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科考探險環保宣傳於一體 「千裡嘉陵第一漂」開漂

2020-12-19 封面新聞

李康 封面新聞記者劉彥谷

10天10城841.8公裡!10月26日,身著紅色漂流服的近30名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員從朝天明月峽北碼頭推船下水起漂,正式拉開了「千裡嘉陵第一漂」活動序幕。

據了解,這是嘉陵江上首次開展的科學考察漂流探險活動,以千裡嘉陵江作為載體,從生態環境、人文歷史等方面進行全面科學漂流考察。

人類社會文明起源於河流文化。嘉陵江作為長江支流中流域面積最大的一支,擁有8000年的流域文化,西部地區互聯互通以及連結中原、華東華南的黃金水道,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作用巨大,在人文發展中沉澱了厚重的歷史文化。

一條嘉陵江、兩頭都「朝天」。廣元市朝天區是嘉陵江四川段的北部起點,重慶市渝中區朝天門是嘉陵江進入長江的交匯點,兩地同根同源同名,共同見證了中華文明在嘉陵江流域發展的歷史變遷。

此次嘉陵江首漂活動,由廣元市朝天區發起,四川省科學探險協會組織,途徑川渝兩地19個縣市區,起於廣元市朝天區明月峽,止於重慶市渝中區朝天門,全程841.8公裡。按漂流行程計劃10天完成,全程將從朝天區明月峽起、經過昭化區昭化古城、蒼溪縣、閬中市閬中古城、南充市儀隴縣、南充市順慶區、廣安市武勝縣、合川區雲門鎮、合川區、重慶市沙坪垻區磁器口古鎮、重慶市渝中區朝天門碼頭10個地點上岸停靠。

在上岸停靠期間將組織漂流隊隊員與當地區縣開展民風、民俗、社會發展等內容的攝影採風活動,並配合媒體進行宣傳報導,通過直播、圖文、視頻等方式全方位、多視角、行進式展示嘉陵江沿線各地悠久的歷史文化、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風土人情,同時組織相關專家、學者深入當地開展考察調研活動。

「嘉陵江,一直是西部地區互聯互通以及連結中原、華東華南的黃金水道,不僅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作用巨大,而且沉澱了八千多年厚重的歷史文化。」四川省科學考察與探險協會會長劉立說,漂流探險是人類親近自然認識自然的古老方式,以漂流為載體進行文旅宣傳推介和城市品牌營銷是一舉多贏的探索實踐。

「今天我們有幸組織一支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對嘉陵江進行科學漂流考察,也是有史以來嘉陵江上首次開展的科學考察漂流探險活動,我們將以千裡嘉陵江作為載體,從生態環境、人文歷史等方面進行全面科考。」千裡嘉陵第一漂活動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隊長劉文泉表示,將不懼任何艱辛保證順利、安全的完成此次科考任務。

「目前,對生態環境的科學考察、保護,對旅遊資源的發掘和開發已成為漂流探險的主題。」四川科學考察與探險協會專家組成員、1986年長江漂流運動的親歷者之一楊勇說,嘉陵江漂流必將促進廣元朝天區與嘉陵江沿線城市融合發展,提升朝天區及沿江城市對外知名度美譽度,進一步推進區域文旅體融合發展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創新舉措。

「本次活動集攝影採風、科考探險於一體,是一次親近江河山川的回歸之旅,是一次探尋巴蜀文明的傳承之旅,更是一次深化交流合作的創新之旅。」朝天區委副書記、區長伏玉瓊說,「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嘉陵江沿線城市進一步凝聚共識、加強合作,攜手推動嘉陵江流域生態發展、綠色崛起,努力將嘉陵江打造成踐行『兩山』理論示範帶、轉型升級示範帶。」

當天,漂流探險隊從明月峽北碼頭起漂,漂至廣元市昭化區昭化古城(水桶壩碼頭)。

相關焦點

  • 秦嶺腹地山城「鳳縣」,素有「千裡嘉陵第一縣」美稱,適合小眾遊
    鳳縣素有「千裡嘉陵第一縣」的美稱。鳳縣古時稱為鳳州,據史料記載,周興,鳳鳴於岐,翱翔至南而集,是以西岐為鳳翔,南岐為鳳州。在鳳州城內有南岐山,城東有鳳凰山,相傳曾有鳳棲其上,鳳州以此得名。鳳縣和略陽在旅遊上,都在打造羌族故裡,都說自己是地道羌族聚居地。
  • ...這次北極探險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科考隊員揭秘……
    他們不僅完成了史上最大規模最長時間的北極科考,還帶回了這樣一個噩耗,那就是:「北冰洋正在死去。」在那片遙遠的冰天雪地,科學家們究竟看到了什麼?又經歷了怎樣特殊的一年。兩名中國科考隊員為我們揭秘。10月12號,在北冰洋漂浮一年多後,「北星」號破冰船抵達德國不萊梅港,歷時389天的「馬賽克」北極探險宣告結束。
  • 今天,虹口漂流開漂!這些都江堰夏季特色旅遊線路等你來打卡!
    4月28日上午,由都江堰市文體旅局、龍池鎮主辦,都江堰市龍池鎮虹口景區管理處、成都飛來峰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承辦的「2020都江堰市夏季旅遊開幕暨虹口漂流開漂儀式」在虹口漂流中心舉行,現場吸引了來自都江堰市旅遊商務有限責任公司、成都傾城世紀科技有限公司等各涉旅企業(代表)及遊客共500餘人參與。
  • 【出遊信息】紅安對天河漂流將於7月1日盛大開漂!
    對天河漂流7月1日盛大開漂 【官宣】:對天河漂流將於2020年7月1日正式開漂,歡迎廣大遊客朋友前來遊玩,挑戰飛瀑流水,登上橡皮艇與大自然自由搏擊吧!
  • 2020極地科考公益科普巡講在安利上海體驗館舉行
    第37次南極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並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汙染物業務化監測任務。同時,還將開展南極中山站、長城站越冬人員輪換及物資補給工作。本次考察計劃航程3萬餘海裡,預計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
  • 「向陽紅03」船上有「千裡眼」!快來圍觀它「眼中」的海底世界→
    △6000米集成化光學拖體據自然資源部海洋三所探海船說公眾號消息,「向陽紅03」船在海洋科考中,憑藉著「千裡眼」,探測神秘的海底世界並獲取重要的海洋監測數據。這個「千裡眼」,就是「6000米集成化光學拖體」(以下簡稱「光學拖體」),它從外觀上看就像一個鐵籠子,裡面裝載了高清攝像機、照相機、姿態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高度計、照明燈、雷射標尺等設備,是一種高度集成的海底觀測作業平臺 。
  • 世界周刊丨 「北冰洋正在死去」 這次北極探險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
    「馬賽克」探險是一個由德國主導的大型國際合作科考項目,耗資1.4億歐元(約合11.14億元人民幣),執行主體是德國的「極星」號破冰船,隊員則來自德、美、中、俄等多個國家的80多所研究機構。他歷時3年完成北極探險,並收集了大量有關洋流、浮冰、水文、氣溫和海生物等方面的寶貴資料。
  • 科考志願團隊:沿途巡護宣傳 守護候鳥遷徙
    嶽陽廣電全媒體訊 (記者 嚴欽海)「跟著大雁去遷徙」科考行動隊,既是守護遷徙鳥道的一支輕騎兵,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隊。他們在沿途科考的同時,還深入學校、湖區宣講保護溼地、候鳥的重要性,讓冬候鳥安全順利地向南方遷徙。
  • 廣元朝天:科考探險助力天府旅遊名縣創建
    近日,「探險中國」探險隊一行8人進駐朝天,對朝天漢王洞、疊洞河、雪溪洞、川洞天坑、天星洞等溶洞開展科考探險工作,科考探險視頻和圖片經過抖音、微信、貼吧等網絡平臺傳播後,引發了廣大網友關注。在視頻的評論區,有不少網友關心科考探險情況,熱議新發現的自然景觀。網友「龍行天下」評論:「這個地方真美,好像仙人的洞府。」網友「餘生我護你」評論:「要好好保護這美麗的自然景觀,以後開發成旅遊景點後,也要保持洞內最初的樣子。」網友「小雅」評論:「科考隊員一定要注意安全,期待後續的探險作品」……
  • 嘉陵CoCo,穿越時光而來的復古彎梁
    作為給中國摩託車發展留下深深印記的國產老品牌「嘉陵」,是眾多摩友心中的白月光,而此次嘉陵的回歸之作「CoCo」就帶著我們記憶中的模樣,從舊時光中緩緩走來,將過去那些動人的故事,輕聲細語的講給你聽。好的故事需要慢慢聽,好的車輛也需要慢慢品。嘉陵CoCo整備質量只有86kg,整車尺寸為1820*660*1030mm,軸距1180mm,輕巧易於操控一直是彎梁車型的一大優勢。
  • 江蘇連雲港:世界最大最先進漁業捕撈加工一體船順風啟航
    據悉,「深藍號」是我國自主研製建造的第一艘漁業捕撈加工一體船,也是世界目前最大最先進的漁業捕撈加工一體船,主要用於南大洋漁業捕撈,兼顧海洋科考功能。「深藍號」不僅是一艘捕撈效率高的漁船,更一座自動化程度高的「海上漁產品加工廠」,配有目前世界最先進的連續泵吸捕撈系統和全自動生產流水線。
  • 沙漠旅遊探險,你也可以嘗試
    長久以來,沙漠科考與探險吸引著無數的有志之士。中國西部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地、冰雪、森林、草地、綠洲、沙漠等自然景觀。近年來,沙漠旅遊在我國發展迅速,成為被人們追逐的新型旅遊項目,成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 中國首艘裝載國產化科考裝備的載人深潛器支持保障母船啟航
    來源標題:中國首艘裝載國產化科考裝備的載人深潛器支持保障母船啟航 中新社福州6月25日電 (江超雲)中國首艘裝載國產化科考裝備的載人深潛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號」科考船,25日在位於福州市連江縣粗蘆島的馬尾造船廠啟航,駛向海南三亞
  • 波司登雙重保護徵戰南極 共鑄科考事業新輝煌
    、嚴寒刺骨,給科考工作帶來極大的難度。李院生分享對南極的第一印象前往南極探險一方面是出於對未知的探索,更重要的是,這關係著中國在極地事業中的話語權。有需求,就會有回應。同樣專注突破、肩負民族責任感與榮譽感的波司登,一直用專業羽絨服助力極地科考隊伍去戰勝一個又一個人類極限。早在1998年,波司登就開啟了助力科考之旅,成為中國率先徵服「世界三極」(南極、北極、珠峰)的中國服裝品牌,這是對品牌專業實力的極大認可。
  • 樂高積木 城市 60196 極地探險供應飛機 圖文評測
    大家好,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套裝是樂高城市系列60196極地探險供應飛機,綜合載具、人仔以及配件幾方面可以看出這是一套可玩性極強的套裝包裝正面,載具方面有一架極地探險供應飛機,一輛極地電鋸車以及一輛雪地摩託車
  • 嘉陵龍舞,在傳承中創新
    同樣,嘉陵龍舞這項民間傳統活動,也存在技巧單一、造型簡單、音樂老套等諸多問題,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對廣大群眾的吸引力。如何破解這一現狀呢?唯有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2016年,為組隊參加南充舞龍舞獅大賽,嘉陵區文化館邀請了來自中國龍舞之鄉重慶銅梁的專業舞龍教練,為嘉陵舞龍把脈問診,突出三個特性,在競技的舞臺上翻開嘉陵舞龍創新的篇章。
  • 南充嘉陵竟然用這個「板眼」紀念12月3號這個日子!
    這不——昨天下午的時候,「瞭望者Y」就接到了咱們南充嘉陵這邊殘疾人聯合會「託人」發來的邀請——今天上午到嘉西路2號的黃連灣哪所「少年軍校」去瞭望他們的紀念活動!看出「眉目」沒有?咱們南充嘉陵這邊的殘疾人聯合會,這是在用這樣一種「板眼」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咱們南充嘉陵這邊的殘疾人聯合會,這是在用給殘疾人「搞培訓」的方式方法紀念今天的「國際殘疾人日」。對了!
  • 中國探險協會探險家溫旭:南極之路的前進者
    首位從南極海岸出發、 單人無助力無補給抵達南極點的探險者 世界極地探險史紀錄刷新者 以實際行動喚醒公眾環保意識的冰川保護行動者
  • 德國北極科考船隊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 (4/4)
    當地時間10月12日,德國電視一臺報導稱德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周一返回不萊梅港。圖為2015年8月25日,德國「北極星」號科考船在北冰洋中部探險時的資料照片。 發布時間:2020-10-13 13:47:49  圖集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梁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