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 封面新聞記者劉彥谷
10天10城841.8公裡!10月26日,身著紅色漂流服的近30名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員從朝天明月峽北碼頭推船下水起漂,正式拉開了「千裡嘉陵第一漂」活動序幕。
據了解,這是嘉陵江上首次開展的科學考察漂流探險活動,以千裡嘉陵江作為載體,從生態環境、人文歷史等方面進行全面科學漂流考察。
人類社會文明起源於河流文化。嘉陵江作為長江支流中流域面積最大的一支,擁有8000年的流域文化,西部地區互聯互通以及連結中原、華東華南的黃金水道,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作用巨大,在人文發展中沉澱了厚重的歷史文化。
一條嘉陵江、兩頭都「朝天」。廣元市朝天區是嘉陵江四川段的北部起點,重慶市渝中區朝天門是嘉陵江進入長江的交匯點,兩地同根同源同名,共同見證了中華文明在嘉陵江流域發展的歷史變遷。
此次嘉陵江首漂活動,由廣元市朝天區發起,四川省科學探險協會組織,途徑川渝兩地19個縣市區,起於廣元市朝天區明月峽,止於重慶市渝中區朝天門,全程841.8公裡。按漂流行程計劃10天完成,全程將從朝天區明月峽起、經過昭化區昭化古城、蒼溪縣、閬中市閬中古城、南充市儀隴縣、南充市順慶區、廣安市武勝縣、合川區雲門鎮、合川區、重慶市沙坪垻區磁器口古鎮、重慶市渝中區朝天門碼頭10個地點上岸停靠。
在上岸停靠期間將組織漂流隊隊員與當地區縣開展民風、民俗、社會發展等內容的攝影採風活動,並配合媒體進行宣傳報導,通過直播、圖文、視頻等方式全方位、多視角、行進式展示嘉陵江沿線各地悠久的歷史文化、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風土人情,同時組織相關專家、學者深入當地開展考察調研活動。
「嘉陵江,一直是西部地區互聯互通以及連結中原、華東華南的黃金水道,不僅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作用巨大,而且沉澱了八千多年厚重的歷史文化。」四川省科學考察與探險協會會長劉立說,漂流探險是人類親近自然認識自然的古老方式,以漂流為載體進行文旅宣傳推介和城市品牌營銷是一舉多贏的探索實踐。
「今天我們有幸組織一支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對嘉陵江進行科學漂流考察,也是有史以來嘉陵江上首次開展的科學考察漂流探險活動,我們將以千裡嘉陵江作為載體,從生態環境、人文歷史等方面進行全面科考。」千裡嘉陵第一漂活動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隊長劉文泉表示,將不懼任何艱辛保證順利、安全的完成此次科考任務。
「目前,對生態環境的科學考察、保護,對旅遊資源的發掘和開發已成為漂流探險的主題。」四川科學考察與探險協會專家組成員、1986年長江漂流運動的親歷者之一楊勇說,嘉陵江漂流必將促進廣元朝天區與嘉陵江沿線城市融合發展,提升朝天區及沿江城市對外知名度美譽度,進一步推進區域文旅體融合發展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創新舉措。
「本次活動集攝影採風、科考探險於一體,是一次親近江河山川的回歸之旅,是一次探尋巴蜀文明的傳承之旅,更是一次深化交流合作的創新之旅。」朝天區委副書記、區長伏玉瓊說,「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嘉陵江沿線城市進一步凝聚共識、加強合作,攜手推動嘉陵江流域生態發展、綠色崛起,努力將嘉陵江打造成踐行『兩山』理論示範帶、轉型升級示範帶。」
當天,漂流探險隊從明月峽北碼頭起漂,漂至廣元市昭化區昭化古城(水桶壩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