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普照》透過樹葉的縫隙,既有陽光也有陰影

2020-12-03 杜凡走四方

家庭的悲劇性裂縫需要多大的代價才能填補?在這部電影中,是父親阿文在雨夜中用石塊狠狠砸死菜頭,躍進了鮮血和法律的深淵,可最終也不過是從一個黑暗步入另一個黑暗。我真的很想說,國產式的家庭親子裂縫,幾乎是不可能完全和解的。這句話感情色彩太重,可我偏要寫出來。

《陽光普照》的英譯名很令人回味,「A Sun」,細細一讀就能發現sun的發音和son的發音是一致的。駕校的學員詢問父親阿文有幾個兒子,阿文答道「一個,明年上醫學院」,言語中的自豪與得意,完完全全地否定了二兒子阿和的存在。而這個他所承認與厚愛的大兒子阿豪在一個昏暗寂靜的深夜,將自己洗漱乾淨,摺疊好褲子,然後在一幕燈光和陰影的鏡頭下,從家裡跳了下去,以他自己的方式擁抱了他所嚮往的陰影。父親阿文的話一語成讖,他真的就只有「一個兒子」了。

阿豪對女同學發的簡訊裡面說:「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無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天太陽很大,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它們都設法找一個陰影躲起來,我有一種說不清楚模糊的感覺,我也好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但是我環顧四周,不只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太陽一般光彩照人的大兒子阿豪,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懂事乖巧,長得也帥氣,卻毫無預兆的跳樓自殺了,這個家庭頃刻間面臨崩塌。是這樣嗎?不是的。整個宇宙只有太陽在發光發亮,從不間斷,找不到可以躲避的暗處。為什麼從來沒有人詢問?父親每年送給他一個本子,上面寫著「把握時間,掌握方向」,送了十幾本,可阿豪從來沒有在上面寫過一個字。老師看好自己,父母看好自己,補習班的同學都看好自己,沒有人會關注躲在大缸深處的自己,裡面黑黑的,那才是真正的自己。

可他用自己的隕滅,給這個家裡其他人的對話與和解,留下了一線生機。

而二兒子阿和,影片一開始就因為和「好兄弟」菜頭,一起砍下了黑輪的手而進了少管所。阿和是阿豪的反面,他是一個一直活在陰影中的人,一直在渴望著陽光的照耀。他偷盜、打架、傷人、讓未成年的女友懷孕,幾乎就是陰影的代言人。

可哥哥的去世和孩子的降臨讓他開始新生。在少管所的操場上狂奔仿佛要奔向自由、和心理諮商師說「哥哥一輩子只做了一件錯事,就是自殺。他(阿豪)很厲害,厲害到我越來越討厭他。他們都說我很爛,很不好,但至少我現在還在這裡……」情緒深處的跌宕起伏此刻顯而易見。

出獄的阿和不僅成為了這個家裡真正意義上的「A Son」,更是成為了那個隱喻的「A Sun」,成為了家裡唯一的陽光。他開始沉穩踏實的工作,擔當起作為兒子、父親、丈夫的責任,他開始擁抱陽光,和自己的過去和解,和父親和解。

可生活沒有那麼如意,菜頭的出獄將影片再次推向高潮。對於菜頭而言,他更是他家中真正的「A Sun」,影片中最令我唏噓的角色,一個極度邊緣化的人物。他在雨夜中出場,然後又在雨夜中消失,短暫的一生從未觸碰到真正的陽光。

相比於庭審現場身邊坐滿家人的阿和,菜頭的身邊只有孤零零的一個人,因為自己進了獄,唯一的奶奶也被送進了安養中心。他的雙眼死盯著阿和,充滿了恐懼和失望。一出獄的菜頭就找上了阿和,開口就詢問阿和為什麼沒有探望過自己一次?滿語皆是絕望的控訴。

菜頭給我們的感覺就是一個充滿了惡意與邪氣的壞人,沒有絲毫的同情與憐憫之心。可害死他的,卻正是他殘破的內心中僅存的一絲善良,說來也是有夠諷刺。因為阿和控訴他在車裡抽菸,害自己被老闆罵,希望他不要在車裡抽菸。菜頭人生的最後一支煙,他還是下了車,也正因為這,遠處跟蹤的父親阿文,疾馳著汽車衝向了他,並在那個黑暗狂嘯的雨夜,用石頭將他砸出了自己兒子的生活。大雨洗淨了阿文的犯罪痕跡,也洗淨了菜頭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痕跡。

世界上從來沒有公平可言,上帝如果為你關上了門,就一定會順手把窗戶也封死,就連牆角的狗洞也找來一塊磚石緊緊地堵住。你不僅出不去,也別想看見外面。

父親阿文這輩子都將「把握時間,掌握方向」奉為圭臬,可這句話,他卻從頭到尾沒有做到。

他沒有掌握好方向,將自己全部的愛都傾瀉給大兒子阿豪,可這份父愛太重太亮了,壓在阿豪的背上,照在阿豪的臉上,讓他不能喘氣,也不能閉眼。最終墜向了自己的黑暗。因為愛的均配不等,將這個家庭推向了推到了深淵的邊緣,搖搖欲墜。

他沒有掌握好方向,面對唯一的兒子所遭受的麻煩,他找不到方法,一腳油門到底的汽車和滿手怒氣的石頭,雖然讓菜頭再也回不來了,可這個家庭,最終無疑,真真正正的跌入了深淵。

最後,阿文和妻子交代了自己的行為,妻子一邊氣憤地打他,一邊哭泣的抱住了他,夫妻二人在光影中擁抱在了一起,這個鏡頭都是光和影的交錯,就像他們的兩個兒子一樣,圍繞著他們。

影片的結尾,媽媽坐在阿和的單車後座上,二人在一條綠蔭道上前行,媽媽抬起頭望向頭頂,在那一刻明白了為什麼兒子阿和從小就喜歡坐在單車後座上。頭頂的陽光毫無保留地傾瀉下來,卻被樹葉擋住,光和影的駁雜在那一刻理想交融,一起照在了媽媽的臉上。二人繼續前行著,共同沐浴在陽光和樹蔭下。就像這個家庭,雖然還能前行,卻始終披著抹不去的影子。

「這世界唯一公平的就是陽光,但炙熱的陽光其實沒有那麼容易擁抱,你會發現所有人都躲在陰影下。」

相關焦點

  • 《陽光普照》:陽光下也渴望陰影
    在剛看到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陽光普照,我以為這會是一個大部分臺灣片一樣很溫暖的故事,但我忘了陽光愈烈,陰影也愈濃。這樣說來《陽光普照》這個看似明媚的名字也許背後潛藏著很多的隱喻。1.阿豪:一個陽光下無陰影可尋的人。影片中阿豪上課走神望著窗外,國文老師點名阿豪質問是不是不相信司馬遷的話時,他反問了一句「老師你信嗎?」
  • 《陽關普照》真正的生活裡,總是一半陽光,一半陰影
    電影雖名叫《陽光普照》,但是影片中每個人的形象中都帶著揮之不去的陰影。品學兼優的大兒子阿豪,放蕩不羈的小兒子阿和,父親對兩個兒子偏頗的愛,菜頭等不到的一句道歉。影片故事因為劇中人性格的立體和飽滿而充斥著更加貼近生活的真實感。同樣的,他們心底的罪孽其實是人性中無法剝離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 《陽光普照》:生活是慢半拍的
    《陽光普照》是一部令人動容的社會寫實片。 阿和的哥哥阿豪,覺得太陽公平、陽光普照,但他沒有陰影可躲,而其他人都在陰影裡。 抑鬱至極點會自殺,同理,樂觀至極點也一樣,極端會反噬的。
  • 《陽光普照》鏡頭語言分析
    這部電影就是《陽光普照》。它講述了一個普通家庭的苦難,正是這種細膩又憂傷的情感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凡是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對它唯美的鏡頭記憶深刻。今天,我們就從鏡頭語言的角度出發,來深度品味其中的內涵。這是影片開頭的一幕,阿豪坐在補習班的教室裡。所有人都趴著補覺,只有他直直地坐著,目光看向畫面之外,若有所思。
  • 電影《陽光普照》解讀
    因為從小愛看臺灣偶像劇的緣故,我對那慢悠悠小情調的臺灣電影也頗感親近,所以看到《陽光普照》的資源時,就毫不猶豫點開。兩個半小時確實有點慢悠悠,但一點也不小情調,甚至很生猛。像是在飄揚的小船上看風景,陡然幾個巨浪襲來又離去,海面復歸平靜但風景已全然不同,回味間又有種新鮮的感悟照亮心懷,所以想記錄下來。
  • 從光影、鏡頭和色彩三個角度來微觀分析《陽光普照》的劇情走向
    前言:《陽光普照》是中國臺灣影片,豆瓣上有87291人評價,打分是8.4的高分,影片改編自己同學真實故事,透過一家四口展現當代家庭矛盾以及背後複雜的社會關係。片名為「陽光普照」卻直刺向社會現實的冰冷無情。在24小時的燦爛下窒息,陽光與陰影融為一體,建立在罪惡、鮮血與麻木之上的平靜幸福。在我看來,劇中的悲劇大部分是爸爸陳伯引起的,阿和只是國小不爭氣,陳伯就直接放棄了阿和,平時在外面都說他只有一個孩子,完完全全的無視阿和。
  • 《陽光普照》:阿豪人物形象分析
    《陽光普照》講的是一家子的故事,包括父親阿文、母親琴姐、哥哥阿豪、弟弟阿和。這部影片卻打破了以往家庭片表現溫情的束縛,而是企圖從現代人生活困境和精神窮途的廣闊層面,去揭示新一代家庭存在的代際問題。總的來說,影片由弟弟入獄這件事為焦點,緩緩展開整個故事。
  • 電影《陽光普照》,許光漢的內心獨白臺詞,太經典了
    中國臺灣電影《陽光普照》,這部電影極度動人的。他沒有教人走出陰影,必須和解的正能量片子,卻是直面陰暗,破碎的人生。在我們焦慮鬱悶重重壓在心頭時,可以看看《陽光普照》。「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天太陽很大,曬的所有動物都受不了,它們都設法去找一個陰影躲起來。我有一種說不清模糊的感覺,我也好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但是我環顧四周,不只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陰影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我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 熱門電影《陽光普照》:我們都會受過傷,才能成為彼此的太陽
    《陽光普照》是由本地風光、華文創、捌捌玖電影、鏡文學、聯聯看娛樂聯合出品,鍾孟宏執導的劇情片,由陳以文、柯淑勤、巫建和、劉冠廷、許光漢、尹馨、溫貞菱、吳岱凌主演。於2019年9月6日在第44屆多倫多電影節「當代電影世界單元」 首映,同年11月1日在中國臺灣上映。
  • 電影推薦《陽光普照》
    阿和照片中最左邊的就是阿和學習差,在學校打架,在外面也打不聽父母的話,也不願與父母交流母親只記得他愛打架父親從不和別人說他是自己的兒子仿佛和他的外形一樣他像一棵沒有受到充足陽光照曬的小樹永遠生活在陰影裡父親人們常說,父愛是一座大山父親是駕校的教練
  • 豆瓣評分8.4,陽光普照下,看得見的只有向陽面
    陽光普照下,看得見的,也只有向陽面。時間一天一天一天的走,汗一滴一滴一滴的流,有一天我們都老,帶妻子一起,浪子回頭。這是19年末爆紅的一首歌《浪子回頭》,講述了幾位少年從年少瘋狂至年邁再聚的心路歷程。《陽光普照》就是講述了這樣一個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更真實一點兒的故事。
  • 《陽光普照》:光會構築出具體的影,讓人的一生變得有稜有角
    囚禁於日不落的詛咒裡看完《陽光普照》後,除了結局讓人震撼,大兒子阿豪的離世同樣令人驚訝,然而,仔細回味後,卻可以發現電影早有放下麵包屑供人跟隨,其中,出自於《寂寞的遊戲》的司馬光故事,正好也是阿豪興奮闡述給曉貞(溫貞菱飾)聽的故事,而撰寫出故事的作者,袁哲生,正如阿豪一樣溫暖善良並天賦異稟。
  • 當金馬不再倍受重視,《陽光普照》橫空出現,臺灣電影或迎來轉機
    不過《大佛普拉斯》之上,鍾孟宏在去年再次拿出一部讓所有人驚豔的影片——《陽光普照》。在沒有內地電影參加的金馬獎上,《陽關普照》先後拿下五座大獎,引起內地影迷的注意。雖然金馬獎不再被人重視,但是《陽光普照》的出現,使得大部分人意識到臺灣電影依舊有強勁的韌性。這部創作題材依舊落足於現實的電影,用全新的表現手法幫鍾孟宏再次贏回高質量導演的美譽。
  • 《陽光普照》——一個優秀、光芒萬丈的孩子,為何選擇自殺?
    這個平凡的四口之家來自於提名金馬獎十一項的《陽光普照》。阿豪和阿和像是對立面:阿豪是人人讚不絕口的「好學生」,懂事、優秀、長得好,阿和則是個不學習到處惹事的「壞孩子」,最後傷人成了少年犯。父親對大兒子阿豪愛得小心翼翼、滿懷期待,對小兒子阿和則完全放棄。當阿和傷人後,父親表示:「我希望他關到老,關到死。」
  • 許光漢主演成名作,鍾孟宏《陽光普照》比《大佛普拉斯》還好?
    烏雲逐日,暗夜驅晝寫給2019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作者:羅禹墨(獨立導演)編輯:書本編輯部陽光普照,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日照充分,普遍。電影《陽光普照》之所以使用這個名字,具有三重象徵意義:第一:影片中的阿文作為父親就是陽光,大兒子阿豪就是那個被他陽光普照的人,阿文通過自己的行為不斷地強加給阿豪自己的思想,他把自己的願望都寄託到了阿豪身上,希望阿豪能夠向著美好的未來前進。但這對阿豪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 臺電影陽光普照獲美媒評為2020十大最佳電影之首
    臺灣電影陽光普照被美媒綜藝首席影評人選為2020年十大最佳電影之首,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藍祖蔚表示,陽光普照除了跨越語言獲得共鳴,OTT平臺也讓臺灣電影能見度增加。由鍾孟宏執導的電影陽光普照除了將代表臺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也獲美國媒體綜藝(Variety)首席影評人德布魯(Peter Debruge)肯定,選為2020年十大最佳電影第一名。藍祖蔚目前是影視聽中心董事長,也是選擇代表臺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甄選會議召集人。
  • 《陽光普照》:許光漢主演,憑什麼成為2020年華語電影的第一
    電影一點都不童話,它更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精準地切開臺灣底層社會,將眾多社會問題暴露在陽光底下,雖陽光普照,卻到處都是陰影。故事圍繞著一個普通四口之家展開。父親阿文是名駕校教練,工作環境一般,但與老闆、同事關係都相處得不錯,自己本人沒什麼不良嗜好,生活平淡且安穩。
  • 電影《陽光普照》中,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司馬光拯救的那人是自己
    2019年的優質國產電影,《陽光普照》,陽光普照裡的故事,並不真的陽光。但也如其名,它讓生活中一些並不陽光的事情浮現在人們眼前。相對克制地為我們展現了那些活在陰影裡的人,隱喻深刻,意味深長。其中,許光漢飾演的陳建豪為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讓我思考良久,最終明朗起來。
  • 當陽光照耀夾縫時,生活的常態就是陰晴圓缺
    在2019年快要結束的時候,臺灣悄悄的上映了一部影片——《陽光普照》,這一部名字看似平淡無常,卻能泛起人們內心的波瀾的影片,去給我們深深地上了一課。即便早已看慣「陽光下的罪惡」,我們也依然相信陽光的溫度。但只要有太陽,就必定有陰影。面對當下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幸好還有像《陽光普照》這樣的作品,願意撕開陽光下的陰影與傷口,讓我們看到一個在經歷陣痛之後極盡坦誠的世界。
  • 雍和宮記事:向善的人必將一生陽光普照
    天空很藍,陽光很好,溫度有點低,人不太多。入口處的銀杏葉都已經掉光了,但依稀能還原它一片金黃的景象,美得不可方物。一隻貓在贈香處打盹。遊人們悄悄在它身邊拍照,不料還是驚醒了它的美夢,它慵懶地伸了伸腿,一溜眼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