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一家人阿文(陳以文 飾)和琴姐(柯淑勤 飾)育有兩個兒子,叛逆的小兒子阿和(巫建和 飾)與好友菜頭(劉冠廷 飾)砍傷人進了少年輔育院,但阿和的女友小玉(吳岱凌 飾)卻帶著身孕來家裡…琴姐不顧阿文反對,將小玉留下來照顧。此時,被砍傷者家屬也來找阿文求取巨額賠償,阿文受不了總是帶來麻煩的小兒子,將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資優生大兒子阿豪(許光漢 飾)身上,卻不知道溫暖善良的阿豪心中也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2019年的臺灣金馬獎闖出一匹黑馬,包攬了大大小小的提名和獎項。這部電影就是《陽光普照》。它講述了一個普通家庭的苦難,正是這種細膩又憂傷的情感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凡是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對它唯美的鏡頭記憶深刻。今天,我們就從鏡頭語言的角度出發,來深度品味其中的內涵。
這是影片開頭的一幕,阿豪坐在補習班的教室裡。所有人都趴著補覺,只有他直直地坐著,目光看向畫面之外,若有所思。這裡導演巧妙的讓群演都趴下,在鏡頭裡塑造出阿豪「格格不入」的形象。突兀的高低差讓觀眾視線第一時間就能聚焦在這個孤獨的男孩身上。這一刻,我們切身體會到了阿豪的孤獨和麻木。
如果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逛動物園的這一幕幾乎是全片最美好的鏡頭。空氣中醞釀著女孩青澀的愛戀,可是這也救不了阿豪太陽下炙烤已久的痛苦的心。他們駐足在動物園裡,柵欄、玻璃窗和牆壁整齊的分割了整個畫面,也把兩個年輕隔在畫面兩端,如同他們再也無法進一步的關係。兩人穿著色彩對比強烈的衣服,這也是對二人關係的暗示。畫面中女孩的眼神一直盯著阿豪,每個人都希望阿豪能回過頭,但是他沒有。
阿豪的遺言講述,這一段實際上是他的心理描寫。即使有公交車站的擋棚遮擋,陽光還是沐浴在他的身上,無處可逃。遠處的一切車水馬龍,喧囂熱鬧正如同這個世界。但阿豪的身邊空空蕩蕩,一如他的內心。在這片孤獨寂靜卻又陽光普照的世界裡,阿豪走到了盡頭。
這張阿和的特寫主要運用光線來渲染人物的形象。如果說阿豪的世界陽光普照,菜頭的世界黑暗永存,那阿和就是他們中間平衡線上的人,一半陰影,一半明亮。他的孤獨來源於父母的偏心,促使他向黑暗墮落,但他仍有走向光明的希望。人生就是這樣,陰影和陽光共存。我們每個人都會這樣磕磕絆絆的走完一輩子。
最後山坡上的父親的獨白這一段。整個場景遼闊無邊,綠蔭盎然,生機無限,陽光普照,和他嘴裡平靜說出的事實完全相反。其中藏著的真正的情緒則由母親來表現。父親逆著光,呈現出漆黑的剪影。這也是我最後想說的一點:他是這個家庭陽光的播撒者,也是最大的陰影。
很多人做了父母,但實際上完全不知道怎麼做父母。孩子不是小貓小狗,而是另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和你一樣,會思考,有自己的喜好,渴望去了解這個世界。父母愛孩子嗎?當然愛。但有時,一廂情願的愛是孩子痛苦的源泉。阿文對阿豪一廂情願的愛將阿豪推向了死亡的深淵,這種自我感動式的父愛可以讓他毫不猶豫地終結另一個孩子的生命。當阿豪離去,他不得不將所有的感情傾注到阿和身上,而非他終於學會了怎麼和孩子相處、怎麼去愛。
原生家庭從你一出生就刻在血脈裡,一輩子糾纏不清。想要剝離,但一碰就血肉模糊,不得不一輩子互相折磨卻又互相愛著,直到走到生命的盡頭。這種父母和孩子的關係絕不在少數,甚至可以說是東方家庭的常態。電影裡只是把這種畸形的愛所會導致的後果放大到了極致。正因為普遍,才使得影片如此震顫人心。
鏡頭語言是導演的敘事表現,從鏡頭中訴說故事,傳達感情,《陽光普照》是一部值得大家多次欣賞學習的佳作,鍾孟宏導演的鏡頭語言總是能夠直擊人心,扣人心弦,下期我們將會從構圖的角度繼續挖掘解讀《陽光普照》,敬請期待下一期的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