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傳統文化,提振文化自信 」——走進邱縣非遺之「青蛙漫畫篇」

2020-12-24 文旅中國

陳跛子、李青艾夫婦創作中 邱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供圖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遠古時期,當時人們就懂得把某些畫面連接起來說明事物的過程和演變,於是就有了早期漫畫的雛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邱縣非遺之「青蛙漫畫」。

邱縣青蛙漫畫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1958年8月由陳跛子(原名陳玉理)發起成立的「邱縣農民漫畫組」,就是青蛙漫畫組的前身。1983年1月17日,農民漫畫家陳跛子、李青艾夫婦發起並創辦的青蛙漫畫組正式成立,並迅速發展成由上千人組成的民間漫畫團體。青蛙漫畫組的宗旨是:「吃害蟲、唱豐收、針貶時弊,歌頌新人、新事、新風尚,立足當地、放眼全國、走向世界,用漫畫的藝術形式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漫畫藝術通俗易懂、寓教於樂、幽默風趣、一目了然,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利用漫畫的這種特點,結合當前的實際工作來創作漫畫也是青蛙漫畫組服務當地的一種有機結合形式,更是青蛙漫畫組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優勢。

青蛙漫畫組自成立以來共創作漫畫作品6萬餘幅,獲獎作品720件,其中國家級獎項210餘件,國外獲獎和入選大展作品60餘件。先後有8件作品被評為《諷刺與幽默》年度優秀作品獎,2件作品分別榮獲河北省第一、第三屆文藝振興獎,兩次榮立集體三等功。在《人民日報》《諷刺與幽默》、美國《幽默世界》等國內外數百家報紙、雜誌、網站發表作品4萬餘幅,他的作品被製作成公益廣告,在全國各地展示,出版漫畫書籍10餘種40多萬冊,舉辦各種漫畫展覽2000餘場次。代表作品有《大豐收》《老黃牛》《春雨》《走正道上去的幹部》《這花也得治蟲》《好花人人愛》《中國夢·牛精神》《做有「糧」心的人》《一滴汗 一粒糧》,長篇連環漫畫《李四》等,出版有《河北邱縣農民漫畫》《青蛙漫畫》《計生漫畫》《小漫畫大廉政》等漫畫集。

在青蛙漫畫組的帶動下,邱縣湧現出一批包括胡延亭、趙洪霞、張愛學、郝增茂、璩詩嶺、王愛卿、霍寅峰、霍培鹿等在內的農民漫畫家60餘人。其中,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和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50餘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10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9人。

2010年 ,「青蛙漫畫博物館」「青蛙動漫公司」成立;2015年華君武、英韜紀念廳揭牌成立;2005年中國美術出版總社把邱縣確立為「全國兒童漫畫教學創作基地」;邱縣連續四次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近年來,邱縣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反腐倡廉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創新思路,突出特色,以漫畫為載體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一是依託「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漫畫)」的優勢,建立了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分為文化育廉、植廉入畫、反腐倡廉、銘志思廉等展區,運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體現廉政漫畫的教育意義。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輪流到基地接受廉政教育。二是廉政文化建設輻射基層,各黨政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建成了漫畫長廊或漫畫活動室,全縣218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會都繪有漫畫牆,半數以上村建有漫畫一條街。三是廉政漫畫先後在石家莊、北京、保定、廣東等多地進行了展覽,在展覽期間,每天參觀人數達1000餘人次,收到廣泛好評。邱縣以漫畫為載體全力打造廉政文化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中紀委網站上曾開闢專欄展覽漫畫、播放漫畫專題片,全國幾十家知名新聞媒體陸續到該縣採訪報導其先進做法。

30多年的茁壯成長,青蛙漫畫組以驕人的成績贏得全國漫畫界的一致好評,著名漫畫家華君武先生撰文稱頌:「二十年青蛙漫畫組出人才,出作品。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有這樣的農民漫畫團體的,如果有,請出來比一比。」

農民自己的青蛙漫畫,正在譜寫一首風華正茂的青春之歌,它從田園飄出,乘著希望的翅膀飛向全國,飛向世界……

責編:楊曉君

相關焦點

  • 「 弘揚傳統文化 , 提振文化自信 」——走進邱縣非遺之「青蛙漫畫...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邱縣非遺之「青蛙漫畫」。 邱縣青蛙漫畫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1958年8月由陳跛子(原名陳玉理)發起成立的「邱縣農民漫畫組」,就是青蛙漫畫組的前身。1983年1月17日,農民漫畫家陳跛子、李青艾夫婦發起並創辦的青蛙漫畫組正式成立,並迅速發展成由上千人組成的民間漫畫團體。
  • 非遺走進校園,培養小小傳承人 弘揚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
    12月4日,絲弦鑼鼓之聲在紫茶小學報告廳響起,同學們興趣盎然,沉醉其中。當天,「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紫茶小學,粵劇大師們給孩子們帶來了精彩的戲曲盛宴。「別看古代的燈長得像個燈籠,做起來還挺複雜的呢。」在蓬江區棠下鎮沙富小學,五年級學生周博文上了一節特殊的手工課。
  • 廊坊市群眾藝術館開展弘揚傳統文化活動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為弘揚傳統文化,推動未成年人了解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吸取傳統文化中積極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傳統美德,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5月24日,廊坊市群眾藝術館組織非遺志願者團隊在九天休閒谷漢藝坊非遺體驗館針對未成年人舉辦了「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書法藝術」的書法和繪畫文化惠民免費培訓班。由漢藝坊非遺體驗館書法老師劉殿生負責書法的體驗,特邀群藝館靳淑君老師負責孩子們傳統美術的體驗。孩子們對書法已經輕車熟路,毛筆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 弘揚非遺文化,全國150名選手挑戰中國傳統智力遊戲
    新京報訊(記者 王真真 王勝男)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古人智慧成果,挖掘、推廣「古老中國智慧」,第三屆中國(北京)休閒大會以創新活動的形式,舉辦了首屆中國傳統智力遊戲挑戰賽。車志紅表示,此次傳統智力遊戲挑戰賽覆蓋人群廣,參與者包括非遺傳承人、世界玩具大師和普通老百姓。專業選手與業餘選手同場競技、同場交流,吸引了更多傳統智力遊戲愛好者的參與,更好地弘揚、傳承了優秀的非遺傳統文化,使中國傳統智力玩具文創產品走進百姓生活中。
  • 弘揚湖湘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弘揚湖湘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2020-10-05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保定旅發看曲陽:北嶽廟傳承本土非遺特色、為文化自信固源
    作為此次旅發大會的重點觀摩項目,北嶽廟依託古北嶽文化及非遺傳統文化,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準對北嶽廟景區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    位於北嶽廟南300米處還有一處修德寺,始建於宋代。  為傳承北嶽祭祀非物質文化遺產,樹立北嶽文化品牌,旅發大會期間,北嶽廟內再現了北嶽恆山祭祀大典。
  • 發揚中醫文化:福建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在福州舉辦
    央廣網福州12月20日消息(記者萬存靈)古法阿膠膏熬製、手工芝麻丸製作、山楂丸製作、製作傳統中藥小香囊……今天(20日)上午,「品健康行 共全福遊——福建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在福州舉辦。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原司長馬文輝在致辭中提出,要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文化宣傳,增進大眾對中醫藥的了解和認同,使中醫藥更好地惠及百姓,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藝委會副主席、福建省海峽生態書畫院院長盧一心先生表示,希望通過開展中醫藥文化節,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中醫藥健康文化理念,推動中醫藥健康文化的傳播和普及。
  • 開封舉行第三屆曲藝展演弘揚傳統文化
    河南經濟報 記者 張長劍為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廣泛開展曲藝展示展演、宣傳傳播活動,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近日,由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
  • 弘揚中國氣派的匾額文化,引領文化自信的藝術潮流
    有鑑於此,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當下,我們應該重視弘揚中國氣派的匾額文化,以期引領文化自信的藝術潮流。 認清匾額文化的歷史意義、人文內涵和藝術價值 匾額書寫著歷史。匾額文化孕育於先秦,萌發於漢魏,成長於唐宋,盛行於明清。最早出現匾額的時間是漢高祖六年,蕭何題寫「蒼龍」「白虎」兩關之匾額。
  • 湖湘巾幗 撐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半邊天」
    」出學校多年來在各方面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當時代的車輪前行至今,作為目前湖南唯一一所女子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已成為湖南獨一無二的女性人才培養基地,亦將這份屬於湖湘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四自」精神傳承下來。湖湘女性研究書籍。
  • 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弘揚者
    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在傳承祖先的成就和光榮、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時,謹記歷史的挫折和教訓,以少走彎路、更好前進。」5年來,陝西文物系統深刻領會新時期博物館社會角色和職能定位新要求,以「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為使命,以破解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為問題導向,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目標導向,以服務「堅定文化自信」為結果導向,在推動將博物館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拓展博物館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優化博物館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增強博物館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等方面勇於探索實踐,取得積極成效
  • 張仲亭|弘揚中國氣派的匾額文化,引領文化自信的藝術潮流
    匾額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孕育出的一種優秀文化,匾額文化的發展豐富了傳統文化的藝術內涵和歷史底蘊。然而,匾額應用和發展的長期停滯導致優秀文化日漸流失,匾額文化的無序恢復也可能有損其時代生命力。有鑑於此,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當下,我們應該重視弘揚中國氣派的匾額文化,以期引領文化自信的藝術潮流。
  •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非遺精神,開啟拾遺之旅,體驗眉山糖畫技藝
    傳承人展示高超技藝 張昊 攝品-糖畫之魅力糖畫將工藝與美食巧妙融合,融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於一體,受到各個年齡段人們尤其是小孩子們的喜愛,觀之若畫,食之有味。它不僅豐富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帶給孩子們美好的想像,而且將民俗文化之美深深印刻在孩子們的心裡,使之得以傳承。
  • 河北廊坊:非遺體驗課讓傳統文化「觸手可及」
    日前,一堂別具特色、生動有趣的非遺體驗課在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三小學舉行。廊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代表、陶藝匠人王秀和李氏傳統戲法傳承人寧愛軍兩位老師為學生講演了陶藝製作技藝和傳承千年的中國魔術戲法的由來和發展,並手把手教授學生們體驗參與,讓孩子們親手接觸到非遺技藝、感受傳統文化。
  • 漳州:「非遺」進校園 傳遞匠心傳承文化
    薌城實驗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 「非遺」進校園是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由漳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漳州市教育局聯合發起,漳州市藝術館主辦,目的在於通過現場互動、交流、動手體驗的方式,讓學生零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充分了解民間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非遺」融入日常教學 傳承再煥時代活力 12月1日上午,南靖縣豐田華僑學校廣場上人聲鼎沸,喝彩聲、掌聲陣陣。
  • 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漫畫大展在邱縣開幕
    2020年是中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9月20日,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漫畫大展開幕式在河北省邱縣宣傳文化中心舉行。此次展覽由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邱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共邱縣縣委宣傳部、邱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邱縣文聯承辦。展覽旨在充分展示廣大農民積極主動投身脫貧攻堅,努力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歷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打造邱縣漫畫文化品牌,切實增強廣大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
  • 穿漢服,不必標榜是在弘揚傳統文化
    ,二次元群體也在逐漸壯大,於是一個聲音就慢慢出現了,即「穿漢服,就等於在傳承弘揚傳統文化」。所以要賺錢就大方賺錢,讓青少年分清消費就是消費,不具備任何文化傳承屬性,就別讓他們誤以為穿漢服是在弘揚中華文化了吧?不得不說,消費主義是狡猾的。
  • 以花樣面點大賽為脈,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原標題:以花樣面點大賽為脈,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國面點文化歷史悠久、品類豐富、用料考究、製作技藝精湛,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國傳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非遺文化 薪火相傳——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攝影圖片展作品選登
    圖片類金獎《「徽劇童子班」乘高鐵進京演出》(國家級非遺) 唐祖懷 攝   安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文化底蘊深厚,文化遺產豐富。目前,有國家級非遺72項、傳承人119人、文化生態保護區1個;省級非遺478項、傳承人792人。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展示精彩的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讚美非遺傳承人的信念和追求,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安徽省文聯、安徽新媒體集團共同主辦「非遺文化薪火相傳——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攝影圖片展覽」。
  • 「我的書屋·我的夢」走進文化禮堂,共讀《杭州優秀傳統文化叢書》
    通訊員宋穎馬麗記者駱炳浩「我的書屋·我的夢」走進文化禮堂、共讀《杭州優秀傳統文化叢書》活動,今天上午在富陽區靈橋鎮新華村文化禮堂舉行。始終把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富陽優秀傳統文化故事,作為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區和實現文化繁榮的重要載體。我們豐富閱讀,在富陽的農村文化禮堂、社區文化家園、企業文化俱樂部、城鄉和學校圖書館閱覽室,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第二課堂基地、農家書屋和最美家庭等區域,傳承優秀文化、講好富陽故事的活動貫穿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