉、吃生鳥蛋、叉魚失敗的生活新手,到以將鬧鐘扔入河中為轉折節點,轉變為能翻山爬樹、在山澗間靈活跳躍、用各種自製工具捕魚獵鳥的「小悟空」。而這一系列動作畫面在豎屏畫幅的展現中都遵循了從上至下或從下至上的豎屏眼球生理運動規律。比如,畫面中男孩從樹上落下的垂直運動方向;洗臉仰視鏡頭時自下往上的潑水方向;捕魚畫面中,用樹枝叉魚的豎直運動方向;為了展示男孩成長起來後身手矯捷地從山坡上跳下的垂直運動方向,從山澗中斜跨而過的對角線運動方向;男孩捕魚打獵時魚叉、彈弓的豎向對角線運動方向;同時,男孩拋擲時的動作也提供了視覺引導功能……在這個段落中,導演主要運用人物的運動方向來引導觀眾形成豎屏的眼球運動模式,從而在心理上形成或垂直方向或對角線方向的構圖。

同時,在運動方向設計上,導演為了避免畫面看起來重複,對各個場景的運動方向做了不同的設計。在角度上,導演主要將其設計為垂直方向運動和對角線方向運動;在方向上,導演又將其分為自上而下的運動和自下而上的運動。本來只要對這兩類運動設計方法用「分類討論」方式進行排列就可以避免視覺上的重複性,但是導演所做的不止於此。

(二)視覺構圖模式

影片對中國豎向捲軸繪畫布局進行了借鑑。構圖上,主體的位置處於畫幅中的主要部分,而非局限於一處⑥。比如,男孩為了進城看電影誤入樹林的段落中,在展現小男孩在樹林中艱苦的生活時以俯拍鏡頭為主,並且在構圖上畫面二分之一以上都在彰顯背景,人物始終處於下方,這樣的構圖表現了中國傳統的豎向畫卷中的留白、寫意特點,使得畫面富有古典意味。而樹林生活的段落是小男孩時空穿越的中轉站,傳統繪畫的構圖設計,更是添加了「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意味,小男孩在樹林裡古樸原始的生活脫離了時間感,仿佛被置入了畫像中一般,外面的世界在穿梭變幻,只有畫中的人才不會老去,為後文時空重疊穿梭埋下了伏筆。

豎屏視頻的景框局限性使其難以容納多人,但這不是不可能實現的。將演員在畫面中的景深位置進行設計可以將人物都容納進畫面中。比如《悟空》中男孩開頭被打的一場戲,男孩趴在椅子上,與鏡頭呈垂直方向,小男孩的父親則站在椅子後方,母親站在更後的景深中扶著冰箱站著。這樣的景深鏡頭裡,男孩一家三口依照遠近序呈現了從大到小的排列,三人在線條上也構成一個三角形的構圖,不僅使得狹小的景框內三人共在的家庭場景得到完整呈現,而且表現了這是一個「嚴父慈母」的中國傳統三口之家。景深人物的排布方式彌補了豎屏在畫面橫向空間上的不足。

(三)風景呈現模式

散點透視和大面積的畫幅留白是中國傳統豎式山水畫和寫意花鳥畫的美學特質,尤其在描繪層巒疊嶂的高遠幽深時與西方畫派的寫實主義有著極大的審美情趣反差。但正是這種虛實相生的意境之美成就了中國山水畫在空間上的藝術成就。

在景物的展現形式上,豎屏視頻雖然無法展現景物的遼闊,但是可以展現景物的蜿蜒與巍峨;同時,此時景物展現的意義也產生了變化。比如《悟空》的3分53秒處用升鏡頭拍攝森林的全景,此時全景畫面展現的目的不再是「看得多」而是「站得高,看得遠」,鏡頭不斷向上升起,直到拍攝到遠處山邊現出的曙光才切換,隱喻了男孩的意志也像這太陽一般逐漸爬起,逐漸升高。而在4分28秒處,鏡頭沿著河流伸展的方向拍攝了河流蜿蜒綿長的形態,不僅與豎屏的視覺模式相適應,而且河流是人類文明的源頭,這不息的河流便是男孩生命力的最好隱喻。

四、結語

目前豎屏視頻已經有了向長視頻發展的趨勢,這就對製作者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豎屏微電影《悟空》為代表的豎屏長視頻在借鑑挪用傳統橫屏鏡頭語言的基礎上,對視覺運動、視覺構圖、風景呈現、鏡頭調度已經探索出了特屬於豎屏的鏡頭表達方式,讓我們看到了豎屏發展潛力的同時,也為未來豎屏語言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注釋:

①[法]雷吉斯·德布雷.圖像的生與死:西方觀圖史[M].黃迅餘,黃建華 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32.

②常春梅.豎屏短視頻的瓶頸問題及突破路徑[J].青年記者,2018(36):44-45.

③高貴武,吳奇.豎屏:移動場景下視頻呈現的創造性選擇[J].新聞與傳播評論,2019(03):98-107.

④⑤喻國明,楊穎兮.橫豎屏視頻傳播感知效果的檢測模型——從理論原理到分析框架與指標體系[J].新聞界,2019(05):11-19.

⑥阮甦甦.豎屏視頻的興起:移動傳播時代的短視頻創作新風向[J].西部廣播電視,2018(23):5-6+12.

(作者單位: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

(責編:趙光霞、燕帥)

相關焦點

  • 短視頻視聽語言|視頻鏡頭的概念與景別的使用
    ios、安卓、Pc、Mac全埠全面支持,公號發送「紅杏」獲取視頻鏡頭的概念短視頻是由一段段鏡頭組成的完整視頻,鏡頭是視聽語言中「視」的部分,也是最基本的一部分。拍攝時談到的「鏡頭」鏡頭是從開機到關機之間所攝取的一段不間斷的原素材畫面,是視頻最基本的組成單位。一段畫面中事物移動改變位置,但視頻素材中間沒有停止和切斷成單獨畫面,一條完整的畫面來進行表示整個位移過程,整段運動過程就稱之為一個鏡頭。
  • 攝影鏡頭語言:什麼是鏡頭以及畫幅的概念
    就像一開始在學校學習如何讀寫一樣,你要熟悉電影視覺語言的標準規則。跟世界上許多種語言複雜並看似矛盾的語法規則不同的是,鏡頭的語法,或者說電影語言,是對全球所有的文化都適用的。它是一門通用語言。這是一種全球通用的刻畫人物、事物以及動作的方式,以至於所有那些看到影像的人都能馬上理解它。如果我們想要討論鏡頭的語法,那麼要先定義所謂的語法和鏡頭。
  • 天諭手遊鏡頭語言攻略 鏡頭語言追尋怎麼做[多圖]
    天諭手遊鏡頭語言在哪裡接?鏡頭語言任務怎麼完成?鏡頭語言完成起來會非常的繁瑣,需要我們找羊駝還要找人還要殺怪的。下面就把整個任務流程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可以輕鬆的完成這次的任務。天諭手遊鏡頭語言攻略觸發方法:首先,我們來到螢川(941-355),在這裡接取任務。
  • 《天諭手遊》鏡頭語言怎麼完成 鏡頭語言任務流程一覽
    天諭鏡頭語言任務。鏡頭語言是天諭手遊中需要玩家使用探查功能的任務,使用探查我們可以發現平時不易察覺的痕跡,那麼鏡頭語言任務怎麼做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天諭手遊鏡頭語言一、任務獎勵藏品【破碎的相機】註:領取該任務需解鎖螢川郡二、完成任務顯示雲垂歷1393年 8月22日凌晨這個範思仁真是個奇怪的傢伙,行為古怪,言語也是神叨叨.他說自己要完成全雲垂最偉大的攝影作品,卻跑來螢溪草場這個再尋常不過的地方拍攝,只有一望無際的草海和大大小小的駝獸.要知道駝獸也不是好惹的
  • 【影視編輯】第三周 剪輯與鏡頭語言的運用
    無論是什麼片種的影視片,都需要以原設計的戲劇動作、鏡頭動作等因素為基礎結合每個鏡頭的具體情況,去選擇適合於劇情發展、情節貫穿、動作連續、語言通順、節奏鮮明的剪接點。剪接點是影視剪輯專業的名詞術語。它的含義就是把不同內容的鏡頭畫面相連接,構成一個完整的動作或概念,這就是剪接點。
  • 小島秀夫用《死亡擱淺》致敬《1917》 鏡頭語言絕贊
    小島秀夫用《死亡擱淺》致敬《1917》 鏡頭語言絕贊 2020-02-20
  • 西瓜視頻分鏡頭腳本怎麼寫?分鏡頭腳本概念介紹
    西瓜視頻怎麼拍好看的視頻?想要在西瓜視頻發布好看、優質的視頻,在拍攝前做好準備工作,寫好分鏡頭腳本能夠有效地提高拍攝效率和拍攝質量 。在寫腳本的時候,其實我們就把視頻的框架和拍攝的流程都梳理了一遍,熟練以後甚至可以把劇本以影像的形式在腦海裡放映一遍,這樣在拍攝的時候往往能事半功倍,避免漏拍、錯拍的情況。以下是關於西瓜視頻分鏡頭腳本的概念的詳細介紹。
  • 短視頻拍攝指南第三節 如何拍素材,讀懂景別和鏡頭語言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拍短視頻時如何把素材排好,怎麼合理安排景別,讀懂鏡頭語言(景別是指被攝物體在畫面裡所佔比例的大小,是通過手機靠近被拍攝物體位置的遠景來獲得不同的景別。)景別細分為大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通過上面這張圖大家就能看明白。
  • 如何拍攝分鏡頭 從零開始學視頻
    愛拍視頻的小夥伴經常會聽到「分鏡」這個詞,想要將視頻拍得好看,分鏡必不可少。那分鏡頭在拍攝視頻時會起到什麼作用,分鏡頭要怎樣拍攝呢?本期給大家分享一下分鏡頭的運用。
  • 「鏡頭語言」如何表達內容,掌握訣竅才是是優質內容創作的關鍵?
    鏡頭語言是拍攝領域裡面一個專業名詞,因為一個好的有創意的視頻其實是由無數個細節構成的,無論是電影、電視劇、mv、動漫、或者手繪、漫畫、以及畫作,他們都用特殊的構思,來講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暗含其中,不直接告訴你,選擇留白,給讀者和觀者較大的想像空間和想像自由。視頻是一個三維或者多維的世界,裡面有空間和時間,有時空觀、歷史觀、世界觀。
  • 谷歌更新翻譯App 實時視頻翻譯語言已達27種
    日前,谷歌聲稱,其更新了iOS及Android版自家翻譯應用App可通過照片翻譯37種語言,通過語音翻譯32種語言,通過實時視頻翻譯27種語言。谷歌更新翻譯App 實時視頻翻譯語言已達27種  更新後,谷歌的字鏡頭(Word Lens)實時視頻翻譯功能和實時通話翻譯將更為強大。
  • 天諭手遊鏡頭語言詳細完成攻略
    天諭手遊鏡頭語言任務要如何完成?天諭手遊鏡頭語言的完成流程是什麼?本站整理了最新的天諭手遊鏡頭語言任務攻略,希望幫助大家順利完成。天諭手遊鏡頭語言攻略一覽1、草場找到範思仁(螢川940,355)然後幫他拿回被羊駝(螢川848,245)搶走的包(此時小地圖上的小綠點就是羊駝位置)。
  • 《狗十三》:電影的鏡頭語言
    曹保平導演在他之前的電影作品中,均有很多戲份採用了手持攝影的拍攝方式,大多都是在拍攝跟隨鏡頭時候採用,藉以營造緊張刺激的氛圍。通過這種貫穿全片的攝影風格,可以看出,導演從鏡頭語言的角度為影片整體確定了一種近乎失序的基調。鏡頭的晃動感暗含著整部電影中所有關係的一種失序狀態。除了手持、肩扛的攝影風格,影片《狗十三》 中還運用了大量的正面角度鏡頭,作為拍攝方式的一種,正面角度一般產生莊嚴、穩定、對稱等感覺,最能體現對象的主要外部特徵。
  • 《陽光普照》鏡頭語言分析
    凡是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對它唯美的鏡頭記憶深刻。今天,我們就從鏡頭語言的角度出發,來深度品味其中的內涵。這是影片開頭的一幕,阿豪坐在補習班的教室裡。所有人都趴著補覺,只有他直直地坐著,目光看向畫面之外,若有所思。這裡導演巧妙的讓群演都趴下,在鏡頭裡塑造出阿豪「格格不入」的形象。突兀的高低差讓觀眾視線第一時間就能聚焦在這個孤獨的男孩身上。
  • 陳情令鏡頭語言解析:鏡頭特寫隱晦表明忘羨之情!
    陳情令鏡頭語言解析:鏡頭特寫隱晦表明忘羨之情!25 18:00 來源:笑談暮史朝經 原標題:陳情令鏡頭語言解析
  • 從生活服務類節目外景主持人的鏡頭語言談起
    關鍵詞:電視節目;外景主持;鏡頭語言 一、鏡頭語言的重要性 所謂「鏡頭語言」,是指運用形象的類似電影電視的畫面或畫面組合的文字表達來表現事物的一種語言方式,是一種符號、工具和手段[1]。 由此可見,在電視節目中,鏡頭語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 鬥戰神原班人馬新作《悟空》13分鐘實機視頻首發
    《黑神話:悟空》一聽名字,興趣減半。但我看完視頻後,很肯定地說:這個遊戲,不一樣。心急的直接看下面完整視頻,千萬記住,一定要看到最後。西遊的故事,人人能講,但要講好,太難。我們看《悟空》是怎麼演繹的。視頻裡並沒有說。可能是西遊的參與者,可能是旁觀者,也可能,就是說書人本人。《悟空》的故事,從他口中的一隻金蟬開始。居然真是一隻金蟬,而不是金蟬子。然後金蟬搖身一變,落下地的,是我們熟悉的那隻猴子。
  • 被遺忘的本美——淺析《讓子彈飛》的鏡頭語言的魅力所在
    01.鏡頭語言使用的經典與創新《讓子彈飛》影片開始就追求一種風格化,加上影片的臺詞對白之多,人物關係之複雜,這就使得在鏡頭的使用上有很高的要求,角度、運動、方式等都要把握好,做到有度、有理。《讓子彈飛》的鏡頭語言很好地契合了影片本身的節奏,不同場景、不同情緒、不同方式的攝影與剪輯,都可以看出其功力的深厚。
  • 造夢大師宮崎駿的電影鏡頭語言
    其他影片中攝像機通過對景物和演員進行拍攝,就可以直接形成各種鏡頭語言。但是在動畫電影中,攝像機只是負責對單幀畫面進行記錄,所有的鏡頭語言不能只依靠攝像機的記錄,在前期需要全部精心策劃好。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宮崎駿電影畫面中的鏡頭語言。(宮崎駿的手稿)1.遠景鏡頭在電影中處理場景及氛圍的表現是常常會運用遠景鏡頭。
  • 拋棄蒼白畫外音,《九州縹緲錄》的鏡頭語言是如何敘事的
    電視劇《九州縹緲錄》藉助優秀的鏡頭語言,在既有的常見視覺語言基礎上開闢出了一個單獨的空間,用於表現人物最艱難的情感角色,從而充盈了角色的情緒表達。既有的國產電視劇鏡頭語言通常採用「寫實」與「寫意」兩種主要手法,優點在於直白淺顯、易於理解,缺點則是太過單調平直,往往缺乏深度和層次,尤其是在表現人物情感方面,多數時間則需要畫外音和旁白輔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