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仙俠、玄幻、神話……
國產的動作單機遊戲好像陷入了什麼怪圈,仿佛不帶上這幾個元素,就一點也不「國風」。
題材是好題材,故事也是好故事。
只是看得多了,難免有些乏味。
今天,有一家叫遊戲科學的公司,公布了一款新的單機動作RPG。
《黑神話:悟空》
一聽名字,興趣減半。
但我看完視頻後,很肯定地說:
這個遊戲,不一樣。
它的首支宣傳視頻,沒有採用業內常見的閃切與混剪手法來規避開發階段存在的品質風險,而是直接將一個完整的實機關卡體驗,明明白白地呈現給玩家,而且長達13分鐘。
遊戲實錄部分長達10分鐘,完全一刀不剪。好不好玩,任君品鑑。
第一次曝光這麼搞,想必有點底氣。
畢竟上次敢這樣首發的遊戲,叫戰神4。
心急的直接看下面完整視頻,千萬記住,一定要看到最後。
西遊的故事,人人能講,但要講好,太難。
我們看《悟空》是怎麼演繹的。
視頻開場,是一段獨白:
你們一定都聽說過關於他的故事
有人說,他幫唐僧取到了真經,封了鬥戰勝佛
從此,留在了靈山
也有人說,那個成佛的根本不是他
真正的他,早就死在了西行路上
還有人說,西遊從來都沒有發生過
他只不是說書人杜撰的一隻猴子
……
寥寥幾句,點出了西遊記幾種可能的真相,卻又留有懸念。
說話的老者是誰?視頻裡並沒有說。
可能是西遊的參與者,可能是旁觀者,也可能,就是說書人本人。
《悟空》的故事,從他口中的一隻金蟬開始。
居然真是一隻金蟬,而不是金蟬子。
然後金蟬搖身一變,落下地的,是我們熟悉的那隻猴子。
第一次見到猴子後,刀郎教頭說的話耐人尋味。
為什麼有個「又」字?莫非他不是孫悟空?
在被擊敗後,又提到了兩個關鍵詞。
大王和天命人。
大王,應該說的是黑風山的鎮山妖怪黑熊精,名為黑風大王。
天命人,似乎來自《鬥戰神》中頻繁提到的天命取經人,通俗點形容,就是「被選召重走西遊路的天命之子」。
看到此刻,我相信除了鬥戰神老玩家有一絲熟悉感外,其他人一定還是一頭霧水。
不過,待到土地公出場,看過《西遊記》的朋友肯定倍感親切。
黑風山有一位土地公,專門在此恭候這位天命人。
他所說的那場大火,乃觀音禪院的住持金池長老,為了謀殺唐僧師徒二人,奪取寶貝錦鑭袈裟所放。
作為觀音菩薩在人間的代言人,金池長老算得上是得道高僧,卻有個戀物的毛病,因對唐僧的錦鑭袈裟起了貪念,害得自己的禪院毀於一炬。
根據對白可以推測,主角登場的時間,其實是西遊結束的許多年後。
而土地公所說的主角很像誰,指的也許正是他曾見過的,那隻最著名的猴子。
視頻結尾,與靈虛子對決後,真假美猴王的過場劇情動畫,也證實了這個猜想。
真亦假時假亦真,為什麼有一隻更像正版齊天大聖的猴子,會阻止主角處決狼妖?
究竟誰才是孫悟空?你不知道,我不知道,只有開發團隊知道。
原來舊瓶裝新酒,也能玩出新的花樣。
這個昏昏沉沉的夏天,突然讓我有了點盼頭。
聊完劇情,再來談談細節。
觀音禪院作為南海觀音菩薩在人間的道場,《西遊記》原文中是這樣描述它的——
「兩路松篁,無年無紀自清幽;一林檜柏,有色有顏隨傲麗。」
「安禪僧定性,啼樹鳥音閒。」
甫一將鏡頭切換到遊戲實機場景,我心裡的聲音就告訴我:這感覺對了!
古樸寺門、清幽小徑、叢生雜草、嶙峋亂石,都很好。
但都居其次。
最好的地方在哪,要先問一個問題。
問:要怎樣把一個虛構的世界雕琢得真實可信?
答:生活氣息。
小怪也有生活。
有磚要搬,有邏得巡,偷摸兒個魚還得擔心頂頭上司不高興。
再問:把一個虛構世界雕琢成真實還需要什麼?
答曰:細節,很多細節,能夠把強迫症治好的細節,多多益善。
落葉飄零要隨風而動,虛構世界也得講究牛頓萬有引力的基本法。
布料遇火會燃燒,石頭受擊會打碎,人被殺就會死……不對不對,最後一句錯頻了。
除了妖怪,各個山頭也有它自己的生態,鳥獸會因為突如其來的聲響而受到驚嚇、做出反應。
蓄力是真的要蓄力,才能揮舞出威力如此大的一棒,叫他灰飛煙滅。
而作為更高等的大BOSS,各種行為也會更加豐富。
一巴掌拍到鐵上,手好疼。
雙腿一蹬,任你銅頭鐵臂也要翻車。
毛髮被火點燃後,自己先趕快把火搖熄。
遊戲中隨處可見類似的「小細節」,不一而足。
一切的目的,都旨在還原這個雖則虛構、卻有自己旺盛生命力的西遊世界。
細節的誠意,有。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玩法。
《悟空》幾乎90%的時間都是連續實拍內容,因為有UI,玩法部分暴露得十分徹底。
縱觀約10分半的實機操作錄製部分,貫穿始終的戰鬥主題就是:重現孫悟空最經典的法術。
化身金蟬,悄悄潛入妖怪巢穴。
定身術,虐怪必備。
銅頭鐵臂,鏗鏘一聲震開刀刃。
吹毛成兵,猴子猴孫堪比影分身。
只是這個技能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無敵,靈虛子似乎有他一套針對小行者的毒打套餐。
當主角擊敗刀狼教頭得到「赤潮」後,其間便多出了一個「狼」字,加上視頻開場就攜帶的「猿」,在遊戲過程中孫悟空共變身了兩次。
七十二變,初窺其二。
法天象地,巨猿變身,相當斯巴達。
「狼」:變身時間100秒,而且有極其豐富的攻擊技能。
此外,雖然宣傳視頻80%以上的時間都是整段完整的實機操作流程,但結尾部分還是展示了13個場景的戰鬥混剪,信息量極大。
表面上看,這段閃切是孫悟空的回憶,而且似乎是倒敘,最後回到大鬧天宮。
但真正的目的,是暗戳戳地告訴大家——
開發團隊的存貨,還很多。
最後,再來說說遊戲的製作者——遊戲科學。
做了一番功課後我發現,《悟空》是他們出品,一點也不意外。
製作人,馮驥(Yocar)。
他作為製作人的形象被廣為熟知,是那個當年被玩家暴打的尤卡。
人生軌跡也是蠻奇葩的。
經過對2017年的一次採訪的考古,我了解到原來尤卡大學畢業後,本打算專心複習考研,卻適逢《魔獸世界》正式公測,於是兩樣人生中最珍貴的東西——時間和金錢,就全被他毫不猶豫地捐給暴雪爸爸了。
幸好,窮是第一生產力。
泡網吧玩遊戲玩到身無分文的他,毅(zhi)然(hao)投身了自己熱愛的遊戲行業而放棄了考研,而我們作為玩家,後來也多了《鬥戰神》、《百將行》、《戰爭藝術:赤潮》一堆坑貨可以玩。
在距離揭開《鬥戰神》萬妖集結序幕還有6年時間的2007年,當時年輕氣盛,卻在遊戲製作過程中深陷自我懷疑的尤卡,曾經寫下了一篇辛辣刁鑽的自嘲文章——《誰謀殺了我們的遊戲》,直指當時網遊開發所存在的種種痼疾,大部分觀點即便放到現在,也並不過時。
這篇文章後來被不少玩家和遊戲行業從業者傳閱以及打臉,這裡就不多展開了。
從《誰謀殺了我們的遊戲》到《黑神話:悟空》,尤卡似乎直到現在,依然在對抗他當時所說的,關於中國遊戲策劃被黑暗原力吞噬的宿命。
美術負責人,楊奇。
國內原畫界的一個傳奇。
依靠絕對實力和極其強烈的個人風格,不僅在國內斬獲了很多粉絲,在A站(artstation)上也有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擁躉。
我在他的微博下發現,人類的本質果然是複讀機,每次大家看到楊奇新鮮出爐的作品時,都只會鵝妹子嚶嚶嚶嚶,基本沒有什麼營養。
楊奇的筆底,則是他自己心目中獨一無二的想像世界。
每一幅場景概念與角色設定,都極富故事性與張力——漣漪漸起,深不見底,仿佛透過屏幕能強烈感受到撲面而來的表達欲望與藝術功底。
得益於他的才華,才有了《悟空》中我們看到的這個雄奇詭異,又異常真實的東方魔幻世界。
除了他們,這個團隊還集結了很多高手。遊戲科學以前的遊戲,也斬獲過不少榮譽。
但這一次,他們似乎特別認真。
首先,為了《悟空》首曝,提前六天先發布了預告站。
其次,準備了一個專門的域名(heishenhua.com)來發布產品官網。
目前放出的信息不多,主要講的是《悟空》的製作初衷與價值觀。
不過所有的內容裡,真正擊中我淚點的,是視頻的最後,雲宮迅音旋律響起時,落版那八個字——
白骨之後,重走西遊。
哪怕經歷了無數的死亡與屍骨,他們依然決定,再次踏上了取經之路。
我想,這是我今年看過印象最深的國產遊戲預告片,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