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群最想做『西遊』的人,回來了。」
在《黑神話:悟空》(以下簡稱《悟空》)的官網上,這幾個字是 「遊戲科學」對該款遊戲的第一句介紹。
點擊播放 GIF 2.2M
8月20日,由國內開發商遊戲科學打造的東方魔幻動作RPG《悟空》,放出長達13分鐘的遊戲實機演示視頻,令整個中國遊戲圈為之沸騰。
不管是微博熱搜、B 站首頁,還是知乎熱榜,這個13分鐘的遊戲視頻熱度居高不下。截至8月24日,該視頻在B站的播放量已經超過2000萬,彈幕數量超過26萬條。
國內遊戲媒體和一眾知名遊戲UP主全面跟進,通過B站、微博、朋友圈,使這一消息迅速刷屏,連國外媒體、知名大廠、玩家也紛紛加入同嗨。
《巫師》系列遊戲和《賽博朋克2077》的開發商CDPR稱:《黑神話:悟空》太酷了!
虛幻引擎官方:悟空橫空出世!恭喜恭喜!支持你們!
國外分析師Daniel Ahmad在推特上發布《悟空》的實機演示,收穫不少評論和贊,不少國外玩家對《悟空》的出現表示興奮。澳大利亞知名遊戲媒體Kotaku的編輯表示,這就是次世代遊戲。
點擊播放 GIF 1.8M
《悟空》遊戲為何瞬間爆紅?
《悟空》視頻的橫空出世,近乎滿足了玩家們的所有期待。
其優秀體現在《悟空》所展現出的遊戲畫面效果、動作、場景等各方面素質,觀音禪院的幽暗寂靜、豐富可破壞的物理場景、逼真的技能特效,都將國產遊戲推向新的高度。
視頻演示中所呈現出的遊戲體驗,可以媲美國外的《黑暗之魂》《戰神》《旺達與巨像》《真三國無雙》《鬼泣》等諸多動作類3A遊戲。從對戰天神的巨大boss戰,到對抗十萬天兵的清掃雜兵,《悟空》都不輸於上述3A遊戲。
點擊播放 GIF 0.9M
點擊播放 GIF 0.7M
更關鍵的是,《悟空》遊戲中無處不在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劇情上,遊戲開場的幾句臺詞交代了《悟空》大致的故事背景,即遊戲是發生在唐僧一行人取經之後的一段時間。從劇情角度來看,該作是一個重新解構劇情的新原創故事,但從視頻中boss的修佛言辭與《鬥戰神》的相關背景可以推測出,這又是一款反英雄主義視角的「西遊」遊戲,對「西遊」題材的二次加工,是在中國文化作品的氛圍基調之內進行的大膽創新。
點擊播放 GIF 1.4M
十萬八千裡筋鬥雲
點擊播放 GIF 3.4M
定
點擊播放 GIF 2.6M
毫毛分身術
點擊播放 GIF 3.1M
點擊播放 GIF 2.2M
看老孫七十二變
點擊播放 GIF 2.8M
對戰十萬天兵,真三國無雙既視感
點擊播放 GIF 1.6M
此外,《悟空》遊戲從細節上還原了「西遊」中的經典設定:變身術、定身術、毫毛分身術、筋鬥雲、對戰十萬天兵,以及各路天界戰將、妖魔,可以說是目前較符合《西遊記》原著設定的遊戲。
實機演示驚豔眾人
還原沉浸「西遊」魔幻世界
在長達13分鐘的《悟空》遊戲演示視頻中,開發團隊並沒有採用剪輯手法來規避開發階段存在的品質不足,而是將一個幾乎一刀不剪的遊戲實戰體驗視頻呈現在玩家眼前。
點擊播放 GIF 1.4M
點擊播放 GIF 2.1M
在玩法上,從演示中一開始出場的金蟬變化之術,到變回真身時展現的凌厲的棍棒技法,再到後續boss戰中還原原著的銅頭鐵臂和七十二變,都突顯出遊戲硬核的動作玩法和流暢的動作打擊感;同時,也讓人看到製作團隊把遊戲功能和原著經典元素進行有機結合的嘗試,創造了更具沉浸感和體驗感的戰鬥。
除了被玩家所稱讚的玩法,遊戲本身的高品質畫面表現也讓人津津樂道,觀音禪院周圍幽閉的環境、古樸的寺門、高聳的柏樹,都對應《西遊記》原文中對它的描述。怪物的外形也一改玩家對於西遊記的認知,變得更為精緻且兇惡。
點擊播放 GIF 1.8M
點擊播放 GIF 2.2M
諸如用火屬性攻擊易燃物品會致其著火、可破壞的戰場地形元素,甚至是如意棒高速摩擦空氣的嘶嘶聲,配合上相應的粒子表現,這些細節也體現出開發者對於構建「真實西遊魔幻世界」的理解。
七年之後,重走「西遊」
在《悟空》視頻刷爆媒體和社交平臺的同時,遊戲科學這家此前異常低調的開發商的相關背景也被曝出。
綜合公開報導信息顯示,遊戲科學現任CEO馮驥與主美楊奇,均來自騰訊量子工作室《鬥戰神》項目組。遊戲科學成立於2014年6月,曾先後打造《百將行》《戰爭藝術:赤潮》等知名手遊。
不論是《鬥戰神》《百將行》還是《戰爭藝術:赤潮》,但凡是這支團隊出品的遊戲作品,其綜合品質在當時均屬於手遊領域的高水準。
2014年公測的《鬥戰神》,於2012年內測時創下了內測號99.7%激活率的成績,反英雄主義、龐大的世界觀與極致的戰鬥體驗,令《鬥戰神》的這個紀錄直到現在也難以逾越。
《鬥戰神》
製作精良的片頭CG,據說用了700多萬元。
另一款《百將行》是2015年由網易代理發行的動作卡牌遊戲。《百將行》在傳統卡牌遊戲基礎上,將三國戰將與妖獸主題機甲進行了結合,並在遊戲機制上進行創新,令《百將行》成為令人耳目一新的三國題材遊戲。
《百將行》開場動畫
《百將行》的片頭動畫也沿襲了《鬥戰神》的優秀,機甲妖獸的武將人設與極富想像力的各式兵器,配合勁爆的BGM,令玩家一下就愛上了這款獨特的遊戲。
總體上來說,遊戲科學團隊雖然以「科學」為名,但他們所做的遊戲更接近藝術。
馮驥及遊戲科學工作室的開發者曾自詡為「最愛」《西遊記》的人,這一點在工作室旗下的作品中可見一斑。在2017年上架的《戰爭藝術:赤潮》中,團隊在遊戲裡埋了很多彩蛋,比如古龍系的最後一個兵種叫「白骨夫人」等。
實機演示視頻中展現的13分鐘,是這個30人不到的團隊,兩年多來探索新引擎、學習新技術、打磨新管線努力做出來的,而一年前這個項目的人數只有13人。因此,遊戲離最終的成品還仍有一段非常長的路要走。
《流浪地球》的出現,給沉寂多年的科幻界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讓國外電影同行意識到,中國也可以製作出如此宏大背景的科幻影視作品。《悟空》也同樣如此,這款遊戲有很大可能會為國產單機遊戲帶來一個不錯的開頭。
附:《黑神話:悟空》概設模型全覽
原畫設定
遊戲壁紙
3D模型
來源:文化產業評論、GameLook、奇蹟饅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