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跛子、李青艾夫婦創作中 邱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供圖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遠古時期,當時人們就懂得把某些畫面連接起來說明事物的過程和演變,於是就有了早期漫畫的雛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邱縣非遺之「青蛙漫畫」。
邱縣青蛙漫畫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1958年8月由陳跛子(原名陳玉理)發起成立的「邱縣農民漫畫組」,就是青蛙漫畫組的前身。1983年1月17日,農民漫畫家陳跛子、李青艾夫婦發起並創辦的青蛙漫畫組正式成立,並迅速發展成由上千人組成的民間漫畫團體。青蛙漫畫組的宗旨是:「吃害蟲、唱豐收、針貶時弊,歌頌新人、新事、新風尚,立足當地、放眼全國、走向世界,用漫畫的藝術形式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漫畫藝術通俗易懂、寓教於樂、幽默風趣、一目了然,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利用漫畫的這種特點,結合當前的實際工作來創作漫畫也是青蛙漫畫組服務當地的一種有機結合形式,更是青蛙漫畫組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優勢。
青蛙漫畫組自成立以來共創作漫畫作品6萬餘幅,獲獎作品720件,其中國家級獎項210餘件,國外獲獎和入選大展作品60餘件。先後有8件作品被評為《諷刺與幽默》年度優秀作品獎,2件作品分別榮獲河北省第一、第三屆文藝振興獎,兩次榮立集體三等功。在《人民日報》《諷刺與幽默》、美國《幽默世界》等國內外數百家報紙、雜誌、網站發表作品4萬餘幅,他的作品被製作成公益廣告,在全國各地展示,出版漫畫書籍10餘種40多萬冊,舉辦各種漫畫展覽2000餘場次。代表作品有《大豐收》《老黃牛》《春雨》《走正道上去的幹部》《這花也得治蟲》《好花人人愛》《中國夢·牛精神》《做有「糧」心的人》《一滴汗 一粒糧》,長篇連環漫畫《李四》等,出版有《河北邱縣農民漫畫》《青蛙漫畫》《計生漫畫》《小漫畫大廉政》等漫畫集。
在青蛙漫畫組的帶動下,邱縣湧現出一批包括胡延亭、趙洪霞、張愛學、郝增茂、璩詩嶺、王愛卿、霍寅峰、霍培鹿等在內的農民漫畫家60餘人。其中,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和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50餘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10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9人。
2010年 ,「青蛙漫畫博物館」「青蛙動漫公司」成立;2015年華君武、英韜紀念廳揭牌成立;2005年中國美術出版總社把邱縣確立為「全國兒童漫畫教學創作基地」;邱縣連續四次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近年來,邱縣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反腐倡廉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創新思路,突出特色,以漫畫為載體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一是依託「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漫畫)」的優勢,建立了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分為文化育廉、植廉入畫、反腐倡廉、銘志思廉等展區,運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體現廉政漫畫的教育意義。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輪流到基地接受廉政教育。二是廉政文化建設輻射基層,各黨政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建成了漫畫長廊或漫畫活動室,全縣218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會都繪有漫畫牆,半數以上村建有漫畫一條街。三是廉政漫畫先後在石家莊、北京、保定、廣東等多地進行了展覽,在展覽期間,每天參觀人數達1000餘人次,收到廣泛好評。邱縣以漫畫為載體全力打造廉政文化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中紀委網站上曾開闢專欄展覽漫畫、播放漫畫專題片,全國幾十家知名新聞媒體陸續到該縣採訪報導其先進做法。
30多年的茁壯成長,青蛙漫畫組以驕人的成績贏得全國漫畫界的一致好評,著名漫畫家華君武先生撰文稱頌:「二十年青蛙漫畫組出人才,出作品。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有這樣的農民漫畫團體的,如果有,請出來比一比。」
農民自己的青蛙漫畫,正在譜寫一首風華正茂的青春之歌,它從田園飄出,乘著希望的翅膀飛向全國,飛向世界……
責編:楊曉君